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最近在頭條上看到某位壺友曬出一把高工作品,配圖文字是:XXX作品收了20多把,一直捨不得用,今天拿一把出來用……,深有感觸的同時又覺得這裡面風險極大,結合遇到的諸多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此事的看法:

相信很多壺友都會有這類經歷,就是不斷的購入自己喜歡的壺,價格由幾百到幾萬、十幾萬甚至更高;數量也由幾把到十幾把甚至幾十把。在這個過程中,會有部分特別心儀的高價壺在幾經猶豫或是長時間等待後收入囊中,那份喜悅和激動是難以言表的。也正因為視若珍寶,到手後直接就放在櫃子裡珍藏起來,捨不得用,殊不知,這是要承擔風險的……

這種情況還常見於一些套壺、提樑類或者500cc以上的大品,說白了都屬於重器之列。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許學芳全手製提蘭六件套

今天寫這篇文章就是想提醒各位,千萬不要捨不得用,有些壺必須經過正常使用,才能確認是完美品。特別是一些比較少見的泥料,工藝特殊的壺型,有些瑕疵是顯性的,大家用肉眼就能分辨,還有些瑕疵是隱性的,只有下水後才能分辨,如果捨不得用這些問題你永遠發現不了,等到有朝一日拿出來用才發現問題,怎麼辦?誰負責?自認倒黴嗎?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何衛楓全手製四方雲鼎六件套

下面就給大家整理幾種可能存在的隱性問題:

暗傷

這個常見於收縮比偏大的朱泥類,因為結晶程度高,壺身薄而脆,如果有細微暗傷或製作過程中有某些雜質存在於泥料裡,都有可能導致驚裂。這種暗傷尤以全手工筋囊器為甚,凹凸的線條往往因為製作成型時對泥料乾溼度的掌握不夠精準而存在暗傷,導致後期無可挽回的損失,也是這類壺價格高昂的一個重要因素。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雷罡半手工合菱

暗裂

就是壺身已經有裂,但處於比較隱蔽的位置,一般很難發現,常見於全手工方器、花器類。本人就親眼見過朋友一把研高的方器,在壺肩拼接處有一道極細的裂痕,因為處於90度折角處,又是粗顆粒的青灰段泥,用肉眼極難發現這個瑕疵。這把壺價值不菲,容量又偏大,朋友一直捨不得拿出來用,十餘年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拿出來嘚瑟的時候衝入白開水燙一下壺。我用手摩擦壺身去體驗一下重器的質感,奇怪的事情是壺身有一面怎麼擦都有水,百思不得其解,後仔細檢查才找到原來是那條細微的裂縫在作怪;雖然不漏水,但用手摩擦就會順著往外滲,所以一直擦一直都有水往外跑,再用手指從壺內往外摸,能明顯感覺用滋泥接口的地方裂開了一道口子(這個位置根本看不到)。十多年後才發現的問題,只能自認倒黴了!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上面說的就是這個位置,不摸它就不滲水。

燒製溫度偏低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段泥不到溫度就出問題,以前的老壺一片一片的吐黑,像是一塊塊黑色胎記,極大的影響了美觀。再比如段泥調砂,就像我們學堂這款定製的小紅泥調砂高瓢,你不用永遠發現不了它的問題,也是燒製溫度不夠造成的黃色顆粒變黑。

還有些泥料因為溫度差太遠,也就是沒燒熟,造成壺身大面積滲水,曾經被商家吹得神乎其神的出汗壺就是典型的,其實是結晶程度太低,氣孔結構鬆散造成的。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壺蓋上黑點就是段泥吐黑

裝飾問題

絞泥、粉漿、泥繪等容易出現一些奇怪的問題,其實也是不同泥料對溫度需求不一樣造成的,這些裝飾性泥料經開水沖泡容易出現斷開、剝落、裂紋等。還有一些薄胎壺,甚至因為刻繪力度掌握不好,被刻穿壺身的,因為在刻繪的地方(還有可能填墨裝飾),極難發現。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何衛楓全手絞泥裝飾漢風三件套

出水問題

有些壺看起來什麼毛病都沒有,把、鈕、嘴三點一線也沒問題。但壺嘴內壁一邊厚一邊薄,出現壺嘴是正的但出水跑偏,說多彆扭就有多彆扭,這樣的問題不使用是發現不了的。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金同星全手工仿古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所以建議大家無論多好多貴、多不實用的壺,到手後切記用一段時間再放起來收藏。如果實在不想用茶葉泡,怕影響收藏品相,可以用白開水按照泡茶的流程使用三五天,切記!!!

以上都是個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說每個問題我都碰到過,今天分享出來也許會給丁山的工藝師們惹出很多麻煩,但……所謂匠人精神不是應該力求完美嗎?對壺友負責就不該抱有僥倖心理,大家說呢?

知塵學堂  千辛萬苦收了把紫砂重器  一直捨不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