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媽媽,是一個家庭里最大的福氣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孩子的成長,成也媽媽,敗也媽媽。”

媽媽的含義就是影響力。

所以媽媽只有信任、引導與孩子共同成長才可以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而優秀孩子的媽媽幾乎都做到了以下3點!

1、不是不在乎成績,而是用對了方法

有這樣一位媽媽第一次去參加孩子家長會,幼兒園老師說:“你兒子真的很差,和正常孩子智商不一樣,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其實她心情很不好,全班只有她的兒子被老師批評了。但她還是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說你很認真的在努力學習,進步很大。”那天,她兒子開心的吃了兩碗米飯!

後面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又說:“你兒子的智力和同齡小孩不一樣,真的很笨!你最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淚,但她回到家裡後還是對正在學習的兒子說:“老師說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細心用對了學習方法,你很快就能超過你的同桌。”

這時她發現兒子學習的勁頭更足了,每天晚上都會多學上一個小時。而且也懂事了,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兒子上了初中,有一次家長會上,她等著老師批評她的兒子,可是卻意外的沒有等到,她有點不習慣,就跑去問老師,老師說:“以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有點懸!”她懷著激動的心情跑去告訴兒子:“老師對你很滿意,說你只要在努力一點點,就可以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重本錄取通知書下達時,老師通知她兒子去學校一趟。她有一種兒子被清華大學錄取的預感,因為在填志願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上清華。

兒子從學校回來時,哭著把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交到她手裡,並跪下說:“媽媽,我知道從小我就不是個聰明孩子,是你一直鼓勵我,這個世界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時,她按耐不住十幾年的淚水,任由它落在手中的通知書上……

有這樣的媽媽,是一個家庭裡最大的福氣

“分數”是能反映“成績”,但並不完全代表成績。只有當媽媽關注孩子本身,關注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才不會僅僅看重分數。考得不好,正好可以發現孩子學得不紮實、理解不透的地方,經過努力可以彌補,有所進步。

如果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將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真是百害而無一利。

而不看重分數才能給孩子一個突破的目標,不跟別人比較,只跟自己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裡。珍惜每一堂課,即使不復習,成績也會很理想。享受每一個學習的瞬間,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

2、不是不管孩子,而是引導孩子

有這樣一位媽媽,她的女兒在3歲前一直都是奶奶帶,奶奶並不是很注重教育,因此她的女兒真的很沒禮貌,還時常和小夥伴打架。

看到這樣的孩子時,她不顧丈夫和奶奶的反對,毅然決然的決定不管多難,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教育。

當女兒4歲時,她的一位朋友遭遇了重大挫折,打電話過來哭訴。她就當著孩子的面安慰道:“別哭了,擦擦眼淚,問題總可以解決的。”

之後不久的一天,她女兒幼兒園老師對她說:“每次有小朋友哭鬧著要回家的時候,她女兒就會走上去勸人家,說:“不要哭了,馬上就放學了,就可以回家見爸爸媽媽了。”她一邊勸,還一邊給小朋友擦眼淚。”她一聽,就明白是自己勸朋友的情景影響到了女兒。

還有就是,她在和朋友交談時,都會多次提到“感謝”一詞。有一天,她給女兒順手遞東西時,女兒竟然說了聲:“謝謝媽媽!”她的心一下子笑開了花。

有這樣的媽媽,是一個家庭裡最大的福氣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上幼兒園,“老師”這個名詞對他來說是空白的。但是,“媽媽”卻時時刻刻伴隨著他,媽媽的言行舉止一直影響著他,感染著他。等他開始走進學校時,他已經在媽媽的影響下,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從這個角度來講,媽媽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我們懂得用以身作則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一定能打下良好的做人與做事的根基。因為身教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接納、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都很強,父母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孩子就會很好教甚至不用教。

3、不是不會犯錯,而是放下了架子

有這樣一位媽媽在接7歲的兒子放學時。在校門口,兒子一下子被一盆花吸引住了,於是問媽媽:“您知道這花叫什麼名字嗎?”

她匆匆瞟了一眼,就說:“不知道。”

兒子一臉平靜的說:“媽媽,您沒有認真回答我的問題。”

她一下子被這句話點醒了,因為她剛才分明就是在敷衍兒子,於是,她真誠地對兒子說:“對不起,媽媽剛才沒有認真回答你的問題,媽媽向你道歉。”說完,她仔細看了看那盆花,說:“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花,我們可以問一下賣花的阿姨。”

然後,母子倆和賣花的阿姨高興地聊了起來。最後,媽媽買了這盆花,並和兒子一起來照顧它,兒子很高興。

可見,當父母向孩子承認錯誤並道歉時,不但不會失去威嚴,反而會贏得孩子的認可和讚美。

有這樣的媽媽,是一個家庭裡最大的福氣

作為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這時候,要放下做媽媽的架子,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道歉。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很多媽媽放不下做媽媽的架子,更不願向孩子承認錯誤,害怕會失去做媽媽的面子和威嚴。

其實,在很多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上,未必一定要用到生氣發火才能解決問題,相反的,不過是改變一下談話的角度,可以讓孩子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孩子容易接受了,我們也省了多動一次肝火的機會。

讚美能讓白痴變成天才,引導能讓孩子學會思考,而放下架子能讓孩子獲得自尊。懂得養育的媽媽,就會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成為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