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有關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徵求意見稿已經上線一週,有媒體舉了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來解釋計算公式:

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那麼他應納稅額為:

15000-5000(起徵點)-2000(三險一金)-2000(子女教育)-2000(贍養老人)-1000(房貸利息)=3000元

適用稅率僅3%,需要納稅90元,大幅減稅。正好符合官方此次個稅改革的期望:減輕稅負,促進消費。

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然而網友對此並不買賬,“王先生兩個小孩,稅前15000真勇敢”“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網友的調侃其實有據可憑。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一組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其中上海最多,人均48339元,北京其次,人均46426元,平均每月約5200元。另一方面,還有20個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到2萬元,平均每月僅不到2千元。

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扣除稅費之後的收入,在這裡,我們必須再引入一個概念,這就是人均剩餘有效收入,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礎上扣除必要生存支出之後的收入水平,我們可以理解為刨去了房租房貸和基本吃穿花費後的金額。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網友會誇王先生有勇氣了,他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縮影: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房貸,區區一點個稅抵扣,對他個人消費而言作用有限。看上去可支配收入很高,實際上還遠遠不夠用。

每當這類統計數據發佈後,多數人的反應是“又被平均了”,但我們沒有去深入理解數字背後的含義,為何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漲,我卻始終追不上平均數?

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

綜合各地的收入增長狀況來看,上半年:

1

人均工資性收入11984元,增長8.8%,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9%;

2

人均經營淨收入3437元,增長7.0%,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3%;

3

人均財產淨收入1735元,增長10.6%,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2%;

4

人均轉移淨收入3879元,增長9.5%,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4%。

跟往年數據類似,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的增長依然是最高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房租收入和買房收入。

另一方面,工資和經營收入增長偏慢,特別是工資收入,佔整個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比例。然而其漲幅和整體數據持平,也說明了大多數人的收入是完全靠工資增長,且收入幾乎沒有增加,或者說被通脹給稀釋掉了。

所以,這組數據背後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個只有工資收入的打工仔,那麼你的整體收入實際上沒有增加。

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這在經濟學專家眼裡,意味著經濟結構失衡。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男主得到10億身家後,想盡辦法敗家,卻得到了反效果:閉著眼投資都賺錢。這就是財產性收入帶來的持續收益,也就是“錢生錢”。而普通人靠工資性收入只能保證基本生活,用十分可憐的存款想要跑贏通脹實在太難,更別說那些有房貸的家庭了。

個稅方案最大遺憾:我缺的是那90嗎?我缺的是一萬五啊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政府提高個稅起徵點和增加扣除項,可以說是不得不為:去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推出一份報告,指出工薪族的財產裡,73.6%是房產,能全款買房的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都是一邊揹債,一邊數著自己的百萬家底。

正是因為住房支出壓力較大,此次個稅改革中特地增加了相關抵扣項,不過K君認為,目前公示的操作方案是存在漏洞的。按照《暫行辦法》,房貸利息可以扣除,房租也可以扣除,但兩者只能擇其一,不能同時享有。可在現實生活中,新房多是期房,剛買房的人很可能是一邊租房,一邊還房貸,這種狀態會持續2-3年。《暫行辦法》意見徵集階段即將結束,希望官方能給出更完善的方案。

綜上,此次個稅調整是好事,確實減輕了一部分上班族的負擔。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個稅上省的這些錢是不會讓我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的。想要提振消費,政府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