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揭開又一宇宙奧祕!「圓」是萬物存在與運行的規律和法則

量子力學發展史上,關於原子結構模型經歷了多個變遷:

1、道爾頓模型——1803年英國自然科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模型: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實心小球;

2、葡萄乾布丁模型——1897年新西蘭科學家湯姆遜在研究陰極射線的時候,發現了原子中的電子從而打破了古希臘人宣稱的“原子不可分割”理念,並想象出原子是圓球形的並帶正電荷,而也是圓形的帶負電荷的電子則一粒粒的鑲嵌在圓球上;

3、原子核行星模型:1910年湯姆遜的學生盧瑟福通過散射實驗提出:一個佔據了絕大部分質量的“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而四周的帶負電的電子則沿著特定的軌道圍繞著中心運行,該模型提出後,人們驚訝的發現,它很像大陽系的行星系統,因而稱之為“原子核行星模型”,原子核是太陽,而電子則是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

4、電子躍遷量子化模型——在盧瑟福行星模型的基礎上,被稱為量子力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丹麥的玻爾提出了首個量子化模型。

5、電子雲模型——1926年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在提出不確定性原理:電子繞核運動形成一個帶負電荷的雲團,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觀粒子在一個確定時刻其空間座標與動量不能同時測出準確的數值。

量子力學揭開又一宇宙奧秘!“圓”是萬物存在與運行的規律和法則

而無論原子模型的如何變遷,我們發現這5個模型都有著唯一的相同點:原子是圓形的,原子核和電子也是圓形的,電子運行的軌跡也都是圓形的。而不但這些微觀的粒子,宏觀的世界也是如此,地球是圓的,黑洞也是圓形的,引力波的存在形式都是圓的……整個宇宙和一切事物都是以“圓”之具體或抽象形狀、以圓的軌跡、軌道或形式、方式運行著!

由此可見,這個宇宙從微觀到宏觀都是“圓”的。這也是量子力學揭開的另一個宇宙奧秘!“圓”是微觀與宏觀世界一切事物運行的規律和法則!

量子力學揭開又一宇宙奧秘!“圓”是萬物存在與運行的規律和法則

一個點!假設我們站在地球上的任何一點出發,只要能確認我們一直的沿直線前進,無論我們經歷了何種過程,我們最終都會回到原點,因為這個地球是橢圓的。

一粒子彈!因為地球有引力,無論把子彈射向天空有多高,它也始終沿著弧線落在地上,因為宇宙之中只有圓而沒有直線,“直線”永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圓”才是絕對的概念。這裡的“圓”不但是一種形狀,更是一種規律和法則或方法,不但適用於物也適用於事,不但適用於物體也適用於生命體。

一個人!無論我們白天有多忙,晚上也要休息,我們不能一直的工作或一直的睡覺……不能如此這般一直的沿“直線”運動,否則就不能存在了。又比我們伸手打出一拳後必然要回收,否則就不能進行下一個動作。我們為人處事也要圓滑才能保有彈性、留有餘地,從而能屈能伸,如果方塊古板或直來直去、甚至鑽牛角尖,就會受到別人的抗拒或外力的反彈而處處碰壁。必須回到“圓”的循環體系中,否則便是失敗的下場或被那些成功的“圓”最終的吸納。

量子力學揭開又一宇宙奧秘!“圓”是萬物存在與運行的規律和法則

不僅是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要往復迴旋而得以持續,世上的一切事物也是如此,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宇宙中的所有星體、太陽系、銀河系……其運行方式和軌跡都是如此。往復迴旋亦即“圓”也。由此可見,宇宙的運行形式和方式、規律和法則都是“圓”的,宇宙的一切動力都是“圓”的,它們往復迴旋、週而復始、循環不息。

如哈雷彗星每76.1年環繞太陽一週,從太陽系中轉到地球附近,我們的肉眼都能看到,它繞過地球后又會再飛回太陽系,而太陽周圍的眾多星球也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銀河系又繞著更大的中心旋轉-……如此無窮無盡,旋轉不息。不息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旋轉,旋轉就是往復循環,循環就是“圓”。

“圓”是宇宙法則,也是最高的動力境界,也是一切事物的規律和法則。

佛教也上有因果論之說法,而因果論就是“圓”之一種,正是“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因為世上無“直線”,為人處世,行為動向都脫離不了“圓”的約束,都要遵循“圓”的規律和法則!只要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就無論如何輾轉、曲折、綿延,最後也會迴旋到圓的狀態,最終就會得到怎麼樣的“果”。只要行下了“惡因”,即使今生已盡“惡果”未現,如果有來世,來世也一定逃不了“惡報”。如此,佛教的“因果論”也是一種科學智慧,更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智慧。

量子力學揭開又一宇宙奧秘!“圓”是萬物存在與運行的規律和法則量子力學是人類科學史上至今認為最能正確解釋大自然的科學,那麼認可“圓”的為人處世哲學,遵循“圓”的事物規律和法則,秉持“圓”的方式和理念,就是不做壞事的好人!就能“種善因,得善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