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為何不殺?

成朝利


這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所謂明朝三十四個被朱元璋殺了三十個,本身就不是事實。這實際是清朝史學家趙翼說法的翻版:“

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天下既定後,盡取天下之人殺之,其殘忍前古未有。”更有人言之鑿鑿: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封了六公爵五十二侯爵,最後殺了三個公爵五十個侯爵被滅族,並且計算出朱元璋百分之九十六的侯爵被滅門。這數字看起來令人不寒而慄,但是一翻明史就知道滿不是那麼回事兒:魏國公徐達,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諡武寧;鄂國公常遇春,洪武二年卒,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鄭國公常茂,洪武二十四年卒;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卒,追封岐陽王,諡武靖;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卒,追封寧河王,諡武順;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八年卒,追封東甌王,諡襄武。這些都是在洪武建國後病逝的,至於戰歿的或意外死亡的的胡大海、耿再成、張德勝、趙德勝、丁普郎、俞廷玉、廖永安、茅成、嚴德,再加上大明建立前病逝的俞通海、丁德興,這幾乎就是除了李善長鬍惟庸等人之外的八成封公爵功臣名單了。

五十二侯爵裡,有兩個根本就不是朱元璋冊封的,死的比朱元璋還晚,而另外五十個中的淮安侯華雲龍、鞏昌侯郭興、南安侯俞通源、廣德侯華高、蘄國公康茂才(淹死小明王那個,侯爵後升為公爵)、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航海侯張赫、海西侯納哈出等三十多人,正史記載不是“卒”就是“戰歿”,長興侯耿炳文也一直活到了明成祖永樂二年。

蔡東藩先生對涼王藍玉與黔寧王沐英同為功臣但下場不同的評價,說出了一些大明開國功臣被殺的根源所在:同事疆場,為明立勳,不一而足。(藍玉)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明雖負德,藍亦辜恩。藉非然者(如果不是這樣),藍氏子孫,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後相照,一則食報身後,一則族滅生前,後之君子,可以知所處矣。

功臣在開創基業也得時候是有功的,但是有功不代表他們就有為非作歹的特權。如何對待功臣,一直是開國之君面臨的難題:這些人出生入死戰功赫赫,本應高官厚祿,但是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讓這些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赳赳武夫治國,那肯定會是一團糟。但是不給這些功臣一官半職,他們又會很失落,這種失落的結果,除了再造反,就是橫行鄉里魚肉百姓。

所以任何一個王朝的功臣,都是掉進灰堆的豆腐——吹不得拍不得。放縱,就會讓帝國大廈轟然倒下,嚴懲;又會落下一個“鳥盡弓藏”的惡名。

有一點不容否認,那就是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公侯,但是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大明開國之後,很多功臣迅速腐化墮落,成了比元朝貴族還可惡的惡霸。他們殺人放火、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汙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可謂壞事做絕惡貫滿盈民怨沸騰,要不是朱元璋鐵腕反腐,大明朝絕對挺不過二十年,這一點大家查一查朱亮祖周德興犯了啥罪就知道了——一個是欺壓百姓一個兒子穢亂宮闈。

至於後來那些公侯身死國除,也是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試想每個公侯家的官二代三代四代都這麼繼承下去,再加上後世帝王分封,豈不是中華大地舉目皆公侯?憑什麼功臣的子孫就能儀仗祖先的功勞而一直作威作福當總督開錢莊官商一體耀武揚威?

於是還掌權的功臣後代和因為違法犯罪而被剝奪特權的功臣後代都對朱元璋恨之入骨:你把我們管得這麼嚴,我家老祖的鮮血不是白流了?

按照現在正常人的眼光看來,我們可以這樣回答:你們的祖先拋頭顱灑熱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建立一個更腐朽的政權,更不是為了讓你們擁有欺壓百姓的特權。

平民百姓出身的朱元璋執政後,只對老百姓好,而且也經常自稱“淮右布衣”,但是對官員和文人卻比較苛刻,破碎了很多讀書人的升官發財夢,於是就得罪了文人和官員兩大集團,而這兩大集團恰恰是掌握了話語權和史書編纂權的,老百姓雖然承受了朱元璋的恩惠,但是人微言輕,能不跟著文人和官員人云亦云地咒罵朱元璋就不錯了,想讓老百姓給朱元璋正名,那得等黃河水清。

在給元朝當了近百年下等奴才之後,很多官員已經把“人分三六九等”看成理所應當,他們掌權之後,自然也不會把老百姓放在眼裡:“這下老子翻身做了主人,可以想欺負誰就欺負誰了!”但是朱元璋一道命令徹底破滅了他們的幻想:“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違旨下鄉,動擾於民。今後敢有如此,許民間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壯拿赴京來。”反腐反到全民總動員,老百姓可以把貪官汙吏綁赴京城,這讓高高在上的官兒老爺們如何接受?所以他們一定要把朱元璋抹黑成一個暴君。


半壺老酒半支菸


大明建國後,共封賞功臣34位,其中公6人,候28人。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藍玉、馮盛、傅友德、李文忠、沐英、胡懷庸、胡大海等。其中在洪武朝自然死亡及被殺後剩餘的有,湯和、沐英、郭英、耿炳文。之所以未被殺害,主要有兩點原因:

1、這四人除了沐英為朱元璋義子之外,其他皆為臣子。也都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並且在太子朱標去世後,該幾位,明顯更加低調,事事不爭,屬於半隱狀態。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因此,獲得善終。

2、朱元璋為了鞏固皇長孫朱允炆的皇位,必須要殺掉一些功臣,因為朱標若在,到還好,因為也是從創業一直開始的。而朱允炆過於年輕,在功臣心中沒有過高的威望。所以為了孫子的地位,必須如此。但也過於狠毒。同時朱元璋又考慮到,朱允炆上位後,怕無將可用,這四位又顯得很低調,很知趣,所以,就留下未殺,主要為孫子皇位鞏固過渡。

朱元璋千防萬防,防過了很多人,獨獨沒有狠下心放置自己兒子的叛亂。導致建文帝被推翻。若朱標不死,建文帝殺伐果斷,那麼整個大明朝的歷史,甚至中國歷史都會改變。也就是明朝很可能不會定都北京。朱標上位,有很大希望遷都西安。朱允炆在,會穩固南京。那麼之後縱然假如出現朝代更迭,北京的首都地位也不會出現。也就不會出現如今的北京京都局面。


仰閣說


第一位信國公湯和

1:湯和與朱元璋不僅是同鄉,還是一條小街上一起長大的,而且是湯和把朱元璋推薦給郭子興,既有手足之情又有知遇之恩,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隊伍後級別比湯和還高,湯和比朱元璋大三歲,但他認真謹慎地聽從指揮,朱元璋為此非常高興。

2:湯和不爭功,能以平常心看待不公正待遇。打下江山朱元璋只封湯和為侯,而其他同等條件的將領和大臣,都封了公的爵位。但湯和卻很慎重,從不發怨言,繼續兢兢業業屢立戰功,後晉封為信國公。

3:湯和能審時度勢,1388年朱元璋年事已高,不願諸將長期統領軍隊,只是還沒有公開採取措施。湯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尋找機會對朱元璋說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揮軍隊馳騁戰場了,希望能返回故鄉,為將來死去找一片容身之處。”朱元璋聽後大為高興,解除了湯和的兵權,開始在中都鳳陽給湯和修建府第。

4:湯和回鄉後,整天喝酒下棋,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從不結交中央官吏和鄉紳,也不議論國度大事,給人一副只貪圖享用,不問世事的樣子,也讓朱元璋十分放心。

5:湯和的機敏和自律,並能急流勇退,不貪戀勢力,在朝中潔身自好。所以,不只保全了本人,也維護了家族。當時許多公、侯等老將都因奸黨罪先後伏法,很少有人倖免,而湯和獨享老年之福,並以功名而終。

第二位長興候耿炳文

1:耿炳文為人小心。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開始對那些建國功臣揮起了屠刀。但他也不是要殺了所有人,只是把那些他認為心懷不軌的人全部殺光,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掃清障礙。而耿炳文為人就十分的小心謹慎,他處處隱藏自己,把所有的功勞都推給朱元璋,一個如此低調之人,朱元璋也沒有必要去殺他。

2:朱元璋要留下他為朱氏子孫鎮守江山。記得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橋段,解放戰爭中楚雲飛的部下,面對李雲龍猛烈的炮火,沒有守住陣地,回來之後請楚雲飛責罰自己,而楚雲飛放走了他並且說:“我不可能把我所有的士官都送到 軍法處,那樣的話誰來替我打仗”。

朱元璋當時跟楚雲飛的想法一樣,他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大將都送到地獄,如果是這樣,那麼一旦外敵來襲,誰替他朱家子孫去打仗。而耿炳文這個人有十分擅長防守,是守護朱家子孫的不二人選,所以朱元璋才會放過他。

第三位西平候沐英

1:沐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養子,從小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他為人低調,又聰明好學,很受朱元璋的喜愛。沐英最有名的戰例就是大財雲南象兵的那次戰役。話說本來投降的雲南首領又發動暴亂,沐英負責率領軍隊去平亂。結果這次敵人派出了幾百頭披著鎧甲的大象,往沐英軍衝了過來。沐英並沒有驚慌,命令手下的兵士分三隊,火器和弓箭手交錯著放,被後人稱為“三段擊”。果然打得大象亂跑,敵人大敗。最終沐英平定了暴亂。

2:沐英後來被任命鎮守雲南,而且後來自己的子孫全部都鎮守雲南。沐英在雲南,大力發展農業,還興修水利,開墾土地,維修道路,還開辦學堂,鼓勵教育。在沐英的這樣治理下,雲南的農業,教育業,水利道路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馬皇后病死,沐英哭得大病了一場,再後來皇太子朱標病死,他又過於哀痛,也病死。朱元璋在聽到他死去的消息悲痛不已,追封他為黔寧王。


第四位武定候郭英

1:郭英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他深諳為臣之道,他知道一個君主最忌諱的就是臣子借功幹出一些損害帝王利益的事,因此他做事從不出錯,別人都主張奢華時,他卻只求富餘即可;別人借功自傲的時候,他卻謹小慎微;別人功高蓋主的時候,他卻在朱元璋面前卑躬屈膝,正是由於他在官場的所做所為,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才沒有被朱元璋忌憚。所以說為什麼朱元璋不殺郭英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郭英懂得君心。

2:郭英的不貪和不驕讓他成功地躲過了那個可怕的洪武晚年,可是其他的老臣卻不能倖免,最終多數落得個慘死的下場,由此可見郭英的聰明睿智。從以上分析中就不難解釋朱元璋為什麼不殺郭英這個問題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郭英深諳為官之道,避免了自己像其他的老臣一樣落得個不得善終,可見郭英本人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


愛歷史說野史


朱元璋經過十多年的浴血,終於開創了大明王朝。在開創大明王朝之後,再到平定外患,朱元璋開始了他“兔死狗烹”的一面。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功臣均遭屠戮。如何對待功臣這方面,歷代帝王都頭疼不已。宋太祖趙匡胤是做得最好的一個,杯酒釋兵權讓他留下了千古美名。而絕大多數的王朝都是一個處理的辦法,殺!這一點也不能說朱元璋是暴君,只不過他做的極端一點。

絕大多數功臣都在洪武年間遇害,有四個人,朱元璋不曾動過。他們分別是:信國公湯和、西平候沐英、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那麼為什麼他們幾個人安然無事?想知道為什麼不殺他們,就要知道皇上為什麼要殺別人。

為什麼要殺功臣

每逢開國建元,開國功臣中的文臣武將都權力巨大,心高氣傲。而皇上自己打下來的天下卻不得不每日擔心手下造反的可能。其實每個功高蓋世的開國功臣都有造反的實力與內心,權力慾望衝昏頭腦的時候他們就會盯著前面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朱元璋的選擇是,凡是有威脅於自己的,全部幹掉,並且斬草除根。

為什麼這四人不會被殺?

先看湯和,湯和與朱元璋可以說是幼年交友的發小。湯和把朱元璋拉倒起義軍中,可以說是湯和改變了朱元璋的一生。建國之後的湯和,明白皇帝的內心,自己便主動交出兵權,從此低調一生,與世無爭,不爭名逐利,而朱元璋看到他已經完全沒有威脅了,自然不會動他。

沐英

沐英這個人應該算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他幼年流浪之時,朱元璋將其收留,那時朱元璋並沒有孩子。朱元璋對其著力撫養,多年來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過汗馬功勞。從小到大,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以至於朱元璋放心的把雲南交給了他。朱元璋看著他長大,對他絕對放心。如果朱元璋不放心想殺他,馬皇后拼死也會攔著。

郭英

郭英也是早年間便跟隨朱元璋的一員,功勞也是十分巨大。據說這位大神攻下過五百多個城池,也不知道真的假的。然而,此人在朝中和湯和一樣,不爭不搶,謹小慎微,別人功高蓋主而忘乎所以的時候,他卻依舊如常。他的所作所為,也深得皇上所愛,懂得皇上內心,才是他活下來的原因。

耿炳文

開國的老將被殺的不剩幾個,而耿炳文能夠倖存,完全因為他的能力特點所在。藍玉等人的特點在於進攻,攻城略地是他們的看家本領,而造反就需要攻城略地。耿炳文的特點在於防守,耿炳文的記錄在於固守長興十年之久,固若金湯,不曾被攻破。同時,此人雖屢立戰功,卻並不居功自傲,恪守君臣之道,深得皇帝滿意。這個人是留給朱允炆以備不測的,希望他能守住江山所留。


御史三大人


為了留下來輔助幼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