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多少死於戰場的君主,他們是怎樣的?

小桔231911802


雖然每次說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家都會熱血沸騰。但是對大臣們來說,作為君主需要的是對全體臣民負責,輕率的衝鋒陷陣是極度不合格的行為。君主的真實作用在黑澤明的經典電影《影武者》中有非常充分的體現,傳達了“不動如山”的真正含義。

因此,能夠有機會親征的君主都不多,更別說能夠親自衝鋒陷陣,甚至戰死沙場的了。著名的“昏君”明武宗曾偷偷化名朱壽,自封威武大將軍,在應州親自統兵對戰蒙古韃靼部首領小王子。此戰中,雙方各自投入大約五萬兵力,激戰數天,明武宗甚至親手格殺一人,最終擊退小王子的進犯,以至於此後數年都不敢大舉犯邊。但是此舉卻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但在《武宗實錄》中,如此大戰的戰果竟然是:“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即使在朱厚照死後,也被大臣們安上了一個頗具嘲諷性的廟號“明武宗”。

由此可見,朝臣們對於君主親征的反對態度有多激烈。不過對於中國悠久的歷史來說,還是能找到那麼幾位君主是死於戰場的,尤其是在亂世之中,那些創業初期的君主們無法避免親自披掛上陣。下面就來列舉幾位:

一、武乙

武乙認識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他的曾孫子便是人盡皆知的商紂王帝辛。武乙是商朝後期著名的暴君,也常被認為是商朝走向衰弱的罪魁禍首。

歷史記載武乙在位期間,極度藐視神權,曾經木刻天神形象與其賭博,並懲罰侮辱輸了的“天神”。後來又製作灌滿血的皮袋,並將其高高掛起,親自朝天射它,稱為“射天”。

史書記載,有一次在渭水邊狩獵時,突然晴空霹靂,不偏不倚的將武乙劈死。但是隨著現代的深入研究,和其他文獻史料的佐證,當時武乙經常在渭水平原與西方方國作戰,其實際應該是戰死的,而當時掌握歷史記載的巫師集團為了報復,故意記載其實遭到上天懲罰而死。

二、闔閭

闔閭原名公子光,是春秋著名賢臣季札之子,吳王壽夢之孫。壽夢死後,前三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後來餘昧病重,本應傳位給壽夢第四子季札,但季札賢明且無心王位。於是餘昧死後,由其子僚繼位,是為吳王僚。

但闔閭認為就算自己的父親不願繼位,也應該是傳給自己,於是暗中招募死士企圖篡位。最後,在伍子胥的策劃下,專諸在上菜之際,以魚腸劍刺殺吳王僚。闔閭以此奪得了吳國王位。

闔閭繼位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並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使得吳國迅速強大起來,繼而吞併了楚國附庸徐國,不久又將矛頭對準強鄰楚國。最終,吳軍大敗楚軍,攻入其都城郢都,楚昭王倉皇外逃,最後在秦國的幫助下才避免了滅國的命運。

而越國是楚國的盟友,在闔閭攻楚期間,越王允常乘虛攻擊吳國本土,但被擊退。數年後,闔閭以此為由,進攻越國,當時允常已死,勾踐繼位。勾踐先是派遣敢死隊發起數次衝鋒,但均告失敗,之後又命囚犯當吳軍陣前自刎。吳軍沒有見過這種陣勢,一時間驚駭不已。勾踐趁機率大軍突然進攻,導致吳軍大敗。戰陣中,越國大將靈姑浮用戈砍掉了闔閭的腳趾。不久,闔閭就因傷重死在了撤軍的途中。

三、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想必不用過多的介紹。在和劉邦爭天下的過程中,前期雖然依靠戰術天賦屢屢擊敗漢軍,但在戰略上其空間逐漸被劉邦及其盟友蠶食。最終因糧草不繼,與劉邦簽訂合約,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

但在項羽引兵東歸之時,劉邦突然撕毀合約,偷襲項羽。卻因為韓信、彭越的按兵不動,導致劉邦被項羽反擊大敗,只得堅守不出。最終在加封土地的條件下,韓信從齊地南下攻佔大量楚地,從東南方向對楚軍形成夾擊。與此同時,南線的楚大司馬周殷叛楚,與彭越,英布等人對項羽形成四面合圍之勢。

當時十萬楚軍被數倍的漢軍包圍於垓下,糧草嚴重不足,因此項羽決定帶800騎兵連夜突圍。漢軍發現後,灌嬰率五千精騎追擊,最終項羽身邊只剩騎兵28人。項羽又將騎兵分隊衝殺,下面我直接上《史記》中關於這段的原文記載,非常令人震撼: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鄉。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義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四、冉閔

冉閔是十六國期間的一位梟雄,冉魏的建立者。冉閔本是漢人,祖上世代擔任牙門將,後趙石勒滅陳午後,俘虜了當時十二歲的冉良。因石勒見其勇健,令兒子石虎收其為義子,並改名石瞻。

冉閔是冉良之子,從小驍勇善戰,聰明果敢,很的石虎的寵愛,因此當成親孫子一樣對待。昌黎之戰中石虎戰敗,唯獨冉閔的隊伍未受創傷,因此聞名。此後冉閔在沔南打敗晉軍,殺死東晉將軍蔡懷,後又打敗後趙戍卒起義領袖梁犢,威名響徹胡漢。

石虎死後,冉閔助石遵篡奪地位。最初石遵答應事成後立冉閔為太子,但最後卻立了石衍,冉閔心生不滿。同時石遵因忌憚也提防並企圖殺死冉閔。但因為石鑑告密,冉閔先發制人殺石遵,並立石鑑為帝。

此時,石虎另一子石祗與姚弋仲、苻洪等人聯軍討伐冉閔,而石鑑為拜託冉閔的控制,也密謀起兵殺死冉閔,但石鑑等人未能成功。

事後,冉閔發佈命令,同心者可以留下,不同心者各自離開。結果百里內的趙人(此時還沒有現在的漢族觀念,如晉朝治下百姓一般稱晉人,而後趙統治下者稱趙人,但主體可以認為是我們後世所說的漢族)都進城,而離城的胡羯也堵住了城門。冉閔知道這些胡人終不能為自己所用,於是下令告知內外趙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一時間,不論貴賤老幼,只要是胡人一律被殺,死者達二十多萬。

冉閔又根據讖文“繼趙李”,改國號為衛,改李姓。消滅城內胡人後,冉閔率數千騎兵,在城北打敗7萬聯軍。此後冉閔廢殺石鑑,並殺石虎孫三十八人,徹底消滅石氏家族。

石鑑死後,冉閔自立為帝,恢復冉姓,立國號為魏。而在襄國的石虎之子石祗聞之後,也自立為帝,各州郡的胡人頭領紛紛響應。冉閔率軍與石祗相戰,卻兵敗潛會鄴城。人皆以為冉閔已死,石祗派劉顯攻打鄴城,結果被冉閔率軍打敗。

劉顯以殺石祗為條件向冉閔請降,不久後果然將石祗獻給冉閔請求活命。但不久後,劉顯又攻擊冉閔,被擊敗,逃到襄國自立為帝。劉顯進攻冉魏的常山,冉閔親自帥兵求援打敗劉顯,並順勢攻入襄國,殺劉顯,盡遷襄國百姓入鄴城。

由於冉閔常年征戰,冉魏國內不堪重負,各地紛紛歸降東晉。而前燕也趁著後趙內亂之際,已經攻下了幽、薊兩州,進犯冀州。在解決了劉顯後,冉閔又親自領兵前往抵抗前燕。前期冉閔十戰十勝,每戰奮勇當先,慕容恪根據這個特點,精選五千勇士,在冉閔孤軍深入追擊之時,突然湧出將其團團包圍。此戰冉閔殺燕軍三百多人,但座下朱龍馬突然暴斃,冉閔墜馬被擒。

之後,冉閔被押往龍城遇害。死後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蟲大起,大旱七年。慕容儁害怕是冉閔英靈作祟,於是派人前往祭祀,並諡號為武悼天王,當日便天降大雪。

冉閔雖然是被擒後殺害,但是也算是因戰而亡。

除了以上幾位外,據我所知還有以下幾位君主的死亡,也與戰爭有關:

周昭王南征楚國時落水而死,但到底是如何落水的,至今眾說紛紜。

宋襄公與楚國泓水之戰,依然恪守“仁義”,結果戰敗受傷,於次年傷重而死。

季漢昭烈皇帝劉備攻打孫吳時,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不久便病逝白帝城。

後周世宗柴榮在北伐契丹途中突然病倒,回京後不久病逝。

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臨指揮高粱河對遼作戰,結果戰敗,大腿(其實可能是屁股)中了兩箭。此後箭傷始終不能痊癒,常常復發,996年秋,箭傷重新復發,自知命不久矣,立趙元侃為太子,次年三月病逝。雖然這個離的比較久,但我還是喜歡把他列出來。

成吉思汗在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不久後感染高燒,在六盤山病逝。

元憲宗蒙哥在攻打四川合州釣魚城時突然暴斃,據傳說乃是重傷而死,但正史無此記載。

宋末帝趙昺,年僅八歲,崖山海戰戰敗後被陸秀夫抱著跳海而死。

明成祖朱棣於第五次遠征蒙古時,病逝於回師途中。

現在很多說法是努爾哈赤是寧遠之戰被大炮打死的,不過此後他還活蹦亂跳了八個月才死。從史料看,有兩種可能,一是打死的是其他重要頭目,二是努爾哈赤確實被打傷了,但不至死,此後綜合毒疽等各種原因才死。

此外,其他各種在創業尚未成功就犧牲在工作崗位的不知名君主,大小勢力首領就更多啦。


Rick潘維鏞


要說直接在戰場上死亡的君主,我好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在我看來,在君主這個級別,親自上陣殺敵,衝鋒陷陣的並不多,更多的是做謀劃,實現全軍的調配等。但我倒是記得有幾個君主的死亡跟戰場比較密切。我來一一介紹一下。

劉邦

劉邦在奪得天下之後,封

英布為淮南王。後來英布謀反,由於英布驍勇善戰,所以劉邦只好御駕親征,雖然平叛了謀反,但是劉邦卻在戰鬥中被亂箭擊中,回宮路上就已經病重,後來就駕崩了。

劉備

還是老劉家的人。關羽戰死,荊州丟失。劉備為了奪取荊州並替關羽報仇,親率全國大軍去伐吳,結果大敗而歸。戰敗之後,大病一場,在白帝城掛掉了。

努爾哈赤

野豬皮努爾哈赤在打寧遠戰役之前,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結果在寧遠這個地方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退。這場戰役不久,努爾哈赤就去世了。可能是被炮彈擊中重傷不治身亡而死,也可能是由於戰敗之後,心中不悅,被氣出病來而死。但不管怎麼說,他的死與寧遠戰役有不少關係。

除了以上三位,我暫時沒有想到的死於戰場的君主。歡迎大家進行補充。


一個愁字怎能了得


古代的皇帝(國君),除極個別馬上皇帝會御駕親征之外,基本上都是坐鎮都城,身居深宮之中的。而御駕親征的皇帝也都沒必要衝鋒陷陣,而且周圍又有帝國最精銳的近衛軍保護,要傷到皇帝幾乎不可能(朱祁鎮除外,他是自己找死的)。因此,很難出現有戰死疆場的君王。

不過我國曆史上卻還是有兩個戰死沙場的皇帝:

1、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的父皇金哀宗完顏守緒是個很悲劇、很令後世惋惜的皇帝,他才是真的“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


金哀宗即位之時,金國早已大勢已去,北方強大的蒙古一再緊逼,金國主力部隊接連被殲滅;南方不共戴天的死敵南宋,又聯合蒙古,北上夾擊金國。

公元1233年十月,宋蒙聯軍合圍金國臨都蔡州,曾盛極一時的大金終於到了最後時刻。

但當時困守於蔡州的金國數萬軍民,面對佔據絕對優勢的宋蒙聯軍,卻展現出了令人敬畏的氣魄和意志。


蔡州之戰整整持續了三個多月,直到次年二月,金哀宗眼看大勢已去,自己又不願揹負亡國之君的罪名,於是倉促將皇位傳給完顏承麟,這便是金末帝。

在金哀宗自縊後,完顏承麟率領最後的金軍與宋蒙聯軍決一死戰,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2、蒙哥汗;

這位“上帝之鞭”的領袖,即位後一直想征服南宋。可南宋軍民同仇敵愾,依託有利地形頑強抵抗蒙軍。

歷史的拐點在毫無徵兆之際發生了。1259年的一天,蒙哥汗的悲劇發生了!正指揮大軍攻打釣魚城的他在巡視時,突然被城上宋軍的飛矢擊中。具體是哪位小兵乾的,後世已無從可查,但可以肯定的是,蒙哥汗最終傷重而亡,成為了名副其實地戰死沙場的皇帝!

而合川釣魚城也因此名揚國內外,成為著名的上帝折鞭處!

此外,間接死於沙場的,還有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位期間將大明國力推向了巔峰。這位能征善戰的皇帝,先後五次率領他的帝國大軍深入草原,打擊蒙古勢力。

朱棣最後一次北征,他早已年邁,出征的時候還好好的,結果死在了北征回師的途中,就在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撒手人寰

因此,朱棣也算得上是“馬革裹屍還”吧!


這些歷史要讀


君王是幹什麼的?君王是一國之主,負責統一管理國家,也就是說君王是做統籌安排的戰略佈局的人,他不用帶兵打仗,那是元帥的事,他也不用衝鋒陷陣,那是將軍的事,他也不用拿到與敵拼命,那是戰士的事!他更不用籌措糧草,那是主管後勤的事!

他要做的就是將善於排兵佈陣的又善於指揮的人放到元帥的位置,將勇武之人放到將軍位置,號召國內士兵成為戰士,將善於統籌的人放在後勤供應位置,並時刻督促這些人恪盡職守,認真高效的做好自己安排的事情!

所以漢武帝不用衝鋒陷陣,照樣可以開疆擴土,名留青史,項羽勇武善戰也不過是烏江自刎,朱元璋坐鎮金陵一樣可以開大明數百年基業,藍玉曉勇也不過鳥盡弓藏!

因此君王若馳騁疆場是不敬業的表現,項羽霸王而又不得不統軍作戰,最終迫使麾下無將帥,劉邦泗水亭長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卻能駕馭各路英豪建立大漢王朝!

當然幾個比較有名的君王戰死疆場的有,楚霸王項羽勉強算一個,成吉思汗勉強算一個,努爾哈赤也勉強算一個!


用戶3087668883


中國的:我把秦始皇算上,他一統天下之後,巡視天下,死在巡視的路上,在我看來秦始皇嬴政的戰場就是天下,死在巡視路途上就是死在他的戰場上。其他的我知道的還有: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任皇帝,叫什麼我忘了,高平陵之變後奮起反抗,兵敗被殺。還有朱棣也是也是死在北伐的路上。 外國的我知道的最有名的是帖木兒帝國君主帖木兒,死在征伐明朝的路上。


有點小曖昧哦


一般來說君至是不可能死在戰場上的,努爾哈赤應該算是死在戰場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