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是如何对待被释放的本国战俘的?

老树A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由于德国战争机器那强大的威力,苏联军队损失惨重!

当战争进行到数月之后,苏联就损失部队三百多万人,仅仅是乌克兰基辅一战苏军就损失人员66万。


鉴于事态的严重,苏联发布了全国战争总动员令:凡在18之40岁的苏联男性公民除去在担任重要工作岗位上的之外,一律应征参军。

这是一道非常严厉的战时总动员令,连斯大林的两个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里和瓦西里·斯大林以及赫鲁晓夫的儿子也概莫能免,一律应征上了前线。

战争越往后打伤亡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又把征兵年龄扩展到了18之45岁。


苏德战争是二次大战最大的战场、也是兵员伤亡最大的战场,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场!

苏联在整个的苏德战争中损失人口数量在2200千万以上,其中军人的损失占一半以上还要多。

对于苏军的损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也有不同的伤亡统计数字,我在此采用了其中一种比较可靠和客观的数字统计:在整个的苏德战争中苏军的伤亡情况是阵亡950万,被俘560万。


其中最大的伤亡时期是发生在在1941年12月莫斯科保卫战之前,用后来叶利钦的话说,当时几乎是重新建立了部队!

那么这被俘虏的560万苏军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根据《纵横碑阖斯大林》、《军事史林》、《世界军事》中所说的、以及其他有关苏德战争的描述是这样的:他们被关在露天里、没有食物、没有冬衣,在秋冬的严寒之中很快死去!

造成苏军战俘大量死亡的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希特勒对西线的英美战俘的态度不同于对待东线苏军战俘的态度,这也是造成苏军战俘大量死亡的原因。

此外,同为苏军战俘,德军在对待乌克兰籍战俘和俄罗斯籍战俘上态度也不尽相同。

苏德战争苏军共有560万名被俘,由于被残酷的虐待导致苏军战俘大量死亡,连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也惨死于德军集中营。

在被俘的560万人中,除去死亡和一部分背叛祖国的叛徒之外,最后活着被解放的只有约一百五十万人左右。

那么这些被解放回国的苏军战俘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这些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士兵,在历尽就死一生的磨难回国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也不是荣誉和肯定,祖国没有对他们嘘寒问暖,没有安抚他们那颗受伤的心灵,而是严格的审查。

审查的理由非常简单:为什么别人死了,你却还活着?

他们没能回到自己那已经残破的家园,而是被投入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集中营。

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与那些在战争中被俘的德军和日军战俘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同样也是吃不饱穿不暖,同样要干苦力。

这一百五十多万被关押审查的苏军战俘,到最后能够活着走出集中营的大概只有几十万人!

苏德战争对于整个的苏联男性青年公民来说是一场劫难,几乎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摆脱被应征入伍和走上前线的命运,在战争中除了被俘的不幸命运之外,又能有几人从战争开始的那天起活到最后?


那些被俘的苏军士兵又有多少坚持到战争结束?战争结束以后还是没能摆脱被关押的命运,最后活着走出自己人集中营的又有几人?

现在经常有人说斯大林是一个恶魔、是一个暴君、十足的虐待狂。

在此我并不想否认这种说法,需要说明的是,战争一开始他的两个儿子也上了前线,并且还是在最危险的战斗岗位。

一个是火箭炮兵连长,一个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一个在战斗中被俘惨死于集中营,一个击落敌机荣获奖章。

他们就凭着是最高统帅的儿子,免于应征入伍对他们来说也并非难事,即便是应征入伍被安排在一个安全的工作岗位也并非难事,但是斯大林并没有过问这些事,他们也像许多普通的苏联青年男性一样,没有受到格外的照顾。

这也许是斯大林伟大的一面!

本文完全是建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来自不同书籍的内容融合,完全是凭记忆编写而成,没有任何的百度,如果有遗漏和错误之处欢迎各位网友的指教,如有侮辱谩骂者概不接受!


东方中华不败


战时就不说了,战后得有个例子你大概就能明白苏联的体质对这类问题的态度了。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有个将军很有名叫卢金,他颇具战略眼光莫斯科保卫战之前苏军战线溃败此时卢金从后方率领一个集团军恰好到了一个位置关键的地域,正是他及时洞察战局关键又很有办法的收拢集结了附近地域的一些部队组建了令世界瞩目的“卢金集群”力缆狂澜般的堵住了苏军这个方向的缺口。。。可以说一战成名!没有后面的命运的话官拜苏联元帅不在话下。卢金集群人数最多时近二十万人达到了一个方面军的级别,此时卢金的军衔才是个中将。但是卢金集群在第二次组建后运气没那么好因伤被俘,一直到战后才被解救。回到苏联后卢金的命运不太好先是在中将军衔上强制退役,50年代因病去世。这么大篇幅说卢金基本就提现了苏联体制对待被俘人员的政策了,有大功的将军如此何况小兵?战时的话统统交到内务委员会甄别。


不猜不知道的爸


整个二战期间,苏军有数百万官兵被俘,对于战争期间伤亡惨重,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的苏联来说,被解救战俘是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来源,所以在战俘问题上,也不可能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做的过于严苛。

二战中苏联战俘数量巨大

首先不论是被解救还是自行逃出战俘营的战俘,苏军都要经过审查甄别,考虑到战争期间有数十万战俘投敌(包括德军辅助人员即希维人,东方营和东方军团,以及集中营看守等,苏联战俘投敌数量相当惊人),这种甄别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过,由于苏联战俘数量极大,这种甄别不可能太过细致,一方面在战争期间由于部队缺编严重,很多战俘仅仅经过简单讯问就直接补入部队,而战争结束前到战后的审查又偏严苛,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漏网和冤案。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逃脱的战俘加入了敌后游击队,这种情况下逃脱战俘会作为游击队员直接补入部队,这种情况一般是作为游击队员处理,任职也更多参考在游击队的职务,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是布列斯特要塞团政委福明的助手副政治指导员马捷沃相(副政治指导员相当于准尉或大士)被俘后设法脱逃并加入了游击队,负责游击队的地下工作,战争后期随游击队重新加入苏军后并不是作为准尉继续服役,而是作为游击队领导干部被选送军官培训班,毕业后晋升中尉连长,战后退役回乡做了地质勘探队长(入伍前是矿业工程师)。当然,这些参加游击队的战俘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清洗中也有被重新判决有投敌行为的,比如有一位军医在被俘后假意与德军合作,乘德军放松警惕时投奔游击队,最后随游击队回归苏军,一直做到野战医院院长,但是1948年因病退役后不久又被以投敌行为逮捕病死于狱中。

战争期间苏联战俘投敌总数达数十万人,

对于被解救的战俘来说,如果能够通过审查,那么一般都是先按照被俘时的军衔职务恢复军籍,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退役回地方工作或留在军队继续服役,还是拿布列斯特要塞的战俘为例,马赫纳奇中尉腿部负伤,在战俘营留下了残疾,被解救后即退役回乡做了图书馆管理员。步兵四十四团团长加夫里洛夫少校被解救后,仍以少校军衔任用,被派往西伯利亚担任一个关押日本战俘的战俘营长官,在战俘营解散之后仍以少校军衔退休。

加夫里洛夫少校的经历是苏军被俘中下级军官的典型例子

如果排除掉审查甄别中的冤案的话,苏联对前战俘不公平待遇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党籍问题,由于绝大多数战俘党员丢失或销毁了党证,所以凡是不能拿出党证的战俘党员几乎全部被当做脱党处理,要求重新履行入党申请手续,过去的党龄也一概作废,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够得到恢复党籍的待遇,另外一个是被俘期间不被计入服役年限,这导致前战俘在退役金和退休金计算方面非常吃亏,而留在军队服役的前战俘军官也几乎不可能得到晋升,通常都是以原军衔退役退休,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上比较拮据,收入往往不如那些早早退役转到地方工作的难友,还是以加夫里洛夫少校为例,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事迹被发掘并广泛宣传之前,他和其他战俘一样被判定脱党,并且退休后退休金年限并未计入被俘时间,生活非常拮据,只是当布列斯特要塞被广泛宣传,加上作家斯米尔诺夫的奔走,加夫里洛夫才得到了恢复党籍和重新计算退休金的待遇,生活条件才得以改善(当然这和加夫里洛夫为人正直可能也有关系,否则战后管了几年的日本战俘,上下其手的机会恐怕不少)。


DDG的老船坞


如果要有什么不知道的,你们去查一查蒋庆泉的经历。什么都知道了,别在那装不明白了。


阿毛143459094


这要去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查一下资料才能回答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