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流膠病”,綜合應對是關鍵!施藥方法要改進

來源:中國蔬菜 趙義平 劉廣會 祁曉會

黃瓜“流膠病”,綜合應對是關鍵!施藥方法要改進


近兩年,黃瓜“流膠病”在遼寧、山東等地暴發,嚴重威脅溫室黃瓜產量與效益。主要表現為葉片起皺摺或有黃色斑點,從葉背面可見葉片有水浸狀,從苗期葉脈上或莖上就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白膠滴,田間莖葉、瓜條均可見流出的白膠滴,嚴重的植株中上部莖流膠後軟化,腐爛折斷,莖部潰爛導致植株上部死亡。瓜條流膠處開始腐爛。

該病屬於細菌性病害,但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名稱,現多稱為黃瓜流膠病和黃瓜細菌性莖軟腐病,生產上危害十分嚴重,水黃瓜品種發病嚴重地塊減產60%左右。經遼寧地區調查,工廠化育苗發病程度明顯重於農家分散自育苗;旱黃瓜、水果黃瓜系列品種發病較輕該病在其他瓜類也有蔓延趨勢,如溫室甜瓜已經見到發病植株。

黃瓜“流膠病”的發生直接與品種、育苗方法、霧霾低溫寡照有關。低溫寡照下植株生長點側彎下垂,多在生長點下方第2葉節處出現流膠現象,嚴重的莖部潰爛,導致生長點死亡。應用綜合防控技術可以有效控制該病害。

選用抗病品種

因不同品種抗病性差異明顯,選擇抗病品種很重要。目前,旱黃瓜、水果黃瓜類型均比較抗病。但水黃瓜類型還沒有公認的抗病品種,需要加強抗病品種的篩選或選育工作。

溫湯浸種

種子要晾曬2天,並預浸30分鐘,再把黃瓜與砧木種子放入恆溫55℃熱水中並不停攪拌,持續15~20分鐘,再一直攪拌至水溫降到25℃,反覆搓洗乾淨。特別是工廠化育苗企業,要調整育苗程序,無論種子是否包衣,都需採用溫湯浸種,絕不可省略(溫湯浸種已經實踐證明可有效殺死細菌等,但方法不正確則效果不佳;目前,種子包衣還不能有效解決引起流膠病的細菌病害,育苗工廠要完善技術流程,像農戶那樣採用溫湯浸種,以應對當前黃瓜“流膠病”種子帶菌的問題)。

增溫降溼

黃瓜“流膠病”的發生直接與溫度有關,低溫高溼特別容易發病,一般溫度超過30℃,多數棚室不發病。同一溫室內,在後牆處栽植的黃瓜經常不發病,而前部栽培畦普遍發病,表明增溫降溼度是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

改進施藥方法

藥劑防治時要以灌根和病部塗抹方式為主,少用噴霧方式。陰天更不能噴霧施藥。定植時用72%硫酸銅鈣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株100毫升藥液,7~10天灌1次,連灌2次;或定植7~10天后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溼性粉劑800倍液+33.5%喹啉銅懸浮劑750倍液噴霧,10天噴1次,連用2~4次。

藥劑防治

陰雪後晴天,澆水前後或溼度大時應及時防治,可用喹啉酮、葉枯唑、惡黴靈、多抗黴素等殺細菌藥劑預防。遼寧凌源市還總結應用3種配方:

①溴菌腈30克+瓜菜液態植物保護膜(生物製劑)75毫升兌水15千克全株噴施。同時可在流膠位置或有傷口的地方用溴菌腈(或喹啉酮)+甲基託布津兌水成糊狀塗抹。

②惡黴靈(土菌消、綠亨1號)25毫升+溴硝醇15克+甲基硫菌靈15克兌水15千克噴霧,3天1次,連用2~3次見效。

③惡唑菌酮和氟硅唑(杜邦萬興)20毫升+四黴素(梧寧黴素、雙功嘧啶)30毫升兌水15千克噴霧,3天1次,連用2~3次;或用惡黴甲霜靈(土菌清)15毫升兌水15千克直接噴霧莖蔓。連用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