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值得同情,他跟手下这两员大将比差太远了

项羽该不该渡乌江,我的观点就是:以他的性格,渡不渡都一样,最终都难免失败。

为什么这么说?

史书上说,垓下之围后,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停舟江边,极力劝他渡江,然后号召江东子弟卷土重来。

本来有生还的机会,可项羽呢,却: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拒绝乌江亭长的好意,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局,项羽的死是极为悲壮的,他也死的非常从容,正因为如此,才直到如今还被人视为悲剧英雄,从而为他的结局惋惜。

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如果项羽当初跟着乌江亭长坐船过江,以他在江东地区的影响力,必定会振臂一挥,从者云集,此时,再同刘邦争夺天下还是大有可能的。

可问题是,前景既然如此光明,项羽为什么非要选择乌江自刎呢?

原因无他,即便渡江,项羽也根本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为什么这么说?

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值得同情,他跟手下这两员大将比差太远了

项羽项梁

一:项羽的性格。

项羽由叔父项梁一手带大,寄托了复兴楚国,重振项氏家族的希望,

项羽既然有这么重的担子,可小时候学习的时候,先读书,读书不成学剑,学剑不成又改学兵书,兵书念了两天又学不下去,这回呢,项梁再也没逼迫过他,就由着他在乡野之间自由生长去了。

项梁对项羽寄予厚望,可项羽呢,小时候就表现的那么不争气,简直干啥啥不成,项梁对待如此顽劣的项羽,除了叹气之外,好像也没怎么严厉教育,反而处处夸赞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由此可见,项梁对项羽极度宠爱又极端放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狂妄自大、以个人为中心是必然的习惯。

二:项羽的经历。

项梁在江东的时候,靠主持红白事发现人才,招揽人才,而这些人才,就成了江东八千子弟的骨干力量,也就是说,项羽其实是在叔父项梁的帮助下起兵,他个人并没有宣传鼓动的能力,最大的用处就是叔父项梁手中的一把钢刀,解决一些靠德望解决不了的事情。

当然,这时候项羽还小,缺乏领导能力也无可厚非,之后在征战过程中,项羽迅速崛起,充分显现出了自己的军事天才,就如他自己所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什么意思?

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值得同情,他跟手下这两员大将比差太远了

项羽和虞姬

简单点讲,打仗,天下最难得事情在他手里竟这么容易,八年时间没打过一次败仗,人生发展的顺风顺水,一点挫折都没遇到过。

即便以后跟刘邦争斗,被人冷不丁偷袭暗算吃了点亏,他也能很快找回场子,而且找的相当漂亮。

自小受人娇惯,狂妄自大 ,长大后又一帆风顺,没受过一点挫折,这样的人你指望他能有什么韧性,你指望他怎么冷静的总结经验。

就在这时候呢,刘邦恰如其分的推了他一把,用项羽完全不能接受的方式将他打败,项羽起初还是不服的,兵马在手的时候还准备找刘邦报仇。

可垓下被困,虞姬自尽之后,项羽承受了人生第一个挫折,他的心已经凉了一半儿;垓下突围之后,心腹大将季布、钟离昧一个个不辞而别,当然,后世解释是突围时走散,但项羽会不会那么想,就很难说了。

最后呢,一直跑到乌江,兵马还剩二十八骑,而汉军呢,却紧随而至,上万人马将之重重围困。

这时候项羽已经陷入绝境,于是呢,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他开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很正式的思考自己的过失,然而结果是:

非战之罪,天也。

不是我不行,是老天爷要我灭亡,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还很调皮的跟二十八骑开个玩笑: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我将为大家冲破重围,斩首汉将,砍倒军旗,保证三战三胜,让大家明白今天的结局的确是天要亡我,而并非我不善作战而造成的。

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值得同情,他跟手下这两员大将比差太远了

项羽冲杀

结果呢,他再一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天才,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三战三胜,二十八骑 ,他唯一的衷心观众忠心的为他喝彩,项羽随后也开心了。

于是他忘掉自己怎么杀俘屠城,丧失人心;怎么分封不公,让部下离心背德等等过失,只看看沉默不语的老天,心里终于认定:原来是老天爷看中刘邦那小子,怪不得最近怎么竟走背运呢。

老天爷既然都这意思,那我赖着还有意思吗。

项羽就这样乌江自刎了。

自小骄纵,成人后又顺风顺水,这样的经历让他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受不起一点挫折,古语云:

峣峣者易折

说的就是他这种人,设想,这样的心理素质,怎么承担得起卷土重来的重任。

项羽的这种做法,跟手下两员大将比起来差远了,所以他根本不值得同情,哪两员大将。

五虎将当中的季布、钟离昧。

季布兵败之后,为了求生,不惜髡发为奴,寻找一切重新崛起的机会,事实证明,他的隐忍没有白费,终于被朱家推荐给夏侯婴,从而再次走上历史舞台,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成为流芳千古的名臣。

钟离昧呢,也很了不起,当年兵败之后,他并没有宁死不辱,也走项羽的老路,而是潜藏楚地,一直找机会为项羽报仇,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钟离昧从没放弃一丝希望,直到山穷水尽,没有一点机会的时候才潇洒的死去。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钟离昧之所以"蹈海",完全是丧失一切希望,并不是放弃机会。这样的人,谁能说他不是英雄,

项羽与手下这两员大将相比,差太远了,还值得同情吗?

所以,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值得同情,他跟手下这两员大将比差太远了

为什么?

人生路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做人怎么可以没有一点韧性,受不起一点挫折呢。

因此,项羽该不该渡乌江,我的观点就是:以他的性格,渡不渡都一样,最终都 难免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