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始皇廬山情懷

一、古往今來難以割捨的政治情懷

1.大禹治水遊廬山

遠古時期,大禹的父親鯀受命治水,但他只採取“堵”的治標手段治理水患,收效不大。於是舜舉薦鯀的兒子禹承父志治水。禹採取“疏”的治本方式平定水患,收效顯著。

且說大禹治水來到江南荊、揚二州。當年受帝摯封賞在幕阜山一帶建國(三苗國)的的三苗父子,不但盤剝百姓,而且趁洪水為患,朝庭無暇顧及的時候,專一向東西南三方略地,侵滅國家不少,勢力逐漸擴張,右到彭蠡(今江西鄱陽湖一帶),左到洞庭(今湖南洞庭湖一帶),居然地方數千裡,南面稱雄,儼然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並陰謀與朝庭脫離關係。大禹見三苗國阻止治水並抗拒朝庭,於是兵分三路合力討伐:一支由水路向敷淺原(今江西廬山)進攻;一支沿彭蠡南岸進攻;隨後大禹則親率大軍向彭蠡大澤進攻,終剿滅三苗國。隨後,大禹從東岸泛舟向南沿途考察,細看那彭蠡的危害,原不過受了風濤,遂致氾濫,並沒有北方各地水災之甚。於是叫眾人在周邊吃緊的地方築起堤防來,使之與大江水漸漸隔絕,減少江潮的衝突,這樣水患自然可以平靜。

督工之餘,大禹帶著治水大臣們乘著船來到敷淺原遊歷。那時的彭蠡大澤就是現在的鄱陽湖,但是它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幾十倍。那敷淺原就是現在的廬山,還沒完全出水,不過幾個山峰自西方連綿而來矗立於彭蠡之中而已。但是它的山勢甚為廣博,其中原田連亙,人民奠居,所以有敷淺原之名。大禹船到山邊,系船登岸(地在今廬山紫霄峰),忽見一服朱緋之袍,戴平華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的道者飄然而來。道者說:“我是廬山使者,當初黃帝軒轅氏遊歷到此,說道此山雖小,但將來必能拔地矗天,成為中國一座風景極勝之地,因此封我為廬山使者。現聞你治水到此,特來迎接。”大禹仔細詢問敷淺原到廬山之山名的來歷,並很謙虛地說:“我治理彭蠡水患 ,用四個防障(即四面圍堤),你認為可以嗎?能夠經久無弊嗎?”使者說道:“彭蠡之水經你施治後,可以歷四千年永無水患 ,四千年後就難說了。”大禹忙問其故,使者說:“廬山日日增高,山升高,則附近地也升高,到那時彭蠡面積逐漸縮小,四面群山衝下之水已經不能容,再加以大江之水夏秋之間倒灌而入,哪裡容得住?所以說水患在四千年以後。依我之見,最好請您將彭蠡周圍的丈尺裡數刻在廬山石壁上,使後世之人知道現在的情形,作為將來歷史的考證。”

大禹連聲稱道:“極是,極是”。廬山使者遂告辭而去。大禹於是命隨從做了一篇文字,敘述修治彭蠡經過,又將四周丈尺裡數分記清晰。第二天,大禹等一行人再登紫霄峰,叫工人摩崖石刻,刻在上面,隨從建議說:“撰文刻石,要使它垂諸久遠。現在刻在石壁之上,經過風、雨、雪、烈日及空氣的剝蝕,恐怕不到千年已浸漶不可辨識,豈不是不刻一樣嗎?”於是大禹又命工人將上述文字刻在附近的石室內(至今石室仍在,文字皆不可辨,僅有“鴻荒漾餘乃攆”六字可識)。

1.秦始皇神鞭趕山

廬山是崛起在長江南岸的一片雄偉險峻、神奇秀麗的群山,東西約寬二十餘里,南北約長五十餘里,層巒疊嶂,雲裡霧裡,千姿百態,周圍綿亙約五百餘里。"廬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煙濃復濃。""青天忽墜金芙蓉,九十九峰破江碧。"廬山古代被命名的山嶺就有一百七十一座,其中奇峰峻嶺大約有九十餘座。它們有的渾圓如華蓋,有的綿延如長城,有的如鶴唳長空,有的如龜行大地,有的如明鏡高懸,有的似仙鞋失水,有的彷彿香爐生紫煙,有的又好像大船航蒼海,上霄峰高摩天穹,雙劍峰雙劍插雲,黎頭峰耘雲播霧,好漢坡鳥道天梯……

廬山,當地人俗稱梨山,而梨與驪在當地方言中同音。其實廬山的傳說還真與驪山有關。

話說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徵集民工修築萬里長城,民工中有部分知識分子,他們只會吟詩弄文,毫無縛雞之力。勞役之若令化他們苦不堪言。一日,天上梨山老母忽見地上衝出一股股怨氣,她撥雲一看,只見那些修築長城的全被扁擔壓彎了腰,連路也走不穩。她於心不忍,拋出一把絲線。說來也怪,那些絲線一落在扁擔上,擔子就輕了許多。

這事被秦始皇知道了,便下一道聖旨,把絲線全蒐集起來,讓工匠編成了一根又粗又長的鞭子。秦始皇非常高興,他準備親自試、試神鞭的威力,於是擺駕出了長安,前呼後擁來到驪山。下輦後,始皇手握種神鞭對著驪山“呼"就是一鞭,只見“轟隆隆”一聲巨響後,驪山好像被刀劈了一樣,半座山不見了。連揮九十九鞭,劈下的半座驪山變成了九十九個包、九十九個窪、九十九座奇峰,九十九個險谷。再揮鞭,秦皇竟趕著大山直奔東海而去。他要趕著驪山去把東海填掉,如讓天下人知道他的厲害。

東海龍王聽說秦始皇要趕山填海,大驚失色,趕緊上奏玉帝。玉帝也怒,逐命龍王的三公主前去阻止。這三公主法力無邊,智慧過人,搖身一變,就變成了一個美貌絕倫的村姑,在長江邊上擺了一個茶攤,靜候秦皇的到來。果然,這秦始皇一路趕山,口乾舌噪,正想著喝水,忽見江邊高懸一個斗大的“茶”字,不禁喜出望外。再看賣茶的村姑,如花似玉,貌似天仙,並對他回眸一笑,嬌聲招呼:“客官,請到小屋一坐哦,品一杯香茗啊”。這秦始皇早已是神魂飄蕩,暈呼呼的就走進了村姑的茶座。一口牛飲,連喝數杯,讚不絕口,“好茶,好茶”。村姑見秦皇中計,更是使出了不盡的嬌媚,直把一個堂堂秦皇撩拔得團團亂轉。此時村姑啾了個空兒,“刷”一把奪過了秦皇的趕山神鞭,“呼”化著一陣清風,大勝而去。

秦始皇丟了趕山的神鞭,再也不能趕山了。抬頭望山,只見白霧茫茫,雲天相隔。滿腹相思也無奈,只好大悲而去。那座山也就留在了長江南岸,鄱陽湖畔,也就是今天巍峨壯麗的廬山哦,而半個驪山的九十九座峰也就變成了前文所述的廬山九十九座神奇秀美的山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