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刺史董卓不過區區五萬人馬,為什麼都奈何不得他?

用戶156890353


董卓的西涼軍雖然只有數萬人馬,但裡面混有許多善於騎射的羌人,因而戰力十分強悍,是當時一支擁兵自重、實力不容小覷的地方軍閥武裝力量。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劉宏死,劉辯即位,是為漢少帝。執政的何太后之兄何進聯絡“西園八校尉”之一的世家子袁紹,一舉誅殺獨掌帝都兵權、禍亂朝綱的宦官首領蹇碩。何進、袁紹密謀盡殺宦官,還密召幷州牧董卓率涼州兵馬入洛陽,以為增援。“十常侍(宦官集團)”聞訊後發起瘋狂反撲,殺掉了何進,袁紹又發兵將宦官團伙屠戮一空,董卓乘亂率涼州兵馬開進洛陽,遂大權獨攬,氣焰囂張。

董卓提兵入京後,袁紹逃奔冀州,加上掌軍太尉何進被宦官殺死後,洛陽兵力空虛,董卓兵雄勢大,朝中無人能制衡掌控涼州精銳、實力雄厚的他。董卓遂能稱霸朝堂,日漸驕橫跋扈。

董卓的涼州兵雖只有區區五萬人馬,但當時在洛陽周邊卻無人能與之對敵,因此他能以此為仗恃,盡攬朝政。史載,他進京不久就廢黜了漢少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帝,即史上有名的悲催皇帝漢獻帝。董卓扶植傀儡獻帝,獨霸朝堂,他公然帶兵、佩劍上朝,並昂首挺立於獻帝身後接受百官朝拜,終於犯了眾怒。

董卓率兵入京後雖重新起用了慘遭宦官迫害的部分黨人,併為他們平反、恢復了名譽,但他的軍閥本性很快暴露無遺,他隨意廢立天子,霸凌大臣。他的專橫激起了東漢文武朝臣和地方州牧的群起反對,並釀成了大規模的內戰。

初平元年(190),東郡太守橋瑁假東漢三公之名義,呼籲各州郡興兵討伐董卓,關東州郡紛紛響應。這些地方勢力公推袁紹為盟主,分兵佔據要津,相機進攻董卓。董卓的西涼軍雖然剽悍善戰,但也無力抵擋關東諸侯的輪番合力進攻,只得退出洛陽,撤往長安。史載,董卓撤退前曾縱兵大掠一番,接著一把火將有200年建城歷史、曾花團錦簇的繁華都城洛陽燒成一片廢墟。

董卓的西涼軍果然不是吃素的,退出洛陽後,竟數次擊敗關東聯軍。關東聯軍本就是各懷目的的烏合之眾,彼此相互猜忌,相互欺詐吞併,不久就分崩離析了。

初平三年(192),長安發生兵變,董卓被部將呂布擊殺,憤怒的百姓將他的屍體點了天燈。

當初董卓率西涼兵進京後,獨持權柄,禍亂朝綱,東漢朝廷威儀喪盡,就連九五之尊的皇帝都成了西涼軍閥們手中的玩物。不過,他的倒行逆施也引發了其身邊一些親信部將之強烈不滿,最後竟死於親信呂布之手。關東諸侯們在他死後乘機搶奪地盤,擴充實力,使長安周邊混亂不已,群雄割據與朝廷分庭抗禮的態勢已經形成。

【寫作答題辛苦 剽竊必究】

【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漢末時期,董卓是當時最有實力的地方實權派之一。不過董卓進京時,他所帶的兵馬沒有五萬人,按照《九州春秋》的記載,撐死了也就三千人。

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九州春秋》

並且董卓在進京前,其實他已經被調離西涼軍了。當時漢靈帝對他明升暗降,一面晉封他為幷州牧,一面又讓他將兵權交出(交由漢末名將皇甫嵩指揮)。董卓心裡清楚,如果兵權沒了,他就完蛋了。


於是董卓接受了任命,但是不交兵權。他上書給漢靈帝辯解道,說自己掌兵十年,士兵上下跟他的關係太好了,都要為他賣命。朝廷讓他去幷州,這個他沒意見。但是西涼軍的士兵也要跟著他一起去幷州。隨他一起“效力邊垂”。

漢靈帝一看董卓這麼狡猾,便遣使者去下詔責備董卓。然而董卓那廝手上有兵,對漢靈帝有恃無恐。最終,董卓還是帶了五千人向幷州出發。但是走到河東郡後,董卓就不走了,因為洛陽發生了內訌。

什麼內訌呢?就是著名的十常侍之亂,大將軍何進被殺。接著何進一黨又進行報復,把宦官也大殺一通。導致京城大亂,連個能主持大局的人都沒有。


說到這裡,要吐槽一下東漢末年的那些軍閥和士族們了。那些人就是柳條上串王八,一類貨色!董卓能進京把弄朝政,不是他有本事,而是京城中有內應。這個內應也不是別人,恰恰就是袁紹!

那麼袁紹和董卓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董卓有個身份一直被人忽略,他並不是個簡單的土鱉軍閥。實際上他早在漢靈帝熹平年間,就被司徒袁隗(袁紹、袁術的叔叔)徵辟為掾吏。所以他是在袁氏一族的支持下,才得以火箭高升,一路坐到了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的位置。

因此可以說,董卓就是袁家的門生,跟袁氏也有很緊密的利益關係。而董卓能進京,就是袁紹出的主意。


在董卓進京的前夕,大將軍何進打算將宦官誅殺,但是他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於是袁紹就提議,乾脆我們汝南袁氏與你合作,大家一同剿滅宦官,完成陳蕃竇武當年未竟事業。何進採納袁紹的建議,確定了徵召外兵進京,武力逼宮的決策。

其中,由何進派出去,從洛陽出發至外地徵兵者共五路。

第一路:王匡至徐州徵調五百強弩。

第二路:鮑信至兗州泰山郡徵兵。

第三路:毌丘毅至揚州丹陽郡徵兵。(劉備曾隨行)

第四路:張楊至幷州徵兵。

第五路:張遼至冀州徵兵。

另外,由何進下詔,從外地調往京城洛陽的部隊有三路。

第一路:東郡太守橋瑁從東郡至成皋縣。


第二路:武猛都尉丁原從河內郡至孟津。

第三路:幷州牧董卓從河東郡出發,至關中上林苑。

這個命令下發後,遭到了鄭泰、盧植等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董卓不靠譜,於是何進對董卓敬而遠之,拒絕其進京。所以就只有橋瑁和丁原兩路人馬進了京。

結果,袁紹私招董卓進京!董卓還是大搖大擺的朝著京城而來。何進得知,派種劭先後兩次勸阻,最終將董卓逼退,暫退到洛陽城西二十里處紮營。但是洛陽城還是在董卓的眼皮子底下,他隨時都可以進城。



之後一個月,洛陽大亂。

先是宦官殺了何進,激怒了何進一黨。接著以袁術為代表的何進一黨殺進了皇宮,把宦官們殺的雞飛狗跳。並且這還沒完,那些凡是跟宦官有關係的,比如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等人,也紛紛被殺,並且還是被袁紹殺的。後來殺紅了眼,董卓的弟弟董旻聯合吳匡,把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也給殺了(懷疑他與宦官有染),並且控制了何苗的部隊。

隨著何進被殺,宦官被屠滅,支撐著東漢政治平衡的三個支柱:宦官、士族、外戚,一下子就倒了兩根。士族們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影響力反而還加強了。這個結果,恰恰就是袁紹最想看到的。

但是,士族也分好幾派,並不是所有的士族都是汝南袁氏的馬仔。而且有些人還是何進的死黨,這些人與袁紹的利益並不一致。所以董卓就成了關鍵人物。因為只要他加入哪一派,另外幾派就只能等死了。

在何進被殺的第三天,董卓也知道了洛陽的情況,於是率軍前往洛陽。才二十里,半天就趕到了。

董卓剛到洛陽,立即就得到了袁家掌門,太尉袁隗的認可。先是拜他當司空,接著又支持董卓殺丁原,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再加上董旻之前吞併的何苗餘部,董卓一下子就發財了。

他找袁紹、盧植商議廢立。盧植不同意,棄官而走。袁紹也不同意,也棄官而走。但是董卓不在意,他還是在進京後的第三天,廢了漢少帝。



說到這裡,我覺得有一點很奇怪。按照《九州春秋》的記載,董卓進京時,率領步騎不過三千人,他覺得兵太少,害怕京城人士不服。便隔四五日,派遣兵士半夜潛出出四城門,第二天早上高舉旌鼓而城,號稱"西兵復入至洛中"。讓大家覺得得董卓的兵馬數不勝數,不敢反抗。

率四五日,輒夜遣兵出四城門,明日陳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復入至洛中”。人不覺,謂卓兵不可勝數。——《九州春秋》

但問題是,按照十常侍之亂和漢少帝被廢的時間記載。

十常侍之亂是公元189年8月27日

漢少帝被廢是公元189年9月1日

也就是說,董卓他是在進京之後的第三天就廢掉了漢少帝。三天時間,這就明顯與《九州春秋》中所記載的“率四五日”有明顯矛盾了。時間對不上啊!

所以我覺得,董卓進京後,他兵強馬壯應該是事實,吞併了何苗和丁原的部隊,他能不兵強馬壯麼?但是《九州春秋》中記載的董卓玩心眼,靠小把戲嚇唬人,應該就是虛構的事情。


這個質疑先放一邊,再說回袁紹與董卓。當董卓兵強馬壯後,何進的心腹鮑信對袁紹說,我們殺董卓吧?結果袁紹不同意!然後鮑信貌似心裡明白了什麼,怕是你們袁氏一族早就跟董卓是一夥人了吧?於是,鮑信當天就帶著兵馬跑路了……

到了第二天,董卓說出自己要廢皇帝時,袁紹跟董卓吵了一架,然後也跑了……

董卓呼紹,議欲廢帝,立陳留王。是時紹叔父隗為太傅,紹偽許之,曰:“此大事,出當與太傅議。”卓曰:“劉氏種不足復遺。”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獻帝春秋》

隨後若干天,京城的有志之士,也紛紛向關東跑路。比如典軍校尉曹操。

當這些人全跑路後,董卓自然而然的就控制了朝廷,並開始了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以上便是董卓控制京城的全過程。從敘述中可以看出,董卓能夠進京,玩弄朝政,與京城中袁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是離不開的。其中袁紹是關鍵人物,他叔叔司空袁隗則是幕後主使。整個過程(殺何進、殺宦官),就像是一個早就計劃好了的陰謀。當宦官和外戚全部都被幹掉後,士族就成了唯一獨攬大權的群體。

只不過,董卓就像是一個野獸。他最後野性大發,失控了!不僅一腳踢開了袁隗,最後還咬死了袁隗。自己一個人獨攬大權,儼然以皇帝自居。而這一切的一切,就在於他手上不僅握著自己的西涼軍,還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呂布加盟),後來又吞併了何進的餘部(張遼加盟)。最後發展成了當時最大的軍閥,無人能敵!

最後再說說袁紹為什麼要跑。我覺得,袁紹最早應該與袁隗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廢立皇帝這個事情上,袁紹與叔叔的意見不一致。袁隗同意廢,袁紹不同意。其結果就是袁紹逃出京城,袁隗繼續與董卓合作。後來的結果證明了袁紹是正確的,董卓翻臉就咬主人,而且還是提拔他的恩公。當董卓的地位爬到袁隗之上後,袁術也跑了,而且還是帶著虎賁軍一起跑的。

這就叫與虎謀皮,以為自己是訓虎的,結果把自己給玩死了。


Mer86




在歷史的長河中,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比皆是,這說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

西涼刺史董卓,區區五萬人馬,別人奈何不得,也是這個道理。

那為什麼董卓的人馬戰力驚人呢?為什麼後面的諸侯聯盟打不過呢?

董卓自身人馬不多,但勝在長年在外征戰



其實,董卓進入洛陽城之時,只有三千人馬,這才叫“區區”,但,這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三千人馬,都是跟隨董卓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這些人,曾經和羌人浴血奮戰,一個個都經過了重重考驗。這三千人,可以當之無愧的承擔“勇猛鐵騎”的稱號,可以發揮“以一頂十”的作用。

董卓就是帶著這三千人,大搖大擺地進了洛陽城。很自信,昂首闊步,目不斜視。在大家看來,董卓應該還有大部隊。

其實,董卓還真沒有。為了增加影響力,每隔一到兩天,半夜時分,他讓自己的大部分兵馬悄悄出城,第二天再“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地進來,讓外人感覺他的人馬眾多。這著實對大家造成了“視覺上”的影響。

董卓接收了何苗的兵馬,以及京城守衛軍



董卓知道,時間長了,紙終究會包不住火的。那人馬不多是事實啊,怎麼辦?董卓先把眼光放到了將軍何苗身上,那裡還有兩萬左右人馬。

於是,董卓先叫人放出風去,說將軍何苗和張讓殺了大將軍何進,何進的屬下信以為真。然後董卓和弟弟董旻兩人出手了,在內外配合下,何苗被殺,人馬都歸了董卓,這時實力大增。

不過董卓看來,這還不行,還要增加人手。這次董卓的目光瞄準了守衛京城的兵馬,因為這隻人馬實力強勁,值得擁有。執行任務的人,這次是義子呂布。

呂布武藝超群,在守城執金吾的疏於防範下,呂布手起刀落,把執金吾殺了個措手不及,京城的守衛軍,又到手了。

此時的董卓,有著驍勇善戰的邊軍,有著京城四周的常規部隊,也有著守衛京城的直屬部隊。實力空前強大。

董卓本人能力突出,而且奸滑無比



董卓出生在邊疆,從小和羌族人打交道,性格粗猛,但很有謀略。

年輕時的董卓,武藝不凡,“騎於馬上”在行進間可以雙手開弓,端的是厲害。

碰到對戰時的敵軍,董卓怒目圓睜,帶頭衝鋒,在萬千敵軍中“左衝右突”,勇猛無比。這是一個著名的“惹不起”。

下屬害怕、忌憚於董卓,連羌人也要讓三分。於是,董卓更加的孤傲、放肆,還帶著奸滑。對於皇帝老子的詔書,董卓都敢反抗,不要說其它了。

到了京城洛陽的董卓,飛揚跋扈,夜臥龍床,姦淫嬪妃。大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十八路諸侯伐董卓,無奈實力不濟,而且不團結



董卓把持朝政,廢少帝,立獻帝,穢亂後宮,殘暴無比,這引起了無數人地憤怒。於是,就有了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三國志說,只有十一路)。

但是,諸侯聯盟根本不是對手。

當時最厲害的是邊軍,其次是京城直屬部隊,然後是州郡兵、鄉兵。

董卓的兵馬數量雖然比不上諸侯聯盟的,但邊軍和京城直屬部隊都在董卓手中,各路諸侯帶著戰力並不強的隊伍,來和董卓過招,顯然不是對手。

有人說了,戰力低一點,但是諸侯聯盟人多啊!此話沒錯,但是,這些人有著各自的小九九,根本不團結啊!

於是,董卓五萬左右的人馬,諸侯聯盟無可奈何。



這就是原因,董卓人不多,但實力強,諸侯人雖多,但戰力一般,最重要的是不團結。

一群烏合之眾,肯定戰勝不了董卓五萬左右訓練有素的人馬。


藍風破曉


其實董卓的兵馬並沒有這麼多,根據九州春秋的記載,董卓率領的兵馬只有三千人,當然,個人也認為這個數量有點偏少,這個有可能是董卓先行隊的數量,如果算總量,至少能達到一萬以上,畢竟董卓也是一方諸侯。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數量確實是比較少的,董卓也知道,如果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部隊才這麼點人,即使西涼兵的戰鬥力很強悍,那也沒有威懾作用的。

董卓就使了一個伎倆,那就是每過幾天,他就讓他的部隊到城外去,然後分別從四個城門進入,而且聲勢搞得很大,對外就宣稱,涼州兵全部來洛陽了,大家一向聽過董卓的威名,完全沒有注意到,每個士兵進來好幾次,那麼一萬的兵可以至少當做五萬用了。

而且我們還得看看董卓此次進京,有兩大優勢,第一,他是奉何進的命令進來的,是來消滅宦官的,所以是師出有名,第二,宦官殺何進後,袁紹、袁術又率禁衛軍殺進皇宮,殺死宦官。

而張讓、段珪挾走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後來的漢獻帝),跑出了皇宮,到了小平津,後來張讓投水,董卓與百官迎漢少帝和陳留王於北芒山,那就意味著皇帝落入了董卓的手裡,董卓就可以假借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董卓還有一個對手,那就是丁原,丁原是幷州牧,帶著幷州兵,董卓又使用了一個伎倆,那就是他派人收買了呂布,讓呂布輕而易舉的殺掉了丁原,董卓又輕鬆的收編了丁原的部隊。

而何進死後,他的弟弟何苗也被殺,他們的部隊也群龍無首,所以就被董卓輕鬆的也收了。所以此時,董卓手上有重兵,還有皇帝,其他人根本就奈何不了董卓。

當董卓廢掉了漢少帝,而改立漢獻帝,這個就犯了眾怒,所以各路諸侯結成了反董聯盟,可是,他們同樣也是有私心的,其實就是保留實力,割據一方,除了真正討董的孫堅與曹操。

而最後,除掉的董卓的也不是這些手握重兵的關東諸侯,而是司徒王允與呂布,直接原因是因為一個女人。


歷史簡單說


很多人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董卓在東漢末年荼毒首都之時,天下諸侯短時間都沒有任何辦法,明明白白董卓軍事實力有限,看上去諸侯的實力明明更強,組成討董聯軍之後才勉勉強強能和董卓交手,卻還讓董卓那麼不屑,是什麼本錢能讓董卓得瑟那麼久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董卓是怎麼發家的。其實董卓靠的是鎮壓西北方向的少數民族叛亂髮家的,也就是說,他手裡本身就擁有一支本屬於大漢邊疆的鐵騎,這支邊軍常年累月的與極度兇殘的少數民族叛軍交手,並且敗少勝多,戰鬥力是要遠遠高於普通的軍隊的。

我們再來看諸侯的起事的時候都是些什麼軍隊——大都是郡國之兵,這還算好的,甚至還有人是臨時徵募出來的民壯和前黃巾軍,打個比方,單從軍事能力方向,我們會看到,一個是升滿級的鐵騎,一個是剛出新手村的渣渣。不是諸侯不給力,實在是對面有鐵蹄,根本打不過啊。

其實在董卓靠鎮壓叛亂起家之後,對於握在手裡的兵權看得非常重,期間大漢天子靈帝甚至一度想要奪走他兵權,但董卓直接甩賴皮不給,而當時位居中央的朝廷,居然也拿董卓沒辦法。

董卓帶著一支以他老鄉為主體、兼雜多次叛亂的叛軍和遊牧民族酋長們組成的混成軍隊,拒絕交出統率權同時,還說要住在天子附近“保護”天子。


而靈帝在董卓耍賴皮的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央槍桿子的重要性,並且一度整頓起中央軍隊。說來可笑,在日後攪動起三國序幕的殺豬佬何進,這個時候已經官拜大將軍,漢靈帝擔心何進以後腦抽犯錯,而何進兵權實在太重,於是漢靈帝設西園八校尉來分何進的兵權。

漢靈帝一死,何進果然開始搞事情,把靈帝的西園八校尉分兵權的美好想法徹底攪碎,何進搞事情搞著搞著後果大家都知道了,何進前腳搞死了掌管禁軍一部的宦官,後腳自己被紅了眼的宦官搞死,董卓都在旁邊看著呢,更何況何進在死之前還希望借董卓的力量防止宦官掌握的禁軍搞事情。

這麼一來,董卓便堂而皇之的進了京城,恰逢禁軍群龍無首,何進弟弟就是一個超級草包,輕輕鬆鬆被董卓弟弟給幹掉了,董卓收編了大部分的中央禁軍後又打開了大漢的武庫,接著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另一短故事“和董卓類似的邊地刺史幷州刺史帶著他的邊軍幷州鐵蹄與董軍對峙,丁原義子呂布反水,董卓收編幷州軍”。


我們來捋一捋,董卓屯兵天子附近之後,整個隴西河東關中全成了董軍的地兒,此後董卓更是吞併了殺豬大將軍何進手底下的禁衛軍以及收編了幷州軍隊。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單槍匹馬的一般人能搞得定的,必須得組團(討董聯軍)刷啊,這是地獄級別的大boss,也不能怪討董聯盟一定要組一波了,因為董卓的這波軍隊,大部分都是久經沙場的鐵蹄邊軍(幷州軍主要也都是騎兵)並且還有裝備精良的部分中央禁軍,而諸侯前期的軍隊質量實在太差了,條件好的才是郡國之兵,這種內地承平日久的二三線軍事武裝,不是一合之敵,很正常,畢竟,古代作戰,絕對不能迷信數量壓制。


夏目歷史君


我看了許多回答,都沒有切中題目。

題主所問,並非董卓把持朝政時期,而是董卓在涼州的時期。但是題主也搞錯了,董卓並沒有當過西涼刺史,只當過幷州刺史。他在涼州時,身份是前將軍。

董卓是東漢軍隊中的一員悍將,他身強力壯,性格粗野,勇猛好鬥。早年他在名將張奐麾下,在一次與先零羌的戰鬥中,表現出驚人的勇敢精神,取得斬、俘萬人的重大勝利。此役也奠定了董卓在西北軍中的地位與聲望。

在歷次西北戰事中,董卓都是我行我素,目中無人,不把上司放在眼裡,甚至對朝廷的詔令陽奉陰違。

第一次是頂撞總司令張溫。

西北爆發北宮伯玉叛亂後,朝廷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董卓為破虜將軍,轄十萬大軍討伐叛軍。在作戰過程中,董卓對張溫的命令裝耳聾,不理不睬,壓根兒不把統帥放在眼裡,一副傲慢自大的模樣。

董卓的軍職比張溫要低,何以他敢如此狂妄呢?

首先他瞧不起總司令張溫。張溫身居“三公”之列,卻是出錢買來的。作為總司令,張溫沒什麼作戰經驗,缺乏指揮才能,第一戰就被叛軍打得暈頭轉向,還是靠董卓來給他解圍。其次,董卓出生於西疆,其軍旅生涯二十年,多數時間是在西疆度過,在西北軍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傲慢地認為,要解決西北羌亂,非自己莫屬。

缺乏魄力的張溫雖然一肚子不高興,卻對董卓無可奈何。當時孫堅進言,應治董卓不服從軍令之罪,把他砍了。張溫認為董卓在西疆威名遠揚,若是殺了他,靠誰平定亂軍呢?

性格決定命運。張溫軟弱的性格,註定使他下不了殺董卓的決心。在他看來,董卓及其部下都是一群野蠻人,如狼似虎,他沒膽量拿董卓開刀。一位統帥對部將畏懼到如此程度,註定只能一事無成了。在若干年後,當張溫被董卓所殺,一定後悔沒有聽從孫堅的勸告。

第二次是違抗皇帝的詔令。

董卓不僅敢違抗張溫,甚至連皇帝的詔令他都敢違抗。

為什麼呢?董卓把這個時代看透了。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槍桿子裡出政權,握有兵權才是硬道理。只要有兵,比如盤據西北的韓遂、馬騰,割地自雄,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剿滅。這就叫做實力。

當時朝廷裡有不少大臣看董卓不順眼,覺得這個人太過於囂張,目中無人,讓他執掌兵權,無異於養虎為患。漢靈帝之所以器重董卓,乃是因為董卓在西北羌胡部落中威望頗高。但是董卓已經越來越難控制了,漢靈帝決定削去董卓兵權,一紙詔書,召董卓入京,擔任少府之職。

對朝廷調令,董卓的回答是:不!

理由呢?董卓的理由實屬誇張,他說:我手下這些將士,多來自湟中,還有許多羌胡騎兵。我接到詔令後,打算動身返京,豈料被士兵拖住不放,他們稱政府沒能發放糧餉,家人飢寒交迫,沒法過日子。羌胡人狼犬習性,微臣也無法制止他們,只能暫且逗留,加以安撫。

靈帝一看,傻眼了。董將軍把自己描繪得像一個受害者,彷彿被一群士兵挾持似的。

明明知道董卓裝神弄鬼,可是朝廷卻束手無策。

此時漢靈帝已是病重,不削董卓兵權,他死了也不安心。於是皇帝下旨,把董卓提拔為冀州牧,讓你統理一州之地,該滿足了吧。不過有個條件:董卓必須把自己的軍隊交給左將軍皇甫嵩。

董卓看清楚了,朝廷就是千方百計要奪其兵權。他既對冀州牧垂涎欲滴,也不想放棄兵權,便奏報朝廷說:“我手下這些將士,跟隨我有十幾年了,與我情同家人。他們都感念恩德,希望為我效死沙場。請准許我把他們帶到冀州,效力邊陲。”

看到沒有,董卓官也要,兵也要,可謂是老奸巨滑。

漢靈帝下詔嚴厲斥責董卓,並責令他即刻前往冀州上任。這一回想必董卓黔驢計窮了吧?然而,歷史常會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漢靈帝突然死了。

皇帝一死,意味著什麼呢?權力鬥爭。

在這一點上,董卓的政治嗅覺真是相當靈敏,他預感到政權過渡不會一帆風順,京師一定會動盪不安。所以他完全不理會朝廷的責備,率領大軍返回到黃河以東,時時關注洛陽政局的變化。這才有了後來董卓入洛,把持朝政的故事。

可以說,董卓是在豪賭。可是,他賭贏了。


君山話史


董卓手裡面可不止5萬精兵,他手裡面的精銳部隊多著呢。

如果說還沒有進入關中地區的董卓,這個時候西涼兵確實5萬內是頂天兒,剛剛進入關中,剛剛進入洛陽的董卓手裡面兵力只有3000騎兵,但是後來董卓把持朝政以後,首先第一點吸收了洛陽附近的八營,也就說直白點,就是洛陽附近的御林軍八個營,每個營2000人,這樣的話,董卓手裡少說有16000人,這16000人,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士兵,他們是從天下九州正招過來,專門護衛皇帝安全的禁衛軍,當初張角黃巾起義,天下百萬之眾,這一批禁衛軍抽出一部分趕赴天下,就把這百萬的判軍給剿滅了,由此可見,這支軍隊的精銳,這麼一支精銳力量,就直接掌握在董卓的手裡面。

第二支軍隊。董卓收編了呂布的步驟,呂布是誰?原先幷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呂布殺了丁原,然後搶奪了幷州的軍隊,幷州的軍隊也歸董卓管!這一隻軍隊打底也有1萬多人,這一批軍隊是在北方專門對抗匈奴的。此時匈奴已經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向北逃了,還有一部分則是依靠著幷州這塊地區生存。

第三支軍隊,當然董卓自己帥的西涼兵,軍隊5萬人左右,這5萬人也不是說吃乾飯的,西涼地區一直都是判斷不止這5萬多人,戰鬥力如果低,是不可能在西涼地區能夠一直活下去的。如此一算,董卓手裡面少說擁有8萬人,而且這8萬人很多都是來自於邊關的邊軍,還有中央的御林軍,說掌天下之精銳,這一點都不為過,除了公孫展專門用來對付北方的3000白馬義,從,可以說天下所有的禁兵全部在董卓的手裡。

其他的諸侯呢,都是臨時湊起來的一些平民老百姓,尤其是當時的青州刺史,他的軍隊都還沒走出青州呢,結果被當地的農民起義軍給打的直接回去了。

董卓說他是天下實力最強,這一點沒有任何疑義,再加上董卓掌管著關中地區,關中地區,可為天下之險,既有虎牢關,又有黃河天險,再加上後來董卓直接撤進了函谷關,可以說只要董卓不作死,那董卓基本上就是高枕無憂。

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也是大家通常會忽視的一點,那就是董卓手裡掌握著漢天子!漢天子是誰,挾天子以令諸侯,拿了那麼多好處,大家就沒看在眼裡嗎,哦了,天子在手裡,董卓想說誰是叛國之賊,誰就是叛國制在那個人敢說一句二話不只要你敢反對,你就是罪上加罪天下老百姓,即便是一時能夠保你,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三人成虎,那你就算不是叛國之賊,也會被其他的人說成是叛國之賊,你還能夠得到你的軍隊的支持嗎?天下都姓劉,你只不過是替別人打工的,袁紹的43公就是建立在他得到皇帝的信任的基礎上,才能得到這樣的地位,劉氏家族再創造一個四世三公,又有什麼難度呢?


漩渦鳴人yy


三國時期因為漢靈帝的死,隨後爆發了何進大將軍被宦官所殺的事情,可以說這個時候宮中的情況相當的混亂,當時的董太后也不知道該相信誰,所以只能向董卓求援,於是只帶了數千兵馬的董卓來到了京城,可是讓人大吃一驚的事情發生了,就依靠這數千的兵馬,董卓愣是將整個局勢控制了起來。

當時的董卓說他一句獨攬大權並不為過,朝中王允等人幾乎都屬於敢怒不敢言,而袁紹與曹操等人只能遠離朝堂,聯合當時天下所有諸侯來一起討董,說實話最後的情況看起來好像是董卓敗退,並且火燒洛陽,但是說實話真正失敗的是聯盟軍,也就是當時的十八路諸侯軍敗了。畢竟當時的聯盟軍什麼也沒有得到了,皇帝依然還在董卓的手中,洛陽也被一把大火給燒得什麼也沒有了,聯盟軍除了得到一些好聽的名聲之外,幾乎一無所獲。

按理說當時的整個局勢,雖說何進這個腦子不太精明的被一群宦官給斬殺之外,朝中的那些老臣和新將好像都不是一些省油的燈,袁紹的家族可是四世三公,而且袁紹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族當中,而是直接到了北方重新打拼自己的人生,而且還混的風生水起。

而曹操就更不用說了,這可是未來的魏國創始人的父親,可以說給自己的兒子打了一輩子的江山,說他一句英明神武也不為過。

可以說當時在朝中的這麼多能人,居然會讓董卓這麼一個外來戶給奪了整個大權,實在是讓人感覺相當的搞笑。

其實我們都有點太小看董卓了,別看人家只是帶了三千左右的兵馬,可是在進入京城的時候早就想好了所有的對策,自己的兵力不足是個硬傷,但是朝中禁軍的兵馬數量可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值,而這些兵馬也隨著何進的死而變成子一盤散沙。

可以說朝中的那些朝臣們都想得到這些兵馬的指揮權,但是相互之間又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就是不論是誰想要奪得這些兵馬的指揮權都會受到大家的群起攻之,畢竟當時的何進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雖然聽起來好像是何進中了宦官的計進了皇宮才會被殺的,但是當時何進的手下中可是有著袁紹、袁術、曹操等人,還有眾多世家的支持,看起來相當的寵大,並且靈帝已經掛掉了,最有權勢之人可以說就是何進了。

但是在世家的算計中何進還是掉進了坑裡,然後被宦官給斬了,再然後事情就好辦多了,袁紹等藉著這次的風波一口氣把所有的宦官全部給斬殺了,為得就是控制整個朝政大權,眼看就要成功的時候。

董卓跳了出來,直接就把桃子給摘了,而且摘得還是那麼的順手,彷彿伸手可得一般,並且還在最短的時候內聯合控制了何進手下的那些混亂的兵馬,本來只是一個三四千人馬的董卓,搖身一變成了幾十大軍的董相國。

可以說在這一刻直接控制了朝中的內外,要不然袁紹等人相當不服董卓,本來自己是出力最大,而且這些東西可以說袁家已經謀劃了好幾代人了,現在正是摘桃子的時候,居然一個不小心讓董卓這麼一個平日裡不顯山不顯水的傢伙給奪走了。

但是很多時候袁紹等人雖說能力方面還不錯,但是膽量方面好像不太很好,比如說在朝中被董卓一嚇唬就後退了,當時的情況如果袁紹等人真要強行逼迫董卓讓權,成功率還是很高的,畢竟當時的董卓也只是剛剛才控制住了那幾十萬的兵馬,威望還沒有產生,所以大多數兵馬也只是聽令行事。

可是如果袁紹這些經常與禁軍接觸的人遇到這些兵馬後,很難說這些被董卓所控制的兵馬會不會反水,畢竟都是扯著虎皮在嚇唬人。但是這麼好的機會讓這些人在朝堂上被董卓一嚇唬就退縮了。

雖說袁紹這些人退縮了,但是一定不甘心,所以就開始挑唆丁原這個腦子比較簡單的傢伙去向董卓發難,畢竟丁原一直以來都是屬於鄉下來的,沒有見過太多的世面,而現在這些看起來家世都比較不錯的朝臣們都開始表揚自己,尤其是說自己手中的呂布就是難得一見的天下奇才,如果丁原直接對抗董卓,大家一定會站在丁原這邊,而且隨著這一次的對抗成功後,丁原就是最大的功臣,反正就是眾人給丁原一頓猛吹,直接就把丁原給吹的找不到北了。

然後第二天的時候,丁原果然不孚眾望,一上場就狂懟董卓,當時的董卓腦子都快氣暈了,可是看到丁原身邊所站的呂布之後,並且還比劃了一下雙方之間的距離,然後發現如自己跟丁原鬧翻了之後,呂布可以在最短的時候裡直接斬殺自己。

然後董卓就慫了,當天的事情商理的不歡而散,隨後董卓回到自己的軍營果斷表示要派人直接就丁原給幹掉,不然了自己在朝中的威勢一定會降到谷底,那個時候萬一群起而攻之,自己一定抗不住的。

但是這個時候自己手下李儒出現了,表示自己和呂布認識,知道呂布並不是真心的想輔佐丁原,如果自己出面,相信很快呂布就會回到自己這一方的懷抱中,當然了為了表示一下誠意,可能要董卓給予一些特殊的代遇,比如說收呂布為義子,這樣一來呂布一定會盡心盡力幫且董卓。

可以說當時的董卓還是比較英明的,所以很是痛快的就給出了這些條件,果然不出所料,當天夜裡呂布就提著丁原的人頭來投奔自己,然後第二天的上朝的時候,袁紹等人的眼睛都綠了。

明明是丁原的手下,現在居然直接成了董卓的近身護衛,而丁原也沒有出現在朝堂上,可能也是凶多吉少,可以說袁紹等人的這些小計謀一點也沒有派上用場,無奈之下只能奔走他鄉,開始聯合天下的諸侯一起討董。

可以說整件事情,看起來董卓只無腦的一路各種收服,各種的挑釁朝中的那些重臣,但是董卓的腦子並不傻,他早就看出來哪些人是可以拉攏的,而哪些人根本就跟自己完全不對路的,尤其是王允這個大坑,董卓不是看不出來,而是為了朝堂的穩定,不能輕易的動他而已,所以才會很開心的收下貂蟬這個所謂的美人計,可是千算萬算我們都沒有想到董卓居然會在貂蟬身上找到了初戀的感覺,然後事情就這樣失去了控制,最終功虧一簣。


虎頭山小妖


因為三國裡的董卓非常人可及,他的厲害之處不光是兵馬的多少,還有他的智慧、謀略、政治手段等。要具體說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奈何不了他,還要了解他的一生歷程。

少年英傑

《後漢書》:“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雙帶兩鞬”的意思就是兩邊各掛一個箭筒,可以左右開弓,這說明年輕時的董卓力氣過人、騎射精湛且作戰英勇。董卓從年少時就行走江湖,而且在羌人控制的區域跟那裡的領頭都混的很熟,這時的董卓很是豪爽,為了招待朋友連自家的牛都給殺了做下酒菜,羌人很佩服他也畏懼他。

據《三國志》裴松之引注的《吳書》裡寫到,涼州刺史、幷州刺史還有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紹的大爺,都曾先後邀請過董卓。他對羌人作戰頗有戰果:大破之,斬獲千計。

上面說過董卓年少時就跟羌人往來密切,但回頭打他們時一點也不手軟,所以說這個人是一個狠角色,為了自身利益,不會念什麼舊情。

青年從軍

因董卓戰功卓越很快就當上了軍司馬,而劉備當平原相的時候,張飛關羽也不過是“別部司馬”,就是個基層軍官。

董卓懂得抓住機會,他繼續打羌人、打併州,又被封任郎中,被賞賜九千匹縑,這個九千匹縑不一定值多少錢,重要的是董卓“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這時候的董卓已經有了功績,也有了自己的團隊,但還有著混混流氓脾氣,在官場上吃不開,被人唰了。

《三國志》只用一個字:“免”。《後漢書》:“坐事免”。

坐事,就是攤上事了,

中年得意

董卓是一個武功高強、心思狠毒、不貪小利、善交豪俠之人,這樣的人雖然受到點挫折,但註定不會沉默太久。

史書上一句“後為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再後來鎮壓黃巾起義,軍敗抵罪,但很快西北北宮伯玉、韓遂、邊章等人造反,董卓又被重新啟用。

這一戰漢末名將黃埔嵩先上,後無功而返,最後董卓上,接下來戰鬥卻很順利,大破之,斬敵數千。接著又討伐先零羌,這次漢軍作戰不力被圍,董卓用計裝作捕魚,把退路上的一條河堵上,偷偷過河後再決堤,阻擋了追兵。

打了勝仗後的董卓並沒有鞠躬執傲,這時候的他還是個忠臣,而且在當時還能算民族英雄,但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

  • 論軍事,黃埔嵩打不來的戰,他打贏了。

  • 論威望,部隊死忠與他。

  • 論政治履歷,他刺史太守,校尉將軍。

最為重要的是,他手下的這片西涼軍隊,是真正上過戰場的正規軍,而內地的漢朝中央軍和各大家族的部曲,戰鬥力水平就能欺負手無寸鐵的百姓而已。


就以上董卓人生的三個階段,形成自己的勢力後,基本人都奈何不了他了。且看,三國前期中原大戰中,呂布是見誰打誰,因為他有西涼軍隊的殘部,但這些還不是精銳,精銳都在郭汜手裡,呂布打不過他,所以退出了長安。

而郭汜手下的那些還不是最精銳的,那只是董卓女婿牛鋪的手下散了後重新整合的,就這些兵依然打敗了呂布、馬騰、韓遂。因此,早期董卓手下一個徐榮,能打哭曹操、孫堅,這個很好理解,畢竟單兵素質和指揮水平還不在一個層次上。

董卓擁有戰鬥力超強的西涼大軍,又有善於攻心的計謀、又有敏銳的政治眼光和手段。外能戰場殺敵,決勝千里;內能鎮壓大臣,攻於謀略,這樣的人一般人不是他的對手,一般人真奈何不了他。


大國布衣


說起董卓,可能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專橫跋扈”“兇暴殘忍”“惡貫滿盈”“大腹便便”的胖軍閥。董卓最出名的那段人生,就是受何進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藉著何進被十常侍所殺的機會,掌握了朝政,然後肆意妄為,廢少帝,立獻帝,遷都長安,焚燒洛陽。引發漢室群臣不滿,就有了後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大戲。


不過董卓並沒有擔任過西涼刺史,而是幷州牧,當時東漢的第四個州牧,地位崇高。

董卓其人,力大無雙,擅長佩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精通武藝。年少時成長於涼州,長期跟羌人打交道,年輕時很是豪爽,與眾多羌人首領結交,在回家耕種時,一些羌人首領來看他,就殺了耕牛款待他們,與眾首領宴樂!眾首領很是感動,後斂得雜畜千餘頭贈給董卓,可見董卓為人慷慨仗義深得羌人首領之心!

董卓成年後,就跟匈奴做過戰,大破匈奴,斬獲千計,由此被推薦入朝廷公府。後破羌人叛軍,得賞賜,盡分於下屬官吏和士兵。可見董卓收買人心很有一套。此後董卓由軍功晉升,在靈帝病重時拜為幷州牧,帶著五千人向幷州出發,駐足於河東郡,大將軍何進掌權召董卓進京討伐十常侍,董卓得知,立即動身,由此看出,董卓帶兵進京應該是五千人!不過董卓進京後,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的軍隊被董卓收編,還吞併了張遼等幷州人的軍隊,掌握了洛陽所有軍權!



那麼十八路諸侯為什麼打不贏一個董卓了?這要從幾方面來講。

  1. 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討董聯軍算起來只有11路,沒有18路之多,而且領兵的刺史、太守多是沒有軍權,大多都是何進、袁紹為在地方奪權而任命的官員,任職時間不長,這些刺史、太守為參加會盟帶來的人馬,大都是臨時召募的,來不及訓練。
  2. 聯軍會盟是臨時的,軍糧供應是個大問題,這麼多人馬突然聚集到一起,後勤保障不足,難以持久。
  3. 最主要的一點,聯軍人心不齊,各懷私心,都不願衝在前面,被董卓各個擊破,而且聯軍因為有私心,形成掣肘之勢,牽制了自己人!
  4. 董卓率領的涼州軍,是以騎兵為主且久經戰陣,這是很多聯軍無法比擬的,曹操、鮑信帶酸棗聯軍試圖佔領成皋縣,被董卓派徐榮大敗於滎陽,可見董卓軍作戰能力!

由此可見,眾人為什麼奈何不得董卓了!有人說聯軍失敗是因為袁紹當盟主,領導能力不行,換曹操的話就不會失敗了,我覺得很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