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走垓下——项羽

项羽,别名西楚霸王。对于项羽不得不提的是他在败走垓下时所吟唱的一首《垓下歌》——"气拔山兮力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其中洋溢着项羽无以伦比的豪气以及满腔的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其中的精妙之处无以言表,引得众多文人争相传唱。


败走垓下——项羽


败走垓下——项羽

项羽的败走无疑是一场悲剧,霸王别姬后最终自刎于吴江。关于项羽的自刎众说纷纭,在败走垓下这一历史中,真的只是因为他在《垓下歌》中所说的时不待我那样吗?其实不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不难看出,项羽当时虽说兵败如山倒,但远远没有惨败到了需要自刎于吴江的地步。他完全可以选择度过吴江积累人力物力静待时机东山再起。但是他觉得当初带八千子弟灭秦,今日却独自一人而回,无颜见江东父老。


说到底这是由于他的个人性格所导致的,他的贵族出身在起兵初期为他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心比天高的人物性格,他不会在战败后选择东躲西藏积蓄力量而默默无闻的生活,他愿意轰轰烈烈地离去。正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所描写的那样"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败走垓下——项羽

有人曾说,项羽的失败在于鸿门宴上未能击杀刘邦。错失杀刘邦的最佳机会而导致了覆灭。"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真是项羽的本意吗?在纵观项羽一生的战役中由于项羽征伐中不重视民心归附,杀戮过多,导致各地人民都不喜欢度他,缺乏大范围的群众基础。而刘邦确掌握了全天下之兵,又有韩信这样问运筹帷幄的元帅,彭越这样的智将,有英布,灌婴等猛将,有张良这样的外交家、谋略家,萧何这样出色的内政官加之民心所向。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只会适得其反,成为公敌,弊大于利。且在之前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确实是打出了名声,打出了天下,打响了气势。但,不得不提的是,项羽自身的损耗也是相当大的,项羽的部队构成是以联军为主,自己的直属军队并不多,刘邦的存活有着很大的牵制作用。


败走垓下——项羽


贵族出身的项羽即使他刚愎自用,但良好的教育又怎会让他连东山再起的想法都没有呢?他怎会真的把自己的死因归咎于时不待我?一代豪雄的项羽又怎会看不透实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失败便失败了,但是我一样轰轰烈烈,不会向谁俯首。再者,当年我领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打天下,如今仅我们寥寥几人归来,这才是真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重要的一点,我相信项羽已经明白了刘邦已得大势,天下归心。


败走垓下——项羽


当年霸王过江,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如今既然有人可以做到,项羽又何必再起纷争呢。《天龙八部》中萧峰对慕容博的一番话我至今牢刻心中:"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我想,这才是项羽心中所想,才不负霸王之名!自刎乌江,看似败走垓下,实则心系天下!

人们都说是"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样看来,项羽其实只是选择了在他心中最为光明正大,最有男儿气魄的一种行为来为自己这场争霸画上休止符。成王败寇,诸多豪杰在面对天下的诱惑面前都选择了不择手段,而项羽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刎于乌江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