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千金”!讓良好信用記錄轉化為紅利

“一諾千金”!讓良好信用記錄轉化為紅利

誠信越來越切實關係著每個人的錢袋子,不僅借錢、租房需要信用信息,連租車、借充電寶也可以憑藉好的信用免押金。“信用時代”撲面而來,“一諾千金”這則古訓在當下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

近期,百行徵信與120餘家互聯網金融機構、消費金融機構簽訂了信息共享合作協議,這個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牽頭、8家市場機構入股的個人徵信聯合機構,順利開張營業。百行徵信正在幫助“信用白戶”逐漸變為“有信戶”,推動個人徵信系統更趨完善。

“要讓良好的信用記錄轉化為紅利,使之享受到‘守信受益’帶來的優惠和便利。”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

批設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是互聯網金融整頓的新成果,更是服務實體經濟、改善普惠金融、提高社會信用服務水平的新措施。

其實,百行徵信的順利起航,只是徵信市場通過“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發展模式的成果之一。

當前,在人民銀行積極推動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每一個與金融機構有業務聯繫的企業和個人都擁有了統一的信用檔案;同時,推動企業徵信機構備案,一些來自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公用事業單位、上下游交易主體的各類企業信用信息,正為緩解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發揮著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央行組織銀行機構建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9.57億自然人和2524萬戶企業以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今年1月至5月,已分別被查詢4.03億次和2265萬次,個人日均查詢量達到400多萬次,企業日均查詢量達到20多萬次。

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是金融服務的薄弱領域,這與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有很大關係。因此,推進中小微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經過近10年的探索實踐,央行已聯合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信息,建立健全信息徵集、信用評價和信息應用等機制,在縣(市)級層面建立數據庫和網絡服務平臺。

同時,央行牽頭開展一系列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和守信企業評選、信用培育、網上融資對接等活動,為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和社會提供服務,改善了地區信用環境。

截至2018年3月末,全國累計補充完善中小微企業信息261.14萬戶,累計已有50.6萬戶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貸款餘額11.17萬億元

“由於地域分佈更廣,信息採集成本更高,農村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信貸市場中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城市地區中小微企業更為突出。”

——央行徵信管理局局長萬知存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專家表示,農村相關的財產權利界定不清,以及以傳統的“熟人”信用文化為主導的農村信用環境,極大地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務效率,弱化了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功能。

“要想破解‘三農’發展困境,必須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彌補抵押擔保不足,有效解決農村地區貸款難問題。”萬知存介紹。

截至3月末,全國累計建立信用檔案農戶數1.75億戶,評定了信用農戶1.2億戶,已有近9405萬農戶獲得銀行貸款,貸款餘額31752億元。

專家表示,推動徵信市場健康發展,不光要擴大徵信數據採集面,還要加強徵信合規管理,牢牢守住徵信信息安全防控風險底線。

為此,人民銀行建立和完善徵信管理監測系統,加大了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力度,通過“人防+技防”夯實徵信信息安全防線,有效遏制徵信信息洩露風險 。

據介紹,各級人民銀行徵信管理部門去年共對17600多家信貸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開展了執法檢查,對發現的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履行告知義務、未經信息主體授權查詢徵信信息、未按約定用途使用徵信信息、違規向第三方提供徵信信息、徵信異議處理超過法定期限等問題,依法進行了嚴肅處理。

此外,監管部門還不斷加強和完善徵信管理法規制度建設。今年4月發文進一步加強徵信信息安全管理,切實保護信息主體權益,在制度層面為徵信體系的發展提供保障。

來源 | 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