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祕面紗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一、治好和珅的狗皮膏藥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狗皮膏藥”的由來

乾隆57年時因進京參加會試,名醫陳修園給當時權傾朝野的和珅治過腿疾。當時和珅患足瘻不能上朝,陳修園讓殺一條狗取皮和藥裹於患處,十餘天就痊癒。這就是狗皮膏藥的由來。

有中醫說,“狗皮膏藥”的得名是因為用來託附藥膏的材料最初是結實耐用的狗皮;民間還傳說,“狗皮膏藥”的發明者和祖師爺是八仙之一的“鐵柺李”。但無論如何傳神,有狗皮親自參與的“狗皮膏藥”真的從江湖上銷聲匿跡了。

“狗皮膏藥”的配方

據採訪到的中醫醫生介紹,“狗皮膏藥”最早確實是用狗皮做藥膏的依託材料,慢慢就成為對外用藥膏的通稱,其藥膏的成分通常是老中醫開出的方子,藥方因病種而調整,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祛風溼和治療腰肌勞損等病,見效快。

因狗皮來源緊張,藥膏的依託物也由原來的狗皮變成後來的油紙、帆布,再到現在更多的高級材料。雖然有狗皮親自參與的狗皮膏藥已經絕跡了,但以這種形態出現的膏藥都是對狗皮膏藥的延伸。“狗皮膏藥”經常用到的血竭、三七、冰片、沒(發音mo)藥等藥材,仍會出現在各種膏藥中,且治療病種基本相似。它們的給藥途徑,都是中醫所說的敷貼療法。

“狗皮膏藥”本身的製作工藝很複雜

本身的製作工藝很複雜

據瞭解,“狗皮膏藥”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泛應用於民間,口碑頗佳。那麼,“神藥”為何說沒就沒了?對此,某位瞭解狗皮膏藥的中醫為記者總結了三點原因:使用麻煩、汙染衣物、影響美觀。“它不適應現有生活方式下的醫療需求,屬於自然退出歷史舞臺。”

一般來說,傳統的“狗皮膏藥”在常溫下是固體,敷貼前需要加熱,把藥膏攤勻後才能貼到人身上。而且,藥物溶化後常會沾到衣服上,不好洗又影響美觀。所以自上世紀90年代後,用它的人就不多了。

據介紹,“狗皮膏藥”本身的製作工藝很複雜,後來人不願去學或很難學到位,也是導致“狗皮膏藥”失傳的主要原因。“狗皮膏藥”要用麻油熬製,其間對火候很有講究,藥膏熬老了貼不住,熬嫩了就對皮膚有刺激性。而且,熬製時添加了鉛丹,在熬製過程中易產生醛類、酸類的水溶性附著物,這些物質對皮膚有刺激性,因此熬好的藥膏要放到水中漂洗或埋入潮溼的地下一段時間,以去“火毒”。

“狗皮膏藥”為何成為傳說

“狗皮膏藥”成為傳說

專家表示,正是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配方難統一,目前國家還無法用某一個標準去考量“狗皮膏藥”。如果按現有的GMP標準(藥品生產強制性標準)去衡量,“狗皮膏藥”基本不符合要求,拿不到生產許可證。因此,就算有些醫院可以自己生產“狗皮膏藥”,但因為拿不到自制劑批准文號,也被禁止生產。“狗皮膏藥”自此成為傳說。

關於狗皮膏藥治腿疾的醫理,現代中醫分析,估計和珅患的是風溼,像他那種老官僚,終日侍奉朝廷之上,端坐大堂之內,既少活動,又受陰涼,日久成疾,也是自然。狗皮性熱,再佐以藥,收驅風散寒之效,也在情理之中,所以狗皮膏藥常要趁熱貼。

像很多成功的藥方一樣,狗皮膏藥後來也氾濫,以至為不良遊醫江湖騙子所利用,號稱包治百病,騙人錢財,幾乎成了騙人的代名詞,當然這是不能怪陳修園的。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二、中藥之寶: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的成分揭秘

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人吳瑭所著的《溫病條辨》,與紫雪丹、至寶丹並稱同仁堂“中藥三寶”, 在同仁堂的十大名牌藥中,安宮牛黃丸排第一,主要用於高熱昏迷、熱入心包、痰迷心竅。

安宮牛黃丸由牛黃、犀角、麝香、黃連、黃芩、生梔子、硃砂、珍珠、冰片、明雄黃、鬱金組成。其中,牛黃是名貴的中藥材,在中成藥中使用很廣。在我國醫藥史上,牛黃的應用已有2000多年曆史。

真正將安宮牛黃丸推陳出新的是樂家第11世樂平泉。樂平泉在製藥業也是行家裡手,他研究前人醫書,開拓了數百個新品種。用於治熱病的家傳秘製藥紫雪散,處方很獨特,需要黃金百兩、滑石三斤、石膏二斤、磁石三斤,加清水一斛,煮至四鬥,去渣加沉香、升麻、元參等再煎,煮至一斗五升,去渣再加元明粉等用微火煎,用新鮮柳木棍攪拌,至水變墨,最後加入犀角、羚羊角、牛黃等細料,才算製成。樂崇熙認為,黃金入藥,柳枝攪拌,並非故弄玄虛,這裡有它的科學道理。《本草綱目》說:“食金,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新鮮柳枝則有解熱鎮痛之效。

天然牛黃比黃金更為稀缺

天然牛黃

天然牛黃就是牛的膽結石,外號“烏金”,實際上比黃金更為稀缺。由於自然生成的稀少,每年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牛黃。在國際市場上,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日本。供應地區則以美國為中心,從北美、加拿大,到南美的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智利等國都有。價格自然不便宜,1公斤大概20元萬人民幣,貨源也不穩定。為減少外匯支出,同仁堂中藥提煉廠從創業開始就尋找解決牛黃奇缺的方法,尋找牛黃的代用品。人工牛黃就是依據天然牛黃成分的分析,用現代科學方法,從牛膽汁中提取,人工製造而成。

1957年4月,衛生部批准了高級工程師鄭啟棟等人研製的人工牛黃,處方設計是以文獻記載為依據。此種牛黃具有色深,質松,易過篩,有天然牛黃先苦後甜的特點,在當時的廣交會上,北京的人工牛黃開始出口柬埔寨等國。1965年接衛生部指示,將人工牛黃的全部資料贈送給朝鮮、越南。後來,人工牛黃的處方各成分的含量比例幾經修改,更加完善。當時同仁堂的提煉廠年產人工牛黃5-6噸,除本廠留用外,還供給北京藥材公司所屬各藥廠配製中成藥,是同仁堂中藥提煉廠的一大支柱產品。

安宮牛黃丸為何昂貴

同仁堂負責藥材採購的人告訴記者,安宮牛黃丸,至今仍然用天然牛黃和天然麝香。安宮牛黃的作用是清脾熱、化痰、退燒,病人要是昏迷不醒,必須用麝香芳香開竅,甦醒神志。其他的藥都能用合成的麝香,只有安宮牛黃丸不能用,它是一種搶救藥。正因為原料難求,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目前市售350元一丸。在臨床上,安宮牛黃丸不能長期使用,一般1天1丸,連續吃以3-7丸為宜。這與藥丸裡的硃砂等成分不無關係。硃砂含有重金屬砷和汞。

從2005年開始,一些網站上頻頻出現買賣安宮牛黃丸的帖子。時至今日,安宮牛黃丸的買賣已接近瘋狂,其中1993年之前生產的安宮牛黃丸的售價更是一路飆升、價格過萬。

據瞭解,根據傳統方法生產安宮牛黃丸,的確曾使用犀牛角和天然牛黃作為原料,但隨著1993年後我國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環保法規後,野生犀牛角明令禁止用作製藥原料,生產廠家改用水牛角以替代。而天然牛黃由於稀缺,不能滿足需求,也逐漸改為人工牛黃代替。不過不少人仍然認為,犀牛角和水牛角雖然成分類似,但是從成分和藥效上,都與天然的產品存在一定差距。所以,1993年之前產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宮牛黃丸身價倍增。

安宮牛黃丸的救命故事

2002年,安宮牛黃丸曾因為“劉海若事件”而一度“一丸難求”。2002年5月10日,香港鳳凰衛視女主播劉海若在英國遭遇車禍深度昏迷,曾一度被當地醫院宣佈死亡;100天后,是中國北京宣武醫院把她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在救治過程中,主治醫生曾坦言,是四顆中藥丸劑安宮牛黃髮揮了重要作用……

同仁堂有關人士介紹,他們家裡都備有安宮牛黃丸,以備不測。同時,安宮牛黃丸也不能長期使用,這與藥丸裡的硃砂等成分不無關係。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還是有道理的。古人認為,中藥是“以毒攻毒,具毒藥以供醫事”。古人將中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四種,認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古人還強調“切忌過用傷正”。中醫從來不忌諱有毒成分,治療思路之一就是“以毒攻毒”,往往“兩害相權取其輕”。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三、片仔癀:一個國家的秘密

來自無名小城的傳世藥方

福建,漳州。一個曾經無名的南方小城,因為一劑中藥而名揚四海:片仔癀。這是源於明代宮廷的秘藥良方,由於一位御醫的出逃流傳民間,藥方被譽為國家絕密。據說外國人曾多次派間諜竊取配方均未成功。

在漳州,片仔癀是每家每戶的必備良藥,他們會把片仔癀和家裡最貴重的東西放在一起,遇到急症才取出來服用。舊時,據說漳州當地急救的最後一項,便是服用片仔癀。

片仔癀的傳奇故事

相傳,明嘉靖年間,一位宮廷御醫因為不滿暴政,攜片仔癀神秘藥方逃出皇宮,幾經輾轉遷移,躲過了宮廷的追殺,跋山涉水,來到福建漳州,並在璞巖寺出家為僧。他用其所攜秘方及獨特工藝精製出片仔癀,幫助寺內僧眾解除病痛疾苦,凡紅、腫、熱、毒、痛者,只需吞服一片,立刻見效。它使用方便,既可吞服,也可外用,且療效奇特,時間長了,附近的百姓都知道了,紛紛到寺中求藥。就這樣,片仔癀從宮廷流傳到了民間。至今,漳州仍有一口古井,當地人說這就是璞巖寺的遺址,御醫當年就是用這口水井裡的水來配製片仔癀。

但明朝動亂中,檔案盡皆流失,包括御醫的秘方也不知去處。唯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一二。書中記載三七產於南方深山,既稀又貴,用三七入藥傳入宮廷,再配置成方,用特殊工藝製作成片仔癀,後定為宮廷秘方。時間為一五五六年,並未記載藥方的真實面目。民國時期,片仔癀秘方為漳州“馨範茶莊”所得,並生產“僧帽牌片仔癀”應市,片仔癀才再次面世。解放後片仔癀也曾擔任著小角色,經歷10年冬眠時間,知者少,用者微。

片仔癀的臨床療效

據臨床證明,片仔癀對肝炎、膽囊炎、跌打、燒傷等均有獨特功效,特別是對癌症患者,早期服用可根除,晚期乃可延長壽命,並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是消除病痛、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早在明末清初,片仔癀就被很多華僑帶到海外。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片仔癀早已經深入人心。在香港,片仔癀也是銷量最大的中成藥。

基於片仔癀在消炎方面確實有非常好的療效,它不僅用於民間和戰爭,也用於政治。1972年,中日建交的時候,片仔癀就被當做國禮送給田中首相。

片仔癀是閩南方言,“片仔”的意思是一小片,“癀”是一切炎症的統稱。這種藥是小粒狀,使用前需要先切成片,分次使用,能起到退“癀”之效。而現代研究證實,在一些頑疾重症的治療中,片仔癀也發揮著神奇的療效。

1956年,這劑名藥被納入漳州製藥廠,這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生產片仔癀的地方。而片仔癀的配方和工藝被列為國家級絕密,全世界也只有三個人知道,他們都是經過國家安全部門審核和備案的,相關部門對他們有非常周全的保護措施。目前,片仔癀公佈了部分配方,包括麝香3%,牛黃5%,田七85%,蛇膽7%,這四種成分都是我國名貴的中藥,而其他配方也就成為了全世界都想知道的秘密。早年間,有一部叫做《隱蔽戰線》的電視劇,就是以間諜竊取片仔癀秘方為主題。

片仔癀珍貴在哪裡

使用天然麝香

在四味公開的秘方中,天然麝香因為來自保護動物麝而尤為珍貴。片仔癀得到國家的特別許可,使用天然麝香,每一粒的外包裝上,都被要求貼上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這種特別保護身份使得片仔癀價值倍增。

現在,片仔癀也拋棄了過去捕殺麝取用麝香的方式,而是採用人工養麝,活體取香。因為天然麝香的緊缺,片仔癀的產量也有限。1996年以前,國內要購買片仔癀需要批條,境外客人購買出境限制20粒,奇貨可居。

如今片仔癀這享譽海內外的名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它的神奇之處。更多科研工作者開始關注片仔癀,應用片仔癀,研究片仔癀。複方片仔癀軟膏就是發展改進了片仔癀,使之成為治療痤瘡的良藥。片仔癀這一中華中藥精品,還有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四、六味地黃丸:三補三瀉的良藥

從“八味地黃丸”到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是補腎名方。最早是“八味地黃丸”。後來,宋代名醫、兒科專家錢乙把八味地黃丸裡面的附子和桂枝這種溫補的藥物去掉了,變成了現在的六味地黃丸,並用它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症。

這個方子不是錢乙憑空想像出來的,該方的原型是《傷寒雜病論》中所載的崔氏八味丸,這崔氏八味丸由於出現在《傷寒雜病論》的《金匱要略》中,所以後世稱它為金匱腎氣丸,又叫桂附地黃丸。

錢乙是兒科專家,他覺得小兒是純陽之體,不需要再補陽了,所以就把這金匱腎氣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給去掉了,結果就剩下了六味藥,它們分別是: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他把這個方子命名為腎氣丸,就是現在的六味地黃丸了。

六味地黃丸的養腎方法

到了明代,中醫有一派非常推崇“腎”的作用,認為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時間,很多名醫倡導補腎。比如當時的名醫薛己最善補腎,他就主張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用八味地黃丸。薛己的實踐為許多後世醫家認可,他們倡導的補腎觀點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古人開方的思路是非常的清楚的,講究的是君臣佐使,就是像治理一個國家一樣,要有個政府部門的合理結構,同時也像打仗一樣,要把各位將帥安排得當,兵力的部署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打勝仗。中藥的方子也一樣。

六味地黃丸的配方講究

六味地黃丸方子裡面的每味藥的份量的分配是相當講究的,它們分別是:熟地八錢,山萸肉四錢,山藥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此比例通常不輕易改變)。

六味地黃丸最妙之處在於三補三瀉,三位主將進入肝、脾、腎三經,同時派了三位助手進入這三經瀉去該經的邪氣。這種治療思路是嚴密的,否則如果一味進補則會導致有邪氣的臟器功能異常。

六味地黃丸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調理身體的方藥,也正因為它的設計思路如此精細,故此在經過了近一千年的臨床考驗後,它成為了中成藥中最為著名的方子。

六味地黃丸的服用要點

六味地黃丸主要是治療那些腎陰虛而陽盛的人,陽亢乃至強陽不倒,堅持服用療效頗佳。但是現代人一般都是陰盛陽虛的體質,如果再服用六味地黃丸,只能使陰邪更盛,而陽氣更虛。外在表現就是這個人越發沒有力氣,做事沒有精神,爬完樓梯都要喘半天。

所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首先要辨清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腎陽虛的人絕不可用,腎陰虛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後收到效果為準,食用過多也會傷害身體。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五、阿膠:滋補華夏兩千年

阿膠的歷史源遠流長

在山東東阿縣有個阿膠博物館,裡面陳列著關於阿膠的各種歷史文化等著遊人去了解。阿膠作為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中成藥,滋補著華夏文明的體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百姓們最明白這一點,正如元曲中所說:“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

而關於阿膠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本草經》,其曰:“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可見阿膠自古以來就是滋補上品,如果從《神農本草經》的年代計算,它的歷史也至少有兩千多年了。

阿膠的功效為“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然而這只是概括的說法,具體到主治病症和療效,除了剛剛提到的《神農本草經》外,諸如《藥性論》、《千金·食治》、《日華子本草》、《本草綱目》等眾多中藥書籍都記載了不同的功效,譬如:“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痠不能久立,養肝氣。”;“主堅筋骨,益氣止痢。”;“治一切風,並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等等,如若一一列舉,恐怕要寫一本厚厚的藥書,光是和阿膠配伍的中藥藥方從古至今就有3200多種,可見其功能之強大,用途之廣泛。

對於這個歷史悠久、家喻戶曉的中成藥,李世忠對它的屬性做了一個說明:“對於阿膠的屬性,應該從兩方面來看:第一,它受到《國家藥品管理法》的管理,產品文號是‘國藥準字’,所以它在生產上屬於藥品;第二,它又是具備保健功效的補品。所以阿膠的屬性應該是兼具保健和治療兩方面。”

《本草綱目》中有記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因此,雖然全國各地製售驢膠的廠商、作坊不計其數,但是可以稱之為“阿膠”的只有山東東阿的驢膠。而山東東阿阿膠之所以聞名海內外,品質極佳,這就要從它的製作過程中去考究。

關於阿膠的製作,古今眾多書籍均有記載,其中《本草圖經》較為準確,“以阿縣城北井水作煮為真。造之,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其井官禁,真膠極難得。……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耳。”從書中我們便得知,製作阿膠需要兩個原料條件,分別是烏驢皮和阿井水,而這二者又有何過人之處呢?

阿膠的好壞取決於原料

阿井水制膠的傳說

先說烏驢皮。其實最早人們制膠是用牛皮,在魏晉時期黑驢乃是來自阿拉伯之西奈半島的進貢之物,很是罕見,只是隨著時代的推移,驢子強大的繁殖能力才使他們在中原地帶紮下根來。再加上漢唐時期牛皮多用來製作兵革器械,所以驢皮才逐漸成為人們制膠的原料,而在實踐過程中,人們也發現驢皮製出的膠品質最好,功效也最佳,這才將驢皮作為制膠的最佳原料廣為流傳。而今天,牛皮膠已經被單列為一種藥材,即黃明膠。

另一個佐證也說明了驢皮的價值。我們常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可見驢肉本身也是肉類中的上品,不但膽固醇含量低,而且有溫補的功效。另外驢奶也是最接近人奶的哺乳動物奶汁,價格昂貴,很多歐洲貴族才喝得起驢奶。此外,驢子的養殖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在各種書籍中均沒有驢子疫情的記載,不像瘋牛病、豬流感這些家畜病症影響到人類的生存。這些材料也從側面證明了驢子渾身上下都是寶,用它的皮來制膠並非偶然。

除了驢皮,再說阿膠的另一個必要原料:阿井水。關於阿井水制膠的傳說在東阿有很多版本,其中涉及到神農氏、扁鵲、唐太宗等歷史名人,雖然大都無從考證,但也說明了阿井水在制膠過程中的重要性。

阿井水是河南原濟河的一股潛流,水經地下岩石和沙礫層過濾,不但起到清潔作用,同時也帶入鈣、鉀、鎂、鈉等礦物質,故色綠質重,每擔水比一般井水或河水重3-4斤,用此水與驢皮熬製阿膠,因水質重,雜質及漂浮物便於打上來,雖經炎夏酷熱也不變形變質。《齊民要術》熬膠法中指出:“凡水皆得煮,然鹹苦之水膠乃更勝”。現代認為微量元素還有協同作用。1979年經青島商檢局化驗鈣、鎂、鉀、鈉等礦物質高於一般水。據有人試驗用蒸餾水、燒開的涼井水、東阿生井水熬膠,提雜最好的為生井水,認為可能是所含礦物質有利於提雜。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載:“大城西側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貢天府。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雖然現在古阿井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在陽穀縣城東20公里處阿城鎮,古運河西岸,東阿故城遺址中央,有一象徵建築古阿井,它保留了古阿井的風貌。

雖然今天制膠工藝已經不再需要去井裡打水,但是東阿阿膠依然保留著採用東阿當地地下水的制膠傳統,以保證製出上等的阿膠產品。據說,東阿本地的地下水依然是阿膠製作工藝中必要的一部分。

除了原材料的特殊性,阿膠製作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多達50多道工序的製作工藝,而這項工藝是國家級保密工藝,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李世忠介紹,只有具備了烏驢皮、東阿水和獨特的製作工藝這三個條件,所制的驢膠才能被稱為東阿阿膠,其價值也就非同一般了。當然,在“非同一般”中還有“非同一般”。

1871年,也就是清同治十年,同治皇帝特派四品欽差到東阿監製“九天工序膠”,監督購買純黑健驢,牧於獅耳山上,至冬宰殺,取皮熬膠,送往京城,貢奉朝廷……

阿膠製作的時間講究

在皇家專用制阿膠的工藝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限制,就是從冬至到來年的三月。傳說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古阿井每年除這段時間外必須封井,以專供皇家制膠使用。

陳修園是中醫理論的大家,他分析說:“所以妙者,驢亦馬類,屬火而動風;肝為風髒而藏血,今借驢皮動風之藥,引入肝經;又取阿水沉靜之性,靜以制動,風火熄而陰血生。”

陳修園強調的是水火相濟,那麼對時間的選擇何以必須在冬至日,也就容易領會了。有句著名民諺道“冬至一陽生”,《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之所以能如願借到東風,天文氣象學的依據就是這句諺語。它講的是,按照陰陽五行學說,冬季屬於陰性,在冬至這一天,陰性的寒冬就進入了轉折點,夏季的陽氣開始了最初的滋長。水也為陰性,因此“阿水沉靜”,阿水勾兌進冬至的第一縷來自大自然的陽氣,做出來的阿膠當然才能是“水火相濟”,陰陽獲得絕佳平衡。

冬至取水熬膠的理論至今仍在沿用,東阿阿膠出品的極品阿膠正是每年冬至期間少量生產的阿膠產品。“中國陽光私募教父”趙丹陽在送給股神巴菲特的兩件禮品中,一件是國酒茅臺,另一件就是阿膠中的極品“九朝貢膠”。需要9天9夜、99道工序煉製而成的“九朝貢膠”也作為國禮贈送給很多海外友人,為中成藥的推廣作出了積極和重要的貢獻。

臨診碎玉 六種傳統中藥神秘面紗

六、雲南白藥:江湖盛傳百寶丹

雲南白藥的傳奇事蹟

江湖上關於金創藥的傳說通常來自於武俠小說或者評書,當那些行走江湖的俠客們身負重傷時,各種靈丹妙藥便適時地出現在他們面前,然後奇蹟般地讓瀕死之人起死回生。小說中的金創藥離我們太遠,但有一種藥卻在我們身邊扮演著同樣的角色,且功效超群。

雲南白藥的歷史不過一百年,在中成藥中算是小字輩,但從它誕生至今,其傳奇故事就從未間斷過,特別是它的療效,被世人口口相傳,近乎神奇。

雲南白藥原名百寶丹,是著名醫師曲煥章所創。曲煥章,字星階,原名曲佔恩,1880年出生於雲南省江川縣趙官村。曲煥章年少時,父母雙亡,有一天,16歲的曲煥章突患重病,倒在了箇舊縣街頭,幸而被姚連鈞所救。姚連鈞是一位精通外科藥理的遊醫。隨後曲煥章就拜姚連鈞為師,並跟隨他在雲南北部、四川、貴州一帶遊歷。師徒倆一邊採集草藥,一邊四處行醫。在姚連鈞的教授下,幾年下來,曲煥章得到了師傅的全部真傳。

在前人和民族民間藥方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地實踐,1902年,一種取名為“百寶丹”的傷藥被曲煥章研製出來,這種白色的藥末具有很強的消炎止血、活血化淤功能。人們根據它的外觀把它叫作“白藥”。這一年,曲煥章年僅22歲。

雖然百寶丹很快在當地廣為流傳,但所謂亂世出英雄,酒香也怕巷子深,直到戰爭的爆發,才讓百寶丹聞名於世。

曾經給雲南省主席龍雲擔任過侍衛長的朱希賢,當年在臺兒莊戰役中,對白藥有了親身體驗:“傷口負得太重,拿出自己的白藥灑上一點。白藥灑上去以後,包紮起來,兩天傷口就癒合了。差不多每個人都把白藥看成救命的至寶。”

臺兒莊一役,不僅打出了滇軍的威名,也讓曲煥章百寶丹聲名遠揚。解放後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戰役再一次展示了雲南白藥神奇的藥效,特別是在越南戰場上,在周總理的號召下,數百萬瓶的雲南白藥奔赴戰場前線救死扶傷,一時成為佳話。

雲南白藥的臨床療效

今天,關於雲南白藥的功效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中。除了我們熟悉的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它還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咳血便血及皮膚感染等病症,甚至覆蓋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等多個領域,並已被製成散劑、膠囊、氣霧劑、膏劑、酊水劑、創可貼等多種劑型。特別是在粉劑和膠囊裝的藥盒中,有一粒更為神奇的保險子,其功效更強於普通白藥數倍,在身負重傷時,以溫酒口服一粒可有奇效。而這粒保險子每盒藥中只有一粒。

雲南白藥在消炎、化瘀、止血等方面的奇效讓人們對它的成分十分好奇。傳說1938年,正是曲煥章堅決不向國民政府交出藥方,於是被軟禁起來,最終絕食而死。

雲南白藥的配方公開

直到1955年,曲煥章的遺孀繆蘭英才向政府獻出了百寶丹的秘方。消息一經傳開,立刻成了頭條新聞,全國轟動。大量的報道採訪隨之而來,社會各界紛紛對繆蘭英的做法給予了肯定。為了表彰繆蘭英的巨大貢獻,195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特別為她召開了表彰大會。1956年,昆明製藥廠正式接收了繆蘭英貢獻的百寶丹,並把它改名為“雲南白藥”,投入批量生產。

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有5種形式,即國家級保密處方、專利保護、行政保護、商標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國家級保密處方即雲南白藥、片仔癀、牛黃安宮丸。衛生部在關於《衛生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範圍的規定》說明中明確表示:“絕密級事項其一就是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中藥製劑,是指由衛生部確定的中成藥。如雲南白藥,其保密期限為長期。”

雖然雲南白藥的成分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好奇的人們還是希望能從白藥的臨床表現中摸出一些門道,在關於成分的各種猜測中,雲南特產三七已經被確認為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其餘還可能包括冰片、麝香、蒲黃、白及等。

雲南白藥的正確用法

雖然藥物成分我們無法剖析,但是白藥的用法我們應該熟悉,之所以說“應該”,是因為大多數患者受到很多文藝作品的影響,對雲南白藥的正確用法並不瞭解。我們在評書中總是聽說金創藥塗抹在外傷傷口上,會止血消毒,以至傷口癒合。而實際應用過程中,雲南白藥是以口服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