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陝西大佛寺石窟和龍門石窟,哪個更值得一看?

用戶6223167918


一,關於龍門石窟和大佛寺石窟歷史地位

(1)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2)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南北朝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是盛唐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1988年1月,大佛寺石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上確定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從以上文字表述來看,二者確實不一樣,甚至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有許多相同點,有許多不同點,具體是:

(1)兩者相同點:主要有兩點一是都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但龍門石窟的兩個國際和國內認證比大佛寺石窟要較早一些。且龍門石窟是首批國保單位;二是兩個石窟都是皇家石窟,都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都帶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

(2)兩者不同點是:一個是處在國家層面上,即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名窟之一;一個是在地區層面上,即大佛寺石窟是"關中第一奇觀。兩者之間唯一大佛寺石窟比龍門石窟強的是最大佛像之間相比稍高一些,且保存的好一些,清淅可辨。

二,關於龍門石窟和大佛寺石窟的文化價值。

(1)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南北朝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內有446處佛龕,1980餘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


從以上文字看出中可以看出,大佛寺石窟明顯不及龍門石窟,比龍門石窟要遜色。主要表現在一是龍門石窟建築時間跨度長,歷經多個朝代400餘年,歷史確實悠久,而大佛寺石窟雖起自南北朝,但大多建在唐代;二是精品收藏龍門石窟遠遠大於大佛寺石窟,而且龍門石窟的文化價值也遠遠高於大佛寺石窟;三是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景區,而大佛寺是國家4A級景區

總之,其它就不再敘了!我感覺龍門石窟雖然比大佛寺石窟強點,但兩者都是我國重要文物寶藏,為此,我們一定要一視同仁倍加珍惜愛護,有機會都去走走看看,讓我們完整盡情地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劍茗2


不就是兩間廟嗎?

一座大點,一座小點。

龍門石窟主佛是照著武則天的樣刻的,而彬縣大佛寺主佛是她公公兼老公的太宗李世民而刻的。

主佛,大佛寺比奉先寺的大得多,背光造型伎樂飛天精美絕倫。

規模兩個差得遠,當時李世民為紀念淺水源大戰死難將士而造的一座超度亡靈的廟宇。於幾百年經營的龍門石窟不可同日而語。

龍門石窟讓你看到的是盛世華章

大佛寺讓你感受大氣肅穆,當你站在第三層於大佛面對面時,那種心靈震撼油然而生。眾生平等。能有此等感受的僅此一佛。

這次蹭蹭龍門石窟的熱度,為大佛寺做做宣傳,希望同好路過彬縣時不要錯過這座千年佛寺,於佛祖面對面,感悟人生


丹鳳朝陽164062526


各有特色,每個地方所代表的歷史含義各有不同,建議有時間都去看看。下圖為龍門石窟圖片,當天下雨,拍攝的好多照片都比較模糊,但是這裡絕對是一個重溫歷史的好地方。記得微信掃碼,聽下講解,免費的





朝鮮專家


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其石窟藝術的風格價值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興盛於隋、唐等朝代,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集中體現了盛唐文化風貌,因為龍門石窟位於隋唐東都洛陽城,石窟開鑿為皇室重臣主導,所以集中反映了盛唐皇家風采,2000年龍門石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彬縣大佛寺石窟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彬縣城西十千米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是陝西境內最大的石窟群,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北周時期,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內有446處佛龕,1980餘尊精美造像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1988年1月,大佛寺石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33處遺址點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年代上龍門石窟從北魏到兩宋前後歷經400年開鑿,而陝西彬縣大佛寺前後開鑿時間不過幾十年,從規模上看陝西大佛寺石窟在洞窟和佛像雕塑上僅為龍門石窟的無十分之一,從價值上看我認為陝西大佛寺石窟與龍門石窟應該不是一個量級的。龍門石窟在國內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歷史遺蹟,而陝西大佛寺僅為陝西關中地區的奇觀。直觀來看龍門石窟僅憑自己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麥積山石窟僅為絲綢之路遺產中國境內的22個遺產點之一!

與陝西大佛寺可比的應該是類似於河南鞏縣石窟寺。鞏義石窟寺位於南河渡鎮寺灣村,1982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鞏義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創建了寺院,宣武帝時開始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後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在這裡刻了一些小龕。石窟寺現存大雄寶殿和東西廡殿10間,洞窟5座,千佛龕1個,現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255個、佛像7743尊和數十篇題記。

下面我們重點了解一下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建都跨度最大的世界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正統王朝,七個大一統王朝定都於此! 龍門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遷都洛陽,但龍門石窟的大規模開鑿時期則是唐朝,唐朝以洛陽為東都,盛唐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皇帝都長期在洛陽治理天下。《洛陽名園記》中記載“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當時洛陽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皇親貴胄居住在洛陽城內,而洛陽城旁邊的龍門石窟就成了這些人發願塑像之地,最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由唐高宗和武則天主導建造,據說佛像面容就是仿照武則天真容塑造,也後後人留下了千年的猜測!

洛陽龍門石窟集中體現了盛唐時期的“歷史,文化,經貿”,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全面體現盛唐風貌的歷史遺蹟,個人認為不到洛陽龍門石窟就不知道盛唐是什麼樣子,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到洛陽龍門石窟去體驗盛唐,如果再配上那朵從盛唐開來的洛陽牡丹則更是絕配!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萬國朝天中“的大國盛世歷史!

我們講盛唐時最自豪的就是外邦賓服的大國氣象,唐朝在建立之初雖然有長安城外的渭水之盟,但隨著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數代帝王的遠交近攻,唐朝在當時成為周邊國家羨慕的對象,於是日本,新羅(韓國)以及西域等國家紛紛來朝,派出遣唐使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而其中的唐朝兩京洛陽長安則是這些留學唐朝學生最大的聚集地,而這種萬國來朝的勝景經體現在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西山珍珠泉附近的新羅像龕,是韓國古代在龍門石窟的造像龕,是唐王朝與新羅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新羅國與唐朝關係友好,有密切聯繫和往來,有大批留學生來唐學習,韓國8世紀中葉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龍門石窟造像風格的影響,所以該龕可能是到唐朝留學的新羅僧人開鑿的。

吐火羅僧寶隆造像龕(710年)▲ 唐龍朔元年(661 年),唐在吐火羅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縣,以吐火羅王為大汗都督府都督。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唐朝”富有四海“的經濟之盛!

絲綢之路經過漢朝張騫和班超的經營,從東漢開始成為中原王朝與世界交流的經濟之路,文化之路,通過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綢流向西方,而西方的香料則流向東方。到了隋唐時期,隨著隋煬帝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通幽州(北京),南通餘杭的大運河,這條絲綢之路通過大運河的連接更加繁盛,而這樣的繁盛就集中在唐朝,也集中在洛陽,包括洛陽龍門石窟!

北市絲行像龕正壁·伎樂人▲

絲綢之路上絲綢是最具代表性的,“絲綢之路”也因此得名。而龍門石窟現存的就有“北市絲行像龕”就是由絲綢行業組織統一開鑿的佛像。隋唐洛陽城本來是和長安城一樣擁有兩個市場“北市”和“南市”(長安城為東市,西市),然而因為大運河的緣故隋唐洛陽城則多了一個“西市”,其中北市以絲綢香料為最多,這尊絲行像就是絲綢之路最好的見證!

而最令人稱道的則是龍門北市彩帛行淨土堂。這幾個像龕的發現,代表著唐玄宗以前的絲行、彩帛行和香行已具備商業行會的組織和編制。而在造像記中除了有中國人以外,還記載有安僧達、史玄策、康惠澄和康玄智等人,這些可能就是當時居住在洛陽城進行商品買賣交易的外國商人。

而從上圖中我們更是可以看到,一位胡商身子前傾,牽著一隻雙峰駱駝向前行進。在駱駝的正上方,可以看到一頭載滿貨物的毛驢,憨態可掬,形象生動,呈現出一幅漫漫絲路駝隊行進圖。

愛奧尼柱式,源於古希臘,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在龍門石窟賓陽中洞門券拱下雕刻一對柱頭,帶有明顯的希臘“愛奧尼亞”式柱頭痕跡,屬於古希臘愛奧尼亞風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臘文化藝術之一。龍門出現的這種希臘式石柱可以說是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多元文化交融之產物。

絲路漫漫,駱駝傳遞的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傳播文明的文化之路。龍門地區作為洛陽南部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古往今來,迎接著眾多往來的商旅,使得東西方文化在這一區域交融匯集,碰撞出絢爛的文化之光。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唐朝”龍門賦詩奪錦袍“的文化之盛!

唐朝是詩的國度,唐詩是最代表盛唐的文化,龍門賦詩奪錦袍是唐朝詩歌文化繁盛的重要體現,而在眾多唐朝詩人中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對龍門石窟最是牽懷!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從四川歸來,渡汝水,游龍門,夜宿龍門香山寺,寫下了《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一詩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李白游龍門時住在香山寺,杜甫游龍門時應當就住在奉先寺中。招提,指的是佛教寺院。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精緻的佛窟。在皎潔的月光下,林中的清影散在佛窟中,山谷中的鳥鳴隨風聲陣陣傳來,望龍門兩山對峙,形若門闕,絲絲雲氣縈繞在山腰。杜甫遊《龍門》,更是為龍門恢弘的氣勢所傾倒: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白居易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朝又一位偉大的詩人,三人被後人稱為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與龍門的因緣最為深厚,他情繫龍門,晚年歸洛後,常常在伊河泛舟。於某年秋日,寫下了《題龍門堰西澗》:東岸菊叢西岸柳,柳陰煙合菊花開。白居易死後就葬在龍門香山寺,今天去龍門石窟“白園”也是不可錯過的一個景點!

詩歌之外,龍門石窟的書法石刻也是今天瞭解大唐文化的重要遺存!《龍門二十品》作為書法中的極品早已名揚中外。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富欀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因此,龍門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書法的代表作,也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而《伊闕佛龕碑》則是唐朝書法的代表!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又稱《三龕碑》、《龍門三龕碑》,建立於唐貞觀十五年(641年)。這塊碑是摩崖刻石,位於河南洛陽龍門山石窟的山崖上。碑文由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是他46歲時的作品,它是褚遂良現存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作品。

龍門石窟是最代表盛唐的地方,這裡有盛唐的萬國來朝,八方輻輳;這裡走過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明皇、周世宗、宋太祖,清乾隆;今天站在伊水河畔,回望過去,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盛唐,再看神都!


雲星午夜


規模和歷史價值,歷史地位上肯定龍門石窟略高一些,但不能說彬縣大佛沒有看點,應該說不管大小都代表了一個地方應該時期的歷史面貌。當然如果是那些西安漢奸來說,肯定說龍門石窟不值得看。


從洛陽出發


肯定先看龍門石窟,時間允許再看大佛。


黃兮桂平


兩個都很棒,各有優點。陝西的石窟我沒看過,龍門石窟我去過,非常壯美。唐代雕刻藝術的精品。非常值得一去。


包子和餛飩的旅行


你不就是想讓大家答陝西那個值得一看嗎,別把龍門石窟拉上!


李濤


陝西的那個就別蹭龍門石窟的熱度了,先比過鞏義的石窟寺再說吧!


亂碼2018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景色,都有各自的特點,沒有可比性,若有時間可以兩個地方都去看看,體會一下有什麼不同,同時還開闊了自己的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