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敬業”,你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什麼是敬業?

案例一:

小王工作三年多了,平時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報送考勤、統計加班、打印複印、報領物料,還是一些臨時性的表格。雖然偶爾需要加班,但是小王很敬業,總是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結果,年終考評下來,15個人裡她排名第14。

小王算不算敬業?

案例二:

小張工作兩年多了,主管安排的工作都會認真地執行,但是經常做著做著,就發現工作走到死衚衕了,然後就把壞消息報告給領導,或者提一些領導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等。結果,年終考評下來排名第13。

小張算不算敬業?

小劉工作四年多了,工作經驗和能力都比較強,主管交待的任務,也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不過他就是有個“接私活”的毛病,外部門的人找他幫忙,基本上是來而不拒,還被領導多次發現這個問題。結果,年終考評下來排名第10。

小劉算不算敬業?

根據百科解釋:敬業是一個道德的範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或不負責的態度

由上可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三個人都是敬業者”。但是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工作不到位,績效都不高。

為什麼敬業不討好?

1、教育成功

《職場動物進化手冊》中提到: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告訴我們做一個誠實的狗、正直的狗、勤勞的狗、與狗為善的狗、善於與狗合作的狗

教育的結果,就是將我們送到道德制高點,也就是將“敬業”作為工作的第一準則。價值觀驅動養成吃苦耐勞、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的品質,也就不足為奇了。

2、二八定律

管理學上,有一條著名的定律叫做“二八法則”,在這裡可以解釋為“20%的工作創造了80%的工作價值。”不得不說,這條法則確實極其強大,小王等三人工作量都不小,卻基本上代表了部門的底層價值。不難發現:

小王做的偏向雜事,工作難度低,放在誰身上都能很快上手;小張做的偏向難事,幾乎沒有實際價值產出;小劉做的有私活,在部門之間就容易造成“職責不明確”之類的矛盾。

綜上而言,敬業的質量受到價值觀的反作用和工作價值的正作用。

做得多不代表做得好,做得好不代表做得對,做得對不代表做得到位。

怎麼辦?

作家霧滿攔江在《職場動物進化手冊》中提到:“在職場,一隻動物是否真正有能力,是否聰明,不是取決於他多麼聽話,更不是取決於他多麼勤奮,而是取決於這隻動物的職場政治意識。”

所謂政治,就是公正地做事,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

養成職場政治意識,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區分四種工作

1.1第一種:面子活,也可以稱為形象工程,只需極少的勞動和極小的代價,就能夠讓包括老闆主管在內的大家都感到滿意的工作,比如老闆或主管專門開會說的事。

1.2第二種:日常工作,這些活可做可不做,拖下去沒關係,幹好了也沒用處,但是工作量大,瑣碎繁重,比如案例中小王做的事。

1.3第三種:垃圾工作,這種工作處處存在,比如給老闆出難題,對付難纏的客戶,就像案例中的小張,做得越多,最終會導致自己變成垃圾員工。

1.4第四種:陷阱工作,比如前任留下的爛攤子,領導安排的無法完成的任務,這類工作極度危險。

2、爭做“形象工程”、避免“垃圾工作”、逃離“陷阱工作”

2.1老話說得好: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同樣,在職場中地位越高,掌握的信息量就越充分,所以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該優先幹什麼,就能看得越透徹。

正如美國加州大學提出的“溝通的位差效應”,來自領導層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級知道並正確理解,從下往上反饋的信息不超過10%。也就是說,基層員工由於掌握信息相對不足,從個人角度出發,很難提出方向性的建議,或者創造正確的價值。

管理學家沃特曼提出定律:重視就是一切也就是說員工的工作,應該從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來入手。

  • 比如召開專題會議佈置任務(面子活),就代表高度重視
  • 比如偶爾提起的工作,代表較為重視
  • 比如從不提起的工作,代表下面的人自己搞定就可以了,代表一般重視
  • 比如不知道項目存在,可有可無的工作,代表不重視

參考以上維度,加上越往高層領導的重視程度越高,就能順利進行工作價值評判。還是那句話,重視就是一切,爭做“面子活”。

2.2前面提到,習慣了做垃圾工作,最終會導致自己成為垃圾員工。因此,我們要學會分析手中的工作是否垃圾,有以下十個標準:

關於“敬業”,你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垃圾工作十大特徵

只有具備上述十大特徵中三個以上者,就已經進入垃圾工作的範疇了。同時,這些工作對領導來說,是否完成無關大局。對員工而言,也就不會招致過重的處罰。

一言以蔽之,避免做“垃圾工作”,變成“垃圾員工”。

2.3日本心理學家多湖惠曾提出一條有趣的定律,並將其命名為“責任推卸定律”。內容是人一旦預測到不久的將來自己會與某件事毫無瓜葛,就會從這一分鐘開始推掉與此事有關的一切責任。

遇到“陷阱工作”時,就是這條定律發揮作用的時間。首先,我們還是瞭解“陷阱工作”的十大特徵:

關於“敬業”,你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陷阱工作十大特徵

“陷阱工作”可以說是高危作業區域,一旦處理不當,既會導致項目夭折,也會致使員工揹負重罰。因此,遇到“陷阱工作”,需要我們運用“責任推卸定律”,修煉“逃生之術”並加以活學活用。

  • 大聲吶喊,呼籲援救:即刻向領導彙報工作,保持信息暢通,意思是讓領導一起承擔責任,就算事情辦不成,最多也只會被罵“無能”。
  • 中途逃走,以免後患:最好的就是說還另有更重要的工作,保護有能力的自己,才是王道。
  • 製造矛盾,與虎謀皮:搶先收集證據,把責任推給上一環節責任人,被追責時有所準備。

3、找準“行動三要素”,正確地做事。

  • 行動目標:用SMART原則明確具體任務,也就是符合具體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五個要素,便於更加高效明確的工作。
  • 行動人:老話說得好“人人有責等於沒人負責”,如果不把任務明確到某個行動者,到最後可能就會落入無人執行的下場。
  • 檢查方法:質量管理中有一種手段叫做“審計”,用於驗證工作過程的有效性,可以採取里程碑式檢查法,比如“完成某計劃的調研環節後馬上通知我,截止時間是11月的最後一週。如果你提前完成,記得給我打電話。”如果第一階段任務出問題,影響到第二階段的進度,這就是過程無效,需要提速解決。

行動目標、行動人、檢查方法囊括了起點、過程、結果的具體訴求,引導我們正確地做事。

本文總結:

1、“敬業”是道德的範疇,而職場是“資本”的集合體,兩者分開,不會有所衝突;放在一起,則會導致悖論。現實的情況是,二者皆須人為。因此,我們應該培養“職場政治意識”,也就是公正地做事,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

2、認識“面子活”、日常工作、“垃圾工作”、“陷阱工作”,區分哪些是正確的事。

3、爭取到機會做正確的事,接下來就要理清行動目標、行動人、檢查方法,正確地做事。



關於敬業,你還有什麼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