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 项羽


项羽是秦汉之际十分重要的人物。毛泽东同志曾把项羽看作农民起义的领袖, 这与司马迁将他看作反抗暴秦的英雄一样。司马迁的态度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不过,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他还不可能对项羽的功过以及失败的原因给予全面的评价。

项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突出他歼灭秦军的主力;后期主要突出他因政治措施不当而失去群众的拥护, 以致步步走向失败。今天, 我们应该从司马迁的观点中得到启发, 采取科学的态度, 重论项羽, 对项羽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功过给予正确的评价。

浅论 项羽

浅论 项羽

一、 项羽是一个力能扛鼎、叱咤万夫、勇力过人的人物。当人民需要他时, 敢于挺身而出, “而不是一个青面獠牙的恶棍。”

公元前二零六年九月, 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为次将, 统领人马救赵。行至安阳, 却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谏言曰:“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钜鹿, 疾引兵渡河, 楚击其外, 赵应其内, 破秦军必矣。”然而, 宋义却死搬教条, 墨守陈规, 采用战国策士的坐山观虎斗之法, 认为两虎相斗, 必有一伤, 认为搏牛之虻不可以破道。就是在这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项羽挺身而出, 杀了宋义, 率军渡河, 破釜沉舟,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率领军队, 一马当先, 冲入敌阵, 大破秦军, 杀苏角、掳王离、涉间自杀。项羽召见诸侯, “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作者在这里虽惜墨如金, 但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宋义却如此卑怯、自私、不爱护士兵, 这与项羽挺身而出挽回起义军的颓势, 给秦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恰恰又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南宋词人刘辰翁曾赞道:“历历如目睹, 毫发渗漉, 非十分笔力, 摸写不出。”

浅论 项羽

浅论 项羽

二、 与起义军领袖的比较

项羽尽管立下了如此大功, 但并没有坐下来享乐, 从这点来看来, 他与陈胜、吴广、项梁、宋义等起义军领袖的精神面貌也显得不同。项羽能亲自愤击最坚强的敌人, 从敌人手中夺下很多城邑。这与陈胜称王后便富贵皆相忘, 甚至六亲不认, 只顾自己坐下来享受显然不同;项羽能鼓励士兵, 与部下同心协力, 以暴风骤雨之势摧毁敌人, 在当时成为百战百胜的劲旅, 这同吴广不会作战, 又脱离部下不同;项羽把秦国看作最强大的劲敌, 他的部下是报着决死之心作战的, 这跟项梁打了几次胜仗就骄傲轻敌不同;项羽明知秦的主力军都集中在河北围攻赵国, 他就想专找这最强的敌人决一死战, 诚心诚意地救赵国于危难之中, 这与宋义想牺牲赵国, 抱着自私之心又不同。项羽之所以能完成推翻秦的事业, 确有他胜于陈胜、吴广、项梁、宋义这些起义军领袖的地方。

浅论 项羽


项羽不仅具有刚猛的英雄本色, 而且还具有同情人民的一面。蔡东藩曾说道:“楚汉逐鹿, 刘、项争雄。项羽力能扛鼎, 叱咤万夫, 确是个空前绝后的壮士。

项羽之所以是英雄, 是因为他首先考虑不是个人的得失, 而考虑的是对不起江东父老。他宁愿一死, 不愿怀着惭愧的心情在江东称王, 这又表现出他胸怀坦荡的英雄本色。北宋词人李清照曾有过我们熟知的“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的历久不衰的诗句。这无疑是对项羽的一个中肯的评价。

浅论 项羽


三、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失败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政治上目光短浅。项羽总以为霸业的成功, 只要有勇力便可, 没有良好的理论纲领。理论纲领从那里来?可以借鉴历史经验。试想, 如果了解了“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的行动纲领, 而不是凭借匹夫之勇与狡诈的刘氏集团周旋, 鹿死谁手, 尚未可知。

从刘项对比可见:沛公纳谏辍食吐哺, 志存高远, 而项王刚愎自用, 烹杀说者, 近财思乡, 炫耀自己刘项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 项羽还身存残暴的一面, 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失去了人民的拥护, 这是失败的又一原因。历史上历次起义足以证明:如无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坚强的后盾, 即使能百战百胜, 最终都不免覆亡的命运。项羽打到最后, 兵士越打越少, 到处都是敌人, 以至于四面楚歌。

四、 给我们的启示

苏洵曾有一段很好的评说:“项籍有取天下之才, 而无取天下之虑, 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 刘备取天下之量而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 终其身无成焉, ”

总括项羽一生, 他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的农民大起义中, 以暴风骤雨的声势摧毁了强秦。在农民革命形势逆转的形势下, 完成了陈胜、吴广所不能完成的事业, 以他过人的才气和胆略激励士卒, 抱着决死的信心, 终于击溃了秦的主力军。应该说项羽是在反抗暴秦的斗争中最刚猛无畏的壮士, 是叱咤万夫的军事巨人, 同时又是缺乏政治头脑的可悲的政治侏儒。他有同情人民的一面, 又有祸于人民的一面。纵览项羽悲壮的一生, 他虽然能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却不免最终败亡的下场。“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的至理名言, 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深思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