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民企:政策“一刀切”“急轉彎”“大掉頭”要不得

民企:政策“一刀切”“急轉彎”“大掉頭”要不得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郭芳 李永華 | 北京、廣東、湖南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0期)

“長遠來說,去槓桿、環保、稅費規範,這些事情都應該做。但是,如果執行起來‘一刀切’,很多中小企業承受不起。”

談及當前的一些熱點問題,湖南一家新材料上市企業副總經理謝明頗有感受。

環保“一刀切”之痛

“一刀切”,《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近期採訪的諸多企業界人士頻頻提到這個敏感詞。

對此,北京大學教授黃益平9月撰文稱,“比如說‘三大攻堅戰’中的環保風暴,毫無疑問是利國利民的舉措,如果環境破壞的現象不能得到有效制止,中國經濟也不會有未來。但問題是上頭一號令,下面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執行,而且層層加碼。很多地區的很多工廠一夜之間被迫關門,直接導致了經濟活動崩盤式的下降。我最近去西部調研,就發現有一個地區因環保風暴而導致今年的GDP縮水80%。”

2017年10月,《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江西景德鎮樂平塔山工業園實地調查時發現,當地原本50多家化工類企業,當時也因環保整改而大批關停,只剩下三四家大型企業尚在營業。一位企業負責人說,“我們生產也是合法合規的,現在停產整頓,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復產,損失太大了。”也有小企業負責人稱,如果要上環保措施,動不動就是上百萬的投資,後期運行維護開支也不小,企業很難承受。

不光如此,標準的缺失也讓中小企業頭疼。湖南邵陽,一家小企業的老闆說,“上面一說督察,全部關了。我們也想上環保設施復產,但走了好多部門,沒有一個地方清楚地告訴我們要做到什麼樣才能復產。”

9月30日,粵北某企業負責人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的一個生產基地,2014年通過環評、2016年通過環評驗收,且每年的環保抽查都合格。但是,因其所在基地後來被劃入禁止燃煤區,“最近每天都面臨環保部門一至兩次監督檢查。在最近10天內,企業除每天接待環保檢查外,還接待了安監檢查、生產許可證檢查、質量監督檢查、建築規劃檢查等各種檢查。”

政策“急轉彎”“大掉頭”讓企業無所適從

相對於政策法規執行環節的“一刀切”,政策“急轉彎”甚至180度的“大掉頭”,更讓企業無所適從,受傷深重。

今年初,財政部開始規範地方PPP項目,嚴防地方借不規範的PPP項目變相融資舉債、開發房地產等行為。隨後,不少省份大規模叫停PPP項目。

有業內人士說,去年還召集企業培訓怎麼做PPP項目,今年就叫停,一些已經進入的企業就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聯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建議,財政部應指導地方政府精準執行PPP政策,避免“一刀切”叫停PPP項目的簡單化做法,對於已經簽約和開工的PPP項目要採取措施保證其融資的連續性,防止人為導致的違約風險。

一家藥用輔料企業也因政策轉向栽了一個大跟頭。該企業董事長稱,2015年國務院7號文、衛計委的70號文提出藥品單獨分組政策,授權各省份制定分組策略,可對單個藥品單獨定價、單獨招標。

他由此判斷,企業獨家的某產品有望贏得突破市場的機會,制定了非常激進的銷售政策。“最後呢,所有藥品取消單獨分組政策,公司囤了很多貨”。公開數據顯示,這對其業績帶來極大拖累。

今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5·31新政”),嚴控光伏發展,引發了全行業的震動。

“‘5·31新政’初衷固然是好的,想解決產能過剩、棄光限電、補貼拖欠等問題,但毫無徵兆的‘急剎車’沒有給行業和市場一個合理的緩衝時間,導致許多在建項目茫然失措。”一家能源類企業負責人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說,這次“急剎車”不僅讓一大批中小型企業破產倒閉,更是波及整個新能源補貼領域,人心惶惶,如履薄冰,企業對投資、併購重組、技術創新更加謹慎和少投入了。

“鐵打的機關流水的官”“新官不理舊賬”現象也讓企業擔憂。

據瞭解,最近,國中水務旗下的國水汙水處理公司建設的昌黎縣汙水處理廠就被昌黎縣人民政府要求提前解除特殊經營權30年的BOT合同。14年前簽訂的合同,現任政府一個會議就可以隨時限期解除。

另有一家環保上市企業執行董事長談及其公司4年前與湖南某地簽約的項目時說,“4年多過去,當年簽訂的協議基本沒有落實,我們投的一個多億現在想要收回來,都被以種種理由拖延,甚至無理要求我們降息收回資金。”

執行層面為何會出現這種種讓企業備受困擾的現象?

中部一省份某縣一位官員認為,當前層層督查考核的壓力很大,基層官員的一些做法看起來過激,卻能夠比較快地解決問題。

佛山市順德區傢俱協會會長梅榮能認為:一項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還有一個逐級傳達的過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也都存在一個匹配、適應、調整的過程。有個別區域的個別行業出現暫時的混亂,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是無法避免的。

對於政策層面的種種影響,上述藥用輔料企業一高管認為,企業不怕改革,最怕前後不一致,上下不統一。

粵北中小企業協會會長蔡仲光稱,對中小企業來說,政府要做的事不僅僅是檢查,更重要的是,針對檢查出來的問題,特別是政府行為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政府有責任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使廣大的中小企業走出一條綠色環保、可持續創新發展的道路,單純地通過監管和命令會適得其反。

湖南一家休閒食品製造企業董事長對《中國經濟記者》記者表示,“我們不怕做企業,如果給足夠長的時間,也能追上國際大型企業,但前提是政策要穩定、連續,給企業穩定的預期。”

9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浙江臨時改變考察路線,前往一民營企業投資的項目時說,“我們還會出臺更多政策,給民營企業更加良好穩定的市場預期。”

更多內容詳見《 》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