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尚武精神的分水岭

赵匡胤夺了柴氏的江山后,准备彻底改变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匡胤是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国那53年大动乱的,每一朝的皇帝都是前朝的大将军,打架的家伙全在身上,造反的条件特别好。赵匡胤问自己的谋臣赵普,为什么自李唐以来,帝王一共换了八个姓,现在我想让自己的宋朝长治久安,你有什么计谋没有?赵普这个人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就是历代秘而不宣的从龙术,当热赵普这个人还是很聪明的,他对赵匡胤说,老大你提到这件事,真是天下百姓之福。其实以前朝代更替那么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君弱臣强,所以今天我们要治理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取巧的办法,就是削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这些藩镇没有权,没有兵也没有钱,他就不能造反了。赵匡胤一听特别高兴,当即表示,你不用说了,我明白了。于是开始从权兵钱上面来限制藩镇。

我国尚武精神的分水岭

赵匡胤这个人为人比较宽厚,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和他一起造反的兄弟们,这些人手握重兵,富甲一方,按照上面的计谋,这些人必须要解决,怎么解决呢?还好赵匡胤不是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面临这个问题,这个朱元璋解决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那就全杀了吧,发动了一场大屠杀,开国的文臣武将几乎被杀了个干净。朱元璋这个人打仗非常厉害,但政治上绝对是个白痴。赵匡胤就要好得多,杯酒释兵权,就把这些昔日的战友打发了,不仅没杀人,还给了兄弟安稳的后半辈子。

我国尚武精神的分水岭

然后赵匡胤开始从政策上限制这些藩镇,唐朝以前军队实行府兵制,没有职业军人,需要打仗的时候就去地方募兵,而且这些兵需要自己去买装备,你看花木兰代父从军,就是自己去买的装备,将军并不认识这些新兵,没有时间给他们长期的磨合,相互有短暂的感情就分开了,就没有造反的威胁,但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就很没有保证了。唐朝的时候,因为经常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仗,所以开始招募职业军人,战斗力虽然上去了,但谁招的兵他就听谁的,就对中央造成了威胁。安禄山一个人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自己招了15万职业军人,中央军才12万人,所以他一下子就能发动长达8年的叛乱。现在赵匡胤把所有的兵权都归自己,然后让文官治军,这些文官是没有权力调动军队的,别说调兵去打仗,就是要这些兵帮忙修房子,都必须给皇帝打报告,这个就类似于单位里的司机,这个车你可以开,但车不是你的,也不是你说开就能开的。

我国尚武精神的分水岭

然后赵匡胤为了不让统兵的人不和当地兵产生感情,规定每隔半年这些统兵的人就调换一个防区。最后为了不让地方的势力太强,采取强干弱枝的策略,精兵都集中在中央,地方军都是些弱旅。这个赵匡胤自己靠武力造反得的江山,把自己给吓坏了。所有的政策都在预防武将造反,有人给他说,你给文官这么大的权力,他们肯定会贪污的,你猜赵匡胤怎么说,他说一百个文官贪污的危害,都不如一个武将造反的危害大,可见他有多么的忌惮武将造反。所以整个北宋都没出过什么名将,除了狄青以外,武将的地位太低,生活也不宽裕。相对的文官的幸福生活就来临了,像寇准,欧阳修这些宰相,钱多到使劲花都花不完的程度。文官有钱,皇帝却比较缺钱,整个北宋的历代皇帝都很节省,除了宋朝以外,别的朝代都是皇帝一继位就开始修坟,皇帝不死这个坟不能停工,是吧,你不能给皇帝讲,我修好了,你入住吧。宋朝的时候是皇帝死后才开始修,而且要求7个月内修完,所以宋代的皇陵都比较简陋,和秦朝那种占了几座山的没办法比。宋徽宗继位后,奸臣蔡京怂恿他不要再节俭了,这个也是北宋亡在宋徽宗这一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北宋的财政收入是非常高的,北宋的财政收入是明朝的10倍,南宋是明朝的6倍,后世一直到《辛丑条约》的时候,财政收入才赶上宋朝。因为宋朝一个是重商主义,另外没有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

我国尚武精神的分水岭

到了宋朝,我国绵延了上千年的尚武精神就渐渐式微了。本来唐朝的时候,风尚都还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朝时根本没有文弱书生这一说,像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也和文弱不沾边的,尤其是李白,练剑十年,被人称为剑仙,你看他一个人云游四海,从来不怕有人抢他,你劫他一个试试?一个人练剑十年,几十个毛贼也近不了他的身吧。唐朝也没有裹小脚,宋朝才开始有的。到了宋朝,风尚就变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文弱书生遍地都是,我国近代被列强压着打,除了武器不如人家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没多少人尚武了,别人腰里揣的是刀剑,我们腰里揣的是扇子。你到欧洲近代的皇家博物馆去看看,看看人家的皇帝在玩什么,盔甲,刀剑,盾牌,火枪全是这些,我们皇帝玩什么呢?蝈蝈,蛐蛐,高雅一点的就是笔墨纸砚。一个民族没有尚武精神的话,就一定避免不了被欺负的命运。北宋的时候被契丹人欺负,被西夏人欺负,后来被女真人欺负,导致靖康之变。南宋的时候这些人就觉醒了,这个没有尚武精神不行啊,所以南宋是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可惜南宋的奸臣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