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時隔7年將再訪華,如何解讀安倍的訪華之旅?

高天樂


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他2012年再度出任日本首相以來首次正式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日本首相就任後6年才正式訪華,這在兩國關係史上絕無僅有。


中日關係複雜、微妙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一點,這也是2006年安倍首次出任日本首相後第二次正式訪華。這12年,是中日關係、東北亞乃至整個國際局勢鉅變的12年。《南風窗》此前的《安倍正式訪華,中日關係翻篇》一文提到,預判中日關係未來的走勢,安倍是一個繞不開的政治人物。安倍這次北京之行,有必要放在這個大背景下去理解。


國家正常化是安倍的政治夙願,這一點在他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時已有所體現。安倍在那一任期內,日本把防衛廳升級為防衛省,並提出修改和平憲法。再度出任首相後的2013年,安倍內閣把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日)定為“主權恢復日”。


安倍設定這個紀念日,與其說想慶祝“主權恢復”,還不如說是在提醒國民——日本的主權還沒恢復。原因不難理解:衡量國家主權“成色”的一項關鍵指標,是在內政外交上有多大自主權。《經濟學人》雜誌2013年5月“安倍的宏大計劃”一文中寫道,他(安倍)屬於這樣一種少數派,即把戰後美國對日本的監護視為羞辱。


在日本社會,安倍的這個政治觀是否屬於少數派可能見仁見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政治精英中他絕不是少數派。《南風窗》上述文章也提到,國家正常化在日本政黨中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政治共識,差異只體現在實現路徑、推進節奏上。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日本“主權缺失”最大的原因在於美國,在“制度”層面與中國可以說沒有任何關係。包括安倍在內的日本政治精英不會不明白,即便成功實現修憲,日本的國家正常化依然是象徵性的,外交上能在多大程度上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非唯美國馬首是瞻,才是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倍政府在外交上與美國拉開了多大距離,也是其國家正常化上多大意志的體現。


安倍再度出任首相後,在外交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同時加大對中國、俄羅斯外交的投入,以期改善與這兩個國家的外交關係。而中俄也是近年來與美國關係頗為緊張,並被特朗普政府明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國家。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戰升級,安倍率多達500人的龐大經貿代表團訪華。這,就是“距離”。


中日邦交正常化後,經貿合作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動力,並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雙邊關係壓艙石的角色。中日關係的升級,經貿還會是動力。安倍這次訪華,中日兩國“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最大的亮點,甚至可能成為雙邊關係升級的“孵化器”。


中日關係轉暖的節點,在於安倍政府對“一帶一路”倡議態度的轉變。但受制於日美同盟關係,以及目前特朗普政府對華外交的對抗性,安倍不可能高調宣示對“一帶一路”的支持。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最大意義在於,它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對“一帶一路”實質上的支持。


今年4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訪日期間,中日就“第三方市場合作”達成共識。5月李克強總理訪日時,雙方就此達成協議。9月25日,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安倍訪華期間,雙方將舉辦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


由此可見,安倍政府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已經從此前的試探性轉變為實質性、制度性的合作。據日本媒體報道,這次安倍訪華期間,中日可能就雙邊合作簽署約30份備忘錄。安倍訪華期間就“一帶一路”與中國簽訂正式協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那會增加日本的外交壓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倍在“只做不說”。


這種“只做不說”的示範效應不容低估。《澳大利亞人報》10月21日的文章寫道,對澳大利亞來說,日本的這個模式不錯,“我們不必在這個倡議上籤協議,但可以以各種形式參與其中”。如果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落地並初見成效,西方尤其是歐盟對“一帶一路”的疑慮和阻力將會緩解。此外,中日合作可以避免惡性競爭,同時緩解“一帶一路”對象國對中國影響力過大的擔憂。對於“一帶一路”倡議來說,日本的潛在價值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日經新聞》9月報道,安倍政府在日中“第三方市場合作”上提了4個條件,即顧及對方國家的財政健全性、開放性、透明性和經濟合理性。乍一看,這些“條件”與美歐對“一帶一路”的指責類似。但這個“類似”需要區別來看。日本“提條件”有政治宣示的意味,東京需要通過表明與歐美的“相似性”來減輕與中國合作的壓力。另一方面,日本也是在明示自身在中日合作中的價值,因為這些“條件”正是其歷史上經驗和教訓的積累。


如何做才是關鍵。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野村控股聯合三菱日聯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將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一道,設立一項金額達1000億至2000億日元的基金。這項基金主要投資對象是中日兩國企業,也對中日企業進入第三國提供資金援助。值得注意的是,中投公司2017年與美國高盛也設立了類似基金,但在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背景下,該基金的運作事實上陷入停頓。


趨勢很重要。在不確定性時代,日本政府和企業,已經在用具體行動做選擇。“不說”是擔心觸怒特朗普,“做”是因為經濟利益。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2017年日中雙邊貿易額是3293億美元,同比增長9.2%。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日本對華直接投資32.7億美元,同比增長5.1%。而這一年,中國吸納的外來投資僅增長1.9%。


9月30日,特朗普政府敲定《美墨加貿易協定》,這對日本來說絕算不上是好消息。這份協定的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強化以美國為中心的生產鏈,打造“北美貿易堡壘”。打造堡壘是為了應對外部競爭。


1980年代末期里根政府啟動北美自貿協定談判,很大程度上為了應對日本、歐盟的經濟競爭。北美自貿區帶來的成本優勢,是美國汽車企業抗住日本、德國同行壓力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業大舉對華投資,正是在日美《廣場協議》簽署(1989年)之後。日本成為那個歷史時期第一個解除對中國經濟制裁的發達國家,當時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成為日本在美國貿易大棒下“止損”的重要選擇。

如今特朗普在如法炮製。他戰略競爭口號下,隱藏著經濟競爭的邏輯。經濟上立不住,戰略競爭無從談起。美國打造“北美貿易壁壘”,歐洲有歐盟做靠山。日本在經濟競爭上不可能單打獨鬥,以東亞為依託是當然選項,其中與中國合作至關重要。

當然,合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特朗普政府不會無視中日接近,即便是在經貿領域。《美墨加貿易協定》達成後,美方官員已經明確表示會把協定中的“毒丸”條款應用到美日貿易談判中。這個“毒丸”條款事實上阻止了加拿大和墨西哥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被稱為是“侵犯主權”條款。可以想見,特朗普對日本實施“毒丸計劃”,無疑會觸動日本的“主權缺失”傷疤,安倍政府不太可能輕易接受。

安倍在訪華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將通過此訪“把日中關係推升至新階段”。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安倍此言都不會只是政治宣示。他在出席明治維新150週年儀式的講話中說,“我們正在迎來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習近平主席也多次提到“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變局”。大變局下必有大變化,中日關係“謀變”的時刻已經到來。


南風窗NFC


時隔7年將訪華,安倍晉三再次中國行,沒有訪問成果亮點都不好意思。這次,中日關係出現了新的思維,兩國除了各自重視對方市場,現在要中日聯手,開發第三方市場了!

這是一個大手筆!

在安倍晉三首相抵達中國的當天,商務部25日舉行記者會,有記者問到了

“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問題。

發言人對這個“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做了非常正面的肯定和期待:“中日兩國經濟互補性比較強,合作基礎深厚。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成為中日經貿關係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兩國務實合作開闢了新的路徑”。

一個字:新!

在安倍訪問之際,還在北京召開了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兩國從政府層面確認將發揮優勢,促進本國、本地區甚至世界經濟增長。解讀一下,就是這個意義不僅僅是針對中日兩國的,也是本地區的,同樣也是世界級的。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表示,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開啟了日中合作的新篇章,日方願與中方擴大經濟合作,形成長期的多贏關係。

能夠形成“第三方市場合作”,首先說明的是中日兩國存在的意願,其次是合作的優勢,比如中國在裝備製造、人力資源、企業決策速度,融資渠道方面體現出特色。日本則是技術強、品牌硬、口碑好。

雙方聯手的話,可在第三方市場開展“交通物流、能源環保、產業升級”等領域取得突破。

可以預期的是,這會是典型的“一加一,大於二”合作

第三方究竟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不侷限於中國和日本兩國市場了,而是著眼於中日以外的第三方市場了,比如緬甸、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市場,以及中東西亞、非洲市場等,對外以“中國+日本”的名義,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屬於創舉。

中日合作,將減少或避免過度競爭帶來的損耗,兩國技術、資本、人力、品牌優勢互補,謀求的是“雙贏”或“多贏”,在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成為持久戰的今天,兩國都需要突圍,中日抱團,這個信息量和想象空間就不可限量了。

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中國正在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舉措。

過去40年,中國除了是日本企業的市場之外,也是日本政府的“受援國”,中國官方也肯定,日本對華官方資金合作,俗稱ODA,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今,日本和中國在過去關係的基礎上,將平起平坐地參與第三方市場的共同開發,

地球上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決定聯手做生意了,這是什麼概念?

有請特朗普先生了解一下。(完)


蔣曉峰Terry


日本首相安倍訪華近期引起了關注,安倍選擇在此時訪華有其深意,可以說,日本選擇此時忽然轉向和我國靠攏,既有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也有日本自己的小盤算,但是不論如何,接觸接觸,聯繫聯繫總是好的,還是應該從積極的方面去看待此事。

美日關係的走向對於日本的戰略選擇有重要影響。


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兩國一衣帶水,同處東亞地區,可以說正是中日兩國主導了東亞地區的百年曆史,兩國關係會對整個地區乃至世界的局勢產生深遠影響。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日本發動了加徵鋼鋁關稅的協議,日本幾經談判,依然不能取得美國的諒解,美國這還不算完,要求日本迅速填平對美國7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讓美國不再虧錢。

不論安倍如何選擇,美國在日本的駐軍都是日本揮之不去的影響。


這些行動,加之美國現政府上臺就退出了TPP合作協議,讓日本感到了不穩定和不安全,特朗普靈活和善變的外交,讓日本無所適從,即便是久經世故的安倍,也難以應付,於是日本在吃虧之後,必須要尋找另外一個足夠大的合作伙伴來彌補美日關係不穩定帶來的損失,同時寄希望和我國的合作來穩定自己的經濟形勢。

安倍釋放了一定的善意,這是好事。


安倍訪華帶來了一個500人的經濟團,其目的不言自明,但是安倍在訪華前停止了對華ODA貸款,這是被日本國內的一些強硬派的壓力施壓導致的,安倍為了平衡訪華對其他另外一派的影響,選擇停止ODA貸款來作為安撫。



與此同時,他又釋放出了很多有助於改善關係的其他信號,比如日本開始把自己的印太合作和我國的一帶一路對接,我國和日本開始互相在外匯中加入對方貨幣的份額,日本開始準備購買我國國債,這些比較積極的信號表明,安倍還是願意通過一些行動來改善關係,達到一種降低美國影響,增加自己談判砝碼的目的。

美日同盟也不會被打破。


不過,合作總是好的,我們總是歡迎合作的,希望以後兩國關係能夠更好的發展。


海事先鋒


中日一衣帶水,在歷史上,有仇恨,但也有友誼。就當下而言,如果日本放棄反華立場,兩國當然以和為好。

中國有中國的利益要維護。日本也有日本的利益要維護。在過去七年裡,中日之間的矛盾是可以理解的。

安信身為日本首相,其極力維護日本利益,這本身沒有錯誤。他現在有意改善日中關係,我們理應歡迎,支持。

國家間的關係是相對而存在的。沒有永恆的友好,也沒有永恆的敵對。因勢利導,方為正道。

歡迎點評。


WM曉奇


其實這個關於中日關係的問題還是很值得探討的。

日本首相10月25日開始訪華。

先來看看安倍此次訪華到底有何深意!

這是安倍晉三時隔7年再次訪華。在來華前特別召開了媒體吹風會。

安倍晉三說 中日友好與合作是世界和地區共同繁榮的的責任

強調發展穩定友好合作關係,把中日關係提升到新的臺階是本次訪問的首要目的。

乘此機會,共慶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 。中日之間雖然有矛盾但是可以管控分歧 ,協作共贏 ,共同發展 。 中國的發展對於日本乃至全球都是重大給予,中日經濟關係密切牢不可分。

強調對第三方國家的投資進行合作互補,實現共贏。

強調維護公平的世界貿易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貿易保護主義最終不會帶來好處,強調世貿組織下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

重申一箇中國的立場

看看安倍這次的口吻是不是和中國平時倡議的很相似。日本媒體上霸屏的一句話 “ 希望通過訪問,把兩國關係推上新臺階。”產經新聞 讀賣新聞 共同社 朝日新聞 等日本媒體統一口徑的頭條。

日本的戰略隨著美國的戰略調整也在發生著偏轉。

還記得奧巴馬時期安倍的政策麼?

TPP條約中逢迎美國,不惜對日本農業割肉,為的是在全球貿易中遏制中國。

進行亞非拉金元外交,與中國搶奪基建和貿易資源。

釣魚島事件和中國對著幹,寸步不讓。

在臺灣問題上和美國一起眉來眼去。

原因很簡單,奧巴馬時期美國的核心戰略是亞太再平衡,作為東亞戰略盟友

而今2016年特朗普上臺了。美國的戰略發生了重大調整,對日的變臉速度之快,日本著實有點蒙。

安倍對於特朗普的態度從巴結到蒙圈,再到觀望,最後到不能指望。

我們來看看現在日本對外關係是怎麼樣的。

新任特朗普17年底上臺做的第一個外交舉措就是退出TPP協議,日本苦苦哀求無果。

18年5月份 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日本是唯一沒有獲得鋼鋁關稅豁免的國家。

於是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對日本步步緊逼相反,中國和日本的經貿關係一直在回暖。前不久,中日雙方不但達成了本幣互換協議,中方還給與了日方2000億元的RQFII額度,在東京設立人民幣清算行也提上了日程。

18年6月新加坡金特會

“朝鮮如何在美國的經濟制裁下支付鉅額廢核費用”的問題時,特朗普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覺得這筆錢應該由日本和韓國出,畢竟這倆國家和朝鮮離得都近。但美國並不一定會幫助他們,我們的錢還有更多地方要用……”

於是在整個這次“金特會”日本被幾乎徹底邊緣化。

18年7月 歐盟與日本簽署自貿協定,免除99%的關稅!

18年8月 日本央行正在積極“清算”美債。根據美國財政部最近一次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數據有兩個月延後慣例),作為美債第二大外國債權人的日本8月美債持倉減少56億美元至1.0299萬億美元,創下7年以來(2011年10月)新低,而今年8月之前的12哥月間,日本累積減持美債額高達718億美元,佔比達6.5%

美國的戰略態勢

美國在東北亞緩解與朝鮮的關係,積極投射戰略資源在中東地區。

承認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並且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前往耶路撒冷。

美國政府已決定關閉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駐華盛頓辦事處。

美國有條不紊的武裝庫爾德人,並幫助其獨立。

美國停止亞太再平衡戰略,改以印太戰略。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要制裁所有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的國家。

敘利亞戰場上敘俄聯軍收復80%的國土。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形勢急轉直下。

一貫以軍工集團和能源集團為靠山的共和黨政府,自然而然的把美國的戰略焦點放在了中東。

再看中國在南海種島成功以後,和東南亞國家簽署了新的共同準則,把他們共同納入到海上絲綢之路中,共建和平之海。急先鋒菲律賓和新加坡都調轉的方向,靠攏中國。

印度在新的印太戰略中表現超然,並於巴基斯坦攜手加入上合組織。

什葉派之弧形成,土耳其與美國漸行漸遠。 一路一帶北中南全部貫通,亞投行緊隨其後,對沿線國家基建投資有聲有色。


這一進一出,日本這個帳一算,自己還不調整戰略就虧大了。

所以這次安倍來訪的議題,全部合規了中國的要求。其實安倍之前多次提出訪問中國,但是都被拒絕了。因為時候未到,態度也未到。

因為日本的道路還是要自己悟。

當然日本的核心戰略還是美日同盟,這點不會變。日本希望成為正在的國家解禁軍事也不會變。這點我們依然要保持戰略冷靜。但是一個國家的戰略必定需要因勢而動,才能符合國家的利益。


中國的改革開放之門只會越開越大,只要秉承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我們歡迎各個國家來談合作共贏。當然包括日本。我們希望中日能夠認清歷史,繼往開來,取得更多合作碩果!

最後 對於此次訪華的最終成果,就看結束後會發怎麼樣的聯合公報吧。




慧眼辯馬


應該看到,現在中日有非常大的合作基礎,雙方接近其實是大勢所趨。

從日本方面來看,值得注意的是安倍的“修憲派”背景和修憲的意圖。如果修憲成功,日本將成為法理上的正常國家,這對於被美國壓制得十分嚴重的日本而言將創造新的可能性。而如果修憲不成功,那麼日本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寬鬆,當然,可能以安倍自己的政治生涯為代價。美國對日本的壓制其實很隱蔽,而且可能也在未來會導致日本增長與持續發展的乏力,日本爭取成為正常國家有更多戰略層面的政治經濟考慮,不是為了所謂復興軍國主義。畢竟現在的日本社會早已沒有軍國主義的基礎了。

日本也是亞洲最為發達的國家,不僅是在高端和部分尖端技術領域還有資本規模,也在於企業效率、政府效率、信息情報能力上。日本對東南亞地區的深耕遠比中國要早,手段成熟同時效率很高。這些都是日本的優勢。但日本也有劣勢,那就是體量仍然偏小,同時缺乏充分的政治權利,這恰恰是中國的戰略優勢。兩者之間優勢是互補的,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持續發展還沒有達到與完全日本平起平坐的程度,但卻給中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日接近,可以讓兩國在戰略層面協調,對於有意部分突破美國控制的日本和麵臨較大戰略壓力的中國都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在拓展地區市場時,兩國如果不相互競爭而選擇相互合作,各自的優勢都可以發揮到最大,兩國可以避免相互競爭帶來的不必要損耗,保持對外活動的效率。既然相互都有幫助,為何不攜手同行呢?

兩國當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安倍本人極為務實的態度可以給他人穩定的預期,現階段中日合作對兩國都有戰略收益,如果合作能持續下去,中日友好將成為亞洲真正擺脫歐美控制的鋪路石,前景頗為可觀,當然,道路很可能也有頗多曲折。


怪蜀黍老囧曾


對於安倍晉三的本次訪問,不必抱有太多的幻想!當然對於日本這樣一衣帶水的鄰國,我們始終要有一個開放的大國姿態對待他,任他是宵小之徒也罷,狂妄自大也罷!又或是蹭熱點過來涮一下熱度!



很顯然安倍晉三七年來的第一次訪問的時機把握和特殊,在目前美國孤立主義的政策下,日本不止與我們試圖接觸,早在數月前,日本就與歐洲試圖建立日本歐洲自由貿易協定,當然在美國的攪局下不了了之,隨後日本也試圖與俄羅斯改善關係,但北方四島的問題始終是日本無法逾越的魔障,仍然是沒有任何結果!



當然此時日本試圖接觸我們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在國際體系醞釀重大改變的時候,充分了解世界各大國的預期和想法是必要的,當然也是嘗試構架新的聯盟體系的重要機會!



不過安倍晉三可不是一個省油的傢伙,其多次強行以顯擺甚至滑稽的態度蹭會面,然後幾乎是變臉的表演,這次安倍晉三能夠改變以往的影響嗎?實際上可能性不大,但關係一定程度改變是可以實現的!



安倍晉三本次出任首相,實際上是代表日本右翼勢力,其有效的迎合了日本國內的右傾軍國主義及美國對東亞地區的重點關注,這也是安倍晉三作為首相執政時間足夠長的原因,然而唯一改變的外部因素是美國的全球戰略改變了,在這樣的改變下,日本與歐盟一樣試圖謀求更多的利益,這樣反常的行為也可以理解!



當然戰略上大部分是沒有改變的,日本右翼勢力仍然是日本最為強大的力量,而美國在東南亞的佈局也沒有改變,甚至正在加強!這樣的結果就是安倍晉三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不要抱有太多的幻想!


用戶3087668883


一、日本 、日本完全處在自身的內在因素而決定對華急速“友好”。

但這種路線是不堅定也不可靠的, 事實是 日本政策對華友好是搖擺不定、“中、日”熱度不能持久,及不樂觀。日本安倍政府,其核心還是圍著美國轉,看美國的臉色吃飯,看美國的晴雨表才決定下步政策的走向。目前為了在西方、非洲之地明顯是想要 利用中國這個大國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才放下虛偽的假象身段。從日本國民本身以及安倍自上臺以來 連續執政,對華戰略就沒有好過,陰陽兩面人種種劣跡就可以看出端詳。

中日友好,只有牢記歷史、面向未來、相向而行,不反覆折騰,才能有美好的未來才能持久。

二、中國、中國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的維護者、執行者、捍衛者。

向世界提出以及倡導:“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世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系的倡導者、堅定的維護、踐行者。中國 用犀利、睿智、長遠的戰略眼光國際新視野看世界。繪製、佈局 、踐行未來更加開放美好的世界藍圖。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有朋來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誠懇、熱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來中國做客 其中也包括“日本”。


偲樂


安倍訪華是中日關係的一個新起點,希望中日關係從此能走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來。但我們不能過分解讀這次的安倍訪華,一次日本首相的訪問相對於中日之間存在的問題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融冰之旅”,要中日之間真的盡釋前嫌,還得主要靠日方拿出更大的誠意出來,否則中日關係還是會一直反覆,永遠也建立不起來真正的友好關係。

制約中日關係的因素主要是日本一方對歷史的頑固態度,和過去一段時間對中國各個方面的錯誤態度。歸根結底是日本在認識上的不足,勇氣上的不夠,態度上的不端正。要想中日向由不正常走向正常,必須由日方首先下大的決心,做出大的動作,不能只靠中國一方的各種遷就。

現在日本在國際問題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美國有點指望不上,俄羅斯更是毫無笑對日本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轉向中國,不得不說是一種無奈之舉。作為中國方面來說,我們必須對日本的本質有個清醒的認識,不能一笑泯恩仇,不應該只有敞開懷抱這樣一個姿勢。我們不應該讓日本覺得我們這個國家對日本寬容的毫無底線——日本比我們強大時,就任由它對我拳打腳踢;日本不如我們強大時,就任由它對我投懷送抱——我們的好脾氣真的能換來一個友好的鄰邦嗎?

如今日本國民中對我國的好感度遠遠低於我國國民對日本的好感度,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大問題。友好必須建立真誠相待上面,為了共同的利益,仇恨我們可以暫時放下,但更應該放下不應該是施加傷害的日本一方嗎?


蛙眼看天下


中日有七年左右關係冷淡主要是基於兩點,其一是安倍堅持修憲,以擴大日自衛隊主動出戰能力,引起中方反彈,其二,是釣魚島被日民間交易,這被認為是侵略中國野心的曝露。在安倍上臺前也出現過經熱政冷情況,但安倍上臺後則為政冷經也冷的局面。這次,安倍得以訪華是基於以下背景,一,上述兩條,曰夲方面並沒有退卻,但也相對採取冷處理,即不激化。如,釣島無論中,日海上巡邏均已常態化,再如,中方出宮古海峽至西太,日雖仍派飛機跟蹤,拍照但大家也相互適應了。總之,在現有狀態中屬動態平衡,二,日方經濟有所恢復,要進一步發展有必要與中,俄保持關係,尤其是朝核問題有些轉向,使日看到在經濟發展在東亞及俄羅斯遠東的潛在機會,包括一帶一路中參與的可能,三,中方在受美貿易及高科技發展的擠壓,感覺到從曰吸收高科技之重要與緊迫,日也認為,高技術交流及市場十分重要,四,美不斷在貿易問題上也壓曰本,因此,多闢市場,加強與中合作也勢在必行。五,中方建立國際貿易統一戰線也是題中之議。基於以上,中曰之間在相互鬥爭,摩合及妥協中,形成恢復政冷而經熱關係十分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