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大禹,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治水英雄,其英雄事蹟可說是家喻戶曉,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治水英雄,古往今來全國各地都有關於大禹的畫像或雕像,而大禹最為人熟知的形象莫過於手持耒耜(音:雷四)的形象了。

有這樣的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也有這樣的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還有這樣的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當然,我們不是單單來欣賞大禹雕像的,而是來認識大禹手持的工具——耒耜。耒耜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

耒耜的發明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耒耜是兩種相似的工具。耒就是一根尖木頭棍子搭配一段短木橫樑而成;耜就是經過改進的耒,一個尖頭變成兩個尖頭,再將尖頭改成扁頭(耜冠),類似今天的鍬、鏟。這就是大禹手中拿的東西。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青銅耒

耒耜為先秦時期的主要農耕工具,起源甚早。《周易·繫辭》說“(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據《考工記》,耒通高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耜為木製的鏟狀耕田工具,西周時為人們普遍使用,《國語·周語》所引《周制》,其中有"民無懸耜"之語。春秋戰國時仍繼續沿用,《孟子·滕文公》:"農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呂氏春秋·孟春紀》說每年之春,天子要親載"耒耜"而來到籍田。《周禮》中還談到製作木耜的情況,《地官·山虞》:"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即選擇較小的樹木以作為耜材之用。《呂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見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寬度,而《考工記·匠人》則說"耜廣五寸",則耜刃的寬度似隨地而異。

戰國時耜也稱為臿,故《說文》雲:"耜,臿也。"當時將臿和耒連在一起,如《韓非子·五蠹》說:"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漢代學者以為耒耜為一物。如許慎以為耒為上部,耜為下部,但都屬於木製。而鄭玄也認為上為耒,下為耜,所不同的是,以為耜為金屬刃口的專稱。根據《管子·海王》等記載來看,戰國時耒、耜為兩種農具,而且也為出土的實物所證實。耒耜一直用到秦漢,直到漢代出現直轅犁後,耒耜才逐漸消失。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農書》中的耒耜

大禹治水的措施,即通過開山挖土等方法疏通河道去洩洪。耒耜在治水中的用途自然是挖土,也因此大禹的形象多為手執耒耜。

你知道“大禹”手中拿的是什麼嗎?它又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圖文來源於浙江大禹文化基金會,特此鳴謝!「華夏國學堂」編輯並首發於今日頭條】

♡感謝閱讀! 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社會正能量。敬請關注 :這裡能給予您的,不只是“國學”,還有您關心的歷史、文學詩歌、娛樂和各地最新資訊。歡迎評論轉發點贊謝謝!

☆【華夏國學堂】的目標:您關心的是我關注的,我給予的是您需要的。

☆我們的追求:【華夏國學堂】出品,必是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