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級別高經濟實力強。很多人誤以為寧波只是單純的經濟強市,實際上,寧波的歷史,稱得上“光輝燦爛”四個字。
寧波以“寧”字開頭,簡稱卻是“甬”。為什麼簡稱“甬”呢,因為有甬江從這裡匯入大海。為啥叫甬江?因為甬江流經奉化縣北10公里處的甬山。
早在遠古的夏、商、(西)周時,這裡就被稱為甬東。春秋時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二十年,最終滅掉吳國,俘虜了吳王夫差。勾踐心軟,沒忍心殺夫差,就讓夫差去甬東當百戶長。這算是寧波歷史上早期最有名的“市長”了,只是夫差要面子,自殺了。另外,越王勾踐能推翻吳國的功臣之一文種,一種說法,文種就是寧波(鄞)人。正是文種建議勾踐把夫差流放到寧波的。
秦朝統一後,在寧波轄區內設置了三個縣:鄞、鄮、句章。而“鄞”也成了寧波的另一個別稱。在兩漢時期,由於江南開發較晚,從杭州到寧波,這一條線就是當時浙江幾乎唯一的經濟帶。西漢在寧波設立東部都尉,與杭州的西部都尉並列。東漢和三國、兩晉、南北朝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隋朝平陳後,撤銷鄞、鄮、餘姚三縣,全部併入句章縣。到了唐朝,這幾個縣的屬地又設立了鄞州。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又在這裡設置了明州。之所以稱明州,因為州治的西境,有一座著名的四明山。知道大詩人賀知章吧,就自稱四明狂客。不過那時的明州市區,在現在的寧波市區東南。
寧波現在是著名的對外貿易城市,在唐朝時就已是海外客商來中國的重要商貿中心。唐朝在明州設置了市舶司,專門管理萬里蹈海而來的海外客商。
吳越國只有十一州,而明州是吳越國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錢鏐沒事就到明州視察,定海城就是那個時候修建的。在吳越國能守明州的,都是近親宗室,比如錢鏐的三個兒子錢元(王)術、錢元球、錢元珦。
在北宋時,寧波(鄞縣)出了大名,因為一位牛人在這裡當知縣。宋仁宗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鄞縣迎來了年輕的知縣王安石。王安石在鄞縣治了三年,對鄞縣的農業水利進行細緻的考察,並進行各項有利於民生的改制。在此基礎上,王安石寫下了歷史上有名的《萬言書》,這篇文章被認為是王安石變法的綱領性文件。也就是說,王安石變法的真正開端,是在寧波(鄞縣)。
到了南宋中期,明州又升級了,南宋寧宗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明州升為慶元府。為啥呢?因為寧宗趙擴在即位之前,曾經當過明州觀察使,雖然沒有實際就任。但明州依然是趙擴的福地,所以改元慶元,明州也同期更名,這是非常大的榮耀。
寧波從唐宋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曾和廣東廣州、福建泉州並稱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海外貿易非常繁榮。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下詔禁海,但卻特別開恩,明州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有些類似於上世紀的香港之於大陸。不過,朱元璋對明州這個地名不太滿意,和國號相同,用起來不方便。朱元璋就給明州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寧波,意思是海定則波寧。
從此,寧波這個地名正式走向中國歷史的前臺。
寧波承載著明朝對外通商的很多份額,高麗半島、日本和明朝做生意,首站往往要來到寧波。這也就給日本人造成了一種印象:寧波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來寧波一趟,死而無憾。有一個日本梟雄對寧波動了心,他就是豐臣秀吉。
這傢伙夜郎自大,狂妄至極,想消滅大明王朝。他有一個著名的計劃:滅掉明朝後,天皇遷都北京,自己則坐鎮寧波……
豐秀臣吉為什麼想定居寧波?因為寧波距離日本最近,對外貿易又發達,坐鎮寧波,即可控制明朝,又不影響控制日本,一舉多得,幸虧他這個計劃沒有實現。
寧波的面積不大,還不到1萬平方公里(9365),但一千多年前就是中國的經濟重鎮。2017年,寧波的GDP就達到了9850億元,全國第15名,浙江僅次於省會杭州的12566億元。
閱讀更多 獨行客地圖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