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名角劉光明:從藝33年堅守如初,兩獲“田漢表演獎”

汨羅時刻報道(記者 歐陽林)10月第六屆湖南藝術節上,由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傳承研究中心推送的花鼓戲《甜酒謠》獲“田漢新創劇目獎”,在《甜酒謠》中飾演“貴爹”的劉光明榮獲“田漢表演獎”。

汨羅名角劉光明:從藝33年堅守如初,兩獲“田漢表演獎”

《甜酒謠》中,劉光明飾演“貴爹”


這是劉光明第二次獲得“田漢表演獎”。在前幾年演出的《平民領袖》中,劉光明飾演的“史鐵匠”,也榮獲“田漢表演獎”。

劉光明是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傳承研究中心副團長,國家二級演員,從藝33年來,他從未放棄過花鼓戲藝術生涯。

33年從藝生涯,堅守如初

1971年出生的劉光明本是益陽人,他來汨羅已有15年了,以至於記者採訪時用的汨羅話,他完全能夠聽懂,而他自己,說汨羅話也麻溜麻溜的。

小時候,劉光明特愛聽廣播,花鼓戲、快板唱等讓他聽得津津有味。14歲時,劉光明還在讀初中,當年益陽市藝校來學校招生,對戲曲有著特別愛好的劉光明報了名。當時,全市300餘名愛好者參加面試,劉光明以一首從廣播裡聽的《劉海砍樵》脫穎而出,順利通過面試。從此,他走上了藝術之路。

“真正開始練基本功的那天,我才意識到,唱戲真的很不容易,要受特別特別多的苦。”劉光明說,之前一直以為演戲並不難,背熟臺詞、練好唱腔,稍加形體,即可上臺,全然不知過程卻很艱辛。剛開始練習壓腿、彎腰、翻筋斗等基本功時,劉光明就被高強度的訓練“折磨”得不輕,“每天訓練後,渾身上下都痛。”不過,憑著對戲劇的喜愛和好奇,劉光明硬是堅持了下來。

這一堅持就是33年。從藝校畢業後的劉光明,去了益陽市花鼓戲劇團。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1992年至1998年,花鼓戲劇團非常不景氣,每次開演後,只有寥寥可數的觀眾。這可以想象得到的票房,讓花鼓戲劇團舉步維艱,很多時候甚至發不出工資。迫於生計,很多人離開了花鼓戲劇團。當時在劇團裡並算不上“挑大樑”的劉光明,卻憑著對戲劇的熱愛,仍然堅守在了劇團。

2003年,通過朋友介紹,他來到汨羅市花鼓戲劇團,並在汨羅紮下了根。他演了一個又一個角色,參演的多個劇目都獲大獎:《平民領袖》在第四屆湖南省藝術節中獲田漢大獎,在中國第十屆藝術節獲文華劇目獎;小戲小品《大愛無言》獲2017年全國巡演金獎;小戲《解坨》獲2017年岳陽市原創小戲金獎……

學無止境,唱到老學到老

雖然演過無數部戲,但劉光明說,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種挑戰。對演傳統戲來說,要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而對於創作劇目來說,一個角色的扮演就需要自己通讀劇本,然後領悟、打磨角色。

汨羅名角劉光明:從藝33年堅守如初,兩獲“田漢表演獎”

小戲《解坨》中,劉光明飾演盲人


在創作劇目小戲《解坨》中,劉光明惟妙惟肖的盲人表演引爆全場。為什麼能惟妙惟肖?為了出演盲人角色,劉光明硬是在屈原橋上坐了一天。當年,汨羅屈原橋上坐了幾個算命的盲人,劉光明跟盲人聊天,仔細觀察盲人的行為、動作,回去後就抓緊模仿。

每到下半年,劇團的演出便到了旺季。一個月裡有時20多天都在演出。“別人休息的時間,往往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劉光明說,儘管有些劇本是重複出演,但也需要天天排練。他的腰曾在翻筋斗時摔傷,留下了後遺症,但只要排練,便會不打折扣。從年齡上來說,劉光明近50歲,記憶力比年輕時有所下降,因為有時臺詞多時,他都要反覆練習劇本。“一名好的演員,是憑著自己的毅力和愛好在堅持,是為藝術獻身。”

“這些年,特別享受在臺上的感覺,每當得到觀眾的好評時,那種欣喜真是無法形容,感覺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劉光明說,如果可以,他在藝術這條路上,還將堅持到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