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醬製作祕籍

東北大醬是東北人的招牌。以前困難吋期再窮的人家都得下一缸大醬。吃大餅子,大楂粥,大高梁米飯,大蔥醮大醬也能吃得滿頭大汗。大醬香氣撲鼻,新鮮的黃色從醬缸底部翻滾上來,讓人垂俺涎欲滴。夏日裡,將園子裡的黃瓜放在井水中冰涼,在大蔥地裡擇些嫩葉,幾個茄子包,幾根長豆角,新鮮的大蒜,然後蘸上大醬咬一口,那才叫爽脆香甜。那麼大醬又是怎麼製作的呢?

東北大醬製作秘籍

工藝流程:選黃豆-浸泡-烀豆-搗碎-摔塊-晾乾-發酵-下醬-打耙-發酵-完成。

流程需要經過半年,農曆十二月烀豆,農曆四月下醬,一個多月發好。

每個環節都不可疏漏,選橢圓形豆子,浸泡幾小時至豆粒舒展膨脹(注意觀察,泡過了也不好;掌握不好就不泡,直接烀也行)。

加水末過豆子約一指,開始烀豆,需要3~5小時至顏色變深(鍋裡剩餘少量水分,剩多了不易成型)。

晾涼、搗碎(或攪拌機攪碎),然後在桌子上邊摔邊整型成約15*30釐米的長方體(傳說中的醬塊子誕生了)。

自然晾兩天,乾透,用紙張包好,放在角落裡,自然發酵。

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下醬,按豆子一半的比例準備大粒鹽(我們老家的規矩是1斤醬塊子半斤鹽,鹽少了不行,會壞掉。),用水溶解(1斤鹽約加10斤水),醬塊洗刷,剁成小塊,風乾半天,放缸裡浸泡鹽水。溶解鹽的水量按各家習慣添加,喜歡稀醬的多加一點,反之少加一點。

然後撇沫子,每天打耙2、3次,每次100下左右,加快發酵成熟,醬缸蒙屜布加蓋,白天去蓋曬太陽(原理就是高溫高鹽發酵)。

大醬和盤醬要分別下,大醬早一些,醬下的偏稀,生吃最好,蒸雞蛋燜子也不錯。一般在清明前後下,過了五一山野菜都下來了,就可以蘸著大醬,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了。

東北大醬製作秘籍

東北大醬的做法是多姿多彩的。常見的有雞蛋 醬,肉末醬,鮮青椒辣醬,蔥醬,小魚兒醬,茄子丁醬,土豆丁醬,蘿ト丁醬,芥末炸醬,以及加蔥的黃色滿醬等。它們各有各的用場,各有各的滋 味,各有各的組合方式,各有各的魅力所在。但最 普通的,就是純大醬,任何佐料也沒有的本色大 醬。在飯桌上,純大醬被吃客特別重視的時候,是吃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