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第一股”難逃小程序反噬命運?同程藝龍上市AB面

微信引流利弊。

“小程序第一股”難逃小程序反噬命運?同程藝龍上市AB面

頂著“小程序第一股”的光環,老牌在線旅遊平臺(OTA)同程藝龍登陸港股。

11月26日,同程藝龍正式掛牌,開盤較發行價上漲10%。截至當日收盤,股價為12.54港元,大漲26.53%,市值達254億港元。超越馬蜂窩、途牛、驢媽媽等多名行業對手,成為僅次於攜程的第二家已上市在線旅遊平臺。

漲幅似乎可喜,但考慮到上市前疑似估值下調、“流血上市”的現實,這一漲幅或不夠“回血”。

同程藝龍首次提交招股書是在2018年6月,距離同程網絡與2016年從美股私有化的藝龍合併僅三個月。彼時,其傳出的估值340-426億港幣左右。11月14日更新的招股書則顯示,IPO價格為9.8港元,對應市值下滑到201億港元。

相比最低區間也下調近三分之一,幅度之大令外界差異。此前一級市場的交易中早已超越這一估值:今年5月港股上市公司華僑城接盤萬達持有的同程藝龍股份,經換算持股成本為11.09元人民幣/股,約合12.5港元/股,較IPO發行價9.8港元高出約27.6%。

交易額行業第三、小程序之王、騰訊攜程雙加持、實現全年盈利、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漲幅超20%,這是同程藝龍的美好一面。不美好的一面是,行業競爭激烈態勢不減、上市路一波三折、融資額一再縮水、流量過度依賴騰訊、IPO沒有基石投資者。

“小程序第一股”難逃小程序反噬命運?同程藝龍上市AB面


最新消息,截至11月27日收盤,同程藝龍漲1.77%,股價為12.62港元/股。總市值259.32億港元。

A面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2018年上市的的互聯網公司多數揹負著虧損,同程藝龍的規模性盈利顯得與眾不同。

“小程序第一股”難逃小程序反噬命運?同程藝龍上市AB面


招股書顯示,同程藝龍均已在2017年實現盈利,藝龍2017年淨利潤為1.94億元,同程2017淨利潤為4.91億元。2018年上半年,同程及藝龍合併收入人民幣28.3億元,調整前合併盈利人民幣8.45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經調整後合共盈利為人民幣6.35億元。

營收和毛利潤方面,最近三年同程藝龍均良性增長。同程從2015年5.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7.1億元。藝龍由10.3億元增至25.2億元。毛利率方面,藝龍由37.7%增長至67.8%;同程由60.6%增長至68.3%。

營收增長的背後,是騰訊流量加持帶來的月活及付費用戶增長。

同程於2014年4月起成為微信錢包“火車票機票”入口唯一運營商,藝龍於2016年6月起成為微信錢包“酒店”入口唯一運營商。依靠來自微信及QQ的巨大流量,同程藝龍的月活大幅增加。2015-2018上半年,同程藝龍的月活分別為0.88億、0.99億、1.21億和1.60億,月付費用戶分別為390萬、910萬、1560萬和1750萬。

陳禮騰認為,盈利能力強、且依託微信生態持續獲得低營銷成本和大流量入口的同程藝龍,已經悄然建立起了獨特優勢,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同程藝龍將旅遊與社交電商模式融合,搶灘社交電商紅利,頗有想象空間。

騰訊系的互聯網企業中,同程藝龍與拼多多一樣,是對微信小程序利用最為極致的少數幾家之一,被稱為“小程序第一股”。阿拉丁小程序指數的總榜顯示,同程藝龍小程序排名第一,超越拼多多、京東、美團外賣和騰訊自家兩款小遊戲鬥地主和跳一跳。

值得一提的是,同程藝龍本次上市的僅為線上業務,盈利狀況更為良好的同程線下業務並不在本次上市資產之中。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那是一塊更加“值錢”的業務。

B面

坐享騰訊流量紅利的另一面,是對單一流量來源的過度依賴。

同程藝龍六成以上的用戶來源依賴騰訊導流。招股書披露,2018年上半年,來自騰訊平臺的月活為1.236億。移動端月活2670萬,PC端1000萬。騰訊平臺入口包括微信小程序,微信錢包及QQ錢包的入口。

招股書中對此風險並不諱言:“與騰訊關係變差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及增長前景,尤其就我們的騰訊旗下平臺,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有媒體報道稱,同程藝龍與騰訊的入口協議將於2021年7月31日到期,彼時順利續期與價格問題會受到兩家公司關係的影響。

同程藝龍的IPO之路也歷盡波折。藝龍成立於1999年,2004年登陸美股,同年同程旅遊成立,兩家公司都堪稱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古董級選手。

“小程序第一股”難逃小程序反噬命運?同程藝龍上市AB面


攜程與去哪兒的大戰之下,OTA全行業虧損,藝龍創始人出走、大股東Expedia多次增資,未能挽回敗象。2015年攜程接盤藝龍38%的股票,成為大股東。2015年藝龍私有化,等待回A上市。同程作為後起之秀,在於途牛、去哪兒的大戰中艱難前行,先後獲得騰訊、攜程、萬達入股,一度瞄準“戰略新興板”。

互聯網企業A股上市的難度及變故毋庸諱言。2018年3月,同程旗下的線上業務與藝龍合併,6月提交招股書,抱團上市。彼時,虎嗅網一篇文章根據OTA行業市銷率及行業特點,認為同程藝龍的估值應該在100億-150億美元之間,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則是估值340-426億港幣左右,融資額10-15億美元之間。

最終在上市表現上,不僅估值和融資額大幅縮水,本次上市還沒有出現基石投資者。對此,同程藝龍向時間財經解釋,原因是“我們已擁有優秀的戰略投資者,我們致力於期望能為更多中小型股東提供更為理想的回報”。

一位熟悉港股的投資行業人士告訴時間財經,2005年港股基石投資者制度出現以來,赴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中很少沒有基石投資者。“但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才更應該引入基石投資人”。

港股市場基石投資的制度2005年開始,基石投資人會在IPO價格未明確之前就確認參與IPO,並有六個月鎖定期。“一般火爆的項目,投資者會搶著去當,發行人找的積極性就不高,因為鎖定期會影響流動性。前景一般的項目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投資者當基石投資人的積極性就不高。”上述投資人士介紹。

同程藝龍的解釋亦有道理。前兩大股東騰訊和攜程,一個是互聯網巨頭,一個是OTA大贏家,確實夠優秀。騰訊作為流量入口暫且不論,攜程作為重要股東的同時,又是同一個跑道上的玩家,兩家微妙關係,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同程藝龍的9名董事會成員中,第二大股東攜程和第一大股東騰訊各佔據兩席,且梁建章同時與同程CEO吳志祥一起擔任了聯席董事長。(時間財經 李拜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