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去庫存的話,是否能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

長江老農


如果糧食去庫存了,是否能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



對於糧食的價格問題,是農民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但對於賣糧難的問題,應該不是農民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因為糧食是人們生存的依靠,任何人都需要吃糧食,否則的話就難以生存,所以農民賣糧難不是問題,問題是糧食的價格比較低,農民不願意賣糧食。

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考慮,那就是說農民的糧食不會有剩餘,如果價格低的話,任何一種糧食都可以出售。只要價格低就有市場,就有商販進行購買,即便是爛掉的糧食,酒廠裡還可以收購發酵做酒用,又產出了不知高出糧食價格多少倍的酒。



如果糧食去庫存了,也就是說國家開始收購糧食了,這樣國家又對糧食有最低收購保護價,能確保農民種糧的基本成本和基本收益。但畢竟收購糧食是有限的,也不能解決農民的賣糧難的問題,只能緩解農民的賣糧難的問題。

其實每次糧食去庫存的同時也降低了糧食的價格,比如今年的玉米去庫存的意識比較強烈至少拍賣了1億噸的玉米投放市場,直接打壓了今年的玉米價格的上漲,使得種植玉米的農民叫苦不迭。

糧食去庫存只是把庫存的糧食有陳舊的糧食變成新糧食,因為普通的糧食一般的保質期為五年左右,所以沒到五年左右的時間必須進行更換,這樣就使得收購的糧食不是以收益為目的的,當然也有一點小小的收入來維持庫存的經費開支,因為糧庫現在是企業化管理模式,當然也有國家進行大量的資金補貼。



總之,糧食去庫存了,不是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的主要方法,如果糧食一旦去庫存的同時,還會限制了糧價的上漲,更使得農民出現賣糧難的問題,甚至出現了不願意賣糧的現象,畢竟現在糧食的種植成本相當高。要想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最主要的方法是提高糧食的價格,這才是解決農民賣糧難的主要方法。當然前提條件要是得國外的糧食增加關稅,儘量進入國內的糧食市場,畢竟外國的糧食價格比較低,但這是因為外國的種植成本比較低,以及農業補貼比較高,導致的這種現象的發生。


宗元


我國是一個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曾是一個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忍饑受餓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改革開放,大包乾的政策解放了生產力,雜交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糧食連年增產,人們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的小康目標前進。

糧食多了本來是件好事,國家一直以保護價託底收購農民手中的餘糧,但是庫容是有限的,況且糧食這種東西不能久存,需要不斷去舊換新,以前大量收購的庫存糧食,不得不虧本拍賣,這些糧食大多以小麥,玉米為主。儘管如此,國家對農民手中的餘糧仍然敞開收購,並未出現“賣糧難”的問題,只是價格達不到農民的期望值而已。

如今,糧食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了,國家保持足夠的庫存是為了備戰備荒,調控餘缺,保證在大災之年人民生活有基本保證,這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同時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如果國家真的去了庫存,大量糧食流向市場,糧價一時會更低,以後發生糧荒就會引發動亂,畢竟“民以食為天”,這是萬萬不能辦的事情。

農民種糧賺不到錢甚至虧本不是由庫存糧食造成的,解決的方法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調結構,生產適銷對路,價格高的農副產品;另一種是改變經營方式,變一家一戶種植為規模種植,把土地流轉給種田大戶,以降低農本,提高效益。


zwhyxdh50502


不要什麼去庫存不去庫存,十年後,農產品叫你買不起,吃不起。農民無私奉獻幾十年後,什麼都沒有。有病看不起。老了更活不起。現在讓農民城市化。土地開始逐步向資本家和地主手中集中。


A手工純藕粉藕製品土特產專賣


糧食(包含五穀雜糧)關乎自身和子孫的生存大計,戰時的儲備物資,緊俏物資。我們談供給側的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是針對商貿行為,這一特定的經濟職能而言的。糧食雖是商品,但它的稀有性和緊缺性,又不同於商品,國家應當重視起來,在商品經濟中任其自生自滅,沒有抗壓風險,承壓風險,自己產能不足,進口之後,還要去庫存,這種風險已經上升到特危險極了。我們不希望有戰爭,我們不希望不代表沒有,一旦戰爭禍及自身,外資引不進,內需供不應要求,大家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結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人在這一點上早就無數次提醒了他,她的後世們,難道不該警省?及早運籌,及早帷幄,方得勝算。


清風識雨2


你好!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生產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就是因為太重要了,所以糧食問題也是農民老大難的一個問題,為啥?一方面非常重要,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一方面糧價卻又非常不如人意,作為農民確實太多不容易!

如果糧食去庫存的話,是否能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

其實糧食並不難賣,不管你有多少糧食,只要價格便宜,多少糧都能賣的出去,難就難在,想賣個好價格,想通過賣糧獲得增收致富!

很多人不明白“去庫存”是什麼意思!“去庫存”就是國家為了預防戰爭或者自然災害應急儲備的糧食,短時間內不用生產糧食也能維持人們對糧食基本的需求,不會造成社會恐慌!所以這個庫存也是非常驚人的,一般庫存的糧食保質期為5年,也就是說5年會進行一次“去庫存”,用新糧慢慢替換舊糧!

那去庫存後能使得糧食價格上漲嗎?也不會,試想如果去庫存後糧價大幅度上漲,必然會導致社會恐慌,跟上次日本核洩漏大家搶鹽一樣,不利於社會穩定,國家肯定會嚴格調控!即使短時間糧食價格確實上漲,那庫存平穩之後糧食價格又該何去何從呢?還是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

很多人開始質疑,糧食價格低,是過度依賴進口!說實話,進口確實有,如果說“依賴”那就過了!像我國每年確實從美國進口不少大豆,為何自己是個農業大國卻要向美國進口大豆呢?問題的根本就是美國大豆品質要比國內種植的高,最重要的還很便宜,品質又高又還便宜,自然就有了進口的需求,通過這次的中美貿易戰,國家也認清了形式,開始大力扶持補貼國內大豆生產!所以問題的根本就是要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可以考慮加大補貼力度以及補貼多元化,為何糧食價格低,大家還是願意種糧食?就是因為種糧食有補貼,而種大豆卻沒有,所以農民左右為難,卻還是沒有辦法!畢竟補貼就像我們上班,有了一個保底收入,自然災害啥的都不用怕,種的好,收成高,還能額外獲得收入,就像上班的“底薪+提成”,可以大大激發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試想,我們自己種的糧食品質好,價格還低,誰還會去進口呢?甚至還可以反轉,把進口需求變成了出口,這就是市場規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我覺的糧食去庫存會緩解農民賣糧問題,但最最主要的是要限制進口糧食,進口糧食價格便宜對國內糧價衝擊嚴重,國內農民種植成本高安進口糧價賣虧本,高了沒人要,所以說導致種地不掙錢農民增收難。




自然新疆


如果糧食去庫存了,是否能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

我感覺影響因素眾多,不是一兩方面就能解決的!這幾年雖然糧食價格比較低迷,但相對農村其他經濟作物,農民手中的糧食並不愁賣,只是賣不出好價格而已!由於蔬菜、水果容易出現滯銷難賣的情況,導致很多農民寧願種植常見的糧食作物,即便糧食價格再低,也不願去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因為那樣有時損失更大一些!對於農民種地來說,我感覺如果是真心為農民生計考慮,可以從以下方面引導農業發展:

減少糧食單一種植面積,多樣化扶持鼓勵農民。由於糧食不管價高或價低,往往都不用愁賣的,就會導致農民集中扎堆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而對於蔬菜、水果、棉花、大豆、桑樹等經濟作物往往是很少的!就像我們這邊村裡,以前村裡也有大片的棉花地、果樹地、西瓜地以及桑樹地,可惜隨著這些經濟作物價格越來越不穩定,以及容易導致滯銷賣難的現象,就會導致農民漸漸放棄種植,再加上這些經濟作物是沒有補貼的,就會越種越不掙錢。因此導致現在農村隨處可見的都是大片的麥田、玉米地等糧食作物了!所以說,我感覺如果對於農民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也給予一定補貼和扶持力度的話,相信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會大幅下降,這樣就會減少庫存壓力,使得糧食價格迴歸正常軌道了!



可以適當加大農業生產成本上的補貼。現如今,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普及,也間接導致現在的農業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例如農民種植一季小麥,包括麥種、化肥、澆地數次、打藥數次、機械翻耕土地和播種、收割機收穫和農民的人工成本,往往這些花銷就佔據了小麥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小麥價格下跌和糧食減產影響,就會導致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甚至有時還得倒貼錢!所以說,即便出現了糧食價格下跌的趨勢,如果能從農業生產成本上加大補貼資金,也是可以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的,這樣也可以增加農民創收空間!

應該加大農村投資力度,增加本地就業機會。由於現在糧食價格不僅僅是受國內糧食供應影響的,還包括進口糧食的擠壓市場空間!由於進口糧食往往存在價格優勢,就會優於國內糧食種植。因此,未來只有實現國內糧食的規模化種植才會減少差距!而對於騰出種地的農民就需要其他的增收機會,也就是常見的上班打工或創業發展!由於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就需要加大對農村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就業機會方面,應該鼓勵和扶持農村的創業發展。像我們這邊各個鄉鎮努力建設的工業園區和溫室大棚基地等形式,讓農民在本地能有更多就業機會來增加收入,也比直接在家種地強!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希望以後農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吧,畢竟作為一枚農村人,還是希望以後生活在這裡!對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歡迎留言互動!


龍百曉生


關於糧食去庫存能否解決賣糧難的問題,我認為這個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現在農民首先不存在賣糧難的問題!因為農民每年生產的糧食基本都可以當年出售。存在的問題只是糧價過低農民沒有收益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農民的問題基本也就解決了。就近幾年農業種植的情況來看由於許多種植大戶盲目的跟風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品種,造成成本較高,工價上漲,而收入又極不穩定,甚至賠錢。而種植糧食相對成本較低,收入較為穩定,並且不費時費力,在平原地區機械化比較集中的地區非常適合種植。但糧食價格太低,相對於經濟作物也只能說將就不賠錢,對農民來說其收入也只能說杯水車薪,這也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談收入根本談不上。我認為近幾年的糧食漲價的可能性很低,原因就是未來幾年由於種植大戶的減少土地出租困難加大,必然導致更多的土地重新種植糧食。糧食種植面積將逐漸加大,而糧食價格的持續低迷,將進一步加大土地撂荒的程度!


隨緣198769237


我個人的分析,農民的糧食全部進入庫存,也解決不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改革開放後的農村,出現大批打工潮,導致了很多地方拋田和荒廢現象。使大量的農田面積從平衡到減少,糧食由增到減。我國人口多,糧食是每個人生活的保障。又為什麼出現農民賣糧難?社會在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環保意識強。農民的糧食沒有得到品牌的提升,信息網絡的推廣和傳播。導致部分地方糧食後滯,農民種糧不規範,生態,有機,綠色環保不透明,優化種植不深入。國內糧食進入市場,由外進口糧食新鮮口感而衝擊,導致國內糧食銷售緩慢形成弱勢,種種現象,帶動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新農村的建設,因地置宜,土地流轉,連片種植,生態有機推廣,產業互鏈,一帶一路,信息網絡同步,加深糧食品牌提升,實行糧食四合圍,把優質糧食走出去!


l大長江


根本不是庫存的問題,即使庫存需求增大,但價格下降,是不是沒有啥用呢,現在不是賣糧難,是價格太低,而種地費用太高。

我感覺農民應該轉型了,多種經濟作物,發展養殖業,畜牧業,光靠種這點地,行不通了,跟不上現在消費和開銷。不像30年前,解決溫飽就無所求。

要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意識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