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五胡亂華」如此兇殘,是誰結束了五胡亂華?你怎麼看?

與心靈同行


五胡是指西晉末年在中國內地相繼崛起的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並特指他們建立的一系列政權。

五胡的統治(包括局部統治)是怎麼結束的?

首先,是漢族的復興和反抗。

在十六國前期,北方劉琨、王浚等藩鎮仍在,司馬保、陳安等西北漢族勢力此起彼伏,河西涼州張氏則持續抵抗了幾十年之久,南方的東晉在北方南下漢族和當地人支持下也頑強抵抗,保全了東南半壁,甚至多次反攻,河西張氏雖然被前秦攻滅,但末代主張天錫趁亂南投東晉,其兒子張大豫曾在淝水之戰後力圖再起,此後也有隴西李氏、河西段氏等相繼崛起。東晉在祖逖、桓溫、桓衝、謝安、謝玄、劉裕等的主持下多次北伐西征,先後攻滅過巴氐人的成漢、鮮卑人的南燕、羌人的後秦等,幾次將勢力範圍恢復到黃河流域,東晉之後,宋、齊、梁、陳四個漢族政權先後崛起,雖然在和北方抗衡中日漸不利,但仍然保住了漢族的半壁江山,撐到了北方漢族恢復統治的一刻。在北方,隋朝皇族的弘農楊氏、唐朝皇族的隴西李氏雖然血統多少有疑問,但以漢族復興者、保護者自居,最終奪回了輿論主導權,結束了五胡主導北方的幾百年亂局。

其次,是部分少數族裔的自我弱化。

十六國前期大小少數民族政權都實行胡漢分治,即以類似漢魏的官僚體制管理漢人,以類似匈奴的單于臺體制管理本族人,並且賦予本族人以各種特權。部分少數民族政權在前期就試圖改變這一體制,以圖建立能混一各族、為漢人和其它民族接受的“正統政權”,如前秦苻堅就曾任命漢人王猛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竭力淡化民族意識,甚至將自己所屬的氐族分散到各處,但他未能審時度勢,輕視了南方東晉的生命力、漢人的反抗意識,尤其被征服的鮮卑、匈奴、羌等民族的反彈,結果淝水之戰失敗後迅速喪失了政權的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最終被淹沒在又一次民族混戰時代的滾滾濁流中。北魏崛起後孝武帝拓跋珪意識到憑藉落後的鮮卑(北魏皇族還是鮮卑中文化相對落後的拓跋氏)文化難以統治龐大、複雜、人口眾多的中原,就不惜以“強制性全面漢化”為代價,試圖讓鮮卑族和北魏全面“正統化”,儘管他的改革事與願違,導致鮮卑族和北魏不到百年便同歸於盡,繼之而起的西魏、北周將之當作教訓,一度逆向實行鮮卑化(孝文帝連國姓都從拓跋改成漢式的元,鮮卑貴族的姓氏也都漢化,風俗習慣甚至祖墳都要漢化,西魏則反過來將皇帝姓氏改回拓跋,還強行恢復三十六國、九十九姓等鮮卑舊制,甚至讓漢族文武也改鮮卑姓氏,如楊氏和李氏就分別改為普六茹氏和大野氏),原本由胡化漢人建立的北齊,也一度將“沾染漢兒習氣”視作洪水猛獸,但這股逆流很快就因不合時宜而走入死衚衕,北周取代西魏後很快“託古改制”,模仿起了周禮,即便沒有後來的楊氏篡立,北周君臣也開始重新漢化(皇帝改服漢魏衣冠)。儘管實施漢化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多,卻都是強國、大國(因為自認為有望一統天下才會考慮漢化以爭取人心的問題,弱勢政權,如河西鮮卑突發氏,就在重臣安國將軍鍮勿侖的勸說下不建城池,竭力保持“舊俗”以免成為強敵的靶子),因此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五胡時代是被“五胡”自己幫助推翻的,鮮卑慕容氏曲折的漢化,為此後隋唐的復興掃清了道路。

第三,則是“五胡”的自相殘殺。

“五胡”許多政權破壞性極大,在給中原漢族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同時,也互相殘酷殺戮。如前期羯族令消滅西晉最後兩個皇帝的匈奴漢(前趙)勢力毀滅殆盡,讓北方鮮卑望族段氏凋零殆盡,而他們又被在東北崛起的鮮卑慕容氏趁冉閔之亂掃淨,成為五胡中滅絕最徹底的一族;氐族在和匈奴、羌和鮮卑的血戰中相互削弱,最終令羌族在這一時期唯一的國家後秦和鮮卑族的南燕被南方漢族政權消滅,自己也衰落滅亡;鮮卑族拓跋氏消滅了中後期北方几乎所有割據政權(包括少數民族政權),自己又在漢化相對滯後的六鎮雜胡掀起的兵變中分崩離析,而“六鎮雜胡”很快淪為新一批割據者的打手、炮灰,和十六國-南北朝時代同歸於盡。可以說,“五胡”的自相殘殺雖然加劇了社會災難,卻也在客觀上讓這個黑暗的時代更早結束。

順便提一句,“五胡”作為民族尚有一個綿延至今(羌族,現代羌族是當年羌族部分苗裔的後代),而作為政權的“五胡國家”,也有一個存續到“五胡亂華”時代之後:鮮卑慕容氏(和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同源)建立的吐谷渾,正式建國為東晉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直到公元663年(唐高宗龍朔三年)才被吐蕃吞併,此時不但“五胡亂華”時代早已結束,連取而代之並一統天下的隋朝都早已成為歷史了。


陶短房


五胡亂華,是中國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中華正統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但亂華的並不止這幾個少數民族部落,他們對中華內部造成的破壞,幾乎到了讓漢族亡國滅種的地步。

此時的東晉朝廷偏安一隅,對將領們和民間的保衛國家收復土地拯救漢族的呼聲不聞不問,也就是後來冉閔在北方建立了漢族的冉魏政權,在全國範圍裡發佈“滅胡令”,也正是冉閔在這三年對五胡的大屠殺,才讓中原的漢族民眾有了更大的生活空間,也使五胡對漢族產生了恐懼之感,所以在冉閔的冉魏政權失敗之後,漢族也沒有被大規模屠殺。

冉閔舉兵滅亡作惡多端的羯趙政權,此舉順應了北方漢人民眾的正義呼聲,數十萬羯人在漢人民族復仇的怒火下被屠滅,也讓後續統治中原的氐人、羌人、鮮卑人建立的各個政權,再也不敢如石勒、石虎一般,明目張膽地殘虐漢民。但是經過漫長的撕殺戰亂中,中原大地上佔統治地位的人己經不是漢人了。

此時的北方漢人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已沒有能力阻止異族的入侵了。同時,多年的戰亂使中國的文化、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大量文化宗卷遭焚燬,華夏文明消失殆盡。在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侯,一代偉大帝王--隋文帝楊堅出現了。他代周建隋,在漢族面臨滅族的最危險時刻成功取得當時中國大地上最強大的胡人政權,建立隋朝。

楊堅上位後立即恢復了自己的漢姓,停止了軍界和政界胡化趨勢,力行漢化。隋文帝勤理政務,對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楊堅通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國力日漸強盛,漢族民族力量終於恢復,他又先後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大地恢復了平靜,結束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關河南望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個人感覺是北魏朝,前秦自從淝水之戰後一蹶不振,隨後更是四分五裂,鮮卑族拓跋珪趁機重建代國,隨後改國號為代,兩年後遷都平城,四十年後,拓跋燾統一北方。(439年)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北魏的統一併不像前秦。前秦的統一,各族只是臣服在前秦的武力之下,名為封建一統,實際上還是草原的部落聯盟,一但前秦衰弱,各族就迅速自立。

而北魏之一統,就非常重視國家的封建化。拓跋珪剛剛進入平城,就大力鼓勵農業生產,原本草原的奴隸主貴族也在拓跋珪的影響下迅速轉變為封建大地主,不僅如此,拓跋珪還招募大批漢家士族進入北魏統治中心,國家迅速封建化。


拓跋燾統一北方後,繼續推廣封建化,使北魏逐漸變為一個封建化國家,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國內全面推廣漢化,不僅是鮮卑族,在北魏統治下的各族都在進行漢化。此舉大大推動了各民族的融合,民族之間沒有了隔閡,國家自然穩定。

北魏此舉,旨在消滅民族分歧,加強各族對北魏政府的認同感,並且直接套用漢民族的文化,建立封建帝國,不斷強化和鞏固國家。自此,五胡亂華的五胡空有其名,實則與漢人無異。


包括後來的北周北齊,乃至隋朝,都是在北魏打下的這塊堅實的地基上建立的。


守仁看劇



中國上五胡亂華如此兇殘,是準結束了五胡亂華,不是唐朝,不隋朝,不是李世民,不是楊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而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是581年。

西魏恭帝的大丞相宇文泰,在早年時在果斷下手毒死魏孝武帝元修。立南陽王寶炬為帝。新皇受制於他獨掌朝政,三次戰役大敗東魏。



他名將人才盡得其用,智勇得以發揮。西魏強盛起來,大力提拔王羆,楊而,隋朝楊氏也此從此發跡顯赫。

西魏攻陷成都,佔有益川,549年梁將侯景攻陷梁都建康,長江下游為東魏佔據,湘東蕭繹兵敗,投靠歸附西魏,封梁王,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領中山公宇文護,進攻樊鄧滅梁,梁元帝出降被殺。


將梁王公百姓,數萬趕到長安,西魏佔據長江流域全為西魏所有。宇文泰死了,長子宇文覺承襲大權更是握有國家大政,在於謹的支持下,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周,又殺元廓,建立北周。北周政枚在內訌中宇文邕,當上北周皇帝。

北齊皇帝們是中國最有明昏君,他們不理朝政,熱中生活奢侈,寵臣美姬鬼混,到北齊後主,高緯更是有而無不及,為過度的混蛋。自彈琵琶,唱無愁之曲,稱無愁天子,隨意封官,連他狗馬鷹雞都有儀同,郡官,開府。政治上黑暗腐敗。


北周武帝看到北齊腐敗即將崩潰,乘機北齊混亂,出兵伐北齊。575平武帝令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候莫陳瓊,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楊堅,薜迥,李穆率軍分道並行,自率大軍六萬,進入齊境內,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很得人心。

北齊高緯在周軍進攻時侯,在天池打獵,飛馬送急報三次丞相不理,到高平已陷,五妃還說再圍獵一次。577年高緯逃住濟州,青州為北周追兵所就獲。給送往長安,次年被殺,周武帝宇文邕滅齊統一北方,它結束了長期五胡亂華的歷史,為隨朝全國統一奠定基礎,大象三年(581年)北周宣帝宇文贇病死後,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代北周政權,改國號為隋,如果結束五胡亂華真正意義的英雄是宇文泰功勞最大。


早在北魏時,鮮卑族拓跋燾,拓跋濬,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就逐步實施了改革,在馮太后輔佐下進行了大範圍的漢化改革,把胡人記載了一百一十八胡改姓改為漢姓,拓跋氏為元姓,開六孤為陸姓,賀頓改賀姓,獨孤為劉姓。

斷胡語,通婚姻,重教育,祭祀孔

子,尊儒教,找古書,沒立太學,小學。胡漢界限逐漸模糊不清。民族融合,從變胡為漢上說,又是馮太后和孝文帝元宏最為偉大。


ww3721


第一、結束五胡亂華的是鮮卑人,具體說是拓跋鮮卑,也就是北魏!

第二、五胡亂華造成大量的人口減少主要是國家太多戰爭比較頻繁,造成大量人口減少!

第三、漢族人口大量減少主要還是內部戰爭造成的人口減員嚴重,才導致五胡乘虛而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衣冠南渡遷徙到長江以南!

第四、五胡建立的政權很多都是漢族門閥支持的,否則也沒後來楊堅什麼事!

第五、隋唐是胡風文化特別盛行的朝代,皇室貴族都有胡人血統,李白都是胡人,所以輝煌的隋唐不僅是漢族人創造的,是開放大氣的漢文化造成的,反而現在自詡漢族的大漢族主義者心胸狹窄,老是唧唧歪歪的!


聞韶9471


實際上是五胡自身,

記得讀史的時候,真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族群相互之間就一個字;殺。

族群內部之間就兩個字:殘殺。

偶爾有個把想偃武修文,休養生息的國主,也因過於文弱,旋及被殺,刀把子說話,那真是人羯,才幾十萬人口,幾乎被殺絕,

殺來殺去,都死的差不多了,實在無力再殺了,五胡融於華,

周世宗收拾亂局於前,楊堅得其利於後。

隨統一…


bindong1






領略非洲風情


隋文帝楊堅。五胡是誰呢?匈奴、鮮卑、羯、羌、氐。主要是羯人殘暴。鮮卑一度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權,拓拔宏遷都洛陽,鼓勵漢鮮通婚,任用漢人官員,推動鮮卑漢化,促進了中華民族大融合。所謂五胡亂華之說是狹隘的漢族史學觀,而五胡亂華時,根本就沒有漢族,五胡也是後來漢族血脈的來源之一。當代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南、北方漢族人基因基本一致,實際上也證明了,漢族本身就是中華地區歷史上各民族融合的產物。全世界各大民族都是如此,純粹血統的說法,純屬胡說八道,納粹言論。


沉140769451


那麼是誰結束了五胡亂華?個人以為,以朝代論是隋(雖然五胡亂華指的是東晉時期,但南北朝時期也是連年戰爭,民不堪其苦,所以南北朝其實是五胡亂華時代的延續,而且南北朝時期也有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爭鬥,這些特徵與五胡亂華時代,並無本質上的不同);而以人來論當然是隋文帝,以勢力而論是以八大上柱國為代表的關隴集團。

只有這麼多回答了。


白玉飛豬671


北魏文明馮太后和北魏孝文帝祖孫的漢化改革是五胡亂華結束的標誌,五胡亂華自西晉八王之亂後劉淵舉兵為標誌性起點,至北魏馮太后改革為標誌性結束,五胡最終或是滅族或是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馮太后改革後,五胡與華夏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對立對抗局面,民族問題不再是中國的主要矛盾,胡漢融合形成了新的中華民族。北魏少數民族主動漢化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次改革,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重要貢獻的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