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激活鄉村金融服務鏈

互联网金融:激活乡村金融服务链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了加快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徵程。日前公佈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首次建立了鄉村振興指標體系,提出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政策舉措。其中,互聯網金融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不斷髮揮作用,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互联网金融:激活乡村金融服务链

多舉措鼓勵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

激發鄉村金融活力

據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2.11億,佔整體網民的26.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民對金融的認知發生了轉變,使用網上支付、網上理財、網上借貸的操作熟練程度也不斷深化。隨著互聯網金融與農村生產生活的廣泛融合,越來越多地互聯網企業開始拓展鄉村金融業務,鄉村金融正從無人問津的“荒土地”變成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藍海”。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勵鄉村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提到,加快農村金融創新,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創新服務模式,引導持牌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促進金融科技與農村金融規範發展。

作為鄉村金融市場參與的新主體,一些互聯網企業抓住政策機遇,深耕鄉村市場,以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科技幫助鄉村金融市場進行資源調配和流程,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市場供需信息、資金、技術等支持,活躍了鄉村金融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型互聯網集團進軍農村市場。部分農村地區互聯網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善,實現了依靠“互聯網+金融”的形式支持和推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互聯網為鄉村帶來了全新的金融業態、金融模式和金融服務,極大地激發了鄉村金融活力和效率,成為鄉村金融市場的一股“新鮮血液”。

互联网金融:激活乡村金融服务链

互聯網金融立足精準脫貧總目標

振興鄉村大發展

越是金融不發達的地區,往往越是貧困地區。鄉村金融市場大、需求廣,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進入鄉村金融市場後,積極適應鄉村市場的發展環境,創新運營模式和落地模式。如利用大數據徵信等技術優勢開發三農、小微融資市場,配合專項的扶貧貸款助力精準扶貧;拓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盤活鄉村資源、資金、資產,激活鄉村金融服務鏈;創造適合當地特點的新型金融形態,積極幫助扶貧對象創業就業。

在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下轄村柳林村,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能熟練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產品,有超過三分之一農戶申請過互聯網金融貸款服務用來購置農機、種植經濟作物、擴大生產;在西藏阿里,農牧民通過“三農金融服務點”即可在村裡辦理存取款、轉賬等業務,實現了足不出村便可享受便捷的現代金融服務。這樣的“三農金融服務點”在阿里鄉村已經實現了全覆蓋,能夠滿足農牧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等金融需求。互聯網金融提高了金融扶貧的精準度,有效地滿足了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金融需求,讓更多農戶增收脫貧,大大提高了農民回鄉創業的積極性,昔日回不去的鄉村正變得“大有可為”。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強不強、鄉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互聯網金融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清除障礙、攻克難題、夯實基礎,加速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讓村民共享發展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