在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谁最重要?

歼20395


三国演义中,曹操雄才伟略,以匡扶汉室江山为己任,一统支离破碎的北方。这也为曹丕以魏代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能建立不世之功,离不开他的能征善战的武将们。这些武将分为两个系统,即“曹魏宗亲八虎骑”和五虎上将,其中以曹魏宗亲八虎骑为尊。而在曹魏宗亲八虎骑中,以“独眼将军”夏侯惇和和“天人之称”的曹仁为尊。那么,在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谁更重要一些呢?

个人认为是夏侯惇,因为他具有曹仁所不具备的这三个优势,分析如下。

其一,夏侯惇和曹操有血缘关系,而曹仁只是没血缘关系的从祖弟。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本姓夏侯,只是由于他的父亲曹嵩被过继给大宦官曹腾,才改姓曹的。因此,曹操和夏侯惇是同一个祖先,都是西汉太仆夏侯婴的后代,流淌着共同的血液。血浓于水,虽然曹操和夏侯惇的血缘关系很稀薄,那也比没有血缘关系的曹仁亲近。

曹仁,虽然是曹操的从祖弟,也就是说他们两人有着共同的曾祖父曹萌(曹节)。可是曹操的祖父是个大太监啊,自己只是祖父曹腾的养子之子。本质上,曹操和曹仁没有血缘关系。因此,注重血缘关系的曹操对于夏侯惇更加亲近。

其二,夏侯惇勇猛无敌,而曹仁善于守城。

早在曹操讨伐董卓时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各自带着千人,来投奔曹操,组成了曹操的班底。夏侯惇比曹仁稍早点投奔曹操,也受到了曹操的信任,被任命为司马,后来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演义中,夏侯惇作战勇猛,多次作为先锋,冲锋陷阵,还勇于挑战吕布。他为了曹操的霸业,还搭上了一只眼睛,可悲可叹。正史中,夏侯惇也并不逊色,他十四岁时杀死羞辱自己老师之人。

他跟随曹操起兵后,在一次与吕布的交战中,被诈降的将领劫持为人质,向其索要珍贵物资。夏侯惇不屈不挠,没有屈服,还号召手下士兵不必顾忌自己安危,灭杀劫匪。他的副将韩浩指挥有方,吓得劫匪放开夏侯惇,举手投降。《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曹仁,略晚于夏侯惇追随曹操,也属于早期曹操的班底,被任命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他的才能,更加侧重于防御。曹仁是三国时期的防守专家。面对威震华夏的关羽大军,兵少将寡的曹仁临危不惧,防御樊城达数月之久。

即使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弹尽粮绝、樊城倒灌的极端不利情况下,曹仁也顶住压力,成功支撑到了第二路徐晃援军的到来,并与之围点打援,成功击溃关羽。他的守城策略,已经能和魏延的“重门之策”相媲美了。

可是,在开疆扩土时期,曹操最需要的是能冲锋陷阵的大将,幕后英雄曹仁相对没有那么显眼。这一点,蜀汉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为啥魏延没有排入五虎上将的原因之一。

其三,夏侯惇“不受汉职”,而曹仁品行不端。

夏侯惇为人俭朴,一生不置产业,去世时,家无余财,他把自己所得赏赐都发给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他还有一个高风亮节的地方,也是被曹操所赞赏的地方是“不受汉职”。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将领们,本质上都属于曹操魏公国的将军。好多将领都被授予魏公国的官号,名义上,他们归魏公曹操所统领。

曹操认为夏侯惇和他同殿为臣,不应该屈居自己之下,应该授予汉官职。而夏侯惇却坚持不受,认为自己属于魏,忠于魏,接受汉官职不合适,应该接受魏官职。曹操争执不过,最终只能答应夏侯惇请求,任命他为魏前将军。

反观曹仁,他就没有夏侯惇那样的高风亮节。如公元218年,他在出镇曹操所占领的荆州区域时,横征暴敛,大大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繇役。这一年十月,荆州境内的宛城官民爆发了,宛城守将侯音反叛,他与关羽联合,公然反对曹仁的统治。

虽然曹仁经过四个月的征战,攻破宛城,灭杀侯音,可是这次叛乱造成的影响很恶劣。曹仁在樊城失去了民心,被关羽抓住机会,围困于樊城,久久不能脱身。《曹瞒传》中记载如下:

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总结:本来夏侯惇和曹仁分别代表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各自家族的代表,跟随曹操,建立了不世之功,两人地位相同。可是由于夏侯惇具有曹仁所没有的这三个优势,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更重要。


魁哥说三国


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曹仁是西汉丞相曹参之后,两人均出自名门之后。而曹仁更是曹操的从弟,曹仁与曹操有共同的曾祖父。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一起起兵的将领,早就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夏侯惇就已跟随,任裨将。公元190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夏侯惇跟随,先任司马,后升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同年,曹仁在淮河、泗水之间集结上千人马,后带队跟随曹操,任别部司马,后升任厉锋校尉,夏侯惇跟随曹操起兵的时间早于曹仁。



公元194年,曹操领兵征讨陶谦,夏侯惇留守大本营兖州濮阳,因吕布反叛,夏侯惇力争为曹操保住地盘,在战斗中被射瞎一只眼睛。而曹仁随曹操出征陶谦,两人一人留守一个随军出征。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并定都许昌,拜夏侯惇为河南尹,任曹仁为广阳太守,并议郎(提供建议、顾问的郎官),两人官职相当。同年,曹操南征张绣,曹仁随曹操出征并另领军一路,攻取周边郡县,而夏侯惇留守,两人一人留守一人随军出征。

公元198年,夏侯惇受命独自领兵援救刘备,但被吕布手下高顺等人击败。同年,曹操派遣史涣、曹仁急攻张杨部下眭固,曹仁大胜,杀眭固。两人作战互有胜负。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期间,曹操遣曹仁攻打后方的刘备,曹仁击败刘备,收复临近县城。202年,夏侯惇与刘备对峙博望坡,追击刘备时中了埋伏,大败,幸亏李典来救,两人作战一胜一负。



公元204年,夏侯惇随曹操攻破邺城,受任伏波将军,进高安乡候,到公元207年,夏侯惇的食邑达到2500户,为曹营最高。公元205年,曹仁围袁绍女婿高干至壶关,破城,受封都亭候,食邑800户。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曹仁留守江陵城,孙刘联军围攻江陵城一年之久,曹仁退守襄阳城。211年,曹仁随曹操西征关中,大破马超、韩遂等关中十部,曹操任曹仁为骁骑将军,后改为征南将军,假节,驻守樊城,担当守护襄阳之重任。219年,曹仁征宛城候音,杀候音,屠城。后进驻樊城,同年关羽北伐襄樊,曹仁坚守城池不退,等待援军到来后击败关羽。



215年,夏侯惇随曹操参加了讨伐汉中张鲁的战事,216年,曹操令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与曹仁、张辽等人屯兵居巢,防卫孙权,夏侯惇位在曹仁之上,并可自由进入曹操卧室。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登位,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二个月后,夏侯惇去世。

220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食邑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221年曹仁,夏侯惇去世后,拜曹仁为大将军,223年,曹仁于濡须口之战被孙权部将朱桓击败,不久后就病逝。

论统兵能力、个人勇武、综合素质,曹仁均高于夏侯惇,论地位、信任度、资历,夏侯惇均高于曹仁,两人都是曹操心目中重要的将领,如果一定要比个高下,那么夏侯惇无疑在曹操心目中更重要。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谢谢提问!我认为在曹操心里,夏侯惇比曹仁重要!理由如下:

因为曹操手下大将源于二方面,一是外姓第一个来源是外姓于禁乐进李典等人,以及历次征战中投降和归顺的大将比如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等人;第二个来源是曹操本家的宗室大将,曹仁,夏侯惇在列(夏侯族辈本由曹族派生),外姓不在此议之列,只看亲宗,

A,亲疏关系:三人同祖父,但操父属过继,儿辈与夏侯辈更近。

B,职位关系: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北方,众将有功,命曹洪仁为都乡亭侯,夏侯惇为亨侯,乡侯明显比亭侯高了一个等级,此后夏侯惇的级别和职位基本上都略高于曹仁。曹操死后,曹丕登基也是如此,曹丕的第一任大将军就是夏侯惇,夏侯惇死后曹仁才接任大将军,可见一斑重轻。

C:从曹操对两人的使用上看:夏侯惇自从出征吕布一只眼睛被射伤后,,曹操出征在外,内政军事都交夏侯惇,而曹仁只镇宁一方不负全部。带兵从能力上来看,应该是曹仁比夏侯惇要厉害。曹仁的防守在曹营稳居第一无人可比,无奈操心中自有一比,全面性曹仁略逊。

综合来看,虽然夏侯惇能力不如曹仁,但是无论是地位还是军中职位,或者是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都高过曹仁,是当之无愧的曹魏宗室大将第一人,心里夏侯惇比曹仁重要。


mdq660310



曹操的一流大将分为两大系统,即宗亲“八虎骑”和“五子良将”,而宗亲“八虎骑”中以夏侯惇和曹仁能力最强,其余的如曹洪、夏侯渊之类的稍次。夏侯惇,字元让,曾经为了曹操的霸业失去左眼,乃魏文帝曹丕时期第一任大将军;而曹仁,字子孝,曾据守襄樊对抗关羽,是魏文帝曹丕时期大司马。那么问题来了,夏侯惇和曹仁这两位不分伯仲的宗亲大将,在曹操心中,谁更重要?下面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夏侯惇和曹仁与曹操的宗亲关系

夏侯惇是曹操的夏侯氏本家,因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过继给东汉大太监曹腾,而改姓曹。曹操虽然不姓夏侯,身上却流淌着夏侯氏的血,自然亲近同姓夏侯惇。再看曹仁,他的祖父和曹操的祖父曹腾为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曹节。曹操的父亲曹嵩乃是曹腾的干儿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换句话说,曹操和曹腾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名义上的祖孙关系。因此,曹操虽然和曹仁有同一个曾祖父,却没有血缘关系,而和夏侯惇血浓于水。相比较,曹操更加亲近夏侯惇。

“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


曹操霸业中夏侯惇和曹仁的功劳

夏侯惇是曹操阵营中不可多得的猛将,常常冲锋陷阵,斩关夺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一次和吕布部将高顺的交锋中,夏侯惇中计,被躲在一边的曹性射箭偷袭,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忍痛怒吼一声,“拔矢啖睛” ,随后挺枪纵马,上前将伤自己的曹性杀了报仇。

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


曹仁不擅长攻城夺寨,曾在樊城败于徐庶,新野之战败于诸葛亮。他是曹操阵营,乃至三国时期少有的防守型专家。赤壁之战后,镇守南郡击退东吴周瑜的进攻,后死守樊城,放箭射中关羽右臂,将“威震华夏”的关羽挡在樊城城下,不能越雷池一步。曹仁面对杀气腾腾的汉寿亭侯关羽,出战不利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从容应对,多次打退了关羽的进攻。正是有他的据守,才给曹操多次派出援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于禁援军被关羽水淹全军覆没后,樊城更加朝不保夕,曹仁仍然坚持到了下一批援军徐晃的到来。最终,曹魏和东吴联手将关羽战败。《三国志》:

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夏侯惇和曹仁两人各有优劣,如夏侯惇擅长攻城略地,是开疆拓土的得力干将,而曹仁善于防守,是保家卫国的不二人选。他们两人就像孙策和孙权一样,孙策人称“小霸王”,在短短的几年就开创了江东基业。而孙权虽不善于杀伐征战,却礼贤下士,是一个守成之君,他也没有让他的哥哥孙策失望,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占据江东六郡,与曹魏、蜀汉三分天下,建立东吴政权。

在战争时期,主公肯定偏爱攻击型的大将,他们有助于开疆拓土,攻城略地,是一个时代的主角。而夏侯惇就是这样的大将,南征北战,为曹操的霸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还将自己的眼珠搭进去,这时,夏侯惇在曹操的心目中,分量是超过曹仁的。


在休养生息时期,主公反而偏爱善于守城池的大将,他们不求破敌,但求城池不失,是这个时代的配角。而曹仁就是这样的大将,为了曹操的霸业,在背后默默奉献,此战胜利了,是冲锋陷阵大将的功劳,而自己是配合的,仅有苦劳。只有在敌人入侵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如果一位大将守卫十年,没有敌人进攻,就会有嫉妒之人冷嘲热讽,认为他们是在浪费粮食。试想,正是这些以据守出名的大将守护着边关,才能有文官在京城指点江山,才能有皇亲国戚的锦衣玉食。


虽然夏侯惇和曹仁都为曹魏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分彼此,都是自己的兄弟,但曹操是三国一代枭雄,深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像夏侯惇这样的猛将,他并不缺少,行军大战,靠的并不是蛮力,而是谋略,如曹仁这样的全能型宗亲大将,镇守边关,固若金汤,自己也能睡个安稳觉,这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因此,在曹操的心目中,和夏侯惇比起来,曹仁略胜一筹。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众所周知啊,曹操发家乃是靠着他的家族兄弟鼎力相助,在曹操最开始的时候他帐下的基本全都是自家人:比如曹仁,夏侯渊,夏侯惇,曹洪等等。(曹操祖上姓夏侯,不过他爹被被过继到大太监曹腾手下,所以姓曹)。而他的这些兄弟中,夏侯惇和曹仁算是曹操比较器重的两个了。



三国时期的夏侯惇曾经冲锋陷阵于敌前,每每遇战,总是拼杀在前,一往无敌,是属于“战必胜攻必克”的武将类型,其勇武绝对是三国武将中排得上号的。但是夏侯惇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竟敢私自拦截关羽,并且与关羽大战了几十回合,最后还是曹操的命令及时赶到,这才阻止了夏侯惇。历史上的夏侯惇曾多次战败,但是曹操却还是每每信任,将尤为重要的濮中地区交于夏侯惇。


相反,曹仁是比较之夏侯淳文武双全的,其一,曹仁曾带兵攻打新野,竟然摆出了令徐庶惊讶的“八门金锁阵”,虽然战败,但是足足见其智慧谋略;其二,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元气大伤只好退回北方,而在这个时候曹仁就被曹操派到了要塞南郡镇守,本来很多人都觉得南郡基本不可能久守,可是曹仁硬生生的竟然是坚持了一年之久!曹仁也被诸葛亮在南郡争夺之战中称为帅才,他带兵打仗的能力便可见一斑



其三,关羽统帅军队攻打樊城,面对实力如此强劲的对手,作为守将的曹仁,却拼死坚守,最终联合徐晃击退了关羽。

由此可见,论行军打仗,曹仁比于夏侯惇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夏侯惇死后,被曹丕追封为魏国大将军,而曹仁死后仅仅被追封为车骑将军。当然,追封肯定也不是曹丕自己的意思,肯定曹操在临死前也是有所嘱咐的。由此看来,曹操还是比较看重夏侯惇。

当然,这种看重更多的是因为自家人的关系,从血缘关系上来讲,虽然夏侯氏和曹氏的祖上都曾和曹操是一个祖宗。但是夏侯氏是曹操的直接血缘来源,是其父之后改为夏侯氏的。所以,从这一点儿讲,曹操与夏侯惇是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相反,因为曹仁的祖父和曹操的祖父是同一个父亲,所以说虽然曹操看起来和曹仁是同性,但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亲近罢了。

在真正的任务交托上,曹操绝对是更信任曹仁,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白话历史君


夏侯惇和曹仁都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分彼此。有说法夏侯和曹氏本是一家,而曹操的父亲过继给了大宦官曹腾才姓曹的。但这种说法找不到历史的记载。从官职上看,夏侯惇比曹仁更高,基本上是紧贴着,夏侯惇更高一点。夏侯惇官至大将军,他去世后,曹仁继任大将军,后又进位大司马。曹操对两个人的使用不一样。夏侯惇主要的职责是帮助曹操守好大本营,而曹仁基本上是出征在外。从战功看,夏侯惇不如曹仁。夏侯惇主要的战功在陈宫张邈背反曹操时,为曹操保住了三座城池,成为后来曹操扳本的希望。曹仁则战功卓著,最大的功绩是在关羽兵力正盛时,守住了樊城,避免了关羽进犯魏国腹地,后又协同徐晃击败了关羽。

他们两个人其实就是曹操里外的两把尖刀。


晓评三国


说二句,夏候惇和曹仁都是曹操得力大将,为曹操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曹操的心目中,应该不分上下,.其实内心还是微重曹仁。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是一个爱才爱将如命之人。夏候惇虽是异性,其实给曹操曹仁,都是同宗兄弟。由于夏姓是曹家所过继,虽是两姓,亲如一家。但所不同的是,必经是两性。曹操为了使夏家更好的为曹家拼搏创业。在获赏封赐上都落高曹仁,曹家。这就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使夏家永远不变心,永远为曹家所用,永远忠于曹家。浅谈曹操用人。不足之处指正。


手机用户乌龙


一样重要都是曹氏宗族成员又都是曹魏的主要将军都立下赫赫战功。

曹仁自子孝曹操从弟,年少时喜欢弓马打猎,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仁随从兄曹操征战,在曹操大破袁术、攻打陶谦、战吕布之时都有出色发挥立下赫赫功劳。后来攻打袁绍的战斗中因刘备在许昌以南招兵占据池,威胁到了曹操后方许昌的安全,曹操深感不安,但曹仁认为刘备新得袁绍兵相助不能配合的很好,于是请令出兵击败了刘备收复了被占领的几个县。之后又在鸡洛山大败袁绍大将,打得袁绍在不敢分兵了,曹仁又率兵袭击袁绍辎重车队,烧毁袁绍军粮。此后曹仁又屡有建树,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很大的贡献。

赤壁之战后曹军主力北返,曹仁被留下镇守江陵。曹仁在江陵城和周瑜相持了一年多让周瑜无计可施,当周瑜领军来攻城的时候曹仁手下的将领都面有惧色唯独曹仁不惧,曹仁亲自出战,大败周瑜军回城后众人都惊呼将军真天人也。曹仁在曹操阵营很重要。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惇在曹魏阵营里地位极高,源于夏侯氏在谯县地位极高,很有号召力,再加上是最早追随曹操起兵。所以自然在曹魏集团占有重要地位。除了这些也与夏侯惇作战英勇有极大关系,夏侯惇在与吕布的战争中被流矢伤了左眼。不光是战斗英勇而且能当大任多次镇守重要战略要地,在曹操当奋武将军时夏侯惇就镇守白马,在曹操征陶谦的时候又镇守濮阳,之后当河南尹镇守曹魏的根本之地。

当然夏侯惇不光只有英勇的一面还有柔情的一面,夏侯惇尊师,俭朴,爱民又懂水利农作。夏侯惇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侮辱他老师的人。之后夏侯惇虽然常年在军中但也不忘学习,亲自去请老师到军中请教。

夏侯惇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有余财都分给将士们,不为自己置产业。

夏侯惇在镇守陈留等地时赶上了大旱,于是夏侯惇截断太寿水形成一个陂。夏侯惇还亲自背土,率领将士种稻子,老百姓都受到了好处获了利。夏侯惇在曹魏地位也很重要。







研史社—讲历史的社


得问曹操去。

我们怎么说都是猜想而已,懒得查资料了凭着记忆说几句。

第一,夏侯惇和曹仁都是曹操的兄弟,按史书记载曹操的爹本来是夏侯家的,被曹家老太监收养,所以夏侯惇跟曹操是实际的血亲兄弟,曹仁是族兄弟,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堂兄弟。。

第二,俩人都是比较猛的,相对来说曹仁更猛,也更全面,也就是说能力更强,夏侯惇自从瞎了一眼就不再上阵,还不如夏侯渊那么高光,曹仁很长时间里是荆州方面的主事人,对抗荆州和东吴,夏侯渊是长安方面主事人,对抗西部,而夏侯惇只能留在后方种地~~屯田。

夏侯惇有过特丢人的记录,被吕布派出的特种小部队抓住挟持过,而曹仁则有过一次特牛逼的几进几出救牛金的事迹,被呼为天人将军。

第三,夏侯惇的职务和封爵食邑一直高于曹仁,但夏侯惇死后曹仁继任,职务最终可以算打平,爵位和食邑有没有赶上就记不大清楚了。

如果我是曹操,会跟夏侯惇更亲更信任,但更重用的肯定是曹仁。


白露为霜65799235


仔细看三国,其实大家都很奇怪,曹仁明明很厉害,有权谋,但是似乎曹操更喜欢夏侯惇,当然了曹操从来没有在郑重的场合说俩谁好谁不好。

个人觉得可能曹仁更重要一些,曹仁无论文韬武略都胜过夏侯惇,又是曹操的兄弟,所以曹仁更重要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