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在十笏園採訪的三天裡,讓我們見識了這個文化小鎮不同凡俗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作為,有地位”。十笏園區能有今天的繁榮和影響力,成長為一個在海內外獨樹一幟的國際性金石文化的交流中心、聚集高地,與它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息息相關,但更多的是受益於運營者國際的視野、世界的眼光以及傾心盡力的擔當。

金秋時節,記者一行來到享譽全國的濰坊十笏園文化小鎮,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國際化金石文化盛典“第二屆陳介祺藝術節”的同時,探秘這個在全國獨樹一幟的金石文化聚集高地獨特的魅力。

在十笏園西側向陽路牌坊入口,一個碩大的毛公鼎赫然矗立,沉潛厚重,無言訴說著歷史的榮光。十笏園區到了。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展館現場

進得街區,但見道路兩側一字排開的印著“十笏園”LOGO的漂亮的墨綠色太陽傘下,是一個個整齊劃一的攤位,攤位上古玩字畫、篆刻石料、古錢幣、青銅器、古書、珍玩葫蘆、拓片等陳列得琳琅滿目,井然有序。我們彷彿走進了一個金石大觀園,令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裡擺攤叫賣的、討價還價的、帶孩子看熱鬧的,人流如織,好生熱鬧。詢問“平時人氣怎麼樣?”,正在給買家介紹田黃石料的攤主頗是自豪:“一年365天,俺十笏園都很熱鬧。幾乎天天都能看到成群結隊參觀的老外,全國各地的旅遊團更是天天一車一車的人來……‘

十笏園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這裡就是中國東部沿海一帶重要的文化中心和工商重地,歷史上便有“賽蘇州”之說

十笏園區具有獨到的區位優勢和文化優勢,它是在老濰縣核心地域上建設起來的。這裡自古就是中國東部沿海一帶重要的文化中心和工商重地,歷史上有“賽蘇州”之說,文化淵源積澱深厚。園區內古遺址、古建築保存完好,濃郁的書香氛圍,既是工藝美術的鼎盛之地,又是非遺項目的聚集之地。

濰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仁科告訴記者,淵源流長的中華文明,孕育形成了以濰坊地區為核心、以民間文化為特色的濰水文化區域體系,濰水文化以其開放性、多元性的鮮明特點,確立了它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展館現場

十笏園區是濰坊城市文化發祥地,2014年前後,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手段,對濰坊十笏園文化小鎮項目進行了規劃建設、專業運營管理。2015年以來,十笏園區在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運營團隊精準高效地“精耕細作”下,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讓十笏園區這塊濰坊城市文明發祥地重新煥發了勃勃的生機和活力。現在園區內非遺保護傳承、金石文化交流、書畫藝術聚集、收藏展覽交流、地方民俗展示、愛國教育,歷史古建傳承、文化旅遊等十大文化中心已經初具規模,成果豐碩。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展館現場

各類專業性極高的大型展覽、會議、高峰論壇及廟會、燈會等活動高峰迭起,加上園區濰州古玩城、濰州書畫城等業態日益成熟,一年365天,從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十笏園區天天都人氣鼎盛,已經成長為濰坊城市不二的文化地標,成了海內外遊客濰坊旅遊的第一站。

金石大家陳介祺故鄉,獨領風騷之萬印樓,國際金石巨匠旗幟飄揚,十笏園金石文化蔚為大觀盛況再現

9月2日上午, 國際性金石文化盛典"2018第二屆陳介祺藝術節"在十笏園區拉開帷幕。來自中、日、韓三國及寶島臺灣、香港等地區的篆刻家協會以及各地書法篆刻藝術愛好者、從業者和觀眾千餘人濟濟一堂,攜詩書畫印之精萃,騁天地人文之情懷,群賢畢至,交相輝映,濰地薪火相傳之文脈、獨領風騷之萬印、金石文化之大觀盛況再現,金石之都和國際金石聖地之獨特韻味愈發彰顯!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百家同刻“金石之都”印章展櫃前

記者注意到,該藝術節到會嘉賓專業層次之高、覆蓋面之廣令人刮目,可謂是國內外金石篆刻界的頂尖聚會,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王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院長駱芃芃,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李世俊,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崔志強,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徐正濂,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秘書長、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書法》主編朱培爾,臺灣篆刻家協會會長黃嘗銘,臺灣篆刻家協會顧問陳坤一,臺灣篆刻學會理事長李清源,日本篆刻家協會會長尾崎蒼石及夫人,日本篆刻家協會理事長井谷五雲,中韓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張義盛,以及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報》社社長舟恆劃,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陳介祺研究專家陸明君,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馮寶麟,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董圓圓,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章劍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蘇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王偉林,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馮克堅,上海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時駟,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陳彪,南京鎏塬集團董事長劉偉,陳介祺第七代嫡長孫陳進,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孟鴻聲,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山東印社社長範正紅,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楊愛國,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金石研究專家賴非等等,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先生還專門為藝術節的開幕發來的賀電。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展館現場

“十大展覽滿滿的乾貨,不含任何水分”,該藝術節專業檔次之高,氣氛之盛大,令賓客大開眼界,不虛此行。

懷朝聖之心赴金石聖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及臺灣、香港等地區的金石篆刻界高手從四面八方趕來

濰坊人陳介祺,清代收藏家、金石學家,被國際金石學界公推為19世紀以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金石學大師。陳介祺在史學界、考古界、金石學界、書法界、收藏界、古文字學界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他編纂的《十鐘山房印舉》是海內外篆刻家們的必讀書。他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餘方,名其樓曰“萬印樓”而聞名天下,印學界一直就有“南有西泠,北有萬印”之美稱。故里濰坊在國際上被視為“金石聖地”,譽為“金石之都”。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臺灣篆刻家協會參訪團成員合影

2014年以來,以陳新會長為代表的陳介祺研究會,倡議發起並相繼在十笏園區開展了一系列極具專業性和影響力的全國性、國際性陳介祺金石文化活動,在海內外金石界掀起了沖天巨浪,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和強烈的反響。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及臺、港、澳金石篆刻界等相關專家學者慕名紛至沓來,金石之都美名遠播。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在陳新等一批熱愛金石篆刻文化、有情懷有擔當的仁人志士傾心努力下,2016年9月2日,“首屆陳介祺藝術節”在濰坊城市文化高地十笏園文化街區成功舉辦,為國際金石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專業的極具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平臺,有力地提升了濰坊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文化底蘊深厚的十笏園區,成為倍受海內外尊崇的獨樹一幟的國際金石篆刻文化交流中心和聚集高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藝術節期間,記者發現在十笏園區各大展館裡有這麼一批人,他們或三五人一組邊觀展邊交流,或獨自一人傾情觀展,相同的是他們神情中都有同一種虔誠、同一種專注,令人深受觸動。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圖為十笏園文化運營公司總經理李偉先生(左三)向陳介祺後人陳進先生(右二)贈送清代狀元曹鴻勳為祝賀陳家

在“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展館,記者發現了趕過來參觀的日本篆刻家協會會長尾崎蒼石先生。老先生身材頎長彬彬有禮,學養深厚的他頗有長者風範。他獨自一人潛心靜氣地沿著展線認真地觀看每一件展品,當他的目光觸及眼前那尊元代的白玉佛造像的瞬間,只見他虔誠地面對佛像站得筆直,兩手肅穆地抻直衣角和領口,身體緩緩地彎下去深深地鞠躬……在那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先生一連串自然而然的動作,不含絲毫的做作和偽裝。那一刻,瀰漫在先生周身的那份虔誠、那份神聖、那份從容,讓一旁悄悄觀察的記者內心深受震動。

何為敬畏之心?何為赤子之心?此刻記者有了新的認知。面對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我們國人應深刻反思,是否應從骨子裡存一份神聖、敬畏和珍重。尾崎老先生對古老文明的朝聖之心和那份頂禮膜拜的赤誠,令人動容,那是一種對人類文明的敬畏和珍愛。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展館

陳介祺藝術節的發起人和操盤手陳新先生告訴記者,“本屆藝術節來賓眾多,除了從國內各地趕來的近800位金石篆刻精英,更有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香港等地區專程趕來的210多位尊貴客人。日本、韓國及臺灣地區的金石篆刻藝術領域有很多頂尖級高手,他們非常的專業且敬業。2014年以來,這些地區最頂級的篆刻藝術大家幾乎都來十笏園參觀或展覽過。他們懷著朝聖之心而來,是專業級的觀眾,如您所見,在舉手投足中無不折射出他們對金石篆刻藝術和文化的虔誠之心,“您前面提到的尾崎蒼石先生就是其中的標誌性人物。”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問道萬印樓—日本當代金石篆刻名家尾崎蒼石書法、篆刻精品展”是本屆藝術節的一大看點,展出了尾崎蒼石的書法篆刻作品50餘件,件件精品,非常的精彩。尾崎蒼石先生向萬印樓捐贈了20方精品印章,萬印樓永久收藏並陳列。

“見貝葉經一片,如見佛面”,萬片貝葉經驚豔十笏園,更有數尊宋、元時期的國寶級佛造像現身引萬千信徒跋山涉水而來

在十笏園全國書畫名家展館二樓展出的“十笏藏珍—貝葉經學術展”,是第二屆陳介祺藝術節期間的重頭戲,不僅因為其含金量高,更在於展品之珍貴、之專業、之規模,皆是國內貝葉經類展覽之最。萬片佛教聖典貝葉經已經讓世人驚豔,感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福澤,更有數尊元朝、宋代的國寶級佛造像和供奉貝葉經的佛舍利塔現身展場,應驗了十笏園乃藏寶納福之地也!引得萬千信徒跋山涉水不遠萬里而來頂禮膜拜,祥瑞之氣瀰漫十笏園。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圖為陳介祺研究會會長陳新先生給來賓們講解“金石之都“印屏

藏家攜萬片古本貝葉經在十笏園現身,體現了十笏園在海內外藏家心目中的分量、地位和影響力。

十笏園,一個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高地

十笏園美術館展覽現場

該展覽採用實物展、學術資料展、影像展、衍生品展等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藏家30年來收藏、研究、學習貝葉經的成果和積累。現場不僅展出了包含了用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書寫的古貝葉經經書,還展出了與貝葉經相關的舍利塔、佛教故事掛圖、數尊珍貴的佛造像、供經寶器等難得一見的國寶級文物,貝葉經展品中不少屬孤本、善本、珍本,是首次向世人公開亮相。

該展覽的發起人和組織者濰坊十笏園文化運營公司總經理李偉先生告訴記者:“十笏園區是千百年來孕育濰坊城市文明的根脈所在,我們組織此次展覽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見識真正的貝葉經,瞭解貝葉經這一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知道貝葉經長什麼樣子,貝葉經是幹什麼用的,上面都講些什麼內容,讓更多的人沐浴人類文明發展的福澤。”

日本篆刻家協會會長尾崎蒼石先生一路虔誠地仔仔細細參觀了整個展館,在栩栩如生、神態高貴安詳的木製佛造像前,老先生深鞠躬後,激動地舉起大拇指用中文說:“最早!最好!”他表示,這些展品太珍貴了,能夠親眼看到這麼古老的佛造像和貝葉經,真是三生有幸,這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文化寶藏,這個展覽的組織者功德無量,這是一件功在當今利在後世的文化善舉!

海內外名家同賀“金石之都”濰坊,百枚“金石之都”印章入藏萬印樓

海內外近百名篆刻大家、名家篆刻的近百方“金石之都”印章在十笏園美術館統一展出。這近百方印章內容相同,皆為“金石之都”字樣,但石材取自世界各地,石料規格大小迥異、設計風格各具特色,卻是方方經典,無不莊重典雅,嚴謹大方。

走在展廳裡,如同走進了一個石材的大觀園,印章原石和印屏異彩紛呈,蔚為壯觀。百家同刻一方印,主題鮮明,規模宏大,名家雲集,精品薈萃,表達了海內外金石篆刻界對濰坊“金石之都”的一致認可和共同心聲,實在是一大壯舉。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本屆藝術節期間,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日本篆刻家協會、韓國篆刻家協會、臺灣篆刻家協會、國內外部分藝術家、收藏家向萬印樓捐贈精品印章原石和文物藏品500餘件。至此,萬印樓藏印已達5000餘件,其中名家和獲獎、入展的篆刻原石就有近3000方。“北萬印、南西泠”,萬印樓重振之日可待也。

在十笏園採訪的三天裡,讓我們見識了這個文化小鎮不同凡俗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作為,有地位”。十笏園街區能有今天的繁榮和影響力,成長為一個在海內外獨樹一幟的國際性金石文化聚集的高地,與它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息息相關,但更多的是受益於運營者的眼界視野和用心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