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川軍中有哪些“風雲人物”?

情戀中國紅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今天給大家介紹兩位川軍的中的風雲人物。(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

川軍在抗戰中以敢拼的血性出名,那麼川軍中有哪些風雲人物呢?

一、範紹增

曾經看過一部抗日電視劇《哈兒司令》,電視劇的主人公哈兒司令肥頭大耳,看起來呆頭呆腦的。身邊的四川人告知,哈兒一詞在四川話裡就是傻子的意思。當然電視劇有杜撰的成分,不過這個傻兒司令倒是真有其人,他就是川軍名將範紹增。為什麼叫哈兒呢?原來小時候範紹增無比頑皮,經常調皮搗蛋,四川的朋友告訴我這種小孩會被人稱為“哈棒兒”,或者“哈兒”。

雖然被叫做哈兒,但範紹增可不是糊塗蛋,在四川軍閥混戰中,範紹增主要投靠對象是楊森。範紹增很得楊森賞識,一路平步青雲,做到了師長,甚至楊森戰敗後還讓範紹增暫時統領餘部。範紹增最有名的事蹟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範紹增支持蔣介石抗日,揭發了劉湘與韓復榘的賣國勾當,被蔣介石任命為第88軍軍長。範紹增軍長帶兵與日軍作戰於江西、浙江、湖北等地,其部下曾經炸死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中將,能在抗戰以來使日軍在職師團長陣亡,範紹增屬第一人。蔣介石一直不放心川軍高級將領,範紹增後來被任命為集團軍副司令,此乃明升暗降。解放戰爭時期,範紹增率部起義,投靠了人民的懷抱。

二、王銘章

王銘章,四川新都人。王銘章在四川軍閥混戰期間最高任職雖為師長,但就全國而言,算不上一個風雲人物,並沒有打出名堂。抗日戰爭期間,王銘章是眾多熱血川軍將領中的一員,出川抗日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2師師長(軍長孫震)。122師開赴第二戰區前線,幾仗下來,便折損過半,四個團的師只剩下兩個團,隨後又奔赴徐州會戰前線。王銘章部駐守在滕縣,但大部分軍隊被派往了前線,留下守城的只有師部、旅部和城內的警察武裝等。日軍為了打破僵局,瘋狂進攻藤縣,王銘章急調援軍,但由於路程過長,加之部隊不能立即從前線抽身,最終王銘章只湊了三千多人,還包括了衛生隊等非戰鬥人員。在日軍的進攻下,王銘章決心死守,帶領著裝備遠落後於日軍的三千多人拼死抵抗,但最終不支,王銘章也壯烈犧牲。但滕縣保衛戰為徐州中國軍隊主力的重新集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第五戰區指揮官李宗仁對此評價道“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

此戰打出了川軍和中國軍人的威風。王銘章的英勇殺敵可歌可泣,死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將。在當時,凡抗日者,皆為民族英雄。

速讀歷史類精彩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川軍是民國時期四川軍閥部隊的簡稱,其源頭主要是清末新軍,川軍中的風雲人物有尹昌衡、張培爵、夏之時、熊克武、劉植藩、劉存厚、周道剛、但懋辛、石青陽、楊庶堪、劉之戰、劉文輝、劉湘、劉成勳、楊森、王陵基、田頌堯、李家鈺、羅澤州、向楚、鄧錫侯、賴心輝、潘文華、範紹增、冷寅東、王纘緒、王銘章、孫震等等,小史在此簡單介紹一下“二劉”。

(鄧錫侯、劉湘、劉文輝)

劉文輝、劉湘被稱為”二劉”。二人都是四川成都大邑人,也是堂叔侄關係,劉文輝是劉湘的么爸,劉文輝還有一個哥哥劉文彩,是當時的大地主。劉湘的輩分雖然比劉文輝小,但是比劉文輝大六歲。劉文輝13歲便報考了成都陸軍小學,後被保送西安、北京就讀,最後畢業於保定軍校,劉湘則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

劉湘比劉文輝先投身戎武,劉文輝投身戎武之時,劉湘已經是旅長了,他對劉文輝還是比較關照,劉文輝也經常幫助這個比他大的侄兒,他們兩人在很長時間都相互幫助,最後二人在四川軍閥混戰中勝出,成為四川最大的兩支勢力,劉湘佔據川東,劉文輝佔據川西。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二劉都想一統四川,劉湘還曾公開聲稱自己要統一四川,劉文輝也針鋒相對,聲稱自己也要統一四川,而且畢業保定軍校的劉文輝還有稱霸西南、逐鹿中原的野心。

而其他四川軍閥則在二劉之間左右搖擺,至於劉文彩則是支持自己的弟弟,他派人去刺殺劉湘,劉湘非常生氣。

二劉矛盾最後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最終爆發了二劉之戰,最終劉湘勝出,稱霸四川,而劉文輝則退入西康。

全面抗戰爆發後,劉湘通電全國,呼籲一致抗日,並電呈蔣介石,表示川軍願意出川抗日。1937年10月15日劉湘率領川軍出川抗戰,在前線指揮抗日,曾率部阻擊從浙江進犯的日寇,11月23日劉湘在抗戰前線病倒,之後被送往蕪湖醫院醫治,28日又轉移到漢口萬國醫治,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去世,劉湘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中國鏡,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同年1月22日,國民政府追贈劉湘為陸軍一級上將,並舉行國葬,葬於武侯祠。

劉湘將劉文輝打敗後讓他保留部分軍隊,主政西康,1935年起劉文輝開始經營治安混亂、經濟落後、政治不穩定的西康地區。全面抗戰爆發後,劉文輝捐款五十萬元,以表抗日立場,劉湘死後,與眾多川內政要反對蔣介石親信主政四川,最初蔣介石讓步,但最後蔣介石自兼四川省主席,完全控制了四川。

(劉文輝一家)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率部起義,之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國家林業部部長。1976年6月24日在北京病逝。

川軍還有很多風雲人物,再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司馬長史


說到川軍,五行軍閥必須要提。五行,金木水火土,在民國曆史上,五位大名鼎鼎的川軍風雲人物,恰恰名字裡的偏旁部首能夠對上五行,因此被稱為川軍五行軍閥。

1.金:鄧錫侯,四川營山人。綽號“水晶猴子”,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在劉湘病逝後掌管四川軍政,對於穩定川軍、堅持抗戰有功。1949年與劉文輝等舉行川西起義。

2.木:楊森,四川廣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綽號“多妻市長”。因為他曾經擔任重慶市長、貴州省主席等職務。他的妻妾成群,到臺灣後還娶了十九歲的女高中生,而他早是一個老翁了。據說在四川的時候,蔣介石曾婉轉勸過楊森注意節慾養生,楊森一個立正,說:報告委員長,屬下身體很好。蔣介石哭笑不得。不過這點楊森沒吹牛,他活了96歲。

3.水:劉湘,四川大邑人。綽號“巴壁虎”。生前為陸軍二級上將,死後被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他在1932-1933年與劉文輝的叔侄大戰中獲勝,統一了四川。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堅決支持抗戰,並不顧重病在身,親自帶兵出川,病逝於漢口。遺囑還激勵川軍官兵抗日,洗刷內戰之恥。

4.火:劉文輝,四川大邑人,綽號“多寶道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他是劉湘的族叔,其實比劉湘還小几歲。在叔侄大戰敗北後,任西康省主席,被稱為“西康王”。1949年與鄧錫侯、潘文華等在彭縣舉行川西起義。

5.土:王陵基,四川樂山人,綽號“王靈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他本是北洋軍閥的鐵桿支持者,北洋軍閥覆滅他的部隊也基本沒有了。後來依附其他川軍大佬重掌部分權力。解放戰爭期間曾是四川省主席,鎮壓川大學生運動。被我軍俘虜後關進戰犯管理所,後來被特赦,病逝於成都。

下圖劉湘



磨史作鏡


說到川軍,劉伯承元帥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他是近現代史上,那個亂世之中的常勝將軍,有“小孫武”的美稱。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戰亂之中走過來的。打過的大小戰役,有幾百次之多。用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將軍來形容他,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

他最早的時候參加過北伐戰爭,因為戰爭之中,表現勇猛,屢立奇功,所以晉升的很快,但是,同時受傷的次數也最多。最厲害的一次是,他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右眼。



因為傷勢嚴重,所以就必須要動手術。當時給他動手術的名醫,是個德國人。因為劉伯承傷在了眼睛上,這個位置比較特殊。若是用麻藥的話,有可能傷及到腦細胞。要知道對於一個軍人來說,腦子意味著什麼,戰場瞬息萬變,若是判斷稍微有點不對,有可能就會帶來全軍覆沒的後果。這種後果,劉伯承是承受不了的。所以他寧願不手術,也不要用麻藥。

德國醫生告訴他,不用麻藥也可以。但是,手術的那種疼痛是深入骨髓的,你能承受的了嗎。劉伯承是個軍人,對於他來說,只要不傷及腦子,多大的痛苦,他都能忍受。

結果整個手術,持續了幾個小時,直到手術結束之後。劉伯承都沒有吭一生。做完手術之後,德國醫生對劉伯承佩服的是五體投地。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呀,劉伯承當真是如同鐵人一般。從此之後劉伯承得了一個“軍神”的名號。

之後的戰爭,無論是土地革命時期,反圍剿鬥爭之中,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都是選擇最艱難的任務去執行。他的驍勇善戰,他的用兵如神,為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然這期間,劉伯承領導的,最為可圈可點的戰役,就是率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要知道當時,他們是孤軍直入,而且是直接深入到了敵人最為密集的腹地之中。可謂是險象環生,萬一有個不留神,就會全軍覆沒。

恰恰就是在這裡的狹小的路上,他們相逢了強大的敵軍。這時候對於劉伯承來說,只有前進才有可能勝利,所以就有了“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戰。才有了劉伯承得最終勝利。可以說這一戰打的就是軍人的勇氣,只有不怕死的一方,才有可能取得勝利,結果經過一番廝殺,劉伯承軍團勝利了。

劉伯承帶領劉鄧大軍一路凱歌,拿下了整個之前被敵軍佔領的中原腹地,為中國的解放戰爭拉開了序幕。而且劉伯承軍團的此次勝利,還被毛澤東評為是中國解放軍由被動防守的狀態變為了主動出擊的開始。為中國的解放戰爭打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關於川軍的風雲人物,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近代歷史上,川軍是很重要也很混亂的一個軍閥體系,其中實力最大的當屬川軍五行。

川軍五行分別是鄧錫侯(金)、楊森(木)、劉湘(水)、劉文輝(火)、王陵基(土)。這五個人的名字中正好包含這金木水火土五個部首,是很有趣的巧合。

1,鄧錫侯。

護國運動時擔任營長,後來一路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稱為川軍領袖,1938年至1948年擔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統領四川省和西康省的軍權,可謂是位高權重。

鄧錫侯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一期,從軍校上來看的老資格了,也正因如此,川軍中保定軍校畢業的人,大都尊鄧錫侯為首領。紅軍長征期間,鄧錫侯屢次被紅軍打敗,後來乾脆朝天開炮禮送紅軍離開。

抗日戰爭中,鄧錫侯帶領川軍出川抗戰,他說

"我們四川人是具有愛國傳統精神的。黃花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護國之役也有四川人。當前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我們身為軍人受四川人民二十餘年的供養,當然要拼命爭取歷史的光榮,籍以酬報四川人民......""我們只有長期抗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川軍出川以後,如戰而勝,當然很光榮地歸來,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這些言論彰顯了一個愛國將領的良心。

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進軍大西南,鄧錫侯、劉文輝、潘文華、陳蘭亭率部起義,讓成都實現和平解放。1964年3月30日,鄧錫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2,楊森

楊森,四川廣安縣龍臺鎮寺人,他是川軍中最為身名昭著的軍閥惡霸。私人生活上,他公開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在人品上,也是飽受質疑,一生中有炮擊英艦、保護朱德、陳毅、胡志明的正義之舉,又有勾結吳佩孚破壞革命、製造“平江慘案”和積極追隨蔣介石打內戰。

解放戰爭後期,楊森與劉伯承元帥聯繫,要求起義,被劉伯承嚴詞拒絕!原因在於,平江慘案中,當年劉伯承和楊闇公領導順(慶)瀘(州)起義時,一開始楊森答應給與支持,結果起義發動,楊森背信棄義,導致楊闇公被殺,劉伯承隻身逃走。這種兩面三刀言而無信的小人,最後想通過交出即將被圍殲的隊伍換到自己在四川搜刮到的民脂民膏,自然遭到拒絕。

3,劉湘。

劉湘是四川各大軍頭最服氣的首領,1921年7月,被推為四川各軍總司令兼省長。劉湘曾任重慶大學第一任校長,對重慶大學的創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七七事變第二天,劉湘主動請戰,要求四川人出兵到前線去,1938年,劉湘在漢口病死,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大才子郭沫若給劉湘的輓聯最能評價他的一生。

治蜀是韋皋以後一人,功高德懋,細謹不蠲,更覺良工心獨苦;徵倭出夔門而東千里,志決身殲,大星忽墜,長使英雄淚滿襟。

郭沫若把劉湘比作了唐朝的韋皋和蜀漢的諸葛亮,這評價雖然很高,卻也很貼切。劉湘放棄割據四川建設了穩固的大後方,有派出川軍抗戰,實在是深明大義的愛國將領。

4,劉文輝。

劉文輝是劉湘的叔叔,著名地主劉文彩也是他的哥哥。劉文輝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稱“西康王”。劉文輝雖然是劉湘的叔叔,卻參加川軍比劉湘晚,在劉湘的提攜下,再加上哥哥劉文彩的斂財手段,劉文輝逐漸成為川軍重要領袖。當然劉湘和劉文輝也發生了二劉爭川的鬧劇,這些人在軍閥混戰中打破了狗腦子,但在抗日戰爭到來之時,都好含糊成為鐵桿抗戰的愛國英雄。

抗日戰爭初期,隨著劉湘的去世張群擔任四川省主席,劉文輝為了自己的前途,主動與我黨和民盟聯繫,抵制蔣介石的分化瓦解,對西康保持了長期控制。1949年12月,劉文輝策劃西康起義,我軍兵不血刃戰略西康省。

5,王陵基。

前面的四個人,楊森曾是四川省主席,另外三個劉湘、劉文輝、鄧錫侯再加上田頌堯是四川四巨頭。王陵基其實比他們資格都要老,是他們所有人的老師。

1908年王陵基任四川陸軍軍官學速成學堂副官,是劉湘、楊森的老師。在民國初年,王陵基先後歷任川軍第1師2旅4團團長,第1師5旅旅長,第15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是最早的川軍領袖,可惜他死保袁世凱,被打成了光桿司令。先後投靠楊森和劉湘,後來成了劉湘的主要助手。1938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30集團軍總司令兼第72軍軍長,出川參加抗戰。


歷史知事


川軍是指民國時期在四川形成的地方軍閥,在四川長時期的軍閥混戰中,由於時間短,出名的人物並不多,基本上都以劉湘和劉文輝為代表,實際上這遠遠不能展示整體川軍中的風雲人物,本篇問答來一把高能的,以時間軸為線,稍微詳細點介紹介紹川軍中的“風雲人物”。

川軍最早的來源成本比較複雜,其中有清陸軍第十七鎮改編而來的川軍第一、四師,保路同志軍改編的川軍第二、三師,蜀軍改編為川軍第五師。

在川軍軍閥混戰局面形成之前,川軍的風雲人物應該蜀軍改編而成第五師熊克武,當時熊克武擁護孫中山的革命運動,後來發起討袁,雖然失敗實力遭遇重挫,但始終在四川一帶堅持反袁,後來袁世凱稱帝,蔡鍔發起護國戰爭,熊克武協同滇軍繼續參加反袁鬥爭,最終獲得勝利。

再趕走了北洋勢力後,由周道剛、劉存厚、鐘體道、陳澤霖、熊克武分別佔據一至五師師長的職位。”

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擔任總統,任滇軍的羅佩金擔任四川督軍,黔軍總司令為戴堪為省長,四川軍閥當然不願意,劉存厚先後趕跑羅佩金和戴堪,北洋政府任命周道剛為督軍,段祺瑞隨後想要重新奪回四川,因此派吳新光入川,遭到西南軍閥的聯合打擊,隨後劉存厚又被任命為四川督軍。

1918年熊克武響應南方護法軍政府號召,聯合西南軍閥討伐劉存厚,劉存厚敗退到陝西,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

到1919年唐繼堯聯合貴系軍閥,開始“倒熊運動”,被熊克武聯合劉存厚打敗,從此之後四川再無客軍。

在這個過程中,劉湘、劉存勳、楊森等人相繼崛起,劉存厚再次被驅逐。

1922年劉湘、楊森企圖趕走熊克武,稱霸四川,結果被打敗,熊克武推選劉存勳為川軍總司令,隨後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支持下,楊森和劉湘捲土重來,打敗熊克武,形成楊森為四川督理,田頌堯會辦四川軍務,鄧錫侯為省長,劉湘、劉存厚為邊防督辦。熊克武則被驅逐出川,被蔣介石、汪精衛消滅。

這期間,楊森與劉湘等大戰,劉文輝也開始崛起。

在北伐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川軍接受國民革命軍改編,形成楊森二十軍軍長,劉湘二十一軍軍長、賴心輝二十二軍軍長,劉存勳二十三軍軍長,劉文輝二十四軍軍長,鄧錫侯二十八軍軍長,田頌堯為二十九軍軍長。

可以說,軍閥混戰到這時形成規模最大,勢力最多的階段,隨後劉湘和劉文輝在上下東之戰中實力快速膨脹,四川形成二劉對峙的局面,隨後二劉大戰中,劉湘打敗劉文輝,樹立了四川的霸權,到1933年軍閥雖然割據,但是混戰結束。

以上文章中,出現的人命,基本都在四川軍閥混戰的某一時期成為“風雲人物”。

當然,這也併為能將所有風雲人物全部加進來,有遺漏的煩請大家在評論區指出。


史論縱橫


劉伯承 1892.12.4 1986.10.7 四川開縣

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軍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24年脫離川軍,加入共產黨,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後病逝於北京。

熊克武

1885.12.2

1970.9.2 四川井研縣

北洋政府陸軍中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策動川西起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病逝於北京。

劉存厚 1885.1.24 1960.6 四川簡陽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到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終於臺灣。

周道剛 1875 1953 四川雙流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病逝於成都。

彭光烈 1883 1956 四川雙流縣 北洋政府陸軍中將 1949年在雙流縣通電起義。

石青陽 1878 1935 四川巴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病逝於上海。

劉湘 1888.7.1 1938.1.20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率軍出川抗日,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於漢口。

楊森 1884.2.20 1977.5.15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到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病逝於臺灣。

劉文輝

1894.1.10

1976.6.24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在彭縣通電起義,林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病逝於北京。

李家鈺 1892.4.25 1944.5.21 四川浦江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在陝縣秦家坡高地遭到日軍的圍攻,壯烈殉國。

鄧錫侯

1889.6.22

1964.3.30

四川營山縣

北洋政府陸軍上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在彭縣起義,四川省副省長、全國人大代表。病逝於成都。

孫震 1892.2.5 1985.9.9 四川綿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逝世於臺北市。

王陵基 1883.9

1967.3.17

四川樂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50年化裝成軍醫外逃被捕,1964年獲人民政府特赦。病逝於北京。

呂超

1890.3.9

1952.7.20

四川宜賓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留居大陸,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等職。病故於重慶。

潘文華

1886.10.1.

1950.11.16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彭縣通電起義,後任西南軍政委員。病逝於成都。

但懋辛

1886.1.25

1965.11.7

四川榮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策動川西起義,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病逝於成都。

王纘緒

1885.5.9

1960.11

四川西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成都起義,1957年潛赴深圳企圖越境,被逮捕。病死於獄中。

田頌堯

1888.6.19

1975.10.25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49年彭縣起義,四川省政協委員。病逝於成都。

王銘章 1893.7.4 1938.3.14 四川新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山東滕縣與日軍作戰時壯烈殉國。

饒國華 1894.12.7 1937.12.1 四川資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抗日戰爭期間在廣德、泗安戰役中,自殺殉國。

唐式遵 1883 1950.3.28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被解放軍擊斃于越雋縣。

賴心輝 1886 1942.4.18 四川三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病逝於成都。

楊幹才 1900

1949.4.24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安徽蕪湖兵敗自殺。

楊漢域 1905 1973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

範紹增 1894年

1978.3.5

四川大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大竹起義,河南省體委主任等職。病故於鄭州。

趙渭賓 1893 1938.3.17 四川新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38,徐州會戰,在滕縣殉國。

許國璋 1897 1943.11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常德會戰中自殺殉國。

羅澤洲

1891.5.15

1950.7.17

四川浦江縣

北洋政府陸軍少將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在成都吞服煙膏身亡。

黃隱 1890.6.12

1968.4.2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通電起義,川西軍區副司令員,病逝於成都。

馬毓智 1894 1956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後任四川文史館館員。 病逝於成都。

喻孟群 不詳 不詳 四川營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廣漢率部起義。

劉邦俊 1891

1950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被俘獲後在簡陽被處決。

夏首勳 1890 1969 四川江津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全國政協委員。1969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予以平反。

陳離 1892 1977.5.3 四川安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國家林業部副部長。病逝於北京。

陳萬仞 1888 1961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參加成都起義,後任成都市政協委員。逝世於成都。

廖震 1881 1949.11.30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在成都服毒自殺。

許紹宗 1896 1967 河北青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廣漢起義。重慶市沙坪壩區政協委員。

董宋珩 1891 1955.1.8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什邡率第16兵團起義。解放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

陳光藻 1890 1962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

劉元瑭 1903 1958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因抗拒政府,被判處死緩,在獄中病故。

唐英 不詳 不詳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參加康定起義,1950年率部叛變,後又率部回康定投誠。

向傳義 1886 1955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拒赴臺灣,在成都迎接解放。

鐘體乾 1879 1962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協助潘文華起義。後任四川省副省長等職。病逝於成都。

劉兆藜 1893 1962 四川南部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義。任重慶北碚區政協委員。

韓全樸 1891 1971 四川南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萬縣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傅翼

1888.3.8

1952 四川酉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拒絕參加反共武裝,在重慶迎接解放。

張斯可 1882 1961 四川資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協常委,病逝於成都。

王澤浚 1903

1974.1.19

四川西充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8年在浙江邳縣戰敗被俘。病逝於秦城監獄。

李宗昉 1891 1954 四川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川西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四川文史專員。

孟浩然 1897 1953 四川梁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渠縣參加起義。

胡臨聰 1902.1.10 1989.3.19 四川犍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8年淮海戰役中於商丘被俘,1960年獲特赦。病故於成都。

廖澤 1890 1952 四川江津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1年在重慶被捕,次年被處決。

傅秉勳 1906 1952.9.2 四川仁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2在黑水兵敗自殺。

楊曬軒

1892.11.21

1965 四川嶽池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參加起義。任解放軍第8步兵學校副校長等職。

楊勤安 1890.9.7 1962 四川峨邊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成都起義。後任解放軍西南軍區高參。

陳蘭亭 1887.6.25 1961.5.23 四川石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重慶迎接解放,後病逝於重慶。

夏炯 1897 1950.11.10 四川溫江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50年在灌縣被俘,後被處決。

王翥 1894 1959 四川大足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溫江起義。四川民主聯軍新編第12軍副軍長。病逝於重慶。

王靖宇 不詳 不詳 四川犍為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在雅安參加起義。因起義部隊叛亂被捕,1964獲特赦。

陳鼎卿 不詳 不詳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在彭縣率部起義。後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

牛錫光 1887 1960 四川成都市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參加彭縣起義。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病逝於成都。

楊漢烈 1917 1987.7.10 四川廣安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率20軍在金堂起義。解放軍第7軍19師師長。

彭斌 1900 1978 四川榮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灌縣起義,後作為戰犯被押,1961年被赦。

謝無圻 1897 1952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彭縣參加起義。後任解放軍第60軍第179師師長。

黃鰲 不詳 不詳 四川崇慶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崇慶起義。

呂康 1892 1969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什邡縣隨16兵團一起起義。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周從化 1895

1949.11.27

四川新繁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重慶被國民黨殺害,1950年追認為烈士。

伍培英 1908

1968.10.22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西昌起義。因文革中迫害,在成都自殺。

羅俊樹 不詳 不詳 四川巴中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50年在犍為參加起義。

羅忠信 1896 1962 四川瀘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川為中共從事策反工作,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餘際唐 1888.12.6 1964.5.22 四川榮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春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薛奉先 不詳 不詳 四川滎經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邛崍被俘。

彭煥章 1895

1971.12.3

四川永川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宜賓起義,四川政協委員。病逝於內江。

羅君彤 1892 1969 四川營山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什邡起義。

範楠煊 不詳 不詳 四川大竹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四川渠縣參加起義。

楊學端 1888 1969 四川西昌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1969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嚴嘯虎 不詳 不詳 四川華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8年在彭縣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協常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

汪匣鋒 1899 1953 四川簡陽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53年病逝於鐵嶺獄中。

向廷瑞

1898 不詳 四川遂寧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廣漢起義。任解放軍第7軍17師參謀長,重慶市政協委員。

劉元琮 1909

1951.3.22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解放軍第62軍186師師長。1951年自殺。

劉元瑄 1911.8 1996.3 四川大邑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雅安參加起義。解放軍第62軍副軍長。

田鍾毅 1895 1972 雲南漾濞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四川省政府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

李樹驊 1893 1966 四川遂寧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川北區剿匪副總指揮,川北區政協委員。

廖敬安 1899.5.1 1987.10.2 四川開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1949年在開縣起義。四川政協常委。病逝於萬縣。

柴意新 1898 1943 四川南部縣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3常德會戰中殉國。

注:1.石青陽、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唐式遵、楊幹才生前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去世後追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2.許國璋、趙渭賓、傅秉勳生前軍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去世追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3.劉文輝、潘文華、王纘緒、唐式遵其軍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貧道青竹


川軍,為民國期間四川軍閥部隊。

清末,清政府編練四川新軍成為川軍源頭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四川軍閥由此產生。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長期混戰,自辛亥革命後自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軍閥混戰共約470餘次。與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軍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早期的有劉存厚、熊克武當權,中晚期的有劉湘主政,劉湘死後。川軍形成鄧錫侯、楊森、潘文華、劉文輝、王陵基五個上將爭雄的局面。

  川軍內部的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重慶抗日勝利紀功碑書寫著川軍這一華彩樂章,李宗仁將軍曾評價道:“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







冊小吏


川軍四巨頭

川軍內部的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重慶抗日勝利紀功碑書寫著川軍這一華彩樂章, 李宗仁將軍曾評價道:“ 八年抗戰,川軍之功,殊不可沒。”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40萬人出川抗戰,此後8年中,加上各種支援人員共計350萬人,傷亡64多萬人,居全國之首。但是在川軍中有四巨頭之稱都有誰!

第1位劉湘(1888——1938)

中華民國時期 四川軍閥。又名元勳,字甫澄,法號玉憲,漢族,四川大邑人,一級陸軍上將。生於1888年7月1日。老家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祖父劉公敬,系前清武舉。父親劉文剛,字鑑堂,家有水田四十餘畝,另還與兩戶親戚合營水碾一座。母親樂氏,生有三子,劉湘居長。妻子劉周書是大邑縣蘇場的一個農村女子,生了三子(其中兩個夭折)一女。他是當時四川近代一世梟雄,在戰事中勇猛,外號“巴壁虎”,又名“劉莽子”,他與 蔣介石虛與委蛇,生前始終保持四川的半獨立狀態,軍事才能與政治才能均甚老辣,但他極為迷信。1938年因病在漢口去世,逝前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第2位劉文輝

劉文輝,字自乾,法號玉猷。 國民黨起義將領。曾主政 西康省(今四川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十年之久,人稱“西康王”。1916年,在 保定軍校第二期讀完炮科後,便回四川,投奔 劉湘,開始了軍人生涯。劉文輝雖是劉湘的堂叔,但年齡卻比劉湘小6歲。劉文輝最初投奔劉湘,雖然沒有直接在劉湘軍中任職,但受到劉湘的推薦和多方面的關照。有劉湘的關照,再加上自己的突出才能,劉文輝在四川軍隊中一路官運亨通,僅3年時間就從上尉參謀、營長、 團長一直升到川軍第一混成旅旅長,成為 四川軍閥中的主要將領之一。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義,1955年被授予一級 解放勳章。

第4位鄧錫侯

鄧錫侯(1889-1964),號晉康,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1889年6月22日出生於四川 營山縣 回龍鄉。他曾先後出任過 護國軍營長,川軍團、旅、師長,國民黨部隊第二十八軍軍長、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川康綏靖公署主任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等重要職務。1906年棄文習武。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黨政府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率部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四川省副省長、西南地區水利部部長等職。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鄧錫侯是民國四川保定系的實際首領。

第4位田頌堯

1910年加入 同盟會,曾入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學習,不久離校參加蘇浙學生軍,任軍事部部長兼營長,後加入川軍,1912年4月任川軍第4師參謀,1915年2月任川軍第2師清鄉獨立支隊長,1916年1月任護國川軍第3支隊支隊長,6月任川軍第1軍2師騎兵團長兼成都城防司令,1918年7月任北京政府第21師41旅旅長,8月被北京政府授少將,12月任第21師師長,1923年9月被北京政府授中將,1924年2月被北京政府加授章威將軍,5月被北京政府授上將,1925年任四川軍務幫辦,1926年5月任川西北屯墾使,12月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1927年2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並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33年1月任川陝邊區剿匪督辦,10月任四川剿匪總部第2路總指揮,1935年因圍剿紅軍失利被撤職查辦,1936年9月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從此寓居成都,為四川防區時代的“四巨頭之一。1948年3月當選為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冬拒赴臺灣,12月9日在四川彭縣參加起義。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民革四川省委委員,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1975年10月15日在成都病逝。


歷史的一縷陽光


說起這川軍,還得從清末民初說起,宣統二年,清政府廢綠營,在全國建陸軍叄十六鎮(師),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區,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叄個鎮。同時,成立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官軍學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講武堂等,來培養中小下軍官,這些學堂出來的學生,後來成為川軍中的骨幹,其中優秀者還曾被派遣出國深造。在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獨立成立一個軍政府宣佈獨立,惟獨四川先有革命黨人在重慶成立大漢軍政府,後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軍政府,這種情形是各省中絕無僅有的。在護國之役以前,川軍編為五個師,尚可基本統一。護國之役之後,川軍分裂,以坐鎮重慶的熊克武為主的一派,傾向孫中山先生,另有一派則依靠北洋政府勢力與熊軍爭奪。歷經多年作戰,內部幾經分裂判變,熊始終未能統一全川,反而自己連腳都漸漸立不住,於二十年代率部下,號稱十萬大軍經貴州赴廣東投奔孫中山。留在四川的各路軍閥經過一番遠交近功,合縱連橫,逐步形成了劉湘、劉文輝、賴心輝、劉存厚、鄧錫侯、楊森、田頌堯等幾大勢力。北伐戰爭後,各部都先後易幟換上了國民革命軍的旗號。劉湘為二十一軍、劉存厚為二十叄軍、劉文輝為二十四軍、鄧錫侯為二十八軍、田頌堯為二十九軍、楊森為二十軍。然而,改旗易幟並未結束川中的內戰,在這各派當中,又以劉湘、劉文輝這二劉實力最強,此二人都是四川大邑人,這劉文輝還是劉湘之叔。二劉首先聯合在一起,擊敗了劉存厚、賴心輝,瓜分了兩人的地盤,最後四川形成了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四巨頭分治的局面。二劉都是野心很大的人物,他們的目標不光是統一全川,還要問鼎中原,因此兩人的合作只能是暫時的,最終還要有一番對決,而這其中,由於劉湘與老蔣關係較密,而劉文輝則與桂系等反蔣勢力有些瓜葛,故劉湘得到了老蔣的支持。1932年劉湘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秘密聯絡川中各部,與之結盟,並策反劉文輝部下,向劉文輝開戰。二劉經過瀘州、宜賓、成都、榮縣威遠等戰役,劉文輝大敗,十萬人馬損失四分之叄,於1933年秋敗退西康,這樣劉湘就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川軍總司令。從一九一二年成都省門之變開始,到此,歷時二十叄年,大小四百餘戰的四川內戰才基本結束。

  從公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四年,歷經二十二年大小四百餘戰,四川軍閥的混戰終於有了大體的眉目,“面帶三分憨相”的劉湘當上了四川省主席。川軍打內戰的惡名舉國聞名,其人員素質、裝備等,卻堪稱中國最差勁的雜牌!但川軍將士們還來不及在天府之國的土地上盡情享受,抗戰就爆發了。此前的川軍也曾參與對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的作戰,除了慘敗、大敗,沒有更值得外傳的戰績。但就是這樣一支如此不堪的隊伍,卻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用自己對民族的忠誠、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實現了作為軍人的價值!

  抗戰初起,川軍將士即紛紛請纓參戰,據說當時的川軍將領楊森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這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決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這段話可謂代表了廣大川軍將士的心聲。這位楊森雖然也是一名軍閥,但很有民族氣節,當年駐防川東門戶萬縣,就曾率部與英國海軍血戰(事件緣起於英國兵艦在川江上肆意橫行,撞毀我漁船、殘殺我平民,詳情請查閱萬縣“九五慘案”有關史料----與“五卅運動”同時期),楊森可謂川軍中的代表人物。當時蔣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說稱其也有“借刀殺人”之意,遂同意調川軍出川抗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