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李商隱寫出了《才論》、《聖論》,以古文為士大夫所知,並寫出一生中第一篇無題詩《八歲偷照鏡》,從此“小荷初露”,少年揚名。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林間幽夢

此詩歷來眾說紛紜,沒個定論。索引派稱之情感詩,傳統派稱說託物言志,像吳喬的《西昆發微》裡就說,這首詩寫的是“才而不遇之意”。屈覆在《玉溪生詩意》裡面也說“才士少年不遇,亦可嘆也”!而酈波老師則認為,這是對人生不如意的寫照,是一種喟嘆,並非特指。

筆者贊同第二種說法,就是託物言志,拿少女比喻自己,但結論有所不同,並不是所謂“懷才不遇”,而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他用隱晦、低沉的情感表達了自己的情懷。他16歲就出名,就寫到15歲,這很明顯的是對自己以前的回顧,是一種知識分子的“暗中得意”,是一種“極其自負”的態度!

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樓榭歌臺

咱們試著對本詩的意思“揣度”一番: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長眉,在唐朝,柳葉眉、春山眉都叫長眉。李賀在自己詩詞裡面經常把“長眉”比作美女。雖然李商隱受李賀影響較大,但這個“長眉”確實在這裡指女人的眉毛。這幾句的意思是這樣的:八歲的時候,她已經可以對著鏡子畫眉毛了。十歲的時候去野外踏青,她用荷葉作裙子、蓮花作頭飾。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藏六親”,古時候的女孩子,到了14歲,已經可以出嫁了,這時候要避嫌,就算自己家裡的男眷也要注意迴避,外人更是不能見的。這幾句說的是:十二歲時候學談古箏,甲套都很少去掉過。到了十四歲,就更不能出門了,也不知道她出嫁沒有?

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詩和遠方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這句比較出名,就是說在十五歲的時候,心裡很是憂傷,經常背對著鞦韆,暗自神傷。

這首詩從表面上看,就是寫一位女子,從8歲到15歲的狀態。你覺得李商隱能觀察那麼細緻麼?或者你認為這就是李商隱的初戀?其實不然,從李商隱的性格來說,他不會這麼高調,就算有這麼一回事,他也會極其含蓄的表達。能說這麼明白的,一定不是男女之事。

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巴山夜雨

李商隱完全是在說他自己,從《李商隱年表》可以看到,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李商隱8歲(虛歲9歲),父卒,隨母歸鄭州,與弟義叟從叔父“親授經典”,教為文章。這時候李商隱開始接受系統的古文化教育,也算是“八歲偷照鏡”了,12歲到14歲,一直都在苦讀。到15歲的時候,姐姐徐氏卒。“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只是再表達一種惋惜、悲憤的心情而已,並非是特指。

人啊,是個很矛盾的載體,思想更是如此,對一個有輕微“抑鬱症”的天才,更不能按常理來推測,要從人性出發,或許可以更加接近事物的原來面目。

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小樓風月

李商隱本來就是天才,再加上很勤奮,雖然涉世不深,卻經歷不少“悲歡離合”。

在16歲這一年,他就小有名氣了。是喜、是悲、是萬般感慨還是異常興奮、躊躇滿志?我覺得這種情緒是比較複雜的,應該是“悲喜交加、躊躇滿志”!

“名氣”是社會對個人的一個肯定,從古至今都很重要。當時李商隱的處境,並不樂觀,在老家的幾年,衣食都困難,過得相當窘迫。父親不在了,李商隱作為家中的男丁,雖然尚未成年,卻要挑起養家重擔,壓力可想而知。成名就意味著更多機會。而事實也是如此,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商隱17歲,被大學問家令狐楚賞識,做了巡官。

躊躇滿志:李商隱第一首無題詩《八歲偷照鏡》淺析

碧天如洗

李商隱把成名前的歲月,寫得不容易,甚至很委屈。這是一種低調、謙虛的表現。在當時,人們都讀得懂。其實在骨子裡,卻高傲得很。

中國的知識分子,大多這樣,他們比誰都需要那“三鬥米”,只是腰彎曲的程度不同罷了。

海舟原創,敬請關注。誠意十足,乾貨滿滿。欣喜相逢,相知相悅。把酒詩話,引吭高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