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在二戰快打完的時候才對日宣戰呢?

用戶3708573217


在二戰的時候,蘇聯的境況非常的不利,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對蘇聯構成了東西夾擊的形式,所以,蘇聯不能夠同時和兩個國家抗衡,只能先把日本這邊給放下來,集中精神對抗實力強大的德國。

一開始,蘇聯先與德國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暫時性的實現了西部的和平。蘇聯穩住德國之後將主要精力放到東方與日本週旋,日本選擇南下戰略之後,蘇日又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此時的蘇聯在西方戰線陷入戰亂,先後參與瓜分波蘭、蘇芬戰爭和鯨吞羅馬尼亞領土的戰爭,斯大林在此時徹底放棄對日本的戰爭。

但是當西線納粹德國滅亡之後,蘇聯有必要在東方撿便宜,因為當時的日本已經精疲力竭,蘇聯只要付出微小的代價就能撈取遠東的利益。之所以選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對日作戰有以下原因:

第一,得知日本的內線在二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蘇聯就先是穩住了德國,這樣,日本的矛頭就只能向南走,蘇聯也沒有了壓力,於是就沒有對日宣戰。而且,那個時候,蘇聯也有在日本投放間諜,得知日本沒有要攻打蘇聯的想法,所以,他們也可以把軍隊放到西邊,從而能夠更好的對抗德國。

第二,珍珠港事件一開始,美國覺得日本比較厲害,所以希望蘇聯能夠過來幫助他們,所以就向蘇聯承諾不會和德國有任何的關係,繼而讓蘇聯在打敗了德國之後,把日本也給消滅掉,所以,蘇聯就可以用這件事情來吊著美國的胃口,這樣,美國就會一直站在自己這邊了。可是,美國後來忍不住了,他們往日本扔了一個原子彈,這就讓蘇聯慌了,如果讓美國搶了他們的戰利品就不好了,所以,斯大林那個時候就趕緊的對日宣戰。


利刃軍事


因為蘇聯在5月才結束了和德國的戰爭,此時蘇聯才算是騰出手來可以去和日本開戰了,而且根據其在雅爾特協定,其應該在結束對德作戰3個月內對日作戰,所以說1945年8月8日是出兵的最後期限了,再不出兵就是違約了。

蘇聯早在30年代末就曾經和日軍在張鼓峰、諾門罕等地區交戰過,但是此後兩國都不想繼續作戰。日本認為蘇聯難以對付,因此放棄了北上戰略,不想繼續和蘇聯作戰,但是日軍開始在邊境修建大量防禦工事防備蘇軍,這些工事在後來的戰爭中還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的。

而蘇聯此時剛剛經過大清洗,軍隊此時的實際戰鬥力就不強,而且東亞地區本身就不是蘇聯的戰略重點,主要需要防備德國,因此也不想繼續和日本大動干戈。不過蘇聯自然明白日本的野心,因此向中國提供了不少武器裝備支持中國的抗戰。

後來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對德作戰上,後來蘇軍通過佐爾格的情報認為日軍不會再次進犯,因此僅保留了少量部隊駐守其蘇日邊境地區。後來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蘇德戰爭結束,蘇聯已經有精力去和日本作戰了。而且根據簽訂的雅爾塔協定,蘇聯也應該在對德作戰結束3個月內對日作戰,8月8日正是最後期限,所以此時蘇聯才正式對日宣戰。


前沿陣地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向日本駐莫斯科大使聲明,蘇聯根據雅爾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宣佈從即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之後斯大林派遣蘇聯紅軍150多萬進入中國東北,開始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我們可以看到蘇聯對日作戰僅僅一個星期日本就宣佈投降了,為什麼蘇聯到這個時候菜宣佈對日作戰呢?

這個時候歐戰戰爭早已經就結束了,5月8日德國就已經宣佈無條件投降了,希特勒也死了。而過了幾個月之後蘇聯才對日作戰,為什麼蘇聯不早早的出兵呢?

在二戰剛開始的時候,蘇聯確實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日本打的,因為德國就差點把蘇聯打趴下了,這個時候的蘇聯哪還有多餘的精力宣佈和日本作戰呢?而且在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和蘇聯也是一直很友好,蘇聯自己都要差點沒了,怎麼可能去主動和日本作戰呢?

後來歐洲戰場結束,蘇聯也是沒有及時的出兵,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蘇聯一開始不出兵肯定是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益,所以蘇聯也不會貿然的去出兵,因為日本這個時候的主要對手就是美國和中國,蘇聯怎麼會輕易的出兵呢?

到餓了1945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已經是敗局已定,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之後,蘇聯已經意識到不能不出兵了,所以才有了8日蘇聯政府對日作戰的宣佈。因為這個時候誰都知道日本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蘇聯這個時候出兵,一可以奪取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二可以獲得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三可以獲得和美國在東亞談判的權利。還有分裂蒙古,佔領北方四島,在中國東北駐軍等等權益,而且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是敗局已定了,蘇聯這個時候宣佈對日作戰,可以最大的堵住世界的輿論,獲得最大的話語權。如果歐洲戰爭一結束蘇聯就對日作戰的話,那麼蘇聯的犧牲會更大,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得到這麼多的權益。到了美國投下原子彈的時候,蘇聯也是意識到此時再不出兵的話,日本就要投降了,所以此時蘇聯果斷宣佈對日作戰。


小伍講歷史


有一個歇後語叫:麻桿兒打狼——兩頭怕,用來形容二戰期間的蘇聯和日本,再形象不過了。自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鯨吞整個中國東北三省之後,為了牢牢佔據這塊兒肥沃的土地,日本幾乎已竭盡全力。

當時,外部唯一能夠威脅日本對東北三省統治地位的,只有位於北方的蘇聯。而且歷史上,日本與蘇聯的前身沙俄,為了爭奪東北三省,曾糾纏了數十年,更爆發過上百萬人規模的日俄戰爭。


因此,有前車之鑑,又深知沙俄對土地貪婪的日本,為了防範蘇聯對東北的進攻,瘋狂的擴充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在日本的極力擴充之下,被稱為日本“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在巔峰之時,曾擁有120餘萬兵力,同時,它也是日本陸軍武器最先進,裝備最精良的部隊。

而蘇聯,面對日本佔據的中國東北三省,也開始感到極度的不安。被沙俄佔據的遠東地區,尤其是沙俄竊取的中國外東北地區,距離蘇聯核心的歐洲地區萬里之遙,需要穿越環境極為惡劣的西伯利亞,而距離日本佔據的東北三省,卻近在咫尺。



因此,一旦日本向蘇聯遠東地區發動進攻,遠在萬里之遙的蘇聯主力部隊,根本反應不過來,更遑論及時救援了。為了保持對遠東地區的佔領,斯大林被迫在遠東地區駐紮了龐大的軍隊,來應對日本可能的挑戰。

尤其是當蘇聯獲知日本“北進”計劃,意圖吞併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之後,這種擔心和不安就愈發強烈。面對日本關東軍的瘋狂擴充,斯大林也對等的開始大規模調集部隊駐紮遠東,最高時,蘇聯遠東方面軍兵力高達140餘萬。

但對於此時的蘇聯而言,敵人絕不僅僅是遠東的日本一個,蘇聯面對的最大威脅,是位於歐洲地區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尤其當蘇德瓜分波蘭,兩國領土接壤以後,蘇德必有一戰,就成為兩國的共識。

而一旦蘇德交戰,如果位於遠東地區的日本關東軍也趁機對蘇聯發動進攻,蘇聯就將面對兩個強國的兩面夾擊,雙線作戰的蘇聯,將隨時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而為了防止這種最壞局面的出現,蘇聯在沒有擊敗德國之前,絕不可能對日本宣戰。相反,斯大林和蘇聯最希望達成的,是與日本簽訂和平協議,從而能讓蘇聯能夠騰出手來,全力應付德國。



事實上斯大林也的確成功了,當日本的南進派戰勝北進派,日蘇雙方簽訂互不侵犯協議後。斯大林得以騰出手來,調回了遠東大批精銳部隊,而這批來自遠東的部隊,也成為莫斯科戰役勝利的重要力量。

而當斯大林率領蘇聯,最終在蘇德戰場上擊敗德軍,並攻入德國,滅亡希特勒之後,對已經徹底喘過氣來的蘇聯而言,進一步需要的則不再是維護祖國領土完整,而是進一步擴張,獲取更大利益了。


而此時,全世界只剩下一個法西斯國家的日本,就成為蘇聯最好的砝碼。因此,當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獲得一系列好處後,斯大林毫不猶豫的撕毀了日蘇雙方的和平協議,向日本宣戰,指揮百萬大軍,向中國東北三省發動進攻,並最終覆滅了已經虛弱不堪的日本關東軍。


鳶飛九天2018


二戰末蘇聯撕毀《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對日宣戰是以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為前提的,實際上蘇聯如果早點對日宣戰的話將可以敲詐勒索出更多的好處,然而卻因為被蘇德戰爭拖住一度被納粹德國吊打不得不很晚才對日宣戰。

我們知道對近代中國傷害最大的兩個國家就是俄國和日本,俄國割佔了中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甚至要把邊界推到長城邊上,而日本更是多次打斷中國崛起還狂妄的想要併吞整個中國,另外俄國把佔領區的中國人屠殺殆盡而日本則造成數千萬中國人的死傷。因此這兩國可以說是近代中國最窮兇極惡的敵人,它們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是無法計量的直到現在依然嚴重影響著中國的發展,比如生存空間不足和臺灣問題嚴重困擾著我們,對於這段慘痛的歷史我們必須牢牢的記住!

回到蘇聯為什麼直到二戰末期才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問題上,實際上此時中國是極度不希望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因為日本敗局已定並不需要蘇聯出兵這隻會讓其摘桃子,然而美國卻在雅爾塔會議上出賣了中國換取蘇聯對日宣戰。於是蘇聯不僅佔領了日本控制的庫頁島南部和北方四島報了日俄戰爭之仇,還出兵東北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早已經是空架子的日本關東軍摧毀,把我們東北的財富洗劫一空不算還取得了駐軍和租借旅順港等諸多特權,最重要的是使得外蒙古脫離中國變成其事實上的第十六個加盟國,另外蘇軍在東北姦淫中國婦女等暴行也屢屢發生。


所以蘇聯撕毀《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對日宣戰並不經過中國同意出兵東北是以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為前提的,試想如果美國不這麼見利忘義出賣盟友或者是我們自己稍微強大一點結果也不至於如此。其實貪婪的蘇聯如果在中國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的話我們的損失還要更加慘重,比如蘇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出兵的話那麼不要說外蒙古鐵定保不住,甚至是東北和新疆都很有可能保不住了或者就算保住了也不得不以讓出更多的主權利益為代價。

但是由於蘇聯正面臨著納粹德國的威脅後來更是爆發蘇德戰爭一度被納粹德軍打的丟盔棄甲找不到北,因此蘇聯不得不把只要精力用在對抗納粹德國上在東方擴張的野心受到了極大的遏制。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納粹德國在西邊的巨大威脅面對日本的侵華戰爭蘇聯絕對會不甘落後要來插一腳,正如和納粹德國聯手瓜分波蘭一樣在諾門罕戰役之後和日本共同瓜分中國是大概率的事,當然也不排除以幫助中國抗日戰爭的名義強迫我們對其出讓大量國家利益的情況。


總是如果沒有納粹德國的威脅蘇聯一定會提早大規模介入二戰中的中國戰場,這樣蘇聯無論是站在日本這一邊還是中國這一邊所獲得的利益都會比二戰末期更大,好在貪婪的蘇聯也遭到了納粹德國的嚴重威脅一度被拖在了蘇德戰爭上,但即使是如此蘇聯還是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成為二戰最大的兩個贏家之一。

而中國則再一次遭受了和一戰一樣身為戰勝國卻被列強強迫讓出大量國家利益享受戰敗國待遇的命運,歷史一再的表明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的這一血淋淋的事實,所以我們唯有不斷強大自身恢復祖先的榮耀實現偉大民族復興才能不再受到任何國家的欺負!


執斧傳播開天名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回答說蘇聯害怕兩線作戰,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這個原因的解釋上,實際上是不全面的,害怕兩線作戰只是其中之一,這道題其實應該更多的從《蘇日中立條約》的角度來解釋。

日本和蘇聯都害怕兩線作戰

從日俄時期開始,就因為對外擴張問題上,兩國關係就不好,一直處於敵對狀態,1939年的諾門坎事件是雙方矛盾的集中點和爆發點,雖然我們一直說是日本大敗,真實的戰況應該是兩敗俱傷,因此雙方達成停戰協定。

從1940年開始,戰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希特勒閃擊西歐獲得極大的成功,這對日蘇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蘇聯認為希特勒西歐戰事結束後可能會東進,因此,決定和日本講和;實際上日本也並沒有北上的打算,所謂的北上,也就是試探,擔心日本其他戰爭活動的時候,蘇聯南下,希特勒的成功讓日本摩拳擦掌,也想要大幹一番,想要南下,必須確保蘇聯不與其開戰。

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什麼友誼,只有利益,為了能夠有一個安全的邊境,蘇聯以承認偽滿洲國政權,停止軍事援助國民政府,1941年日蘇雙方簽訂《日蘇中立條約》。

日蘇中立條約都簽訂了啥?

《日蘇中立條約》在1941年簽訂,這裡面有意思的一點就是,這個條約的有效期為5年,也就是說只要到了1946年,那就隨便打了。

所以,在1945年8月份蘇聯對日本宣戰在時間上是違反中立條約的,在條約中規定,“日蘇兩國保證維護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相互尊重領土完整和不侵犯;如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一國或幾國的戰爭對象時,另一方在整個衝突過程中保持中立。”

實際上日蘇都明白,條約都是表面化的,蘇聯在遠東地區長期駐紮了幾十萬軍隊,而日本關東軍也一直在擴充軍隊。

到1945年春天的時候,德國被擊敗,蘇聯也並未說直接向日本開戰,反而是盟軍需要藉助蘇聯的軍事力量,多次要求蘇聯對日作戰,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聲明:鑑於日本幫助德國進行反蘇戰爭,並同蘇聯的盟國美英交戰,中立條約已失去意義,提前一年廢除。

雖然蘇聯有了聲明,其實還是違反了日蘇中立條約,直到1945年8月才對日宣戰,將軍隊開入東北打擊關東軍。

為什麼蘇聯一直到最後才對日本作戰?

既然條約沒殺效力,為什麼不早點幹日本?從這裡面還是能看到蘇聯人精明的一面的,對於蘇聯來說,德國才是心頭之恨,日本人不過是皮膚之癢,蘇聯和美國一樣把德國放在重中之重,只有打敗德國才能確立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打敗德國後,蘇聯立馬投入到對日作戰的準備,由於蘇聯距離遠東太遠,在德國戰場稍微整頓修整後就開始向遠東運輸,到8月份宣戰的時候,蘇聯已經集結150多萬軍隊,確保萬無一失。

在打敗關東軍後,蘇軍把日本在東北地區大量的設備打包回國了,一點也沒吃虧。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牽扯到了國際關係的縱橫捭闔和多方之間的談判,加上二戰後期特別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戰,世界形勢變化太大,打破了多方很多既有的判斷和協約。第一,日本自九一八事變後,軍方存在兩個戰略前進計劃,北上派和南下派爭執不休。北上派取得優勢之後,在1939年發動諾門坎之戰,然而歷經四個月,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蘇聯的朱可夫率部大傷銳氣,北上政策就被擱置。此時,日本基本上已經做出了決策南下,同時保有在中國的軍事行動。

第二,蘇聯對於二戰的局勢和態度也有一個變化。當德國法西斯閃電般攻佔周邊及北歐各國,蘇聯尚不能判斷出日本會不會再次大舉入侵,1939年就暫時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盟約,避免兩線作戰,防止掣肘軍力。當基本確認日本放棄了北上之後,大兵從遠東退出集結西線,蘇德之間的關係開始劍拔弩張。德國也確實胃口太大,損害了蘇聯的諸多利益。斯大林這個時候就做好了兩國開戰的準備,自然遠東經略就讓位於燃眉之急。第三,日本打算南下之後,必然影響到美國、英國、法國在東亞的利益。然而,此時英法已經自顧不暇,不值考慮,主要就是美國的態度。1940年,德意日簽訂軸心國協議,日本的考慮就是萬一美日開戰,就不至於孤掌難鳴,同時讓德國承諾拖住英法。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局勢都是不斷妥協談判出來的結果。
第四,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國會激烈討論,最終羅斯福拍板決定加入二戰,太平洋戰場開闢,這個時期戰爭的變量與不穩定因素急劇增大。蘇聯開始與美國接洽,中國方作為東亞地區主戰場也積極加入。英法雖然已經失去競爭力,但也開啟了了多方博弈,1943年最終形成了幾國對於之後作戰的初步計劃,多國匯聚開羅,也就形成了戰時與戰後的基本格局。第五,蘇聯對日宣戰很晚,在於本國在西線的戰況還不明晰,直到1945年上半年才算基本上完成了戰略目標,特別是德國宣佈投降後,蘇聯經略東部就提上了日程,7月份,波茨坦公告的基本框架也大致確立。此時,距離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已經不遠,蘇聯軍隊集結於西伯利亞靠東與外蒙古,對日本正式宣戰。以意大利、德國為核心的歐洲戰場結束,只剩下東方戰場,勝敗基本分明。
總體來說,國際局勢紛繁複雜,隨時變化,無論是蘇聯美國還是日本德國,都在不斷打牌研判,直到日本失敗,還在寄希望於蘇聯方的中立與調停。

其實,也就是說明了各國的立場問題不是一個恆定的狀態,而是根據利益作出的階段性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兵者詭道也。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蘇聯十分明白,兩線作戰是十分不利的日本號稱百萬的關東軍也是很有影響力的。所以在美國進入日本上空轟炸時才對日宣戰。並且蘇德戰爭已經結束。蘇聯mt0有把最強大的力量投入到對日作戰方面。十分有勝利的把握。




順其自然65491946


因為蘇聯也怕雙線作戰。

作為橫跨歐亞的大國,蘇聯面臨著日德兩面夾擊的嚴峻局面,因此斯大林為了避免這種不利局面就必須和其中一方保持相對的和平(停火)狀態。

首先是和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穩住元首。然後,下決心派出戰神朱可夫在中國東北的諾門坎地區吃掉關東軍的精銳,唯一的機械化師團,感到疼的日本政府就被迫與蘇媾和,簽署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之後由於日本的南進派佔上風,日軍的進攻方向在東南亞,太平洋方向。而在這段時間裡,元首也沒閒著,波蘭,荷蘭,丹麥,芬蘭,比利時,當然還有高盧雄雞,統統納為元首後院中,當蘇德的雙方都把自家後院清理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撕破臉開打。這一打就是4年,根本無暇顧及不到遠東的形勢。

因此,老毛子要想對日宣戰就必須完全根除來自西方納粹的威脅,元首還是很能打的,儘管是腹背受敵,也是見招拆招,硬是把戰爭拖到了1945年初,當然我們知道,最後是柏林被攻佔,德軍投降,歐洲戰場結束。

這邊仗打完了,那老毛子就可以騰出手來,遵照雅爾塔會議裡達成的協議,開始撕毀蘇日互不侵犯條約,對日宣戰,由大名鼎鼎的華西列夫斯基統帥,針對遠東地區的日軍展開全面進攻。深諳大縱深理論的裝甲部隊是如捲土一般地擊潰了關東軍,順利地中國東北,其次是收復了庫頁島,然後順便撈了一波千島群島。

當然,老毛子搞這些也是有條件的,畢竟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老毛子首先是要了外蒙,中國東北地區的動脈中東鐵路,還有東北的門戶大連,旅順港的租借權。還有在北海道及其附近島嶼的駐軍權。


兵說


這是兩方面的問題。首先,不僅是德國擔心兩線作戰,蘇聯也擔心。在二戰之前,斯大林通過擠壓戰略和蘇德同盟,成功的將日本的攻擊矛頭轉向南下,減輕了蘇聯的壓力。後來,也是通過有效的間諜行動得知日本不會進攻蘇聯,從而釋放了大量的軍隊,將他們調到西線對抗德國。

另一個是政治層面。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嚴重高估了日本的實力,認為只有在蘇聯的幫助下才能擊敗日本。用大量的援助和絕不單獨與德國溝壑、開闢第二戰場等承諾,換來蘇聯承諾在擊敗德國後儘快掉頭攻打日本。斯大林始終將日本作為釣住美國的砝碼。不過後來,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後,斯大林迫不及待的對日宣戰,以搶奪戰利品。

諷刺的是,日本在最後還寄希望於通過斯大林來調停戰爭。可見斯大林運作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