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煙臺農村醃黃瓜的場景,這在過去是冬季的「上等菜」

眼下已是深秋季節,距離冬天越來越近了。在煙臺農村,不少婦女開始利用秋收後的閒暇時間,準備點過冬習慣用的東西,醃黃瓜就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種植條件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霜降之後,露天地的蔬菜大多停止生長,冬季吃菜主要就靠白菜和蘿蔔兩樣,想要改善生活的話,就需要提前製作一些適合長時間儲存的涼菜,比如醃黃瓜、蘿蔔乾、疙瘩絲等等。

與蘿蔔乾和疙瘩絲相比,醃黃瓜無疑是過去冬季的“上等菜”了,自家吃飯,蘿蔔乾可以稍微放開一些吃,但醃黃瓜可是要論塊的,通常烀一鍋餅子或者蒸一鍋粗麵饅頭之後,餐桌上就會加上一碟醃黃瓜,就著一塊,能吃下大半個饅頭。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市場上也能賣到各種各樣的蔬菜了,醃黃瓜的地位就不如當初那麼高了。不過,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在膠東農村仍保留下來。筆者有幸在棲霞市西城鎮的一處農家,見到了醃製黃瓜的過程。

看煙臺農村醃黃瓜的場景,這在過去是冬季的“上等菜”

用來醃製的黃瓜,通常都是菜園裡那種老黃瓜(可以留作黃瓜種的那些),生吃不可口,炒菜也一般,就醃著吃不錯,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勞動人民的智慧,物盡其用。

看煙臺農村醃黃瓜的場景,這在過去是冬季的“上等菜”

製作的時候,首先把老黃瓜洗淨切開,把裡面的瓜瓤去掉,留下厚厚的瓜壁,然後放在罈子裡面。

看煙臺農村醃黃瓜的場景,這在過去是冬季的“上等菜”

在講究的農家,醃黃瓜的罈子通常能傳好幾代,一般以那種口窄肚長的罈子比較合適。黃瓜從低到高,一直堆到壇口的位置就差不多。醃製的過程不需要加水,因為黃瓜本身就帶有大量的水分,在罈子裡放幾天,自己就會滲出來。

黃瓜放好之後,再加入食鹽。食鹽的量與黃瓜的多少有關,像圖中這戶人家的罈子,大概能盛接近十多斤的黃瓜,這個時候,差不多就要放一大袋子的食鹽了。

看煙臺農村醃黃瓜的場景,這在過去是冬季的“上等菜”

這些流程做好之後,剩下的就是等待黃瓜出壇了。過段時間之後,黃瓜基本脫水,然後就取出來切成小段,再根據個人口味的不同,加入味極鮮和辣椒等進行調味,然後就可以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