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劉邦可以打敗項羽?

噓評


項羽是楚國貴族,後來起義反秦,成了反秦義軍中的中堅力量,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打敗秦軍主力,讓秦朝名存實亡,也奠定項羽也諸侯之間的地位。



秦朝滅亡後,項羽雖然沒有稱帝,卻有猶如皇帝的權利,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但是在後來的楚漢相爭時,項羽最終還是敗給了劉邦,項羽最後也被逼的烏江自刎。

那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呢?

第一,劉邦有善於治理的蕭何,蕭何給劉邦治理後方,讓劉邦沒有後顧之憂,有穩定的兵源和糧草。因為蕭何治理後方,這也是劉邦為什麼在楚漢相爭時,能屢敗屢起的原因。正因為如此,劉邦在後來封功臣時,以蕭何功勞最高。

而項羽卻沒有穩定的後方,所以項羽和劉邦相爭的時候,雖然十戰九勝,但只敗一次,就讓他沒有能力和信心在東山再起。


第二,劉邦有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里之外的張良,還有善於用計的陳平,而項羽雖有范增,最後卻把范增逼走。

第三,劉邦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韓信,而項羽雖然勇猛,是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但一旦遇到韓信這樣的兵法高手,就相形見拙了。

第四,項羽雖然勇猛,卻對奴役諸侯,在諸侯之間失去人心,導致很多本是歸附於他的諸侯,最後投向了劉邦。

同時項羽剛愎自用,不聽人言,除了他的嫡系心腹之人,其他人很難有出頭的機會。所以有很多人也就投向了劉邦,比如韓信、陳平,他們後來都成為劉邦的得力助手。


第五,項羽在分封諸侯後,有威而無恩,導致很多地方經常叛亂,而項羽又疲於征討,也讓楚軍外強而中幹。

第六,項羽殺義帝,義帝當然雖然無權,但在滅秦後,義帝始終是天下名義的共主,但是項羽最後卻把義帝殺了。

這樣劉邦就出師有名,而項羽也變成了沒理的一方,也失去民心。

所以,最終強大的項羽敗給了劉邦,當然劉邦可以打敗項羽的原因遠不止這些。同樣項羽雖然敗了,但因為項羽的個人武力,項羽也被稱為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中孚鑑


劉邦何以打敗項羽?

說法很多,理由眾多,反正是劉邦完勝了項羽,甚至是完勝的很徹底、很慘烈。究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個人的性格使然,之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是與生俱來?還是一意孤行?敗者項羽可能都佔了,而勝者劉邦好酒及色、不拘小節,大開大合,帶領著眾弟兄在靈活多變中從不斷的失敗中找到勝利的秘訣,在楚漢相爭中劉邦人氣爆棚,越挫越勇,敞開雄略的胸懷,大膽放手拼搏,用精明的大腦、用眾弟兄的智慧,坦蕩做事、知心用人,從草莽英雄脫穎出決絕於世的英明領袖形象,是有一定道理的,從而漢家的天下國祚久遠。


反觀項羽者,永遠放不下他那高貴氣質與君子作為的亮麗形象,英雄氣短,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年輕氣盛也好,力拔山兮氣蓋世也罷,意氣用事,武斷是理,霸者屠城決不是一方諸侯王者的領袖氣質,只能是歷史上曇花一現的歷史過客,敗者餒、輸不起英雄氣短之自刎於烏江邊是他最後的訣別,哀嘆天命只能是自我的安慰而已,性格的缺陷是其失敗的最好答案,他甚至永遠不會理解自己能夠敗在劉邦腳下的道理,他也就必須以失敗告終,了此遺憾自己的一生。


楊柳青青春之聲


一個人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失敗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項羽帶兵打仗,個人戰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也存在了很多致命的缺點。比如

一,沒有城府

劉邦的手下曹無傷跟項羽說,沛公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完很生氣,可是當劉邦跟他當面謝罪的時候,他直接就把曹無傷給賣了,鴻門宴後,劉邦立馬殺了曹無傷。曹無傷死的時候一定在罵,項羽你這個豬隊友。

二,優柔寡斷,聽不進去正確的建議

劉邦本貪財好色,入關後,不貪財,不好色,這是有違常理的。范增說這說明劉邦的志向不小,讓項羽把他扼殺在搖籃之中,但是項羽耳根子太軟,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因此被劉邦逃脫。劉邦逃走之後,范增直接爆粗,你小子不足以跟你共謀大事

這句話有沒有很熟悉,沒錯,曹操同學也跟天下諸侯說過這樣的話。

三,有婦人之仁,卻沒有君王的氣量

韓信說項羽這個人,士兵受傷了,他會傷心流淚,但是別人立功了,本該論功行賞,但是項羽把印信拿在手裡,角都摸圓了也不捨得傳授給人家。他把自己的人都封了王,把好的土地都封給了自己人,卻把貧瘠的土地分給了諸侯。

把印信的角都摸圓了都不肯給人家,這是最騷的,這守財奴的氣質跟葛朗臺臨死前還要抓牧師的金十字架比起來也不遑多讓。

劉邦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整天亂逛的人當了皇帝確實令人大跌眼鏡。但是劉邦同學也只是有自己的優點的。

一,知錯能改,聽得進去別人的話

劉邦剛進去關中的時候,看到那麼多錢,他也樂傻了,已經做好了享福的打算。還好樊噲即時勸告他說,您是想當擁有天下,還是要當富翁呢?劉邦剛開始也沒聽進去,張良又勸他說,

秦朝暴政,您才能來這裡,如果您剛剛來這裡,就要開始享福,那怎麼行呢?況且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您應該聽樊噲的話。於是劉邦又回到了霸上。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來跟我開黑打王者的高中班長。每次開黑完我都忍不住繼續打幾把,而他打完後馬上去學習。所以我成了學渣,他成了學霸。我們成不了帝王,但是我們也每天面對著這樣那樣的誘惑,我們是否可以從劉邦同學身上學點什麼呢?

二,有帝王的魄力,帝王的果斷

當項羽跟他說要把他父親煮了吃的時候,他對項羽說,我們是結拜兄弟,你煮了我的父親就是煮了你的父親,麻煩你分我一碗。把項羽同學氣得半死。最後也只好把劉老伯放了。

三,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知人善任

他讓韓信幫他打仗,讓張良幫他出謀劃策,讓蕭何幫他保障後勤。

四,深得民心

劉邦入關的時候,僅僅是約法三章,對百姓秋毫不亂,跟項羽動不動就殺人,動不動就燒房子截然不同。得民心者得天下,高下立判。

以史為鑑,古學今用。楚漢之爭有太多值得我們去借鑑的東西。特別是控制慾望這一點,現在大家都很依賴手機,沒有手機就沒有了安全感,這是很要命的一件事情。

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薄的看法,歡迎大家補充。


嗨鏘學長


首先,項羽花樣作死。

1.亂天下諸侯。很多地方已經被各路諸侯實際控制。但項羽卻封小弟(各路諸侯派到項羽那裡跟著打仗的將軍)不封老大,意在引起小弟和老大火併。意圖太明顯,引發公憤。

2.殺楚王熊心。自以為天下已定,過早的殺了楚王熊心。項家世代楚臣,殺楚王背上弒君之名。在自己強大的時候可以壓制,一旦虛弱或有人牽頭,必被楚地百姓群起攻之。

3.驅亞父范增。沒有范增給他謀劃天下,猶如無頭蒼蠅,四處亂竄,結局必然是失敗。

其次,劉邦順應天命,善收人才。

1.擁秦楚人心。劉邦“約法三章”收穫三秦人心;舉“為楚王復仇”義旗,攬楚地人心。有項羽之封,蕭何之治,漢中更是龍興之地。

2.收國士無雙。劉邦初困漢中,雖有蕭何之治,張良之謀,也不知道怎樣衝出囚籠。拜韓信為將才得“天下計”,確定戰略規劃,衝出漢中,征伐天下。並最終依託韓信打垮項羽。

3.盡縱橫之道,有張良、陳平、酈其食等謀士為其合縱連橫,四處遊說,雖屢戰屢敗,夥伴和兵馬卻越打越多。相反,項羽雖屢戰屢勝,夥伴和兵馬卻越打越少。

最後,天命所歸。劉邦屢戰屢敗,狼狽逃亡無數次,甚至直接中箭,但都能順利逃脫,東山再起。項羽百戰一敗,卻逃無可逃,身死道消。可謂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