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如果隆美爾被調到東線,與保盧斯互換,那麼德國會不會打贏史達林格勒戰役?

晨曦156159597


那我們就必須得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究竟德國最大的錯誤出在哪裡?隆美爾比起保盧斯能不能把這個錯誤給規避掉!

斯大林格勒戰役最大的一個問題就在斯大林這三個字希特勒一直認為這個地方是他和斯大林個人意志的一個最終對決的場所,所以一直要求德國軍隊要完全的佔領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所以逼使著德國人放棄自己手裡的重武器,跑到市區跟第62集團軍進行近身肉搏戰一幢大樓的一幢大樓的爭奪!當時很多德國前線的指揮官都已經像希特勒打了報告說斯大林格勒這個城市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們應該繞過這座城市,去襲擊他的後方或者是南下去拿下高加索油田!過多的執著,這座城市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希特勒不聽!選擇將手底下的一個參謀總長,也就是保盧斯這個從來都沒有指揮過真正戰役的一個參謀長去指揮當時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集團軍!原因就是這個人聽話呀!(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自己想要拿下斯大林格勒這個地方這個人聽話可以把這座城市無條件地給拿下來這是希特勒最願意看到的。

所以說,聽從自己身邊那些作戰同僚的意見,選擇規避掉希特勒給的那些無腦命令,成為了這一場戰役勝負的關鍵!

斯大林格勒戰役必須這麼打!以斯大林格勒作為一個主要的集中點,裝甲集團軍,越過伏爾加河去突襲前蘇聯個個軍火庫和各個士兵直接點切斷前蘇聯往斯大林格勒運輸原材料援兵還有武器裝備的途徑,使得斯大林格勒成為一座孤城,讓他失去任何補給的途徑以後,然後,以少量兵力簽字,城內敵人太出重兵圍剿敵人派遣過來的援兵,或者是去切斷美國或者是莫斯科來的補給的路線,最後讓斯大林格勒城內的所有敵人全部餓死或者是困死。

斯大林格勒不同於列寧格勒,還有一條海上通道可以運輸貨物,但是斯大林格勒一旦被包圍一段,切斷了伏爾加河後方的運輸補給線,那就是一座孤城,這座城市被攻擊,或者說被攻克下來,是一個遲早的事情!

能夠完成以上倆點條件的,隆美爾算一個。

隆美爾當時在北非戰場上面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聽希特勒的命令打仗,這個人打仗基於戰場的實際情況,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上頭給的命令完全無視掉,並且隆美爾在廣袤的北非的戰場上面可以選擇戰略大突襲或者是進行戰略包抄,在進攻法國的路途中,隆美爾就已經體現出來。兵貴神速,爭分奪秒搶佔戰略要點這樣的作戰意識,並且對於戰場上面實際出現的情況,可以靈活處理,要他去處理斯大林格勒戰役所發生的情況,這一點我是覺的是可以的。

其實關於東線戰場前線的發生的種種怪象,當時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曾經對希特勒說過,古德里安說,您手底下參謀部裡面那些人已經兩年沒有上過戰場了,他們對於前線發生的情況一無所知,你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聽從他們給的意見,執行命令的話,那前線必將付出代價!

最後事實證明,古德里安是正確的!

但是隆美爾這個人是一直在前線進行作戰活動的無論是進攻法國還是在北非戰場上面隆美爾一直都是身披戎裝,不斷的替第三帝國進行作戰。由此可見,隆美爾的實戰經驗,完全不用擔心,他在北非戰場上面所體現出來的才能也足以證明他能夠應付斯大林格勒,德國軍隊所面臨的一些困難。


漩渦鳴人yy


就名氣來說,隆美爾和保盧斯差不多,隆美爾靠的是北非的戰績,保盧斯靠的敗績和投降。

就資歷來說,1939年保盧斯就已經出任第十集團軍軍長,而隆美爾1940年才是個裝甲師師長,

就戰績來說,保盧斯有些乏善可陳,他早年在進攻波蘭、法國中積累了一定經驗,後來被派往東線指揮第六集團軍,就此結束職業生涯。而隆美爾在戰爭開始後從師長到軍長再到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一步一個腳印,十分踏實。

就能力來說,作為二戰德國“三大名將”,隆美爾遠遠強於對希特勒指令唯唯諾諾的保盧斯,那麼如果兩人互換,讓隆美爾出任第六集團軍主官,是否就等擋住蘇軍呢?

就當時的局勢來看,這一假設很難成立。

(1)兵力對比

從兵力來說,第六集團軍遠遠少於參與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蘇軍。第六集團軍由22個師構成,總兵力約33萬人,後期加上支援部隊以及意大利軍、羅馬尼亞軍、匈牙利軍、克羅地亞軍,總兵力可能在100萬左右,而蘇軍反攻階段投入總兵力大約在250萬,不僅如此還有13,451門火炮,4000輛坦克,1115架飛機,兵力和火力都遠遠強於德軍。

(2)後勤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從夏天打到冬天,德國的後勤消耗殆盡,尤其是進入冬季以後,德軍缺乏禦寒棉衣,士兵對俄國冬天估計不足,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這種局面是主帥無法改變的,蘇聯的後勤雖然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主場作戰依舊強於德國。

(3)指揮官

蘇軍主將是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這二位的水平不比德國任何一個將領差,當然也包括隆美爾。尤其是朱可夫,每次開戰前都調集無數大炮打頭陣,然後採用裝甲部隊快速穿插包圍,在後期的白俄羅斯戰役中把這一戰法發揮的淋漓盡致。不但是保盧斯擋不住,其他人也不行。隆美爾在北非收拾英國人十分有辦法,但北非的作戰環境和東線差異很大,隆美爾指揮兵力有限,即便如此後來也拿蒙哥馬利沒辦法,而蒙哥馬利比之朱可夫,還是遠遠不如。

(4)鬥志

德國和英國在非洲的戰爭更像兩個紳士在擊劍,比起戰鬥力差勁的英國佬,背水一戰的蘇軍更像一個左手巨斧右手鐵錘的亡命徒,一力降十會,你刺我一劍,我砍你一斧,再刺我一劍,我就再給你來一錘子,沒有那麼多的技巧,就是看誰更狠,看誰先扛不住。德軍打不過可以撤退可以投降,但蘇聯人的字典裡沒有這兩個單詞,要麼向前,要麼死,不怕死就來吧。火星計劃實施的時候,德國第九集團軍還抽空去度假,什麼時候看過蘇軍指揮官度假?斯大林格勒戰役能持續下來,靠的就是蘇聯人不屈的鬥志,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當然公平的說,如果隆美爾替換保盧斯,可能德軍的表現要好一些,畢竟火星行動第九集團軍剛剛擊敗蘇軍,而隆美爾的個性也決定他不會像保盧斯那樣做個應聲蟲,但就大勢來說,德軍是無法戰勝蘇聯的,這既是由國際形勢決定的, 也是由兩國國力決定的,蘇軍一次作戰可以投入上百萬人,上萬門大炮,打光了很快又可以補充上,但德國沒有這麼深厚的國力,精銳打光了就沒有了,這也是為什麼第六集團軍被擊潰後,德國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高呼:“我們在斯大林格勒損失25萬官兵,那就等於打斷了我們在整個東線的脊樑骨

。”



日慕鄉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以閃電戰的打法聞名於世。

德軍將領幾乎都是通曉閃電戰打法的高手,但是如果說到最出色的有三位。

他們是號稱“坦克怪傑”、“裝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閃電伯爵”的曼施坦因、“沙漠之狐”的隆美爾!
因戰功而晉升元帥的隆美爾在

其中的隆美爾因指揮“非洲軍團”橫掃駐利比亞、埃及英軍而獲得希特勒的賞識並晉升為元帥軍銜。

除此之外,隆美爾還得到了它的對手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高度稱讚,西方軍事家除巴頓將軍以外都普遍對他評價較高!

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而成為德國陸軍將領之中唯一被俘的德軍元帥!

同樣也因為他的被俘,使得世人對於他的軍事指揮才能未作任何的評價不置可否!

斯大林格勒戰役,因為它的殘酷激烈而聞名於世。

其實,如果把擅長快速推進、以閃電進攻聞名的隆美爾調到斯大林格勒前線作為第六軍團的指揮官,也照樣不好使、也同樣玩不轉,一點都不見得比保盧斯強!

英國陸軍雖然在二戰中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但其戰鬥水準一點都不比堅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差!


斯大林格勒城下被俘的保盧斯

但人家英國是一個民主國家,軍隊打不過完全不用上級允許就可以撤下來,甚至投降也不會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鄙視,而戰爭結束之後回國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審查。

但蘇軍就不同了,私自撤出戰鬥會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甚至於就地處決。

被俘等同於向敵人投降,一定要堅守到一槍一彈一兵一卒為止!

所以,才因此出現了非洲戰場的英軍被隆美爾打的一潰千里,也因此才會出現了保盧斯第六軍團久攻斯大林格勒不下的情況!

如果換了保盧斯打北非戰場,他也能照樣打的非常出色。

如果換了隆美爾打斯大林格勒,他也照樣打不下。

其次是如果換了隆美爾統帥德國第六軍團,他也要同樣執行希特勒的命令。

希特勒能在保盧斯身上犯的錯誤,也同樣會犯在隆美爾身上。
堅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指揮員

保盧斯就算沒有拿下斯大林格勒,但他的攻堅戰的戰術表現的還是可圈可點。如果讓他指揮非洲軍在一望無際的非洲沙漠上進行快速運動,對他來說並不在話下。

隆美爾僅僅進攻一個託布魯克就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還是英軍見勢不妙自己投降的。

但如果換了他進攻斯大林格勒,遇上抵抗意志如此頑強的蘇軍,他表現的一點都不會比保盧斯強。

有一點必須說明:隆美爾雖然貴為元帥,但他所統帥的非洲軍團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集團軍的規模。

不僅與博克元帥、克魯格元帥、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大兵團集團軍群不能相提並論。

而且也不會超過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保盧斯軍團。

他除去在北非戰場表現的有所出色之外,及至後來到了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其表現一直平平!

他之所以獲得英國人對他的高度評價,那是因為在北非戰場上的英軍力量並不強大。


寥緬科元帥

如果是他到了蘇德戰場,面對著頑強的、像潮水一般湧來的蘇軍,他也一樣會同那些在蘇德戰場上吃敗仗的德軍將領一樣,沒有任何的起色!


東方中華不敗


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兵力不足,導致兩翼掩護兵力太薄弱了,基本是形同虛設,這才導致蘇軍一舉切斷了前線德軍的後路。而掩護兩翼上千公里的側翼可不是增加幾個德國師就能辦到的,所以唯一可以拯救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方法就是放棄對高加索地區的攻勢,抽調A集團軍群的主力加入斯大林格勒戰局,否則誰來也無力迴天。



放棄對高加索地區的攻勢,撤回A集團軍群這一重大的戰略決定只能由希特勒決定,其他所有人都沒有這個權力。所以斯大林格勒德軍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希特勒的手裡,前線指揮官在大的戰略上無能為力,而戰役上的影響又不足以改變全局。


雖然不能徹底改變斯大林格勒的態勢,不過前線指揮官還是可以避免一些失敗的。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避免失敗的關鍵就是在蘇軍剛剛合圍德軍第6集團軍之際,第6集團軍的指揮官能否敢於冒著違抗上級命令,甚至可能丟掉軍職的情況下果斷下達撤退的命令。而保盧斯是典型的德軍總參部培養出來的職業軍人,其考慮問題較為全面,在一開始他的集團軍被圍時,他雖然也認為第6集團軍處境危險有抓緊撤退之必要,但陸軍總司令部命令其堅守陣地後,又果斷的執行了該命令,很大的考慮是基於對全局的影響。而隆美爾首先在性格上更為大膽,敢於堅持己見,一旦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會毫無猶豫的去爭取,加之希特勒對他的極度信任,所以一旦隆美爾擔任當時的第6集團軍司令隆美爾極有可能會下令集團軍立刻突圍,不顧陸軍總司令部的堅守命令。


即使救出第6集團軍,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形勢也不會有根本性的好轉,充其量是不會像現實那樣崩潰的如此厲害,在絕對的實力差距下,一個隆美爾拯救不了德軍的南翼,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勝負掌握在希特勒的手裡,只有在戰略上做出根本性的轉變才能扭轉南翼局勢,否則即使隆美爾率領第6集團軍打的再好也只能是勉強支撐,失敗難以避免。


小小狼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之一。這次的戰鬥是德軍大敗。指揮這次戰鬥的保盧斯元帥帶領第六集團軍全部被俘。

👆德國陸軍元帥保盧斯

如果把隆美爾換到斯大林格勒,結果會不會不同呢?

陸軍元帥隆美爾

隆美爾,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被譽為“沙漠之狐”,當年帶領著“非洲軍團”大敗英軍,還得到過丘吉爾的賞識,是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

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二戰中唯一被俘虜的陸軍元帥。

其實我覺得如果隆美爾來到斯大林格勒的話,或許會失敗,但肯定會從容撤退。就憑他在非洲的作為就可以看出來了。希特勒只是讓他幫助意大利去防守,並沒有要他擊退英軍,而隆美爾卻以裝甲閃電戰讓英軍一路敗退。可見為了勝利隆美爾還是不會完全聽從希特勒的“指揮的”。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的攻堅戰術雖然也很強大,但是他太過於聽從希特勒的了,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是一個政治家,他並不是一個軍事家,所以聽從他的命令很多時候都是失敗的。包括同為“三大名將”之一的曼施坦因元帥的建議也直接被希特勒反駁了。再加上空軍元帥戈不靈(邁耶)的“打包票”,補給方面也是比較差,而希特勒相信戈林的打包票而讓保盧斯死守斯大林格勒,這無疑是個錯誤的選擇。

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

而蘇軍這方面,全民皆兵,斯大林下令死守斯大林格勒,不許後退一步。所以這座城市德國的敵人就不僅僅是蘇軍了,還有這座城市的人民。他們不同於英國的民主主義,而是“你退一步也是死,前進沒準能活”。所以蘇軍就是和德軍死磕到底。這在作戰意識上蘇軍是非常的強大的。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

隆美爾也許不會聽從希特勒的全權指揮,他也許會聽信曼施坦因的計策。但是他怎麼又能左右得了希特勒?像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這樣的“悍將”後來不也是被希特勒撤換掉了嗎?隆美爾會不會被撤掉也不一定。就算不被撤掉,他也極難攻破這個蘇聯全民皆兵,誓死守衛的以他們領袖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

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

但是我覺得隆美爾至少能夠全身而退,因為這次戰鬥失敗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特勒的錯誤指揮。


好了,這就是我的答案了,感謝大家閱讀,有什麼問題歡迎評論指出,我是南黎


南黎233


假如隆美爾去蘇聯作戰,不管他多麼有軍事天賦,多麼善戰,德軍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因為,德國軍隊在蘇聯戰場上的所有較大戰役,都受到希特勒的嚴重干擾。

在制訂巴巴羅莎計劃那一刻,希特勒就已經被他在歐洲戰場的勝利衝暈了頭腦。他開始了自我膨脹,進攻蘇聯之後,他又為短暫的勝利興奮的失去理智。此後的敗局就不多說了。

按照隆美爾的性格特點,如果他在蘇聯戰場,對於斯大林格勒,他會圍而不攻,調集兵力再次突擊莫斯科,儘管不可能攻克。但至少,會把蘇軍搞亂。這樣就發揮出德軍閃電戰的局部作用。同時也會導致蘇軍大本營心理上的壓力。

另一種可能就是,在再次突擊莫斯科的同時,從斯大林格勒突然撤兵,做好接應莫斯科方向撤回的部隊。以待補給充足,重新指定作戰計劃。

如果從斯大林格勒突然撤兵,蘇軍不但不會出兵追擊。還會以為德軍會再次進攻。而莫斯科方向的突然撤軍,會使蘇聯大本營更加驚慌。

可惜的是,事實上的隆美爾正在家裡反省呢。


歷山耕夫569


斯大林格勒是陣地戰,是一戰的翻版,是德軍的軟肋。就是曼施坦因指揮也沒有用。這是戰術錯誤。

隆美爾去了只能死的更快。他在阿拉曼犯了斯大林格勒一樣的錯誤,把裝甲部隊用於陣地防禦。放棄了裝甲部隊機動突擊的優勢。

隆美爾在阿拉曼是缺乏物資,卻偏要防守。在物資支援遙遙無期的前提下,應該放棄固守,而應該實行機動防禦,隨時準備後撤打一場機動作戰。誘使英軍進攻,通過裝甲部隊快速反擊消滅英軍裝甲部隊。

斯大林格勒也是一樣。迅速繞過城市,包圍封鎖,消滅蘇聯的增援部隊。而不是實戰中的逐次增兵,讓蘇軍增援部隊不斷補充戰場消耗。把德國的久經沙場的老兵投入到絞肉機裡。

美軍在瓜島獲勝,就是依靠海軍斷絕了日軍的後勤補給。蒙哥馬利在阿拉曼獲勝,靠的是巨大的物資補給。在裝甲部隊持續進攻面前,依靠野戰工事進行防禦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斯大林格勒進行廢墟巷戰,本身就是進攻決策錯誤。按照錯誤的腳本演出不可能成功。


天明遙遙山海關


估計一樣的悲哀而已。沙漠之狐,狡兔三窟的隆美爾在中非打得如火如荼,沙漠之戰無屏障,易攻難守,況且中東是一片戰鬥力低下的烏合之眾,只有英軍稍微好點!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遇上的是強勁對手蘇軍,全民皆兵,廚師,兒童,婦女,老人拿著武器決一死戰。還有一個戰略指揮錯誤,希特勒閃電戰後,太自信了,決定在六七個禮拜後在莫斯科紅場檢閱德軍。可是,低估了蘇軍的扺抗力,英美的援助,英法美的諾曼底登陸,使其腹背受敵,以至於德軍只裝備了夏季衣物。保盧斯在嚴寒中,手下大批士兵受凍減員,坦克武器凍住了,德軍的飛機空投物品如杯水車薪,在保盧斯被合圍後,眼看無望,向希特勒發電請求回撤或投降時,遭到元首的拒絕,並鼓勵抵抗至死,並將保盧斯升為元帥,因為德國元帥從未投降被俘過,保盧斯不寒而粟,就是這種戰況,就是隆美爾也感到絕望,並且隆美爾參與刺殺元首的莫須有罪名來看,隆美爾也許對時局還要悲觀。之所以中國兵家有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一定道理,在八十年代末,美國為了越洋攻擊伊拉克,提前軍事裝備,物質先期抵達基地,才是美軍大批人員抵達。戰爭,打的是後勤,打的是國力,打的是人的信心。後勤非常重要的|


丫AkE


有兩點不同

一是德國對東線戰略目標模糊。只有簡單的打下蘇聯吸血這麼個槓槓,該怎麼打下蘇聯,打到什麼程度,重點打哪個方面都是非常模糊的,這導致前線指揮官非常無所適從。明明連續打出了超高交換比,甚至在斯大林格勒之後還能連著創紀錄,整體上卻被蘇聯一步步逼著往回走。

這樣的戰爭環境下,換誰也得不了戰略勝利,而如果只是追求戰術勝利,那東線這幫容克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隆美爾不見得比他們就強。

二是隆美爾並不是一個戰略能手。毛主席評價傅作義:“他也就是個團長。”,那麼隆美爾其實也就是一個師長。在營級戰術上小動作很多,然而卻缺乏戰略眼光。

大家都知道的,北非的失敗是因為地圖的路不符,真的這麼冤枉嗎?事實是英國當時完成了控制北非的最後一環,已經控制了所有北非地中海港口,此刻的德軍只能背水一戰——這都是什麼水平?之前北非天上地下沒有隆美爾指揮不動的,換別人有這能耐,還不早把英國人準備的包圍環早捅個窟窿?還逼著自己要背水一戰?所以說,他也就是一合成師師長的水平。

把隆美爾調東線,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沒有任何意義。倒是北非這邊,調個保盧斯之類的過來,至少能讓第三帝國少出點血吧……


朂嬡de輑輑


隆美爾如果和保盧斯互換角色,由隆美爾指揮第六集團軍的話,隆美爾也攻不下斯大林格勒,不過有一點可以做到,就是發現自己已經被合圍的情況下,隆美爾會毫不猶豫的自行突圍,而不會是死守。

隆美爾的戰術天才到了斯大林格勒這種絞肉機中也不會有什麼用武之地,在巷戰中各種沒有什麼機動的空間,需要的就是首先把要攻佔的地方包圍起來,切斷周邊對它的補給,然後穩紮穩打,一點一點的消滅城中的守軍。在這種情況下,隆美爾喜歡的機動作戰沒有什麼用處,倒是象蒙哥馬利這種陣地戰大師比較善於幹這種事情。保盧斯一開始也曾經試圖渡河包圍斯大林格勒,但是被蘇軍發了回去,由於沒有包圍斯大林格勒,這裡成為了一個雙方不斷投入的絞肉機。

如果換上隆美爾,其實對於攻堅作戰也不是很擅長,應該也不會比保盧斯更好。不過,當蘇軍開始反擊以後,隆美爾的反應會比保盧斯迅速,保盧斯是一名出色的參謀軍官,擅長計劃謀劃做方案,但是隨機應變要差一點。如果是隆美爾被包圍了,隆美爾肯定會堅持一下,但是發現已經無法靠救援部隊突圍後,隆美爾肯定會自行組織突圍,就算有希特勒的命令也沒用,在阿拉曼,希特勒就給隆美爾下了一道不戰勝,就戰死的命令。結果是隆美爾只是執行了一天,當隆美爾看到真的要戰死的時候,馬上隆美爾就開始撤退了,不管希特勒的命令了,這一撤就是一千公里。

照著這種情況來看,隆美爾指揮也拿不下斯大林格勒,但是第六集團軍應該可以突圍出來,不至於被全殲,但是在撤退的過程中會損失很大,不過這回不會撤一千公里了,逃出包圍圈以後,肯定在援軍的支援下才能穩住陣腳。

所以說,隆美爾去指揮第六集團軍,斯大林格勒一樣打不下來,但是第六集團軍會被重創,但是應該不會被全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