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浙商上榜「傑出民企百人榜」 傳遞什麼信號

9位浙商上榜“杰出民企百人榜” 传递什么信号

浙商博物館。視覺中國供圖

浙江在線10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詹麗華)近期,中央多次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多部門正協同發力加碼民企支持政策,地方上也密集出臺相關舉措。

百人榜單都有誰,為什麼是他們上榜?

這次有9名浙商上榜,為什麼是他們?佔比9%,對浙商來說,這個比例高不高?記者就此採訪了經濟專家。

他們是40年裡湧現的最具標誌性人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搞清楚這份百人榜單的選擇依據是什麼?

“(他們)都是太具有標誌性的人物了,9位上榜的浙商名字擺出來,大家是服氣的。”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專家史晉川說,名單公佈當天他就注意到了。

改革開放40年,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已達2726.3萬家,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數量過億,要從中篩選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00位民營企業家不容易。

“(名單)準備時間肯定很長,一兩個月完成不了。”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教授說,看到名單裡已故浙商魯冠球的名字,他有點感慨,“40年的歷史感迎面而來,這幾年陸續有第一代浙商離世,讓我們直面了浙江企業界的新老更替。”

2015年6月6日,原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去世;

2016年8月2日,原萬事利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愛琴去世;

2017年7月4日,原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馮根生去世。

而昨天(2018年10月25日)正是原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去世一週年。

據瞭解,評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啟動,到最終名單確認、公佈,耗時4個月。從我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註冊登記的私營企業出資人中,在改革開放早期創業、知識分子下海、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等不同階段中湧現出的優秀代表,經過層層篩選、嚴格審定,才最終確定了這100人的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魯冠球能上榜,說明歷史不會忘記這些真正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的民營企業家。”楊軼清直言,哪怕上榜企業家某一天企業經營出現問題了,他們曾經付出的努力、做出的成績,也不應該被磨滅,“他們創造的既有價值已經足夠匹配榮譽。”

改革開放40年,民營經濟對國家的稅收貢獻超過50%,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佔比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佔比超過70%,提供就業崗位超過80%,企業數量佔比和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90%。

史晉川和楊軼清都認為,“在這個時候發佈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客觀上也能起到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效果,進一步肯定了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同時也是一種激勵,鼓勵民營企業家踏實苦幹、繼續發揚企業家精神。

史晉川:四個維度解讀上榜名單

浙江最家喻戶曉的民營企業家基本都在名單裡,他們有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創業,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有的是致力於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推動中國製造走向國際市場;有的是積極推動產業模式變革的新經濟代表……

他們上榜,背後傳遞著怎樣的信號?

“企業的基本面只是評判的基礎。”史晉川直言,如果僅僅考慮所經營企業的經濟效益,那麼這份百人名單的組成或許不會是現在這樣。他更願意從四個維度來理解這份名單。

一是基本參與了改革開放40年全過程的企業家。“比如魯冠球,他是從農村工業化時期就開始起步創業,是中國最早登上《時代週刊》的民營企業家,絕對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中元老級人物。南存輝、徐冠巨、宗慶後稍微晚一些,也是從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創業,是這段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

二是具有突破舊體制貢獻的企業家。“比如李書福,從生產冰箱、冰箱零配件到進入汽車製造業,王均金從乳業到跨界航空業,他們都率先突破了國家對部分領域行業的准入管制。”

三是大膽走出去的企業家。“比如魯冠球、汪力成、王建沂,都是積極推動中國製造走向國際市場的代表,吉利收購沃爾沃,促進更多的國際併購、國際合作,也是開放的先行者。”

四是作為新經濟時代先驅者的企業家。“9位企業家裡馬雲是創業最晚的,他為什麼上榜,是因為阿里巴巴的規模大、影響力大嗎?我看是因為他代表了一個方向,順應了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革命,也代表了互聯網時代的改革開放成果和未來發展的前景。”史晉川說,很多上榜企業家身兼多個維度,“這份名單其實也給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定位,堅持實幹、順應時代。”

改革開放,其實就是把以前方方面面不能做事的束縛解開,讓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按照更自然的方式實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上榜的民營企業家們,都是踐行者。

上榜浙商佔比9%,含金量很高

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中浙商有9人,佔比9%,這樣的比例高不高?

“如果純粹從比例上說,不算高。”楊軼清說,全國工商聯從1998年開始每年都會發布“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20年來浙商的佔比從未低於20%,高的時候甚至超過40%,相比之下9%的佔比不能算多,“但這也更加說明這9個人的分量,說明他們的影響力並不僅僅侷限於企業經營,或者說經濟效益。”

在楊軼清看來,這份百人名單是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性回顧。“每一個上榜的人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經過了綜合性考量,含金量非常高。”他說,從產業比例來說,名單裡傳統產業多、新經濟比例不高,其實也是因為改革開放早期創業的基本都是傳統產業,“名單肯定也考量了歷史性和未來的成長性。”

●1969年,魯冠球帶領6個農民,集資4000元,從創辦農機修配廠起步,如今萬向已經是資產百億的跨國企業集團。

●1984年,南存輝和他的小學同學胡成中一起創業,於是才有瞭如今的正泰集團和德力西集團。

●1986年,李書福以製造冰箱及冰箱零配件開始創業,1993年進入摩托車製造業,1997年進入汽車製造業,其創辦的吉利控股集團是中國成長最快的民營汽車企業。

●1986年,徐冠巨與父親徐傳化一起共同創辦傳化企業,啟動資金不過是東拼西湊的2000元錢,如今傳化是一家涉及化工、物流、農業和投資等領域的多元化產業集團。

●1987年,宗慶後靠借來的14萬元承包連年虧損的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並開始蹬三輪賣冰棍,一步步創建瞭如今的娃哈哈集團。

●1987年,王建沂創立富通集團的前身杭州富陽通訊材料廠,如今富通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光通信企業。

●汪力成,將14萬元起家的餘杭儀表廠,變成一個擁有11家核心子公司、27家分公司、6家上市公司的華立集團。

●2004年11月,均瑤集團前任董事長王均瑤病故,王均金走到臺前,接任集團董事長職務,在他的主持下,均瑤集團創辦吉祥航空,如今已是國內兩大民營航空公司之一。

●1999年,馬雲湊了50萬元,開始創辦阿里巴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