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朦朧”變化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里程碑!

據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稱,早期宇宙的“朦朧”差異很大,是大爆炸後宇宙升溫時留下的冷氣體島嶼造成。這一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它使天文學家們能夠準確把握再電離結束的時間,以及宇宙從寒冷和黑暗狀態變成今天的樣子的時間:在發光星系之間的空間裡充滿了熱的、電離氫氣。氫氣使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變暗,就像冬天早晨的街燈被霧弄暗一樣。

宇宙“朦朧”變化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里程碑!

博科園:通過觀察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特殊類型明亮星系光譜的這種變暗,天文學家可以研究早期宇宙的條件。在過去的幾年裡,對這種特定的變暗模式(稱為萊曼-阿爾法森林)觀察表明,宇宙的“朦朧”在宇宙不同區域存在顯著差異,但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楚。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博士後吉里什·庫爾卡尼(Girish Kulkarni)說:我們當時預計類星體發出的光在不同區域變化最多為原來的兩倍,但發現變化約為原來的500倍。

宇宙“朦朧”變化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里程碑!

  • 宇宙再電離期的印象圖,圖片:Amanda Smith, Institute of Astronomy

有人提出了一些假設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但沒有一個是令人滿意的。這項新研究的結論是,這些變化是由宇宙中充滿冷氫氣的大區域造成,當時宇宙只有10億年的歷史,這一結果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再電離何時結束。在再電離過程中,當宇宙從宇宙的“黑暗時代”過渡出來時,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電離氫等離子體,溫度約為1萬攝氏度。這令人費解,因為大爆炸後的5000萬年,宇宙是寒冷和黑暗的。它包含的氣體溫度僅比絕對零度高几度,沒有發光的恆星和星系。

宇宙“朦朧”變化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里程碑!

那麼,為什麼在大約138億年之後的今天,宇宙沐浴在各種星系中恆星發出的光中,而氣體溫度是現在的1000倍呢?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回答這個問題一直是宇宙學研究一個重要目標。這項新研究結論表明,再電離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11億年(或者說127億年前),比之前認為的要晚得多。來自印度、英國、加拿大、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科學技術設施理事會(STFC)和歐洲先進計算夥伴關係(PRACE)資助下,在劍橋大學、杜倫大學和巴黎大學的超級計算機上進行了最先進的計算機模擬,並在此基礎上得出了結論。

宇宙“朦朧”變化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里程碑!

劍橋大學的Martin Haehnelt說:當宇宙存在11億年的時候,宇宙中仍然有大片的區域,星系之間的氣體仍然是冷的,正是這些中性冷氣體島嶼解釋了這些令人困惑的觀察結果。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勞拉·基廷說:這最終使我們能夠比以前更準確地確定再電離的終點。新研究表明,宇宙是由第一個形成星系年輕恆星發出的光再電離的。對於未來旨在探測宇宙早期中性氫的實驗來說,晚再電離也是一個好消息,再電離越晚,這些實驗就越容易成功。 一個這樣的實驗是十國平方公里陣列(SKA),其中包括加拿大、法國、印度和英國。

宇宙“朦朧”變化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里程碑!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劍橋大學

參考期刊文獻:《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刊》

DOI: 10.1093/mnrasl/slz025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