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作:我不建議「大量閱讀」,閱讀要量力而行

閱讀下文之前,建議先看這幾個鏈接:

1、

2、

3、

4、


陸生作:我不建議“大量閱讀”,閱讀要量力而行


我不建議“大量閱讀”,閱讀要量力而行

【一】

不讀書可不可以?可以!豬也是這樣的。

【二】

“大量閱讀”的“大量”到底是多少量?

這“大量閱讀”是個封閉性問題,還是開放性問題?

什麼封閉性?就是在討論“大量閱讀”時,在書本的總量上作一個限定,比如列出500本書目,讀100本以下是少量閱讀,讀101至300本是中量閱讀,讀301至500本是大量閱讀。

什麼是開放性?就是沒有上限。如果沒有上限,讀100本算不算大量?讀100本的跟讀500本的比,算不算大量?讀500本的跟讀1000本的比,算不算大量?……

陸生作:我不建議“大量閱讀”,閱讀要量力而行

Stacked books


【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承受力。同樣大的碗,有人一餐吃三碗飯,有人一餐只吃半碗飯。

所謂“大量閱讀”,對不愛閱讀的人來講,從頭到尾讀一本長篇小說,已經是大量了;對愛閱讀的人來說,來來來,讀完一本,還有三本。

當我們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時,是否考慮了不同學生對“大量”的承受力?還是將“大量閱讀”一刀切的?

對不同的人,“大量閱讀”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嗎?

【四】

閱讀有幾種情況:要考試,必須閱讀。坐在馬桶上,閒來讀一讀。對某個問題感興趣,想了解,不知疲倦讀幾本。

你的閱讀是用來打發時間的,是用來研究問題的,是被迫閱讀的,還是想提高自身素養,或者其他?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今年必須讀完100本書,讀完了年底要考試,你覺得有意思嗎?

【五】

歷史學家夏曾佑對青年陳寅恪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中國古書浩如煙海,也能讀完嗎?陳寅恪後來才明白:中國古書儘管很多,但追根求源,說到底也不過幾十本,而浩如煙海一說,不過是幾十本古書以及它們的衍生品而已。梳理了脈絡,抓住了根本,書便讀完了。

讀通了這“幾十本古書”,算不算“大量閱讀”?

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並不是越多越好,水多了會氾濫成災的。

多則惑。

五色令人目盲。

閱讀要建立起一個座標系。

陸生作:我不建議“大量閱讀”,閱讀要量力而行


【六】

為什麼去閱讀,總有一個原因的。捧起一本書之前,想清楚自己為什麼去閱讀,閱讀之後有沒有解決這個為什麼。不要隨便拿起一本書就讀,這不是好習慣。就像進飯店點菜吃飯,你不會隨便點一份飯菜就吃,你不會把所有飯菜一次性都點了,你也不會一餐就把自己撐死了。有選擇性的點餐。吃完這一餐,下一餐可以再來吃。讀書也這樣。

【七】

小孩子剛開始閱讀,不要拿“大量閱讀”把他們壓死了。

不要用“大量閱讀”把大家都搞得焦慮了。

賣書的,當然喜愛“大量閱讀”。

買書的,“適量閱讀”就好,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閱讀是件好事,有閱讀習慣就很好,能持之以恆則更好。切記量力而行。

【八】

請捫心自問:你“大量閱讀”了嗎?

那些“大量閱讀”的孩子,讀了一點什麼出來?

閱讀,不要奔著“大量”去,量變不一定會質變。即使會“質變”,它可能是變好,也可能是變壞。閱讀可以使人進步,也可以使人退步。“量”可以累積出來的,但需要在健康的基礎上累積。講究一點閱讀質量,比“大量”重要得多。

我不建議“大量閱讀”,我建議適量閱讀、有效閱讀、質量閱讀。閱讀要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