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国北伐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韩信,北伐能否成功?

某乃零陵上将邢道荣


刘邦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他得到了韩信。而且当年韩信带领刘邦杀出汉中的时候,和诸葛亮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韩信还是诸葛亮,他们必须要通过北伐,走出汉中,到达关中,然后出关中之后到达中原,才能统一中原夺取天下。

我们看看当年韩信是如何带领刘邦杀到关中,冲到中原去的。

首先第一步就是如何出汉中,这是比较难的一步。

因为汉中四周都是山,真的是被崇山峻岭所包围了,想要走汉中到关中,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可行。但是,当时那个山路上铺的木板,还被刘邦进汉中的时候给烧了。

这时候韩信想要出汉中,必须要让人把栈道重新给铺垫好才行。

韩信一铺垫木板,关中那边项羽的人就知道了,当时关中之地的雍王,章邯正好奉了项羽的命令在防守刘邦。

所以,章邯就带了大军到了栈道的尽头,来等着韩信和刘邦杀出来呢。

章邯相信,只要他们走这条栈道,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因为这条路太窄了,一次走不了多少人,可以说来多少就能杀多少。

那么韩信有没有走这条路呢?

没有,因为这是一条死路。

问题来了,那么韩信不走这条路,为何又要修栈道呢?

韩信的目的就是想要吸引敌人的目光,给他们造成一种假象,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会从这里出去,好牵制住敌人的主力。

结果章邯真的上当了。

韩信又是如何出汉中到达关中的呢?

说实话韩信走的不是寻常路,他挑了一支比较精壮的部队,直接翻越秦岭,到达关中之地的陈仓去了。

要知道翻越秦岭去打仗,这是韩信的首创呀。能干这种事的不是疯子就是天才,因为谁都知道,翻山越岭容易消耗体力,没有体力了还打个毛的仗。

没错,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

等到韩信到达陈仓,把陈仓给拿下了后,章邯才得到的消息,但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韩信已经占领大部分关中之地了。

你肯定会问此刻的项羽为何没有来救援呢?

因为项羽也陷入到了战争之中,他正在齐地和田荣打仗呢。

所以根本无暇东顾。

这就给了韩信占领关中,冲出关中的机会。最后,韩信带领刘邦占领了中原,打败了项羽。

那么当时的诸葛亮也是想要北伐,出汉中到关中,为何就没有成功,若是换为韩信,他能实现第二次逆袭吗?

当时的蜀国有两个强大的敌人,一个是北方强大的曹魏,另一个是半敌半友的东吴。

我们可以把来自东吴的威胁忽略不计,只说曹魏。

这时候北方的曹魏是统一的,他们可以提前布局挡住诸葛亮的出路,无论是陈仓还是栈道,都用重兵把守住。

这样就能保证汉中的人杀不出来。

这就是诸葛亮为何北伐不成功的原因。

所以即使诸葛亮换为了韩信,能杀出汉中的希望也不大。

毕竟这时候和当年刘邦时代不同,刘邦和韩信那时候冲出汉中的时候,中原是大乱的时代。而诸葛亮的时候,北方是统一且强大的。

所以即使换为韩信,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史学达人


答案是:能!兵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翻看中国历史,打仗能超过韩信的恐怕只有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兵圣了。韩信一生用兵的历程阐释了一个精髓:

兵者,诡道也

韩信是兵家奇才,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露水就泛滥,给个鸡框就能下蛋的类型。刘邦的汉中和刘备的蜀汉其实局势一样,刘邦被章邯堵在了汉中,想出去就得打败章邯这个厉害角色。而刘备是被雍凉兵马堵在了汉中,要出去就得打败雍凉的魏兵。刘邦用的是韩信,蜀汉选择的是诸葛亮(刘备死了,只能诸葛亮上阵)。

韩信和诸葛亮都选择了暗度陈仓,只不过不同的是——韩信让章邯相信自己要修栈道出汉中,自己带兵暗度陈仓,一次成功。诸葛亮让曹魏相信自己要出斜谷,自己带兵攻取了天水秦州等三郡,可惜丢了街亭,粮道咽喉被断,第一次北伐失败。所以后来才有了四次北伐,拼消耗。

人才,韩信方面又诸多大将可用,兵力充足,后方有萧何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供给。而诸葛亮就比较可怜,所有事都是自己一个人操办。又要治国,又要打仗,还得教育刘禅这败家玩意。

韩信用兵的才能客观来讲高于诸葛亮,韩信作战除了垓下之围,兵力大多数都是以少打多。而且从无败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街亭,毛主席的一个评价是:初战,亮宜自临阵。像韩信这种,如果是街亭知道司马懿前来,他一定会亲自去,还要打司马懿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北伐失败并不能原诸葛亮不行,毕竟拖后腿的太多了。


嘟嘟读读



恕我直言,不可能!

我曾经讲过韩信兵家四圣之一,谋战派最杰出代表没有之一!大汉初军事无出其右者,项羽所不及。但三国鼎立天下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使兵仙也难以力挽狂澜,没有回天之力!

1、魏国太强大!综合实力单凭人口三国蜀仅有吴的二分之一,魏又是蜀吴的二倍,魏国不仅人口众多领土广大,还有强大的骑兵。汉初诸侯割据,相当于分裂政权,韩信可以逐个消灭!但三足鼎立之时魏国政权稳固占据整个北方,相当于战国韩赵魏齐燕之和,如同铁板一块,难以撼动!

2、对方将领太强大!韩信能成功百战不殆除了自己军事水平极高,还主要对手很弱智。韩信威震天下之战背水一战:陈余太垃圾!若是用李左车之计,赵军坚守不战,韩信领兵再强仅万余人汉军如何强攻打败二十万赵军!但老狐狸司马懿异常坚忍,笑受女衣,任你千方百计我自坚守不出!用兵之道其下攻城,不谈粮草问题,蜀军出汉中硬拼消耗战又如何支撑得起!单一个郝昭数千魏军死守陈仓硬扛住十余万蜀军。

3、魏国君主太强大,不说曹操、曹丕,单曹睿水平也不低,在位期间主要实行休养生息,对蜀吴主要以防御为主!北方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高,经过数年发展军屯粮草丰厚,发展速度远超蜀吴,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一定要对魏国打击,如果不能消耗魏国,蜀汉偏暗不可能保全。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如果魏国内部不出大问题,蜀汉就没有机会!

4、天道难更易! 恩,可以这么说!自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兵出二路夹击中原战略宣告破灭,自此蜀汉可以说就没有了机会。何为天道?有的人出身就是万人之上,是其他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高度!这就是天道吧!且行且珍惜!


桃园情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有北伐成功,可以说是寸土未进, 寸功未立。然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其名垂青史。如果换上韩信,北伐能成功吗?肯定能。

先说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不能北伐成功?陈寿曾经这样评价诸葛亮的为人: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最擅长的是地方治理,军事谋略次之。

《三国志》中诸葛亮传的结尾也对诸葛亮的一生做了评定,结论非常的客观: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重点是最后两句,诸葛亮地方治理的水平连管仲和萧何都不能与之匹敌,但是诸葛亮却放弃了自己的长处,亲自领兵打仗,这样才出现了后来的局面,连年动兵,连年不胜,最后死在五丈原。

《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客观的,当初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个人是刘邦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三个人,而刘备手底下法正可以勉强代替张良,诸葛亮可以代替萧何,唯独缺少一个像韩信这样的大将,三缺一,因此刘备一辈子也没有成功。

如果让韩信代替诸葛亮去打,韩信根本就不会考虑从汉中运粮,而是有可能会像魏延一样,兵出子午谷,首先占领长安,然后平定关中。用关中的粮食供给军队。这样最起码蜀汉的国土拓展到了益州、汉中、关中。

再往后打就是联合孙权,孙权从合肥进军,韩信出函谷关,东西夹击魏国。最后蜀汉和东吴平分魏国领土。

韩信会选择和东吴决裂吗?不会,因为一旦不和东吴联合,势必还会发生当年关羽败走麦城的下场,北边正和魏国交战,南边被孙权抄了后路,这样愚蠢的政策只有刘备才干的出来。

北伐的目标是伐魏,至此韩信和孙权联合干掉魏国,目标已经达成,至于两分天下之后的局势题主没有问,我就不继续回答了。不过依照刘婵的个性,他顶多保持这样的疆土就已经很满足了。因此能不能伐魏成功,一统天下,关键在于君王的野心,不在于臣子的志向,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诸葛亮为什么累死了刘婵也不领一点情的原因。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诸葛亮地方治理能力出众,军事谋略次之,因此六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如果换成韩信,北伐是能够成功的。


每日趣评


虽然韩信的用兵能力,确实到了出神入化地步,但换成他来打“诸葛亮北伐”这一仗?实事求是说,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因为,虽然是与他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类似的战斗任务,但抛开韩信与诸葛亮孰优孰劣这个话题,当年能够帮助韩信成功的两大用兵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首先一个条件,就是战场地理形势的变化。

楚汉战争时期的蜀地,地理条件也十分恶劣,刘邦烧掉了栈道后,更基本断了外出的通道。而且就算能快速抢修栈道,沿着这崎岖道路打出去,基本就是给据险防守的敌人送大礼。这才逼着韩信脑洞大开,祭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笔。但这妙笔,却也得益于当时蜀地一个特殊的地理条件:古汉水河道。

作为中国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西汉前的古汉水,是从陕西宝鸡出发,其中一条支流要进入蜀地,流经广元南充等地后注入长江。其水流量更以充沛著称,运兵运粮都毫无问题。战国时代秦国取巴蜀,乃至供应长平之战的军粮物资,都走的这条水路。

待到楚汉战争开打时,韩信的巧妙谋划,更是以这条水路做文章:汉军所谓的“暗度陈仓”,就是在摆出修栈道架势后,主力部队迅速沿古汉水北上,对猝不及防的陈仓形成突然打击,这才一举冲破三秦防线,为刘邦争天下打出开门红。但待到诸葛亮艰难北伐时,这曾有强大助攻效果的古汉水河道,却早就没用了。

因为就是在韩信“暗度陈仓”妙笔二十年后,即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陕西略阳爆发空前大地震,之后的余震更持续八个月之久,范围波及陕甘交界处,整个陕甘地区的山川地貌,竟因此发生巨变,曾经水量澎湃的古汉水河道,河床礁石也都大变样,流入四川的支流,水量也严重打折,竟只成了潺潺细流。昔日的运输效用,自然也没了影。

如此一来,川陕甘交界的这一片战场,就成了曹操口中的“天狱”之地,别管运兵运粮,都没法走水路,只能咬牙翻山越岭。行军速度乃至后勤补给,都严重拖后腿。诸葛亮几次北伐战场上,那严重缺粮的窘境,就是这场大自然巨变惹的祸。就算换成韩信来打,也是一样的困难。而以当时的科技条件上,这样的困难,也不是哪种“出奇制胜”的兵法能解决。

比这更重要的另一条是:诸葛亮与韩信,虽然都是北伐,但他们的主帅角色,却是截然不同。

对于韩信来说,他是汉王刘邦麾下的大将,虽然拥有带兵大权。但当时的刘邦,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团队:军队的后勤建设,大后方的政务操持,有萧何来忙前忙后,前线的各路军将们呢?周勃夏侯婴樊哙们,也都是各司其职。大家早就分工明确,韩信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把兵练好,然后以高超的谋略,带领大家正确的打仗。打仗之外的事情?基本不用韩信操心。

也正是因为这靠谱的团队分工,身为职业军人的韩信,这才放轻松大展拳脚。把昔日给他屈辱的项羽,一口气打的稀里哗啦,立下汉王朝开国第一功。
可这样的放轻松,对于后来的诸葛亮来说,简直可遇不可求。

在诸葛亮的北伐战争里,诸葛亮的角色,可不止是大军统帅。当时的蜀汉皇帝刘禅年幼,日常的政务,也都是作为“相父”的诸葛亮一手操办,简直是“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换句话说,就是在前线打的最惨烈的时候,调兵遣将的诸葛亮,还要为后方蜀汉王朝的吏治考核操心,还要琢磨今年蜀锦的产量高不高,销路好不好卖。前线后方的大事,每天都要送到他的案头。就这样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尽头。

同样的工作压力,换到韩信身上?让一个纯正的职业军人韩信,把蜀汉王朝所有事务扛起来,细到蜀汉王朝的后方运输国计民生,全都要他烧脑操心。会是什么后果?可以相信,任何一位牛人,放在当时诸葛亮的位置,给他诸葛亮那样的压力,他真的很难做到更好。

以这个意义说,诸葛亮一生的壮志未酬,绝非个人能力问题。一句“生不逢时”,对于很多人,也许是客气话。对于他,是实在话。

我们爱历史


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能!

有个人说得对,两个国家打仗,一个国家要灭掉其中一个,不是一两个将领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的因素!

韩信的对手,项羽。项羽何许人?大英雄,战场上的猛虎。打天下的超人。有人说过:“项羽,将帅之才,却不是一个君王之才!”项羽一得到天下,马上再次分封诸侯,但是此时的分封并不能像西周那样,诸侯国保他项羽江山千秋万代!因为此时的诸侯国,都有坐大的意思,各怀鬼胎,都想吞并其它诸侯国的意思!而且项羽并没有想如何使自己江山能长久!

韩信面对的机会,出陈仓。一个出奇不意。开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此时,刘邦也出来帮忙,拉拢诸侯国,一起敌对项羽!使项羽孤军作战!

但是就这样还是不能打败项羽,最后不是一样要楚河汉界吗?

最后还需要耍阴的,偷袭项羽。

楚军是怎样的状态,归心似箭,军

队没有队形了!后来能打败项羽,还是靠英布帮补,才把项羽困死。但是项羽只是输不起,自杀!我敬佩项羽!

而诸葛亮面对的情况呢?统一的曹魏,你不能拉拢诸侯国。你可以出其不意,开始同样收到效果,天水三郡叛魏!但是如何能守住这些地盘就是一个问题!国家综合实力问题!

韩信所面对的情况比诸葛亮的好得多!根本无法比较!

就像一些人说的,子午谷奇计吧?本身风险很高,我猜可以打到长安,并且拿下长安。你能守得住吗?以曹魏的国力,多方面同时作战是可以的!一边打长安,一边打汉中!到时两头都不能兼顾!

有人说是拿下潼关,守潼关!但是一旦你去拿下关中地区,汉中薄弱,敌人有机可乘!你不去拿下关中地区,长安军官可以在关中地区组织军队去打潼关,同时关中地区之外又派兵去打!你去救,汉中就保不住!

所以说,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阻止曹魏的强大!


古虚子


客观的说换谁都不会成功,生死存亡的年代不要讲太多的奇迹。在下对三国也略懂一二,以下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1、就综合国力而言,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当初刘备顺利拿下汉中之后二哥没有大意失荆州,那么蜀国或者诸葛亮还是有北伐成功的几率。因为水陆同时发兵,还是有些许讨伐的资本。刘备死后,留下一片狼藉,国力直线下降一半以上,虽有诸葛亮的勤俭共勉,却终究难以力挽狂澜啊。(多说一句,诸葛亮治理国家的能力比他打仗强出不止一个档次,其实他更多扮演的是一位政治家的角色,并非谋略家和军事家)。


2、就当时的局面而言,诸葛亮也实数无奈呀。自身最为弱小,又顶着匡扶汉室的重任,加之刘备的白帝托孤,如果想要蜀汉长治久安的话,北伐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啊。至于最终的结果,我想他们自己心里应该都很清楚,敢为明知不能为之事,亦是一种信仰和忠诚,在某种意义上与功成无关。而北伐就算韩信再世,也真心无济于事。那么应该会有人提起韩信的背水一战了,大哥们真心不要将历史穿越,情况不同就没有对比性。诸葛亮面对的是司马懿和陆逊,纵观中国历史,此二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不会轻敌更不会自傲,相反他们的智慧与谨慎不亚于韩信。就像拳击比赛,都是高手,体重和身高就成了胜败的关键。


3、就现实而言蜀国根本就没有讨伐的资本,就算换成韩信,他也要面临着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窘境。关羽死后紧接着是张飞再是刘备本人再是马超黄忠赵云等等先后离去。蜀国本身人口不过百万,又经历了夷陵的惨败,其国力必然是最惨淡的阶段,纵然韩信加诸葛亮,我想也真心无济于事。

所以以在下愚见看来,北伐换谁,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韩信也改变不了历史的客观性。 不喜勿喷哈 如有相似的看法可以单独讨论哈。


乐观的三国迷


有段著名的司马懿与诸葛亮手下小兵甲的对话如下:

司马懿这日抓到诸葛亮军营中的小兵,审问小兵甲,不问军队布置!

司马懿:亮哥现在一顿吃多少饭?

小兵甲:现在吃不多,半碗米吧!

司马懿:亮哥睡得可好?

小兵甲:睡不着,天天批示军中事务。

司马懿:哈哈哈哈,亮哥不久人世啊!!!!

虽然后来还有死诸葛能退活仲达的佳话!但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诸葛亮不这么早死,蜀国北伐能胜利吗?虽然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出现过一些失误,比如马谡,诸如此类,但是在战略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有所损失,但是按这个战略消耗下去,诸葛的北伐也会有更大成果的出现。但是有个问题是,诸葛亮这个人事无巨细,凡是均是自己亲自过问,这样是非常稳。但是带来2个问题:

1.自己太累。想想带领着军队,想着怎么打仗,还要想着这帮人的吃喝拉撒,这个是几万多张嘴啊!管的过来吗?自己怎么会不累啊!心理压力有多大啊!这也是所有身为领导者必须要避免出现的情况。

2.手下人没法锻炼。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都是打仗天才,所谓的天才不过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的发现打仗的规律,并且加以运用。当然带军队不止是上前线,所以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身为领导者这也是大忌讳。

所以诸葛亮更应该治国之相,不应该是带兵之将。

韩信,想必不用多介绍大家都是如雷贯耳,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家,没有之一。项羽的军队和曹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战斗力起码上万,而刘邦手下的军队战斗力最多5千,有可能只有4800。而之所以取胜,原因有二

1.刘邦任用一批人才。

所以说人才最重要。韩信算是一个。其实,秦末汉初和三国时代形势有些相似,都是乱世,而诸葛亮采取的战略和刘邦是类似的,拉东吴,打曹操。刘邦呢,只是拉的人比较多,比如:英布、韩信(这时候封为齐王)、彭越,一起打项羽。最后的确成功了。

2.韩信的军事才能。

虽然刘邦拉了很多人,但是最忌惮的还是韩信,因为他太厉害了,是对刘邦威胁最大的。出色指挥的几场战斗给了刘邦胜利的曙光。

倘若,诸葛亮坐镇蜀国,一方面结交东吴,一方面将军队交与姜维,虽不会有很大战果,但是按照这个战略下去,魏国终将不是对手。

那如果韩信北伐,该怎么做呢?

在这种开挂的指挥能力下,想必攻占三秦故地只是再来一次演习这么简单。因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在韩信的指挥下一举拿下了。


历史吐槽



只可惜不能假设,但如果是韩信我还是认为成功可能性大很多。

一,看对手,曹魏和项羽当时都非常强大,都占据中原腹地,手握重兵,都征战沙场多年,实战经验丰富,能力不分上下。

二,看自己,当时刘邦和蜀汉的处境也非常相似,人少,地少,实力弱小。

三,对手的能力,司马懿的智慧和项羽的勇猛,没能合二为一,我选司马懿强,历来有智慧的人笑到最后,况且项羽一人勇猛,曹魏也有很多猛将,很难说项羽时期的能力大过曹魏。

四,自己的能力,诸葛亮和韩信对比,这个不好说,我们只能看简历,两位都是神,一位是演义封神,很多人不问考究,对此深信不疑,一位是横扫天下,战功无数,兵法战法运用到极致的兵仙,我选韩信,把诸葛亮和萧何对比或许更合适一些。

五,结论,历史无法重演,也不可能把他们放在一个时代,所以只能浅薄的分析,把诸葛亮换作韩信,成功的可能会大一些,只因为对手同样无比强大的时候,韩信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经典战绩太多了。


老张有点忙123


蜀国北伐不成功并不是因为主帅无能造成的。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发明家。当然了要是论军事,韩信确实要比诸葛亮厉害。

但是,如果北伐换做韩信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参与的北伐一共是五次。这就要看看这五次北伐的失败是不是诸葛亮的指挥不当而造成就行了。

第一次北伐:是由于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失败的。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蜀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第四次北伐: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由于李严运粮不继,蜀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第五次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由于诸葛亮长期劳累,最后在五丈原病死逝世。

有人就做过统计: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是蜀魏的大规模交战,其余的都是小规模的冲突。但是仔细观察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五次北伐没有一次是因为诸葛亮指挥失误造成失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粮草不济。

从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蜀国是地方割据政权,偏安一方。蜀国包含了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从古代来讲蜀国的生产能力并不强,所以一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蜀国的粮草就会促襟见肘了。古代的人打仗无非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是军队没有粮食,诸葛亮能打出来这样的成绩就难能可贵了。军队缺少粮食就是让韩信来指挥也没有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