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藝龍衝擊IPO:背景強大,亦有隱憂

傳同程藝龍將於本週四通過港交所聆訊,12月正式上市。

同程藝龍衝擊IPO:背景強大,亦有隱憂

媒體訓練營10月23日報道

文|左遠良


10月23日,據“IPO 早知道”報道,同程藝龍將於本週四通過港交所聆訊,通過IPO募集10億美元,於12月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同程藝龍或將成為港股第一隻OTA(Online Travel Agency,即在線旅行社)獨角獸,其IPO的消息業內備受關注。

據此前6月21日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同程藝龍的最大股東為騰訊,持股佔比 24.92%。攜程為第二大股東,持股佔比 22.88%。招銀國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將擔任本次 IPO 的主承銷商。IPO募資將主要用為建立和加強公司與旅遊服務供應商的關係,以及拓展產品及服務種類等。

“同程藝龍”是由藝龍旅行網與同程網絡合並而成,在2017年12月29日宣佈合併,於2018年3月9日完成合並。二者強強聯合後,在多項業務上實現互補,大規模佔領“機+酒”市場。同程藝龍憑藉2017年52.27億元的總收入,成為國內位列前三的OTA。

背靠騰訊、攜程兩大股東的支持,同程藝龍取得流量和業務上的優勢:近三分之二的用戶都依靠騰訊來引流,與攜程“化敵為友”良性競爭,已經實現業績“扭虧為盈”。作為行業內規模體量較大、卻還未登陸資本市場的OTA,同程藝龍的上市既是自身訴求所趨,也是眾望所歸。

資本加持 流量制勝

同程網絡成立於2004年3月,以前被稱為“同程旅遊”。在剛起步階段,同程以“網上名片”這個B2B平臺做到了國內名片銷售第一的水平。隨後,在2009-2011年間,同程先後切入到酒店、機票預訂業務中,並最終確定了“門票”作為主要發展業務。

2012年開始,騰訊將目光投向在線旅行領域,開始領投同程。2014年和2015年騰訊又參與了C輪和E輪融資。2016年10月9日,騰訊又與萬達、攜程一起對同程進行了10億元的戰略投資。彼時同程CEO吳志祥透露, IPO 已經進入前期準備,律所和券商已經進場。

藝龍旅行網的發展則較為坎坷。藝龍成立於1999年5月,並於2004年10月在納斯達克上市,2011年5月騰訊投資藝龍8840萬美元收購藝龍16%股份,成為藝龍第二大股東。2015年7月,攜程委派江浩出任藝龍的新任CEO。2016年5月30日,藝龍完成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

攜程是藝龍的第一大股東、同程的第二大股東;騰訊則是藝龍的第二大股東、同程的第三大股東( 同程第一大股東是創始團隊 )。假如藝龍、同程互為“友商”共同角逐大陸資本市場,勢必因“內耗”而使估值受到折損,這是攜程、騰訊絕對不願看到的局面,所以雙方也自然就順理成章合併了。

同程藝龍衝擊IPO:背景強大,亦有隱憂

同程藝龍不僅在資本層面深深融入了騰訊的基因,合併前,同程、藝龍分別佔有騰訊旗下微信錢包和QQ錢包中的“機票火車票”和“酒店”兩個入口,目前這兩個入口已經完全打通。合併後的同程藝龍沒再開發獨立的App,取而代之的是“同程藝龍網”和名為“酒店機票火車”的微信小程序。

招股書披露,同程藝龍主要在騰訊旗下平臺和自家的網站、移動應用上提供旅遊產品。其中騰訊旗下平臺合併平均月活 7960 萬,同程藝龍 App 與移動網頁的平均月活用戶為 2790 萬,同程藝龍網站的平均月活用戶為 1370 萬。以此估算,有近三分之二的月活用戶都依靠騰訊來引流。

與拼多多一樣,有了騰訊這一“流量金礦”的支持,同程藝龍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並且廣告及推廣成本大幅減少。數據顯示,同程藝龍2017年相比2016年,廣告及推廣開支從13.57億元減少到3.56億元,下降了近10億元,這也是其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因素。

線上流量匱乏,獲客成本高昂已成為OTA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藉助微信生態的超強熱度和流量紅利,同程藝龍有望突破行業領頭者所有的規模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上市背後 亦有隱憂

據中信建投證券研報分析,同程藝龍未來走勢十分可觀,除兩者業務上的強強聯合彌補了市場的短板之外,騰訊與攜程的支持也為其騰飛助力,成為發展的“靠山”。不過,中信建投研報也預警了潛在風險,稱其對騰訊的依賴程度較高。

一個事實情況是,伴隨著近期騰訊成立20年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騰訊內部以“資本+流量”為核心的業務能力飽受質疑。對比今年1月份創下股價最高點,目前騰訊已蒸發了超過1/3的市值。 在第一大股東生變節點上,不知同程藝龍選擇此時上市,股市反饋會如何?

同程藝龍衝擊IPO:背景強大,亦有隱憂

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的風險因素中提到,與騰訊關係的變差可能對同程藝龍業務及增長前景,尤其就其在騰訊旗下平臺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如果騰訊不繼續為同程藝龍提供平臺資源,同程藝龍的長期風險會加大。這也意味著,騰訊把握住了同程藝龍的“命門”,此時上市是不是好時機很難斷定。

有消息稱,從今年下半年起,騰訊幾乎暫停接觸與自身業務弱相關的項目,對於已跟投項目也會因不符業務需求停滯跟投。騰訊系旗下本來就有京東、美團、攜程等多個“巨無霸”,業務之間交叉點很多,如都有涉足票務、住宿業務,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加強投資項目與自身業務的強連接,騰訊減少對同程藝龍的投入也不是不可能。高度依賴這個大股東,也可能使其陷入“成也騰訊,敗也騰訊”的局面。

另一方面,同程藝龍的主要風險來自於行業內的競爭。據艾瑞分析,隨著中國在線旅遊OTA市場格局的逐步穩定,OTA市場交易規模將進入平穩增長的局面。也就是說,在線旅遊市場已經是完成競爭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有競爭格局惡化的風險。

同程藝龍衝擊IPO:背景強大,亦有隱憂

中國在線旅遊行業市場結構

有業內人士指出,OTA競爭的“下半場”將是生態之爭,業務多元化,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核心競爭力等的共享將成為在線旅遊業是發展的主要趨勢。同程藝龍目前僅靠微信生存,缺乏內生能力,業務形式單一,將直接考驗投資者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多家互聯網公司扎堆赴港上市破發,同程藝龍的走勢仍待觀望。不過,同程藝龍也必須得趕在資本寒冬前,去二級市場儲備糧倉過冬,才能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畢竟昔日在線旅遊市場的競爭對手,攜程、去哪兒、同程、途牛都已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