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也得需要找方法的

在工作中,無論工作多,還是工作少,員工都應該找到合適的方法,創造出最好的業績,是企業最需要的員工。企業最有價值的員工不是那些只知道忠誠和奉獻精神的員工,只有那些出成果、重成效的員工,才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員工。

敬業也得需要找方法的

在美國企業中流傳這樣一句話:“上帝不會獎勵只知道努力工作、兢兢業業的人,而是會獎勵找對方法工作的人”。一旦方法正確,工作中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也就凸顯出來了。

無論世界500強企業,還是一般的民營企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員工缺乏創新意識,它不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員工只知道努力工作,而不知道怎樣提高工作效能;員工只知道完成任務,不懂得做企業發展真正需要的事……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方法上的缺失。員工只重視行動,忽略了方法,只注重苦幹不注重效能。方法是提升工作效能的關鍵,許多人工作不好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勤奮或專心,而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一天,日本著名的鋼琴師鈴木被派到一家鋼琴廠演講。廠長說:“我的員工並不是不敬業,但說實在的,廠裡有30人左右手指尖反應太慢,工作效率極低,您能幫忙想想辦法嗎?”鈴木略加思考後,建議工入們每天提前1小時下班去打乒乓球。半年以後,廠長給鈴木寄去了感謝信,據說,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真是太感謝了!

鈴木的建議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發現了一條永恆的真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能使他們達到卓越工作的最佳境界,“酵母”的作用在中間是必不可少的。打乒乓球可以煉身體和頭腦同時協調工作,在使用指尖工人的不懈訓練之後,自然有利於上班時“手快起來”。這表明,勤奮和敬業並不保證良好的業績,找對方法才是提升工作績效的關鍵。

聯想集團有個很有名的理念:“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這是寫在《聯想文化手冊》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這本手冊中,也清楚地記錄了這個想法,是聯想公司成立半年之後開始格外強調的。聯想強調這個概念是什麼?原來這一理念的提出源自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早年剛剛創建聯想的一段經歷。

聯想剛剛成立時,只有幾十萬元,但太輕信了,被人騙走了一大半資金使公司元氣大傷。毫無疑問,剛剛開始創業的聯想,大家都很有於勁和熱情,很有一種做業的精神。但是我們光有著熱情和幹勁,光有敬業的精神,並不能保證財富增加與事業的成功。不僅如此,商場如戰場,光有善良、熱情和好心的品質,如果缺乏智慧和方法,完全可能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在吸取了這一教訓後,聯想不僅變得更加冷靜和踏實,而且特別重視策略、方法。聯想自成立至今,它已經從幾個下海的知識分子的公司,變為了一家享譽海內外的高科技公司。它之所以有這樣大的發展,毫無疑問與這個核心理念密切相關。我們經常聽到某些人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苦勞固然使人感動,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只有那些做出實際業績,能夠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業績的人才能夠贏得公司的青睞,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位曾在外企供職多年的人力資源總監有感觸地說:“所有企業的管理者和老闆,只認一樣東西就是業績。老闆給了我很高的薪水,憑什麼呢?最根本的就要看我所做的事情,市場上能產生多少業績。”現在就是一個以業績論英雄的時代,業績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

不管你的能力如何,不管你是否專注敬業,你想在公司裡成長,發展、實現自已的目標,需要有業績來保證你實現你的夢想。只要你能創造業績,不管你在什麼公司你都能得到老闆的器重,獲得晉升機會,因為你創造的業績是公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要創造出良好的業績,只是單純的敬業是不夠的,關鍵是你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業績至上,方法至上。僅僅會埋頭苦幹、不問績效的“老黃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更需要能插上效益翅膀的“老黃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