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對曹操這般好,如果歸順董卓的話,會怎麼樣?

白紙留黑字


首先我們來看看董卓是怎樣的人?

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董卓當時篡權,廢少帝為弘農王,而推劉協為獻帝,至丙子日,更鴆殺了何太后,成為漢室實際控制人,擔任相國。他在洛陽實行恐怖統治,縱容士兵姦淫擄掠,連皇族、公主、宮人也不能倖免,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也激起各地群雄的痛恨,正好給各路諸侯征討他提供了正當的理由,古代出兵都講究師出有名,如果曹操歸順董卓的話,就會成為各路諸侯的征討的對象,成為了眾矢之的,如此,曹操後續帶兵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就不可能有後續的統一北方的曹操。

當然曹操年輕時是個不畏權貴嫉惡如仇的青年,還不是那個老奸巨猾的奸雄,是個熱血青年,大漢忠臣,所以不可能歸順篡權的董卓。而且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可以看出,曹操知道師出有名其中利害關係,當時的漢獻帝雖然無實權,以皇帝的名義征伐其他諸侯,都是師出有名,自然就得民心。

歷史愛好者忠娛,歡迎大家關注,一起討論學習歷史!


忠娛


曹操曰:“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以義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

這就是曹操的態度!

董卓對曹操好,一是看到了其才,二也是為了拉攏,不管怎麼樣,少一個敵人總是好的。“術畏卓,出奔南陽。操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資治通鑑)”,之前袁紹和董卓有過激烈的衝突,跑了,袁術害怕董卓,也跑了,曹操估計是覺得他難以共事,也有自己的想法,改名逃跑。看來想有作為的人都不認董卓那一套。

(《三國》曹操與七星刀)

董卓為人殘暴、行為荒淫,有不願意合作的文人,就以死亡相威脅,如果不能隨他心意直接殺害,帝室後宮成了他的私人場所,如此行徑實在是不仁不義,毫不掩飾的權力奪取讓更多人對此不滿。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逃跑是因為和王允合作,要用七星刀刺穿董卓的喉嚨,但是沒有成功,曹操趕緊跑路。

(《三國》董卓打個噴嚏都能把他人嚇壞,符合史書中的恐怖嘴臉)

有大志的人是不齒於與董卓為伍的。董卓手下呂布,兩面三刀,無恩無義,李傕、郭汜一個帶著皇帝到處跑,一個帶著百官到處竄,哪有一個正經的樣子。且不說所有人都有私心,但是起碼要有一點公心——也就是儘快讓動亂的天下平定下來——他們都沒有。曹操他們完全不是一類人,這該如何共事?

曹操要是投靠董卓,董卓未必能全聽他的。曹操要是得寵,其他人未必不攻擊他。可見曹操要是完全成為董卓的鷹犬,日子未必好過。

(《三國》中董卓之死,來自手下無恩無義的呂布之手)

一個主子要是屬於那種扶不起來的,臣下再怎麼努力都是事倍功半。董卓手下的大文官李儒,毒死了劉辯,就是漢少帝,這樣的人能容得下曹操?曹操能和他產生共識?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

所以曹操要是遊離於董卓邊緣還比較能自保,以曹操的志向,完全成為董卓的人,後果悲劇的可能性相當大。以一人之力對抗天下之憤,不現實。


大眼大世界


董卓手下文武將才太多,一個賈詡玩遍三國


二月花開花謝


曹操歸順董卓,那曹操也太沒眼光了!


至禪居士一日談


強者是不想被人約束管理,個人才華難以施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