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雖然殘暴,可他的初衷也是想保持國家完整,這樣說對嗎?

yvdlhq


這種說法從何而來,董卓從入朝以來,可以說是殘暴無比,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髮際,一直到率軍進京朝廷,他始終想得是自己的私慾,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舉例

一 殺死少帝劉辯和何太后,立漢獻帝劉協,因為劉協的養母是董太后,跟他同族同姓

二 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儼然一副天子姿態

三 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雒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姦淫婦女,自拜相國,上朝可以佩戴佩劍

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小民學歷史


這個說法我不認同,我以為董卓就不是一個忠於漢室的人,漢末之亂雖然是源自黃巾,然而始卻是自董卓。

(影視劇中的董卓)

這可以從幾方面來分析一下。

董卓未進京前就已經有不臣之心。

從中平元年(184年),涼州發胡、羌為首的叛亂,朝廷無奈之下,又起用了此時因為鎮壓黃巾軍不力而被免職的董卓。

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中平六年,董卓的兵力在鎮壓胡、羌叛亂的過程中急劇增加,這引起了漢朝的高度警覺,曾經兩次下令讓董卓將手中的兵力交出來。

第一次是在中平五年。

中平五年,徵卓為少府,敕以營吏士屬左將軍皇甫嵩,詣行在所。卓上言:“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暛命之秋。吏士踴躍,戀恩念報,各遮臣車,辭聲懇惻,未得即路也。輒且行前將軍事,盡心慰恤,暛力行陳。”

第二次是在次年,也就是中平六年,這一年漢靈帝病重,對於涼州、幷州一帶糜爛的局勢憂心忡忡,也對董卓手握大量兵力盤踞一方心懷疑慮,因此,再一次下令董卓把手下的兵力交給皇甫嵩。

董卓又一次違背了詔令,並且還語帶威脅,要帶兵回到邊境州郡。

六年,以卓為幷州牧,又敕以吏兵屬皇甫嵩。卓覆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州,效力邊陲。”卓再違詔敕,會為何進所召。

所以我們至少可以確定,在董卓應何進的徵召而入長安作亂之前,就已經不聽朝廷號令,且有擁兵自重的嫌疑。

(影視劇中的董卓)

董卓進京後的作為表明其有不臣之心。

董卓進京本來是響應了何進的號召,進京是為了勤王,誅殺閹官,正本清源。按照何進的方案來說,董卓應該和他一起誅殺完閹宦,肅清朝堂後就直接回轉去守衛邊境。

靈帝崩,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進乃召卓使將兵詣京師,並密令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欲以脅迫太后。卓未至,進敗。

可惜,還沒等董卓進京,何進就在與閹宦的交鋒中敗下陣來,何進的死導致京城一片混亂,董卓於北邙山下趁亂救出了被中常侍張讓等人挾持的漢少帝。

這就給了董卓一個最好的帶兵進入洛陽的藉口。

本來救出了漢少帝之後,朝堂上的局勢稍安,此時就有朝臣看出了董卓的危險性,所以就讓漢少帝下旨令董卓退兵,董卓斷然拒絕。

典略曰:帝望見卓兵涕泣。髃公謂卓曰:“有詔卻兵。”卓曰:“公諸人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遂俱入城。

等到董卓吞併了大將軍何進及其家族的兵力,東漢朝廷成為其一言堂之後,他第一個舉動就是“行廢立之事”。

問題來了,為什麼董卓要在此時此刻廢掉漢少帝另立漢獻帝呢?他顯然知道在漢少帝並無大錯且是嫡長的情況下, 行廢立之事必然遭到朝堂內外的強烈反對。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1、漢少帝時年已經十四歲,已經懂事了,離成年沒有幾年,不利於董卓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

從史料記載來看,董卓一開始就已經有了廢立之意。

在舉朝皆知漢少帝繼位以來受制於何太后和外戚何進的勢力並沒有親政,但是董卓卻把十常侍之亂的帽子扣在了漢少帝頭上,這顯然一個是因為漢少帝曾經試圖讓董卓退兵,且對董卓帶兵前來也很警惕。

卓將步騎數千來迎,烈呵使避,卓罵烈曰:“晝夜三百里來,何雲避,我不能斷卿頭邪?”前見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黃門作亂乃爾,以取禍敗,為負不小邪?”又趨陳留王,曰:“我董卓也,從我抱來。”乃於貢抱中取王。

2、藉由廢立之事清除異己。

《後漢書》中記載著董卓為了行廢立之事,開了一個百官大會,

首先就統一了輿論(不管這個輿論是不是被迫的)

卓兵士大盛。乃諷朝廷策免司空劉弘而自代之。因集議廢立。百僚大會,卓乃奮首而言……公卿以下莫敢對。

其次就是藉此事驅逐或消滅了大量的反對勢力。

比如袁紹逃亡冀州。

又比如以不肯解劍作藉口殺死侍御史擾龍宗。

英雄記曰:卓欲震威,侍御史擾龍宗詣卓白事,不解劍,立撾殺之,京師震動。發何苗棺,出其屍,枝解節棄於道邊。

因此,我們可以說董卓本來就是一個不臣之人,進京之後做的又都是不臣之事。

如果不是董卓性格暴戾,御下不嚴,他所帶的涼州兵更是兇殘至極,引起萬民怨憤,其後事為未可知也,成為另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也並不是不可能。

(影視劇中被廢的漢少帝)

實際上對於董卓的不臣之心,當時的人早有察覺。

東漢末年的濟北相鮑信曾經就直接和袁紹說,董卓“有異志”,可見天下有識之士對於世事自然有其判斷。

先是,進遣騎都尉太山鮑信所在募兵,適至,信謂紹曰:“卓擁強兵,有異志,今不早圖,將為所制;及其初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信遂還鄉里。


閒話說歷史


不知題主這個說法從何而來,可以明確的董卓雖然殘暴,可他的初衷也是為了保持國家完整的說法是不對的。

為何這樣說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

下面介紹下董卓在京城乾的“大事”。

第一件事:毒殺太后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殺身亡。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后舉辦喪禮。十月三日,董卓趁著何太后遺體下葬的時候,開啟文陵(漢靈帝陵墓)時,使人偷取其中珍寶。

第二件事:放縱士兵

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洛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姦淫婦女。

第三件事:殘殺大臣

侍御史擾龍宗拜見董卓時忘了解除佩劍,董卓借題發揮,下令將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將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殺害,甚至將何苗的遺體從墳墓中挖出來肢解扔在園林之中。

第四件事:廢立皇帝

董卓進京不久,就提出要換皇帝。至於理由,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少帝劉辯愚昧懦弱,陳留王劉協則有聖主的素質(堯圖之表)。這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據《三國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典略》、《獻帝紀》等書,董卓進京的時候,洛陽已經大亂。大將軍何進被宦官謀殺,十四歲的少帝劉辯和他九歲的弟弟陳留王劉協流落民間,千辛萬苦才回到京城。董卓帶兵來迎接聖駕的時候,少帝劉辯哭哭啼啼,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問陳留王劉協,則一清二楚,對答如流。董卓當時就起了換皇帝的心思。然而董卓萬萬沒有想到,他這麼一鬧,就把自己鬧成了“人民公敵”,弄得“天下共討之,全國共誅之”。因為在當時正統的士大夫即所謂“正人君子”看來,皇帝是不能隨便換的,哪怕換上去的也是劉家人。因為皇帝是“一國之君”,也是“一國之本”,豈能動搖?

總結

由上綜述可知,董卓乾的事並不是為了保持國家完整。


壹零壹肆


不是。

董卓本身出身低下,大體是袁家與太監共同培養出來的怪物。

本來,在正常的東漢體制下,董卓是沒有出頭機會的。東漢是世家社會,但世家雖然成型,擁有強大經濟政治軍事力量 ,尚被東漢磨合出來的宦官—外戚體制壓制。所以世家實力最強,但出身寒門的宦官外戚借用國家力量能有效壓制世家,宦官外戚都是皇族穩定政權的重要平衡力量,交替上臺,世家只能依附一方打擊另外一方。黃巾暴動打破了這個局面。世家在鎮壓黃巾過程中迅速膨脹,宦官外戚已經壓不住,還不知死活互相鬥爭,最終同歸於盡。不過世家沒得到自己期待的局面,因為大軍閥董卓來了。

董卓最初依靠軍功晉升,然後依靠袁家與太監庇護才躲到邊境,等待機會。

巧取政權後,董卓也曾想好好治理,解除弊政,拉攏清流。可惜,以袁家王允為代表的世家不承認董卓有資格領導自己,連曹操這樣的太監之後也不承認。加上董卓本就是武夫草莽,殺戮成性,也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與人員班底完成人心的收攏。所以,董卓對袁家進行報復,終被關東聯軍逼迫退去長安,成為天下之敵。


四川達州


不對,三國開幕式的導火索就是董卓專權!董卓入京後,並沒有想著去治理國家,而是除了挑撥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利,剩下的就是吃喝玩樂,無聊了弄死個望族領頭人,沒事了就把皇帝給廢了,把聽話的和不聽話的都打了一遍,順便把袁紹袁術的長輩給咔嚓了,逼的袁紹拉起親朋好友起兵討伐,號稱十八路兵馬的大團夥,只可惜沒打過正規建制的幷州集團軍,失敗而歸!

可以說董卓這人吧,殺了那些大臣,搶了百姓糧食,還燒了房屋,司徒王允看不過去了,就把乾女兒給董卓奉獻上去,同時又和董卓乾兒子呂布聊親事,司徒對呂布說“你是相國的乾兒子,貂蟬是我乾女兒,都是幹字輩兒的,你倆肯定合適,我這乾爹相中你這乾女婿了,不知道你的乾爹讓不讓給你”結果可想而知董卓死在了“幹”字上!

董卓死後沒多久,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拉開了諸侯之戰,經歷了官渡後,終於達到了三足鼎立的界面!


農民看笑話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是最有資格回答的,本人精研三國。董卓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賊,謀朝篡位,協天子以另諸侯,更是火燒東都洛陽。但也有人說,自董以後再無漢,董卓是最後的漢臣。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個問題,東漢的由來。我們都知道劉秀利用世家的力量擊敗王莽創建了東漢,但再也無法阻止世家的崛起,以至於到了東漢末年,世家便是國中國,皇權已經不能走出司隸了。瞭解董卓,我們還要了解當時的涼州,我們才能客觀的解讀董卓這個人物。當時的涼州,漢人,羌人,氐人,胡人雜居,地屬荒涼,莊稼只產一季,每到冬天就會有老人絕食而死,弱小的孩子棄屍荒野。漢朝每年往涼州投以巨資維持當地的穩定,因為涼人是最好的兵員,為了一口飯拿起柴刀上戰場。而董卓就是涼人中有名的大豪傑,而且因為董卓是良家子的身份,得以從軍,很多涼州豪傑願意投靠董卓。那麼我們得說到董卓因何入京?因為在士人眼裡,董卓就是一把染血的亂刀,一隻只會咬人的瘋狗。進了洛陽,董卓還不得聽士人擺佈嗎?勝利者是書寫歷史的人,無論誰是君王,士人永不會輸,所以董卓只能是禍亂朝綱的大魔王。有人說董卓輕言廢立,豈不知袁紹曾經擁立過劉虞為帝,但袁紹為何名聲沒有董卓那麼壞?因為董卓站在了世家的對立面,世家想要控制皇權,讓皇權成為一種象徵。說到亂政,當時的董卓只有司隸和三輔屁大的地方。至於火燒洛陽,諸君可知董卓的軍隊大部分是外族人,這種軍隊請進都城,不燒就怪了,看看八國聯軍吧。董卓不過是一個時勢造就的諸侯罷了,董卓不死,漢朝不滅,董卓死後,諸侯並起。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逆之則亡,似董卓必死。似劉備,沽名釣譽,卻能成就帝業,緣何?無他,逢迎亂世,刀兵四起。董卓,實乃大豪傑。


三國小謎弟


董卓年輕從軍,以才武出眾,東漢在西北和羌胡的常年戰爭為他的崛起提供了契機,並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積累了強大的軍事實力。最開始董卓確實是為國家而戰,但後來兵權在握後,便覺得朝廷無能,開始培植自己的實力,與朝廷對抗。

陳倉之戰後,朝廷知道了董卓在戰爭中的種種做法,便感覺到董卓的不臣之心。因此便下令宣佈晉升他為少府,軍隊交與皇莆嵩。但董卓公然違抗聖旨,拒不受命。而東漢朝廷對董卓卻束手無策,這更加重了董卓的囂張氣焰。公元189年,董卓以誅宦官的藉口率兵入京。廢立天子,獨掌朝政,以酷刑鎮壓發對他的公卿,搞得滿朝文武人人自威。他的西涼軍在京城四處燒殺搶掠,姦淫婦女,這種暴行使董卓成為天下人的公敵。公元190年,討伐董卓的聯盟形成,群雄混戰的時代開啟。

年輕從軍的董卓文武雙全,勇冠三軍。如果一心為國,鞠躬盡瘁,也許會成為一代名將,垂名青史。然而其卻擁兵自重,野心膨脹,率軍入京,霍亂朝政。最後不光身首異處,也落得了一個殘暴、奸臣的兇名。


洋哥說歷史


每一個有權利的軍閥都想國家完整,但是都想自己當皇帝。董卓差不多也是一樣的,錯就錯在太殘暴了,殺百姓來冒充盜賊來領取軍功。在一個西涼董卓家族是一個小家族,雖然董卓做到了太師的位置,但是很多官員是看不起他的。像袁紹或者袁術這樣的大家族,一旦把皇帝掌控在手裡那麼以後當皇帝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就像漢獻帝禪讓位置給曹丕一樣那麼直接。說來說去就是威望和背後的勢力。


降龍十巴掌掌門人


東漢董卓,隴西臨洮人,字仲穎。本為涼州豪強。靈帝時,居官幷州牧,少不讀書,舉止粗魯,殘暴專橫。遇十常侍亂,董卓率兵入洛陽,擅廢少帝,立獻帝。把持朝綱,野心勃勃。曹操與袁紹等起兵反對,董卓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立為太師。西遷長安時縱火焚洛陽,累及周圍百里,百姓家財被焚燬,流離失所。後為司徒王允設下連環計,王允呂布誅殺董卓。董卓亂世國賊,目光短淺,並無長遠計謀。只圖眼前,不管長遠,純粹是亂世梟雄。


夏天有雨894


董卓篡漢,整日姦淫嬪妃,飲酒作樂,霍亂朝綱,他是土皇帝,只圖自己享樂!不是明君!更像是土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