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於哪款戰機將成為殲-15的繼任者,廣大軍迷始終爭論不休。就在11月13日,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道稱,其通過“某些途徑”獲悉,沈飛公司生產的FC-31戰鬥機已經進入瞭解放軍採購清單,這將成為繼殲-20之後解放軍採購的第二款隱身戰機。同時其還稱,解放軍海軍對技術源自蘇-33的殲-15艦載機並不十分滿意,而是樂於用一款新戰機來打造全新的航母戰鬥群。

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艦載型FC-31戰機預想圖

倘若美媒的這一報道確認無誤,那應該算是為殲-20和FC-31的上艦之爭給出了一個水落石出的答案,即笑到最後的是FC-31。對於諸多追捧殲-20的人來說,這個消息估計會讓他們頗為失望。但平心而論,殲-20恐怕在研發伊始就未曾有過發展艦載型的考慮,從其基本設計中就可窺見一二,而這些也是那些鼓動殲-20上艦的人們所忽視的:

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殲-20長度並不比殲-16大

第一,遠距鴨翼帶來的甲板擺放不便。支持殲-20上艦的人們手中有兩大“法寶”,一個是殲-20與殲-16的“同框照片”,其證明了殲-20的機身長度略小於殲-16,因而也不會超過同一構型下的殲-15戰機,說明殲-20的尺寸同樣適合上艦。而另一個就是矢量發動機,似乎有了矢量航發後,殲-20的起飛與降落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密集擺放的F-14,殲-20確實做不到

然而,真正制約殲-20成為艦載機的主要問題之一或許並不是上述中提到的那些,而是在不起眼的鴨翼上。殲-20選擇了遠距耦合鴨翼,相比起法國“陣風”戰鬥機採用近距耦合鴨翼以提高升力的做法,殲-20的遠距耦合鴨翼所提高的是超音速飛行能力,尤其是超音速條件下的機動性,這也是四代機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但對於艦載機的甲板擺放來說,遠距鴨翼可就是個難題了……

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殲-15的近距耦合鴨翼能實現對向擺放

因為這對面積不小的鴨翼,殲-20無法實現對頭交叉擺放,在寸土寸金的航母甲板和機庫中,其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載機數量或甲板擺放量。航母甲板能同時擺放的戰機數量是有限的,而且還需要留出起飛區和降落區。如果遇到有戰機受損需迫降,那就必須將部分戰機快速轉移到甲板邊緣,並以緊密的擺放方式騰出大面積的迫降降落區,而殲-20機頭的鴨翼顯然無法滿足緊密擺放的要求。

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殲-10已連續生產十幾年

第二,產能的限制。作為一款主打空優任務的戰鬥機,殲-20將成為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主戰裝備,這一點是確鑿無誤的。面對裝備規模與換裝壓力都十分巨大的空軍,即使生產線開足馬力,於和平時期完成空軍的換裝目標也至少需數年乃至十數年之久。

相比之下,海軍艦載機部隊編制與裝備需求量都小得多,在空軍旺盛的需求量與產能壓力下,空軍自己都處在緊張的換裝過程中。如此,飽和工作的生產線恐怕很難特意為海軍再撥出一部分產能……

國產航母下一代艦載機終於決定?競爭多年後最終還是這款戰機贏了

FC-31上艦預想圖

拋開其他問題不談,光是這兩個原因基本就已經極大程度上制約了殲-20的上艦可能性。這樣看來,是堅持使用已顯落後的殲-15還是裝備相對新銳得多的FC-31?這個選擇應該不難做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