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在近代歷史上出過什麼名人沒?

潘多拉的記憶886


話說淮海戰役期間,國軍精銳第十二兵團有兩名軍事主官是江西籍,即兵團司令黃維和第14軍軍長熊綬春,軍銜都是陸軍中將。

(熊綬春)


中原野戰軍對雙堆集發起總攻前,陳賡將軍給第十二兵團第14軍軍長熊授春寫了封親筆信,希望他放下武器不要做無謂抵抗,因為黃埔一期的陳賡在留校任教時期,曾經是熊授春(黃埔三期)的區隊長,應該算有“師生之誼”。並且此時第14軍只剩幾千人馬,所控制的陣地也只剩下一個村莊,已經大勢已去。

熊綬春,江西南昌人,1926年黃埔軍校畢業後被選派日本留學,回國後最初在德械第87師任職,抗日戰爭時期轉入黔軍系統的第103師,歷任副師長、師長等職。第103師師長一度為何應欽的侄子何紹周,黃埔一期生,因此該師被逐漸中央化,編入江防軍作戰序列。



(黃維)

熊綬春1939年到職後,曾經指揮部隊參加反攻宜昌戰役,並多次襲擾鄂西日軍,雖無大的建樹,倒也穩步晉升,抗戰勝利前已任第14軍副軍長。

解放戰爭初期第14軍縮編為“整編第10師”,由“土木系”骨幹將領羅廣文任師長,熊綬春任副師長,1948年2月轉正為師長,當年9月恢復第14軍番號改稱軍長,編入黃維兵團參加淮海戰役。



(第14軍部隊)


作為老鄉和同派系將領,黃維對師弟熊綬春還是比較照顧的,在雙堆集被圍的日子裡,儘量把空投的糧彈多分給第14軍一些。然而到了最後關頭,整個兵團所能掌握的區域和物資十分有限,黃司令官也顧不上熊軍長了,所以接到陳賡來信之後,熊綬春思想鬥爭非常激烈。


起義是算不上了,投誠呢又擔心自己在後方的妻兒被迫害,面對無法解開的死局,熊綬春一度心理崩潰,根據第18軍軍長楊伯濤的回憶:“熊坐在掩蔽部幾次掩面而泣,悲不能抑”。

(何紹周)







他確實曾召集幾名骨幹軍官密議與解放軍接洽,但被狡猾的兵團副司令官胡璉察覺,親自給第14軍各部隊長下達繼續抵抗的命令,熊綬春情知胡璉起了疑心,便放棄了陣前倒戈的念頭。

陳賡將軍原本是想通過電話與熊綬春直接對話,誰知電話線沒有接通,於是派已經被俘的第14軍參謀長梁岱送信,之後按兵不動等待熊授春的反應,結果是令人失望的,於是區隊長和學員只能兵戎相見。當解放軍衝到第14軍軍部附近時,熊綬春奪門而出試圖逃跑,但只跑出幾十米就被亂槍打死。



(陳賡將軍在淮海戰役期間)

戰鬥結束後,陳賡派人四處尋找熊綬春的下落,得知已經陣亡後,安排警衛員在南坪集附近的土堆上給熊綬春修了個墳,還插上一塊牌子:“第14軍軍長熊綬春之墓”,以便其家人將來戰場尋屍。

而他的同鄉學長黃維,在乘坐坦克逃跑的路途中被俘,與杜聿明相見在功德林。

(黃埔時期熊綬春)


度度狼gg


江西不但古代史名人輩出,近現代史上名人也不少,特別是作為革命老區,有許多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出自江西。

1.方誌敏,江西上饒弋陽人,曾領導了弋橫暴動,是紅十軍和紅十軍團的創建人和領導人,1934年任閩浙贛省委書記和蘇維埃主席,軍政委員會主席。由於敵眾我寡,在率北上抗日先遣隊突圍中被俘。他堅決拒絕勸降,在獄中堅持寫作十餘萬字,其中《可愛的中國》、《清貧》教育了幾代人。1935年8月6日英勇就義。1994年被軍委評為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2.張國燾,江西萍鄉人。提到張國燾,有這麼幾個標籤不得不提:北大學生、學運領袖,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鄂豫皖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最高領導人,紅軍總政委,另立中央的分裂主義野心家、叛徒。1979年客死加拿大。著有《我的回憶》一書。


3.饒漱石,開國元勳。曾任新四軍政治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華東局書記等職務,在相對皖南事變、堅持新四軍抗日,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提供後勤保障上建樹頗多。建國後曾任中央組織部部長。

4.陳奇涵,開國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政治大隊長,中共七大代表,建國後任軍事法院院長等職務。

5.肖華,開國上將。興國人,曾任國際少共師政委,參加了長征。建國後曾任總政治部主任。他寫作的《長征組歌》膾炙人口,堪稱經典。

6.賴傳珠,開國上將。皖南事變後,曾任新四軍參謀長。建國後,任北京軍區政委、瀋陽軍區第二政委等職務。


磨史作鏡


江西自古就是人傑地靈之地,名人很多,特別是以宋時期的文人為主,但是到了近代也還是有過很多名人的,畢竟江西是近代革命的搖籃,名人也不會少的,這裡就列舉步入近代後江西的幾個典型代表人物吧!


一、張勳

張勳是江西省奉新縣人,是中國近代北洋軍閥的一個重要勢力。因效忠清朝,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他曾主導過一出兵變復辟,迎溥儀復辟帝制,失敗後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之後病死於天津,諡號忠武。此人雖忠於清庭,受到很多人的口誅筆伐,但卻特別照顧老鄉,所以在老家江西名聲特別好,曾回家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二、李烈鈞



李烈鈞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人,是近代著名軍事家,也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幸亥革命時,他曾迫使北洋海軍艦隊起義,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他一生追隨孫中山革命,後輔佐孫中山打敗陳炯明。九一八事變後,曾致電蔣介石改良政治,一致抗日。

三、方誌敏


方誌敏是江西上饒市弋陽縣人,是近代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他曾一手締造了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是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創造的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被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根據地。但在1935年不幸被捕,英年早逝。

四、陳寅恪

陳寅恪是江西修水人,他是中國近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奇才,他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和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等,作為中國近現代學者,身名遠揚。


五、吳有訓

吳有訓是江西高安人,他是近代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譽為是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他為國家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並開創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先河。

六、陳三立

陳三立是江西修水人,是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他被稱為維新四公子之一和湖湘三公子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稱,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七、張國華

張國華江西省永新縣懷忠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中將。一生戰功赫赫,曾被毛主席親切地稱呼為“井岡山”。

八、古柏


古柏是江西省尋烏縣人,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曾留下堅持鬥爭,任閩粵贛邊游擊隊司令員。後在掩護同志們突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9歲。毛主席曾悲痛欲絕為他親筆題詞:“吾友古柏,英俊奮發,為國捐軀,殊堪悲悼。”


好了目前就想到這麼幾個典型代表人物,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同時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討論!


夏目歷史君


當然出過,而且還不少!

作為一名地道的江西人,我來列舉一些最有名的。

張國燾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不過此人是個叛徒,不值一提。

張勳

中國近代北洋軍閥勢力之一,張勳復辟想必大家都知道。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

黃維

抗日名將,畢業於黃埔一期,國民黨陸軍中將軍銜。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後任全國政協委員致力於軍史研究。

方誌敏

江西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主席團委員,黨中央委員。1934年,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合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方誌敏任總司令。《可愛的中國》就是他的名著。

李烈鈞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江西省政府主席,南京國民政府常委兼軍事委員會常委。他輔佐孫中山打敗陳炯明,主張尊重言論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逝世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

桂永清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總長,國民革命軍海軍一級上將。

劉峙

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歷任黃埔軍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參與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蔣介石賞識。

陳寅恪

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另外,開國將軍中,江西籍的一共有325位,佔全國開國將軍總數的1/5,是開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省份。其中3位上將和38位中將284位少將。


歷史評說


江西在近代史上出現過太多的名人了,尤其是中國的開國將軍,有325位佔全國總開國將軍人數的五分之一。我們列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說說。

江西的上將有三位,他們分別是肖華上將,陳啟涵上將和賴傳珠上將。

這三為將軍都是早早的就加入到了中國革命之中,成了黨的一份子,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反圍剿戰爭,紅軍兩萬五千裡的長征,全國的抗日戰爭和最後的解放戰爭。

為中國的獨立與和平,自由與民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江西的中將有劉西元、劉浩天、杜平、李作鵬、肖望東、曠伏兆、吳克華、吳法憲、吳富善、邱會作、餘秋裡、張國華、周彪、周赤萍、周貫五、鍾漢華、饒守坤、袁昇平、黃火星、黃志勇、康志強、梁必業、梁興初、彭林、彭嘉慶、溫玉成、曾思玉、謝有法、蔡順禮、廖容標、王宗槐、王恩茂、王道邦、王輝球、鄺任農、匡裕民、朱明、朱輝照。

江西的少將有丁盛、丁榮昌、馬輝、馬澤迎、王屏、王力生、王元和、王六生、王東保、王茂全、王英高、王學清、王耀南、毛少先、毛會義、方槐方震、鄧龍翔、鄧經緯尹明亮、甘祖昌、劉玉堂、劉世洪、劉世湘、劉發秀,劉華春、劉華香、劉興隆、劉亨雲、劉賢權、劉紹文左齊、左愛、龍潛、龍飛虎、龍炳初、龍振彪、龍道權、龍福才、葉運高、葉蔭庭盧文新呂、黎平、朱雲謙、朱家勝、朱耀華、伍生榮、任昌輝、劉義、劉昂、劉湧、劉福、劉鎮、劉大煜、劉子云、劉友光。

嚴慶堤、巫金鋒、李元 李治、李真、李銓、李士才、李夫克、李木生、李水清、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漢、李振邦、李致遠、李繼開、李景瑞、李道之、楊力、楊卓、楊恬、楊漢林、楊懷珠、楊樹根、楊思祿、楊俊生、楊家保、劉輝山、劉錦平、劉毓標、劉鶴孔、劉耀宗、齊釘根、江含章、江擁輝、江學彬江勇為、江燮元、湯光恢、興中、許誠、孫文采、杜文達、嚴俊、。 

張華、張雄、張開荊、張太生、張文碧、張光華、張英輝、張濟民、張海棠、張銍秀、張強生、張耀祠、陳力、陳熙 陳士法 陳雲中 陳雲開 陳仁洪 陳坊仁  陳遠波 陳信忠 陳美福 陳德先林茂源、歐陽平、肖前、肖森、肖鋒、肖大荃、肖元禮、肖文玖、肖學林、肖榮昌、肖思明、肖新春、吳烈、吳保山、吳融鋒、何運洪、何家產、邱先通、邱會魁、餘光茂、餘致泉、鄒衍況 開田、汪東興、汪祖美、宋玉琳、宋景華、歐陽奕、歐陽家祥易耀彩、郭延林、郭林祥、郭金林、陶漢章、黃厚、黃萍、黃文明、黃玉昆、黃玉庭、黃有鳳、黃作珍、黃徑琛、黃經耀、黃榮海、黃思沛、黃振棠 黃朝天、曹丹輝、曹光琳、曹傳贊、曹德連、龔興貴、盛治華、康莊、康林、梁仁芥 梁玉振、梁達三、彭盛、彭龍飛、彭壽生、彭清雲、彭富九、董永清、蔣潤觀、舒行 童國貴、童炎生、溫先星、遊好、揚遊、勝華、曾徵、曾威、曾美、曾凡有、

還有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梅汝璈(1904—1973),字亞軒,江西南昌人。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