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比清王朝还落后,英明酋长步步为营,结果痛击西方列强!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期,是欧洲列强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将目光投向各方,以期得到更广阔的殖民地,更丰厚的利益,此时,意大利就在英国的支持下,看上了其貌不扬的埃塞俄比亚。要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数千年来都是文明隔绝之地,大多数地方保持在原始社会的水平,比清王朝还要落后的多。

意大利垂涎于埃塞俄比亚还在于埃塞俄比亚矿藏资源丰富,这就叫其貌不扬但内秀十足,埃塞俄比亚在皇帝约翰尼斯四世的带领下数次反击,奈何双方军事实力悬殊太大,这场反击对意军就像小打小闹,但意军随便用个夜间探照灯,随便升个侦察气球,就吓得埃塞俄比亚军队到处跑,这种悬殊已经不是战术上可以弥补的了,连埃塞俄比亚皇帝都被意军杀死,看起来埃塞俄比亚沦为殖民地是无可避免了。

非洲国家比清王朝还落后,英明酋长步步为营,结果痛击西方列强!

但转机出现在新皇帝孟尼利克的上任,孟尼利克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非洲酋长,算是一个进步青年,他从年轻时就睁眼看世界,深知先进科技对国家的重大影响,也意识到这样下去埃塞俄比亚早晚玩完,于是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签署停战条约。

​这停战条约自然是不平等的,各种割地赔款,但是孟尼利克看得长远,他用这点地换的是一个喘息休养的机会,毕竟这时候邻国趁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已经开始崛起,对埃塞俄比亚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而且那头意军还虎视眈眈,孟尼利克就表面你好我好,背地招兵买马,大搞武器,武器全是从欧美各国进口,此时,这些动作丝毫没有让意军警醒,这个笼中之物要开始跑了。

非洲国家比清王朝还落后,英明酋长步步为营,结果痛击西方列强!

埃塞军和意军的终极之战起源于意军的一个嚣张做法,它擅自更改了条约,遏制埃塞俄比亚自由地外交,此时心中有数丝毫不慌的孟尼利克觉得时机到了,于是著名的阿杜瓦战役开始了。

意军以为此战必胜,战术就是简单的诱敌深入,然后全歼,但埃塞军毫不上当,并不进攻,只是不急不缓地占领了阿杜瓦,这下就对意军的防御阵地形成了包围之势,意军为了防止埃塞军从阿杜瓦进攻还在阿杜瓦东部构建了一条新防线,但出人意料,孟尼利克并没有选择进攻,双方都非常有耐心地耗起来,一直到两方供给不足,都快吃不上饭了,孟尼利克才决定部署进攻,但意军一直在堡垒后死活不出来,这个僵局终于被意军的猪队友给终结了,首相克里斯庇为了巩固地位,骂意军首领巴拉蒂里胆小懦弱,巴拉蒂里一气之下决定进攻,这一进攻对孟尼利克来说简直是感激涕零。

这一点与清朝末年的很多情况很类似,比如与法国大战之后,取得了优势,而法国国内此刻爆发了革命,但清朝君臣并不能把握机会,反而主动跟对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条约。这一点,埃塞俄比亚要高明得多。至于签订协议的某位中堂,至今却被其后人包装成准备媲美俾斯麦和伊藤博文的外交家。

非洲国家比清王朝还落后,英明酋长步步为营,结果痛击西方列强!

巴拉蒂里本决定占领敌营周围制高点,逼孟尼利克反攻,然后落入意军圈套,却不料地势复杂,意军手持简略地图,一脸懵逼,迷路了,此时,埃塞俄比亚如天降神兵,一群人从山巅和峡谷杀出来了,黑暗中将意军杀得大败,虽然不久后天亮了,又到了意大利的主场了,但埃塞军的士气大涨,踩着战友尸体也得打败意军。最终,阿杜瓦战役中,意军大败。

这一战,直接成就了埃塞俄比亚的民族独立,割出去的地就像撒出去的网,不仅收回来了,还捞了意军这条大鱼,以落后国战胜先进国,简直就是个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