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喜迎60週年校慶

广东工业大学喜迎60周年校庆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陳新 教授

明天,是廣東工業大學60年校慶日。60歲,對於一個人來說,已是暮年,但對一所高校,它正值當年。

60年,廣東工業大學數次搬遷、幾度易名,但始終紮根南粵,堅持“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之理念,篳路藍縷,薪火相傳,服務支撐國家尤其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

大學之大,在於育才。60年來,廣工大培養40餘萬畢業生,很多已是科技拓路人、行業帶頭人、產業領軍人,他們就像綴滿大地的繁花,裝點著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美麗畫卷。

近年來,廣工大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被認為是史上最快發展期。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陳新教授表示,廣工大的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學校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主流大學排行榜前列,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靜 通訊員黃華利、謝冠華、羅勝京、詹勇

走近廣工

廣東經濟社會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回首60年崢嶸歲月,廣工大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紮根南粵,不忘初心,堅守“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的使命,砥礪前行、奮發作為,助力廣東經濟社會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

◆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理工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據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2018年評價報告,廣工大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在穗高校中名列前三。

◆當前,國家規劃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是國家戰略,更是廣工大的發展機遇,廣工大將勇於擔當、加快發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需求,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60年來,廣工大為國家尤其是廣東培養了40餘萬畢業生,很多已成為科技拓路人、行業帶頭人、產業領軍人。

◆1964年,廣東工學院時任院長麥蘊瑜帶領師生參加東深工程建設,該工程解決了香港同胞的飲水難題。

◆1965屆畢業生陳韶章——廣州地鐵原總工程師,為廣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地鐵線網作出過開創性貢獻。

◆1973年,廣東省第一臺中型電子計算機在廣工研製成功的。

三個歷史節點

一是三校合併,辦學上規模。1995年,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組建廣東工業大學,使學校學科更為齊全,辦學實力得到較大提升。

二是進駐大學城,辦學上層次。2004年,廣工大進駐廣州大學城辦學,辦學空間和辦學條件大幅改善。

三是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辦學上水平。廣工大2015年建設高水平大學以來,主要辦學指標不斷實現歷史新突破,學校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明確定位 立足廣東 以工為主 融合產業

記者:“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廣工大這個辦學理念被認為準確而成功,您怎麼看?

陳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說過,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廣工大60年的發展歷程,是紮根南粵大地辦學的60年;是與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服務支撐國家尤其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60年;是始終胸懷科教興國夢想,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60年。

大學應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與廣東崛起共成長,為廣東發展作貢獻”是廣工大始終堅持的辦學理念。這個辦學理念就是以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依歸,確定學校的專業學科佈局和發展方向,使學校的發展與國家尤其是廣東的發展緊密結合。廣工大60年的辦學實踐證明,這一理念也是學校自身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

廣工大的定位非常明確。辦學定位:立足廣東、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定位:以工為主、與產業深度融合、極具創造活力的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人才培養定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適應國家尤其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具有國際視野、有堅實基礎、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廣工經驗 碩果累累 展望未來 不負歷史

記者:廣東工業大學最近幾年被認為是學校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您認為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您希望在廣工100週年校慶時會對現在做怎樣的評價?

陳新:廣工大60年有許多好的經驗做法,這裡簡述如下:

一是辦高水平大學必須有開闊視野和遠大志向。與同類院校相比,廣工大發展基礎不夠厚實。正是一代代廣工大人擁有科教興國的抱負、寬廣的戰略視野,搶抓歷史發展機遇,才有了學校今天的大好發展勢頭。廣工大不斷學習借鑑國內外一流大學先進的發展模式和辦學經驗,如當前學習借鑑“斯坦福+硅谷”模式,發揮學校地緣優勢,瞄準國家和廣東重大戰略需求,在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提升自身辦學水平。

二是探索出與產業深度融合的辦學路徑。60年辦學實踐證明,與產業深度融合得越好,廣工大辦學活力就越強勁。當前,廣工大與地方政府的“校-地”合作覆蓋全省21個地級市,在佛山、廣州、東莞等與地方政府共建了以佛山數控裝備研究院為代表的8個重大協同創新平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孵化企業超過400家,目前4個平臺被評為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單位獲批國家眾創空間。學校藉助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強大的市場拉動力,利用學校搭建的各類協同創新平臺,為引育的高端人才提供“學術與市場”雙價值實現的舞臺和空間。

三是人才是辦學的第一資源。學校大力推進強師工程戰略,引育了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一大批高端人才。目前學校擁有國家級人才80人次,比2012年增長7.9倍;省部級高層次人才99人次、省部級創新團隊10個。這為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多項辦學指標實現了倍增。2012年以來,已有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進入了前3.4‰。學校科研經費規模2017年達到8.21億元,是2012年的2.3倍,居省屬高校首位、全國排名57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百強,2018年立項154項,是2012年的2.5倍,全國排名60名。發明專利授權量截至2018年10月達到504項,是2012年的6.5倍。

四是改革是第一動力。廣工大高水平大學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師生內在動力,釋放學校發展潛能。學校深化多樣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成效顯著,學校獲得“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等7項國家級榮譽稱號。深化師資隊伍分類發展改革,強化人才引進、培養、考核、晉升等方面的分類管理,完善動態激勵的薪酬體系。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構建一流科研平臺和團隊,承接重大科研任務,學校科研水平、成果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體制機制,學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

至於在廣工大100週年校慶時回望現在,如何評價我們的工作,要由歷史來回答。廣工大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廣工大人共同創造的,我們身處其中,肩負使命,付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辛勤努力,希望我們不留遺憾,不負前賢,也相信歷史能證明我們努力的意義。

新的高度 新的任務

記者:大學發展是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您認為廣工還有哪些需要克服的發展困難?

陳新:高水平大學建設把廣工大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當前,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進入了爬坡越坎的關鍵階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科特色和發展水平要進一步凝練和提高,高層次人才數量仍然不足,管理服務效能有待進一步激發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都會制約著接下來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成效。我們決心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尋求新的突破,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甲子之年 願景飛躍

記者:60年是一個甲子,廣東工業大學發展新徵程中有著怎樣的發展願景?

陳新: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廣工大面對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重任,將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與質量。學校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制定了發展目標和願景:到2030年,學校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主流大學排行榜前列,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廣工品格 勇挑重擔

記者:大學有自己的精神也有自己的性格,您會怎樣概括廣工大人的性格?

陳新:我個人理解:求務實、勇擔當、敢創新、有志向是廣工大人的性格特徵。廣工大60年發展所取得的成績,都是廣工大人以科教興國為己任,實實在在幹出來的。在這過程中,廣工大人奮發有為,改革創新,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立志辦高水平大學,辦人民滿意的大學。這種精神和文化滋養著每一個廣工大人。相信全體廣工大人一定會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在新時代新徵程中勇挑重擔,再建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