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教不改的攜程,離被淘汰還有多久?

屡教不改的携程,离被淘汰还有多久?

題目有點言重了,互聯網的用戶對產品是有很高的容忍度的,特別是,當一家“巨頭”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優勢時,這家平臺無論怎麼“作惡”,用戶短時間內無法完全拋棄這家平臺。也許,這就是攜程有恃無恐的資本。

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深圳市民王女士通過攜程網站,預訂價值48422元的突尼斯8日二人私人行。在下單不到20分鐘後,王女士因故致電攜程希望取消這一訂單。攜程客服以“機票已經出票”為由不予取消,並稱如果要取消,就要收取2人18524元機票費作為退票費。王女士從航空公司得知,每張機票價格為6415元(退票不收稅費),但攜程方面提出的退票費為每張9262元,比原價高42%。

直到3月8日,消委會約談攜程,這家公司依然表示,所售為特價不可退機票,且退費標準由航司制定,攜程僅是代為收取。3月30日,攜程CEO公開致歉。

已經記不清這是攜程第幾次致歉了,捆綁銷售有攜程,大數據殺熟有攜程,收取高昂退票費還有攜程,可即便如此,它的業績依然良好,2017年,攜程淨營收268億元,同比增39%。淨利潤21億,2016年為淨虧損14億。你依然拿它沒有辦法。

相對牢固的市場地位

攜程之所以一次次犯錯,又一次次道歉,再依然屢教不改,這得益於其在市場上相對牢靠的地位。攜程成立於1999年,是OTA佈局相對較早的企業,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攜程經歷過一輪慘烈的競爭,最終與去哪兒合併,如今,攜程系已經囊括了去哪兒、同程、藝龍等多家平臺。

除了這個,還有消費升級的大背景,國家發改委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進入了聯合國劃分的20%-30%的富足區間。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艾瑞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到7384.1億元,較2016年增長24.3%。

不得不承認的是,攜程所處的行業是一個發展前景很好的產業,同時,攜程的佈局又很早,此前已把主要競爭對手都拉到了自己的體系內。它在市場格局已經形成了相對牢固的地位。

就像國產電影一樣,你只能保證自己不看爛片,但無奈爛片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只能等待市場慢慢變成熟。同樣,在線旅遊消費攜程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據比達諮詢,2016年,包括去哪兒和藝龍在內的攜程系,共佔據整體在線旅遊市場份額的43.6%,加上同程的11.1%,佔比過半。即便出境遊用戶不選攜程,還有境內遊用戶;即便重視體驗的用戶不用,還有重視價格的用戶再用。

別急!用戶會用腳投票

超半數的市場份額,近20年的發展歷史,這些看上去都是攜程重要的實力體現,但其實這些都很脆弱。諾基亞從輝煌到被收購前後只不過是5年多的時間,同樣對攜程也一樣,市場份額只不過是個數字,真正逼到用戶用腳投票,那大廈垮塌的速度會快到迅雷不及掩耳。

一方面,在線旅遊的市場並不穩定,航空公司在機票市場上逐漸掌握話語權。比如,在2016年,國航、東航等八家航空公司相繼宣佈與“去哪兒網”暫停合作,關閉在去哪兒網上的旗艦店。這根本上在於,航空公司並不完全依賴於一家OTA的流量。Airbnb等模式的興起,反映了市場去中介代理的需求。垂直化平臺、精品化平臺的興起,蠶食的將是攜程這種綜合性平臺的份額。

另一方面,攜程正在失去用戶的信任。這家平臺正在以每年出現至少一件大型公關事件的指標發展,從2015年數據洩露,到2016年蔣方舟稱攜程機票無法提供發票,再到2017年韓雪等明星怒斥攜程捆綁銷售,2018年的退票問題。其中,捆綁銷售、退票的頑疾由來已久,直到集中爆發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過程中,攜程的品牌形象遭受衝擊,如今“攜程在手,說走就走”,逐漸變成了攜程在手,“說走就走不了”、“不想走也得走”等等。這對在線旅遊這個服務行業來說,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品牌出了問題,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也將出現問題。

在線旅遊正在逐漸從價格主導走向服務主導,目前,在海外旅遊的份額上,更是如此。據此前易觀和艾瑞的數據,攜程的份額已經不是市場第一。這也能說明一部分問題。如果攜程不盡快擺脫快速下滑的口碑,市場份額勢必將進一步被蠶食。

2013年前後,“互聯網思維”迅速成為熱門關鍵詞,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注重體驗,用戶至上”。可如今,互聯網思維的背後卻出現了“大數據殺熟”等名詞。這是所有巨頭都應感到危險的信號。就如果一家平臺依然在依靠壟斷的市場份額耍流氓,那麼他們被大部分用戶拋棄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