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都說電視行業進入了“寒冬”,連以往能激發起行業話題度的“互聯網電視”似乎都偃旗息鼓了起來。各家電視廠牌似乎也不如往年熱絡,就更激起了大家關注電視行業公司“活得怎麼樣”的好奇心。眼見2018年終將至,各項公司財報悉數公佈。到底在電視寒冬之下,傳統品牌們是要收縮自保,還是要主動走出去拓展局面?康佳用一份“逆生長”的財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8年已經只剩兩個月,這一年風起雲湧的產業話題無數,從5G到AI、從生物識別到邊緣計算,每一項激發公眾熱情的新科技浪潮,都伴隨著新鮮的3C品類撲面而來。唯獨前幾年引發互聯網品牌和傳統電視品牌爭先追逐的“互聯網電視”,在這一年偃旗息鼓——風風火火了三四年的互聯網電視品牌,現在能保持盈利的只剩下兩三個品牌。更多的品牌要麼是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要麼是大幅收縮新品和推廣,低調行事。所剩不多還在大肆宣傳的品牌,大家看到的只是憑藉單價不到1000元的小屏幕低價產品衝上銷量冠軍的地位。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同比去年前三季度,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銷量同比下滑接近67%。“互聯網電視”一時變為純粹低價電視的代名詞,整個行業低迷而窘迫。

也正是因為互聯網電視整體的低迷,讓大家重新關心起電視品牌們現在都活得怎麼樣——尷尬的是,不少互聯網電視品牌甚至現在連了解其銷售業績的渠道都沒有了,他們直接退出了市場。相比之下,傳統電視品牌們反而憑藉相對過硬的產品基礎實力和穩固的渠道支撐,維繫了整體電視市場低迷之下的穩定局勢。同樣是奧維雲網的數據,傳統外資品牌和國內主流電視品牌合力爭回了此前被互聯網電視品牌蠶食的空間。海信今年在世界盃期間的廣告大放異彩,索尼也在旗艦OLED電視產品的驅動下高端市場佔比最高增幅達到60%。而在10月31日,被視為傳統電視大廠康佳公佈了前三季報業績報告,亦算是電視行業整體寒冬之下的又一股意料之外的“暖流”:

前三季度康佳集團實現營收約297.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近47.6%;同時,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近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3.6%。在行業市場萎縮的大背景下,康佳的這一財報數據格外“亮眼”,在目前披露財報的家電類上市公司中也是增幅居前。而這也是繼康佳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暴增10倍之後又一重大利好。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當然有人想問,整體電視行業這麼不景氣的當下,康佳是如何實現逆市大翻盤的?這個問題其實在早前5月21日“康佳38週年慶暨轉型升級戰略發佈會”上就給出了答案。彼時康佳對未來的發展目標和企業規劃已經給出了明確的“轉型”信號:康佳新時代的發展戰略將圍繞“一個核心定位,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力圖把康佳打造為“一家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並且,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力爭在2022年實現營收千億的目標。換句話說,那個時候康佳就下定了一個決定:從傳統的大家心目中的“國民電視品牌”,要轉變成一個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性“產業航母”。彼時的確有相當一部分輿論懷疑康佳這家“人到中年”的傳統一流家電公司是否有足夠的能動性撬動新的營收利潤增長點,但從中報到三季報連續亮眼的表現來看,這一轉型機制不僅有效,而且“見效快”。從品牌自身安身立命的家電產業基礎,到戰略新興產業升級、科技產業園業務拓展及互聯網供應鏈管理業務延伸,不管是老業務還是新平臺,康佳的各項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持續穩定增長。

回到開頭的話題,近兩年電視行業整體低迷,幾乎所有的彩電巨頭的業績都有或多或少的下滑。轉型發佈會後康佳面臨的最大一項輿論質疑就是“是否要放棄或弱化自身的品牌基礎電視業務”,這一質疑很快得到了康佳決策層的否認: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劉鳳喜和總裁周彬多次強調,彩電是康佳的主業不能變,製造業是康佳的初心不能忘,繼而還提出了康佳彩電要重返一線品牌陣營的戰略目標。今年1月,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負責運營康佳集團彩電等多媒體相關業務。對主營業務公司實體的細分,有助於康佳整體加快轉變為平臺型公司,而且融合現在的國企混改趨勢,這一舉動也有利於康佳彩電等多媒體業務未來擇機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提升康佳多媒體業務的自由市場競爭力。

在重振彩電主營業務目標的指引下,康佳在今年反而增強了電視主營業務的投入力度。一面是持續強化電視產品的體驗能力:在8月30日,成立五週年的康佳旗下互聯網電視品牌KKTV和坐擁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南方新媒體旗下的愛視娛樂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愛視娛樂現有的OTT終端將會搭載康佳的易柚(YIUI)系統進行運營,之後愛視新增終端也將全量預裝易柚系統。這一舉動直接使得康佳智能整機終端數量超過3000萬。目前YIUI系統覆蓋用戶數接近1.2億人,已成為行業第二大的互聯網電視智能平臺。

這一舉動,便是康佳深化主營業務電視的顯著舉動。它還是那個我們心目中耳熟能詳的國民電視品牌,只不過,它在進一步轉型平臺的過程中將電視也從個體進化到全民娛樂的數字平臺。從單純的輸出電視機產品,到以智能電視平臺為核心與掌握牌照資源的廣播電視體系合作,康佳的“平臺”轉型思路在這裡已經有了完整的體現。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康佳KKTV與南方愛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另一面,康佳在海外市場快速拓展市場和營收空間:儘管國內電視市場持續低迷,但全球電視市場依舊有4%的整體增幅。康佳憑藉完整的全產業鏈和渠道積澱,在海外市場和出口代工市場的業績提升,抵消了了國內市場低迷造成了的主營業務下滑的劣勢: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俄戰略合作的契機之下,康佳彩電業務的海外收入增幅達到了30%至40%。而從海關數據統計我們可以中發現,在代工業務上,除亞太外,今年前8個月康佳彩電較去年各區域都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比例由去年的2.2個百分點升到3.12個百分點,其中佔比較高的地區是南美和大洋洲,都超過了5個百分點,南美地區達到了8.6個百分點。

也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中旬,康佳參與了俄羅斯ChipEXPO展,這是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地區最具權威、規模最大的電子基礎產品專業展會,於2003年開始舉辦,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15屆。康佳在此次ChipEXPO上展示了最新款纖薄V1系列OLED電視,其具備有機自發光、百萬級別對比度、純黑底色等優異特性,亦算是展現康佳在電視業務多年產研經驗的扛鼎之作。康佳的另一項“老牌業務”手機業務也參加了此次的展會——儘管康佳手機目前還不能算是市場上的主流品牌,但也是在10月中旬,康佳正式加入中國移動5G多媒體創新聯盟,並擔任聯盟4K小組組長。在5G到來之下的VR應用場景上,康佳作為電視、通信同時兼有涉獵的消費電子企業,無疑具備天生的應用優勢。這也是康佳集合現有消費電子產業資源,為未來做準備的舉動之一。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康佳參與俄羅斯ChipEXPO展 並展出最新款V1 OLED電視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康佳參與俄羅斯ChipEXPO展 並展出最新款V1 OLED電視

康佳在今年主營業務上的另一項大動作,就是廣為人知的“競購新飛成功”的事件。一面是老牌國民家電企業的新生,而另一面是康佳在持續高速增長的白電業務上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新飛這個在老百姓心目中依舊保有良好印象的老字號家電品牌加入康佳,對康佳持續穩固目前白電業務的高速增長大有裨益。而從康佳6月29日宣佈競購成功到8月28日新飛全面復工,亦展現出康佳對自有白電業務持續做大做強的決心:2017年,康佳集團白電業務收入17.37億元,整體銷售收入逆勢上揚,高於行業平均水平15%,超歷史增幅。這意味著對康佳來說,白電市場還存在著非常大的潛力與上升空間。此前康佳提出,2021年白電的目標為實現100億營收,冰箱進入TOP5,空調、洗衣機進入TOP8。收購新飛電器,即是快速拓展相關產業,做大做強白電業務方式之一。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8月28日新飛電器宣佈全面恢復生產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8月28日新飛電器宣佈全面恢復生產

一系列在主營家電業務上的持續強化,讓外界對康佳“轉型”早前的疑惑逐漸排解。而新興業務的快速增長,則是實打實地帶來了康佳向千億營收目標進化的穩定驅動:業績報告顯示,康佳今年前三季度營業實現同比47.6%的增長主要原因是新興業務的快速增長。在早前提出的康佳轉型規劃中,康佳已將目光投向了與原有業務有著良好協同效應的環保、新材料、芯片等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市場增量的領域,而在這些領域的實質性破局和快速落地也為公司前三季度的優異業績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環保業務成為康佳打響新興產業更迭的“頭炮”,光第三季度就成功中標了三個項目:先是於10月17日中標遂寧市蓬溪縣金橋新區汙水處理廠PPP項目,該項目將新建汙水處理廠,遠期規劃規模8萬m3/d,近期規模1.5萬m3/d 。工程合作期為30年,項目總投資約7800萬元。而在10月18日、29日,康佳又分別中標總投資額約3.9億元的大邑縣工業汙水及再生水處理廠建設特許經營項目、總投資額為9.7億元的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鎮供水工程PPP項目。截至目前,康佳環保科技事業部累計中標合同金額達近56億元,共計5個項目,成為新興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業務集群。

在新材料領域的佈局,康佳也已於5月份落地,旗下的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可生產第三代納米微晶石的企業。納米微晶石作為一種應用領域極為廣泛的新型基礎材料,在此領域的佈局將大大有利於公司在傳統家電乃至大健康等領域實現更好的產業協同和優勢互補。此前,康佳也在半導體芯片業務上有所斬獲:面對電視核心相關的下一代視訊分辨率標準8K,康佳自主研發的8K芯片擁有目前市場上唯一單線傳輸8K 60Hz信號的技術,並獲得了今年CES的創新大獎。這些看似暫時還未能給康佳帶來現實收益的技術儲備項目——不管是新材料項目還是芯片項目,都能在未來快速服務於康佳自有的家電、環保等主營業務板塊。在實現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康佳同樣不忘為未來的千億目標做預期準備。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康佳的另一項轉型規劃互聯網平臺業務,除了前面提到的智能電視平臺YIUI和南方愛視的聯姻所帶來的更廣泛的用戶覆蓋和大數據終端資源,作為康佳近年來重要業務增長極供應鏈金融業務今年以來也繼續保持著跨越式的增長態勢——2016年康佳供應鏈金融事業部成立,當年即實現收入25億元,2017年收入則大幅增長至136億元,而今年的收入目標將達到260億元。這一高速增長的業務憑藉著良好的經營業績入選了國家商務部發布的“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名單。而在轉型發佈會上公佈的“科技+產業+城鎮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產業園區,康佳集團控股子公司也在四川省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建了遂寧康佳電子科技產業園和相關配套項目,項目用地合計約2500畝,內容包括建設PCB產業園區和電子產業園區,同時還包括建設一個綜合商業生活中心。產業園固定資產投資約100億元,擬由公司及其他相關公司共同投資。其中還會包括康佳集團電子半導體產業營銷結算總部基地項目、智慧物流園、文旅特色小鎮等重點項目。所有曾經在轉型發佈會上提及的業務進展,如今都在穩步的落地當中——而一切,都完整地反應在中報和三季報的亮眼成績中。

回到文章的開頭,在電視行業整體低迷的大背景下,不忘自己的本業初衷,充分從轉型中尋找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驅動力,康佳給了6個月前的轉型發佈會一個階段性的成績報告單——當然,這份報告單的長期目標應該是2022年千億營收的最終目標。有人曾經說康佳達成千億目標完全是天方夜譚——是的,就目前三季度接近300億的營收來看,4年的時間想要突破千億目標,的確是相當有挑戰的事情。但看看今年這強勁的增長勢頭,又有誰能篤定地說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已經穩定的管理層和管理層轉型改革的決心,以及大股東華僑城集團的支持,讓康佳在穩固重振的大路上一路前行。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康佳轉型發佈會上曾經提出的2022年營收千億目標

經常有人把企業經營的好不好歸咎於行業背景的風向:風吹起來了,大家迎風而起;風停了,個個摔落平地。但實際上,如果企業自我掌控進化的發動機,又何懼外界風起或風停?康佳在行業大環境低迷下自我轉型“起飛”的經歷,恐怕能給更多的人和品牌一些啟示:靠“風”,不如靠自己。

康佳之“變”:“電視寒冬”之下的“逆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